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创伤较小,远期生活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的82例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引流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2.76±3.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小切口组(169)和常规切口组(158例),分别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VAS及VR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小切口组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及V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小切口组低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小切口组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小切口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髋关节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外侧入路(ASA)与后外侧入路(P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治疗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SA组和PSA组,各49例。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并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SA组患者围术期切口长度短于PS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PS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Harris评分逐步增加(P0.05),但组间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4%,低于PSA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与P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均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但A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低的优点,同时安全性较高,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予以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6例,予以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调查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结果:1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术后关节功能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的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后外侧路小切口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各40例。全麻组患者术前应用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术前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MMSE评分变化及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均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均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6 h、24 h、72 h,腰硬联合麻醉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全麻组患者(P0.05)。术后1 d,全麻组的患者出现19例POCD,腰硬联合麻醉组出现4例,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麻醉起效快,缩短了完全阻滞时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麻醉药物用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疼痛率及翻修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3.6±19.3)min,术中出血量为(432.1±32.7)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10.2)min、(201.3±30.1)m 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Harris评分分别为91.43%,(91.13±5.0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4%、(80.15±4.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翻修率分别为20.00%、0.00%,低于对照组的22.85%、5.7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疼痛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均能起到有效的治疗,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对疼痛较为敏感和活动较多的老年患者而言,宜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年我院接收的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进行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半年到一年半的Harris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等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OPG、BGP、ALP、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肯定,虽可引起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上升,但未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较髓内钉固定组短(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切口方法随机分为A与B两组,分别进行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使用两种方法下地活动用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A组患者在下地活动用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情况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功能对比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快捷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瘢痕不明显等多种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组,每组各32例。DHS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的固定方式,PFN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方式。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DHS组相比,PFN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经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L2-4椎体骨密度、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L2-4椎体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经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其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式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手术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对患者肝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