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06月应用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为ST段抬高组,共34人;B组为非ST段抬高组,共28人.收集并观察两组的即刻病情改善率、术后30天、3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B组IABP即刻有效性显著优于A组(10/25比8/30,P<0.05).术后30天,A、B两组LVEF均较术前增加,且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35.5%±5.2%比40.6%±4.9%,P<0.05);在MACE事件上,A组仅在死亡例数一项明显高于B组(10/30比6/25,P<0.05).术后3月,A、B两组LVEF、WMSI有统计学差异(37.0%±6.9%比44.2%±5.2%;1.7±0.4比1.3±0.5,P均<0.05).A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主要表现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两方面(3/30比1/25;15/30比8/25,P均<0.01).结论:IABP对于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存在差异,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赵修芬  杨淑红  林泽红 《蛇志》2010,22(3):289-29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后者又可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STEMI是ACS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急性期病死率极高,及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143例NSTEMI患者按照入院时血清尿酸四分位数分为四组:Ⅰ组(尿酸284.18μmol/L)、Ⅱ组(284.19~336.53μmol/L),Ⅲ组(336.54~390.78μmol/L),Ⅳ(尿酸390.79μmol/L);按照血清NT-pro BNP中位数分为2组:NT-pro BNP571.56 pg/m L组和NT-pro BNP≥571.56 pg/m L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四组的NT-pro BNP、GRACE危险评分、CK-MB、LEVF、c Tn I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Ⅳ组NT-pro BNP、GRACE危险评分、c Tn I、CK-MB高于Ⅰ组、Ⅱ组、Ⅲ组,Ⅲ组高于Ⅰ组、Ⅱ组(P0.05);NT-pro BNP≥571.56 pg/m L组血清尿酸、GRACE危险评分、c Tn I、CK-MB高于NT-pro BNP571.56pg/m L组(P0.05)。血清尿酸分别与NT-pro BNP、GRACE危险评分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NSTEMI患者的NT-pro BNP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对于评估NSTEMI患者NT-pro BNP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I(cTnI)转归前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 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 年1 月1 日至2013 年4 月30 日就诊于我院并接受PCI或CABG治疗的NSTEMI患者329 例,分为cTnI转归前PCI 干预组(A 组)、cTnI转归前CABG 干预组(B 组)、cTnI转归后PCI 干预组(C 组)和cTnI 转归后CABG干 预组(D 组)。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再灌注策略对临床终点事件的优势比(OR)。结果:四组患者的完全血运重 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而B、C、D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个 月,再次血运重建率:A 组12.9%和B 组3.4%(OR=3.82,95%CI:1.03~16.60),A组12.9%和C 组5.1%(OR=2.55,95%CI:1.29~ 6.61);MACCE事件发生率:A组14.1%和C 组5.9%(OR=2.38,95%CI:1.15~5.79),以上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nI转归后行PCI治疗NSTEMI伴多支病变患者较cTnI转归前PCI更有利于减少MACCE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 cTnI转归前行CABG 术在降低血运重建发生率方面较优于PCI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7例及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加用法舒地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IMI血流分级、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0%,高于对照组的70.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3级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观察组TIMI血流3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9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5.35%,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中使用法舒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选择素(P-selectin)联合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心电图STR分为STR不良组和STR良好组,另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P-selectin、IMA水平对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TEMI组PCI术前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P<0.05)。根据心电图STR将ASTEMI患者分为STR不良组35例和STR良好组65例。STR不良组与STR良好组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低于PCI术前(P<0.05);STR不良组PCI术前和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高于STR良好组(P<0.05)。STR不良组Killip分级≥2级比例和肌钙蛋白I高于STR良好组,ST段偏差总和低于STR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和NT-proBNP、P-selectin、IMA升高为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P-selectin联合IMA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T-proBNP、P-selectin和IMA单独预测。结论: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与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独立相关,三者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8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各6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静脉溶栓、抗凝及降脂等常规治疗,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600 mg、300 mg,之后两组患者给予维持量75 mg/d。结果:治疗30 d后,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1.0%,常规剂量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36 h及30d的MACE发生率为3.4%和6.7%,常规剂量组为12.4%和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600 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EMI疗效优于常规剂量(300 mg),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目前STEMI患者救治延迟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能够实施直接PCI的医院为中心,依托于能够实时传输数据的急救物联网,联合周边二级医院、乡镇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新型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将对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提前到院前的急救与转运过程中,为我国中小城市STEMI患者的救治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PCI治疗的女性STEMI患者408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65岁,n=161)与B组(年龄>65岁,n=247)。对比不同的发病年龄PPC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B组的病变血管数量、钙化病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的病变血管部位、术前TIMI血流分级、分叉病变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动脉内囊反搏术比例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症状发生到血管开通时间(S-to-D)、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中死亡、支架内血栓、BARC3~5级出血比例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死亡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根据患者不同的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n=369)和死亡组(n=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与年龄、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Killip心功能分级、术前TIMI血流分级、术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天数、S-to-D时间、D-to-B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VEF偏低、CK-MB偏高、术后TIMI血流分级0~I级、S-to-D时间偏长是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年龄女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且PPCI 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年龄偏大、LVEF偏低、CK-MB偏高、术后TIMI血流分级0~I级、S-to-D时间偏长是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伴多支血管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策略,制定患者血运重建时机及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08.10-2012.10期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资料,其中仅行罪犯血管PCI治疗组162例,多支血管PCI治疗组50例、阶段PCI治疗组112例,分析比较各组间短期(3个月)死亡率和1年、2年、3年死亡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①多支血管PCI组较罪犯血管PCI组有更高的短期死亡率(4.0%vs 2.5%,P0.05),但其降低MACE发生率(12.0%vs 15.4%,P0.05);②阶段PCI组较罪犯血管PCI组有更低的死亡率(短期和1年、2年、3年死亡率均P0.05)及MACE发生率(11.6%vs 15.4%,P0.05);③多支血管PCI组较阶段PCI组有更高的短期死亡率(4.0%vsl.8%,P0.05),长期随访无明显不同(6.0%vs 5.4%,P0.05);MAC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2.0%vs 11.6%,P0.05)。结论:当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仅对罪犯血管行PCI,随后行阶段PCI处理非梗死病变血管,这一策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尿酸(UA)、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病变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Gensini积分将其分为非重度病变组56例和重度病变组44例,PCI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亚组和非MACE亚组,另选取同期50名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收集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Lp(a)、UA、GGT水平。分析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PCI术后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血清Lp(a)、UA、GGT水平升高(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Lp(a)、UA、GGT水平高于非重度病变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随访3个月,100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为21.00%(21/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和Lp(a)、UA、GGT升高为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PCI术后MACE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CE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心导管介入方法封堵冠状动脉制备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先行冠状动脉造影,利用导引钢丝将微导管置于左前降支远端,将高分子栓塞剂与碘油混合配制成封闭胶,经微导管注入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术前、术中和术后l周记录心电图变化。实验终点切取心肌组织标本分别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动物20只,存活16只。冠脉造影显示封闭胶持续滞留于左前降支远端,提示血管完全堵塞。心电图提示存在动态变化,ST段抬高,病理性Q波逐渐形成。心脏大体观测提示左心室前侧壁呈灰白色为梗死区。E染色提示梗死区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疤痕形成、钙盐沉积,缺血区肌束变性、炎症细胞浸润,符合典型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NBT染色后测定梗死面积为28.32%±5.21%。免疫组化染色提示缺血区CD34阳性面积和血管新生密度明显高于梗死区及正常组织区(P〈0.05)。结论通过心导管介入方法制备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避免了开胸损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时间窗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抽签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7-12 h进行介入治疗,研究组在发病后≤6 h进行介入治疗,检测、记录血清FGF21表达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周的血清FGF21水平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 %,低于对照组的26.7 %(P<0.05)。在两组120例患者中,发病后≤6 h进行介入治疗为影响患者治疗后血清FGF21水平、近期疗效与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发病后≤6 h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促进血清FGF21的释放,提高治疗近期疗效,改善心功能,也可降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介入手术时间窗与血清FGF2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开胸结扎冠状动脉与闭胸明胶海绵栓塞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的特点。方法分别经开胸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主干及闭胸冠脉栓塞的方法阻断冠脉血流;采用单级肢体导联和胸导联方式,在阻断前后监测心电图波形变化;造模72h后取心肌组织行病理切片染色。结果经心电图和病理验证,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制备犬心梗模型,开胸冠脉结扎犬死亡率较高,而冠脉栓塞成活率高。结论相较开胸冠脉结扎法,闭胸栓塞法制备心梗模型对动物损伤小,成活率高,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左室支的急性心肌梗塞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组)和左室支(LVA组)两种方法建立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结果发现1:ECG标测,三天内不同时间LVA组∑△ST升高毫伏数均高于LAD组(P<0.01或P<0.05);2:N-BT染色,LVA组心肌梗塞占心室重的百分率为17.3%±0.56%,而LAD组为8.2%±2.42%,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证实了LVA组心梗面积较LAD组大且相对稳定。采用增强(Gd-DTPA)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发现LVA组急性心梗范围在三天内基本稳定。作者认为,兔急性心梗模型采用结扎LVA优于结扎LAD。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丛生蛋白(CLU)、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冠状动脉病变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9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34)、双支病变组(n=50)、多支病变组(n=45),随访6个月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AMI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另选取同期55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AM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LU、GMP140水平。分析AMI患者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LU、GMP140水平对AMI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AMI组血清CLU、GMP14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清CLU、GMP140水平依次升高(P<0.05)。随访6个月后,129例AMI患者MACE发生率为25.58%(33/1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年龄增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Ⅲ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CLU升高、GMP140升高为AMI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LU、GMP140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MACE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LU、GMP140单独预测(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CLU、GMP140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和MACE有关,可能成为AMI患者MACE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心肌灌注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Hcy水平分为高水平Hcy组(Hcy>30 μmol/L,41例)和低水平Hcy组(15≤Hcy≤30 μmol/L,29例)。PCI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复查冠脉造影,评价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LVMI、LVEF、TMPG分级相关性。所有患者PCI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PCI术后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水平Hcy组PCI术后6、12个月 LVEF低于低水平Hcy组(P<0.05),LVMI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高水平Hcy组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Hcy水平与PCI术后6、12个月 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与PCI术后TMPG分级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Hcy组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术前Gensini评分是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Hcy与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心肌灌注有关,且Hcy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全因死亡和MACE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调查高龄(80-89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的66例80-89岁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45例行PCI术,5例因为左主干病变或者严重的三支病变行冠脉搭桥(CABG)术,其余16例做保守治疗。发病到行介入治疗时间<72h。结果:45例行PCI术中42例成功,再血管化的成功率为63.6%,失败的3例PCI术病人中2例因导丝或球囊未能通过病变,1例为顽固性室速。共植入支架80枚,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均达到TIMI2-3级。术后死亡2例(心源性休克、颅内出血各1例),死亡率为4.8%。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较高,有4(9.5%)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消化道、颅内出血各1例)。住院期间无再发心肌梗死,偶发心绞痛2例。结论:穿刺尽管高龄(80-89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早期介入主要出血事件较多,但可改善住院期间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