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内窥镜微创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内韧带,术后用IKDC分级、影像学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测量进行关节机能打分。结果:11例患者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8年。术前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46.8±5.7)分,终末随访时平均(81.3±10.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稳定性测量,在20磅时、30磅和最大拉力时健膝和患膝分别是:6.1±0.3和6.8±0.8;6.3±0.5和7.7±1.3;7.5±0.6和9.6±2.4,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观IKDC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例;影像学IKDC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良好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对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3月解放军第174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266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ACL重建,其中保留韧带残端的163例为保留残端组,术中完全清理韧带残端的103例为非保留残端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患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检测时间点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高于非保留残端组,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低于非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中保留残端可加快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速度,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27例病人(28膝)经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9膝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CL),8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5膝伴内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7例患者于伤后3~10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42.67±3.3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93分,平均(86.67±5.21)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28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9膝、接近正常(B级)16膝、异常(C级)3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髁间窝撞击综合征致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患者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手术疗效的探讨。方法:2008年2月-2009年7月选择关节镜下确诊骨性关节炎伴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病人45例,对所有患者行关节镜下髁间窝扩大成形术。结果:术后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明显改进,对其中42例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屈伸功能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48.7±13.1)分(差),术后平均(87.0±7.3()良),关节功能均获明显改善(P<0.001)。结论:髁间窝撞击综合征是导致该病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屈伸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关节镜下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对该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翻修手术的开展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ACL重建后失稳需翻修的患者14例,均给予关节镜下检查以及翻修手术,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KT-2000及IKDC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患者的KT-2000检查中术前屈曲30°为5.2mm,屈曲90°为3.3mm,术后屈曲30°为3.0mm,屈曲90°为1.6mm;IKDC评分术前为(50±5)分,术后为(72±8)分;Lysholm评分术前为(51±15)分,术后为(77±19)分;Tegner评分术前为(2.6±0.6)分,术后为(4.8±1.2)分。手术前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明显增强。结论:对ACL重建术失败患者给予术后的翻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联合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及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ateml ligament,MCL)和恢复膝关节前内侧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A CL合并MCL损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6~48岁,平均32.5岁;右膝15例,左膝12例.患者在排除手术禁忌后,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ACL和MCL.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7~14天,平均10天.结果:术后2周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4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2.10±4.35升至86.25±4.12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由术前的33.27±4.25分,升至82.46± 4.13分,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 KDC评分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能够较好的恢复患者膝关节前内侧稳定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内窥镜微创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内韧带,术后用IKDC分级、影像学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测量进行关节机能打分。结果:11例患者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8年。术前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46.8±5.7)分,终末随访时平均(81.3±10.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稳定性测量,在20磅时、30磅和最大拉力时健膝和患膝分别是:6.1±0.3和6.8±0.8;6.3±0.5和7.7±1。3;7.5±0.6和9.6±2.4,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观IKDC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例;影像学IKDC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良好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120例,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并评价所有患者手术疗效;根据术后6个月膝关节是否疼痛分为疼痛组(n=16)与无痛组(n=104)。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56.97±8.62)分、(78.09±10.53)分、(89.26±8.14)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01)。临床疗效显示行关节镜手术后优良率为86.67%(104/120)。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但疼痛组低于无痛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但疼痛组高于无痛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撕裂类型、滑膜切除、术后冷敷、开始负重时间与术后痛疼有关(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ASA分级、患侧、病程、损伤部位、手术方式与术后痛疼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24 kg/m2、纵裂或其他撕裂、滑膜切除、开始负重时间<4周及术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是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冷敷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后疼痛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年龄、BMI≥24 kg/m2、混合性撕裂、滑膜切除、开始负重时间<4周以及术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是术后疼痛危险因素,而术后冷敷是其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施以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不稳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于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不稳定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7~45岁,平均22.3岁;右膝6例,左膝5例。患者在排除手术禁忌后,分别在关节镜下采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前交叉韧带(ACL)和外侧副韧带(LCL)。结果:术后所有切口均于2周后I期愈合。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24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2.2±3.5,升至84.5±6.2分,其中A级9例,B级1例,C级0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有术前的41.7±6.5分,升至82.3±10.3分。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显著差别(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能够较好的恢复患者膝关节稳定和活动范围,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针对不稳定半月板撕裂,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APM)是否优于单纯理疗。方法:纳入36 例经磁共振确诊 为不稳定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平均年龄35 岁,其中9 例伴轻度骨关节炎。所有患者于前8 周,每周行3 次物理治疗,包括股四头 肌功能锻炼和神经-肌肉功能锻炼。完成康复训练后1 周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前、理疗结束后以及术后第4 周 随访时行VAS 评分进行疼痛评估并行Lysholm 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36 例患者的VAS 评分由治疗前的5.66± 1.10,改善为 理疗结束后的4.39± 0.95(P<0.05),行APM 术后则达到1.82± 0.77(P<0.05),并且理疗对VAS 的改善不如APM 明显(P< 0.05)。治疗前,伴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更为明显,而APM 术后则与不伴骨关节炎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 Lysholm 评分理疗结束后由58.11± 8.06 提高到62.11± 8.34(P<0.05),APM术后则达到86.78± 5.50(P<0.05)。相对于骨关节炎 患者,不伴骨关节炎患者的Lysholm 评分更高(P<0.05)。结论:物理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症状,但是对关节活动受限等改 善不明显。APM相对于理疗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以及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6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关节镜的手术疗效。结果:根据Lkeuch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29例(63.04%),良12例(26.09%),中3例(6.52%),差2例(4.35%),优良率为89.13%。两组患者性别、BMI(体质指数)之间无差异,但是疼痛与年龄、负重早晚、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是否冷敷均有关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确切的疗效,术后疼痛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谷红联合尼莫地平对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进行治疗,考察对两种类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为研究对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204例,为LAA组,小血管性(small vessel disease,SVD)226例,为SVD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LAA组和SVD组均进行谷红注射液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以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为考察指标,考察谷红联合尼莫地平对两种类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谷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的治疗,LAA组和SVD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LAA组总有效率为90.20%,SVD组总有效率为88.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AA组和SVD组患者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的改善(P<0.05),其中LAA组MOCA评分由19.31±5.45提升至22.31±6.21,MMSE评分由21.45±5.91提升至25.23±3.21,SVD组MOCA评分由19.28±4.01提升至22.88±5.73,MMSE评分由21.30±7.76提升至25.08±6.19,但两组间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LAA组和SVD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共有7例患者出现轻度头部胀痛、面部潮红等,其中LAA 组3(1.47 %)例,SVD组4(1.96 %)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均能显著缓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6例行"杂交式"颈前路治疗及33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资料、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椎生理曲度、JOA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颈前路组:56.23±7.64岁,颈后路组:55.76±8.18岁)、性别(颈前路组:22男/14女,颈后路组:20男/13女)、颈椎生理曲度D值(颈前路组:7.41±3.14,颈后路组:8.19±2.74)、JOA评分(颈前路组:9.08±1.09分,颈后路组:8.82±1.26分)、病程(颈前路组:17.24±7.36月,颈后路组:15.75±5.78月)和受累节段(颈前路组:3.11±0.26个,颈后路组:3.24±0.39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后路相比,颈前路的术中出血量(颈前路组:221.79±178.02 mL,颈后路组:483.07±434.25 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颈前路组:196.54±51.88 min,颈后路组:175.12±54.93 min)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颈前路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和JOA评分逐渐增大,而颈后路组患者椎生理曲度减少,JOA评分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路组出现植骨未融合、声音嘶哑和脑脊漏液,颈后路组发生轴性疼痛和C5神经根麻痹,但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前路组:13.89%,颈后路组:12.12%)(P0.05)。结论: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上各有优点,临床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8月在我院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ACS患者85例(替格瑞洛组),按性别、年龄2:1匹配原则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患者170例(氯吡格雷组)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并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2天(PCI术后)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经ADP途径及经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经ADP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6.60±25.57)%、(82.10±1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ADP抑制率50%患者占总人数的29.4%,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50%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ADP抑制率75%者占总人数的41.8%;而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75%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9.4%,两组抑制率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经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8.70±23.89)%、(90.32±18.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ESS评分在治疗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用MESS评分表进行评分,根据病情给予清创、保肢或截肢以及创面修复等系列治疗,并随访3个月~3年。按照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保肢组、Ⅰ期截肢组和Ⅱ期截肢组,分析和比较三组的MESS分值、住院天数、手术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保肢组32例,MESS评分6-11分,平均8.63±1.26分。截肢组18例,MESS评分11-14分,其中Ⅰ期截肢组10例,平均12.60±0.97分;Ⅱ期截肢组8例,平均12.88±0.83分。保肢组患者的MESS分值显著低于Ⅰ期截肢组(P0.05)和Ⅱ期截肢组(P0.05)。此外,保肢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Ⅰ期截肢组(P0.05)和Ⅱ期截肢组(P0.05)。而Ⅰ期截肢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Ⅱ期截肢组,患者满意率高于Ⅱ期截肢组(P0.05)。结论:对于MESS评分11分的患者行保肢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对MESS评分11分的患者,采取Ⅰ期截肢的治疗效果优于Ⅱ期截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癫痫患儿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脑电活动及糖脂代谢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癫痫样放电(6.77±1.04)次、δ(12.77±2.32)次、θ(21.63±2.77)次、α(20.54±2.55)次、β(11.18±1.72)次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体质指数(BMI)(14.43±1.29)kg/m2、空腹血糖(FPG)(4.53±0.51)mmol/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空腹胰岛素(FINS)(9.78±1.44)m U/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脂代谢各项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D)、高密度脂蛋白(H-DLD)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能更有效控制癫痫患儿的脑电活动,但会导致糖代谢异常及患儿体质量指数减少,而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较小,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切口与横S形切口治疗髌骨骨折对术后瘢痕形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9月85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采取手术直切口40例与采取手术横S形切口45例,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时的瘢痕形成比例和Bostman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横S形切口组的切口长度为127.79±5.55,明显长于直切口组的72.64±6.75(P0.05);横S形切口组的术后局部麻木发生率为24.4%,明显高于直切口组的7.5%(P0.05);术后随访12周时,横S形切口组的Bostman评分为20.63±5.73,明显低于直切口组的26.83±4.76(P0.05);随访24周时,两组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横S形切口组的瘢痕形成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直切口组的17.5%(P0.05)。结论:直切口用于治疗髌骨骨折的创伤明显小于横S形切口,术后瘢痕形成更少,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但横S形切口的显露更好,在临床实际中应根据髌骨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抉择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