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在临床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颌骨骨折患者共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与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和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4周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4周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示:采取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给予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实施,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情况较好,经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颌骨多发骨折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15人接受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治疗,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17例,30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从手术时间、优良率、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组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优良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钢板螺钉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架(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钉道感染、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33.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5%和73.3%,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6.8%和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能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复位质量与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共6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此外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优良率(Matta优良率)、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Majeed评分)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另记录术后6个月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7天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Matta优良率和Maje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仍保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具有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提升术后早期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记忆合金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胸痛缓解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较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胸痛缓解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快的特点,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压缩率、Cobb角水平及伤椎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栓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疼痛、Cobb角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例(3.3%),与对照组4例(13.3%)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较佳,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较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观疗效及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例每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内固定术,观察为内外联合固定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P、TNF-α、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35/43)比41.86%(18/43)](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P、TNF-α、TGF-β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TNF-α、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AL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TNF-α、TGF-β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0/43)比11.63%(5/43)](P0.05)。结论: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升高患者血清ALP水平,降低TNF-α、TGF-β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前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骨盆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X线与CT进行手术设计,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设计,两组都给予前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骨盆功能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25.6%)(P0.05),术后3个月的骨盆功能优良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4.4%)(P0.05)。结论:与常规X线与CT前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前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记忆钛合金肋骨接骨板对多发肋骨骨折(MRF)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六院集团胸外科收治的300例MR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采用记忆钛合金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环形接骨板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下床行走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0 d,两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FVC、FEV1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期间,研究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记忆钛合金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MRF可较好实现骨折复位,促进术后恢复及近远期呼吸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并寻找补救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184例锁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3例,女性61例,年龄24~76岁,对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失败病例的内固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并选取记忆合金环抱器或天鹅型记忆接骨器作为再次手术的内固定器械,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6~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首次手术均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应用重建钢板治疗48例,解剖钢板治疗86例,锁骨钩钢板治疗50例,3例术后发生钢板或螺钉断裂患者选用记忆合金环抱器重新手术内固定治疗,2例痊愈,1例记忆合金环抱器再次发生断裂,改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获得痊愈。3例骨不连患者均选择天鹅型记忆接骨器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主要与所使用内固定技术不合理及患者早期不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关。记忆合金环抱器和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均可作为钢板内固定失败术后的补救方案,但天鹅型记忆接骨器较记忆合金环抱器可提供更好的纵向加压作用,治疗钢板断裂及骨不连患者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的应用效果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20年7月共收治的80例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微型螺钉、肌腱缝线或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并针对患者合并软组织损伤情况应用石膏外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围术期指标、Jamar握力、TAM、DASH评分、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AM与Jamar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在常规克氏针内固定的基础上,应用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再进行石膏固定,手术步骤、手术时间虽增加,但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出院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对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和B组(n=50,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Majeed功能评分、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但X线暴露时间长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7 d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A组,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A组(P<0.05)。A组、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相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轻等诸多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Neer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按Neer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1%,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锁定接骨板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可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59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进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进行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所用时间、VAS、手术前后椎体高度、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治疗进行记录,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4.31±2.867.13±4.41,4.72±3.9811.57±4.72,P0.05),术前Cobb角两组患者无差异,而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6±3.477.25±5.29,5.17±4.3311.21±6.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显示,对照组高于观察组(5.68±2.371.86±1.4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降低术后痛感,提高固定即时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1%,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