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vasive Pressure Present Ventilation,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TypeⅡrespiratory failure)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鼻导管吸氧,研究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 H及PaO_2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_2则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H及PaO_2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38例行无创通气加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对照组38例仅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还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与实验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93%)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无创通气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酸碱度(pH)等动脉血气指标。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_2,PaO_2,pH,FVC,PEFR及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PaO_2与pH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R及FEV1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O_2、SaO_2、pH均升高,而PaCO_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aO_2、SaO_2、pH水平较高,PaCO_2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pre和FEV1/FVC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FEV1、FVC、FEV1%pre和FEV1/FVC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的综合护理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与护理1月后对比肺功能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EF、MMEF、FEV1、FVC、FEV1/FVC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桉柠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ECOPD患者126例,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给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丙二醛(MDA)、8-异构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2.5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VC、FEV1、FE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的FVC、FEV1、FEV%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DA、8-isoprostan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的MDA、8-isoprostane明显下降(P0.05),治疗28d后研究组的MDA、8-isoprostane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5/63),与研究组的6.35%(4/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桉柠蒎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收治的2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132例作为COPD稳定组,AECOPD患者72例作为AECOPD组。另选取同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SAA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肺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SAA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SAA、PCT、CRP、IL-6、IL-8水平较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升高(P0.05),COPD稳定组患者血清SAA、IL-6、IL-8、PCT、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低于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患者FEV1、FVC、FEV1/FVC%、FEV1%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IL-8、IL-6、CRP、PCT呈正相关,与FEV1%、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AA对AECOPD诊断的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80.07%,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其与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纳络酮治疗。比较两组肺总量(TLC)、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口腔呼气压(PEMAX),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最大氧耗量(VO_2)、氧摄取率(ERO_2),白细胞介素-10、18(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LC、FEV1、PEMAX、SaO_2、PaO_2、CaO_2、IL-10、GSH-Px、SOD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CO_2、VO_2、ERO_2、IL-18、TNF-α、CRP、LPO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炎症介质,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粘附因子-1(VCAM-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MS患者分为老年组(n=25)和中青年组(n=25),又根据IMT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两个亚组。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分光光度计间接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VCAM-1水平,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IMT。结果:老年MS组和中青年MS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S患者IMT增厚组的NO水平均低于IMT正常组,而ET-1和VCAM-1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T增厚组间比较,老年MS组的NO水平低于中青年MS组,VCAM-1水平高于中青年M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MS组和中青年MS组的IMT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415,-0.411;P=0.043,0.049),与ET-1和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585,0.576;P=0.030,0.036;r=0.547,0.552;P=0.033,0.03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因素促进了MS患者IMT增厚中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NIPP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动脉血气分数、肺功能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状况以及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哮喘生理状况。结果:治疗后3 d以及10 d,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急性生理性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CA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NIPPV有利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慢阻肺伴左心衰竭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合并心衰,将150例患者分为慢阻肺伴左心衰竭组(A组)与慢阻肺未伴左心衰竭组(B组)。分析150例患者中慢阻肺伴左心衰竭的占比,分析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习惯和疾病病史、肺功能、心脏彩超、心电图结果、血液指标水平与动脉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伴左心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1)150例患者中,慢阻肺伴左心衰竭者占比为3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合并左心衰竭者占比为68.00 %。(2)两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FEV1/FVC、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重量分数、左室后壁厚度、肺动脉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白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PaCO2、PaO2、SaO2对比有差异(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肺动脉压是影响慢阻肺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伴左心衰竭的占比较高,其与性别为男性、年龄偏大、有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升高、肺动脉压升高相关,需对以上因素给予积极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酶A2(PLA-2)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COPD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X-2、PLA-2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及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血清COX-2、PLA-2浓度,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 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老年吸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予噻托溴铵吸入剂18微克每日一次,对照组予缓释茶碱0.1克每12小时口服,两组均按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随访2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t George评分明显下降(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EV1/FVC、FEV1/Pred、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能显著改善老年吸烟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态血压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4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A、B、C三组,每组68例。24 h无创检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24h脉压(24h PP)及白天脉压(d PP)、夜间脉压(n PP),记录冠心病的发生率、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比例,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IMT与冠心病发生率及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和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在A组占54.41%,B组占60.29%,C组占79.4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41.18%、54.41%和91.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同冠心病发生率和24h SBP、d SBP、n SBP、24h PP、d PP、n PP呈正相关(r=0.876,0.448,0.378,0.476,0.443,0.491,0.438,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脉压升高以及非杓型高血压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IMT与冠心病发病率和动态血压参数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及血脂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的IMT值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IMT≥1.3 mm)30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2例、IMT正常组(IMT≤1.0 mm)28例,对比各组血脂指标以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分析IMT与血脂指标及SF、hs-CRP、Hcy、Cys C的相关性,并分析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血清SF、hs-CRP、Hcy及Cys 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IMT与SF、hs-CRP、Hcy、Cys C、TC及LDL-C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hs-CRP、Hcy、Cys C均是老年EH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脂指标中TC、LDL-C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且SF、hs-CRP、Hcy、Cys C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