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腔填纱与米索前列醇局部给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宫腔填纱与米索前列醇局部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局部给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P0.05),产褥感染率(6.3%)低于对照组(2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宫腔填纱与米索前列醇局部给药,可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褥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26例,根据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3),其中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则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凝血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 h后两组患者心率(HR)较治疗前升高,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患者S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与研究组的6.3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B-Lynch缝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综合治疗,治疗组接受缩宫素联合B-Lynch缝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12h以及术后24h出血量、输血人数、住院天数,子宫切除人数;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了解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12h以及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输血人数、住院天数,子宫切除人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受试者严重贫血、术后发热、产后出血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刀口愈合不良人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B-Lynch缝扎术治疗产后出血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张跃  马锦琪  荣琴英  吕祝武  陈建英  孙明明 《生物磁学》2013,(35):6960-6962,6959
目的:探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00.54±31.65)mL,产后2h出血量为(104.77±29.65)mL,产后24h的出血量为(343.66±30.54)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和1.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明显减少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强子宫收缩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25μg米索前列醇对晚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次选择有引产指征,无引产及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症的单胎头位,胎膜完整的晚期妊娠孕妇33例。分为A、B组,分别用米索前列醇25μg和100μg放置阴道后穹隆,间隔3—4小时,重复给药,24小时内最大剂量100μg,胎膜破裂或临产则停止用药。观察首次用药至临产时间,首次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宫缩过强伴胎心监护异常A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序贯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剂量米非司酮序贯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选用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对终止早孕,妊娠囊排出率,排囊时间,流产过程,出血量以及流产后缩短阴道出血天数,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对药物的配伍方法,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黎桂萍 《蛇志》1998,10(1):48-48
我们参照El-Refaey等[1]报道的方案,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阴道用药终止早孕3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此药物流产方案的孕妇39例,停经49d,平均42.5d,年龄最小19岁,最大32岁,平均25...  相似文献   

8.
提高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提高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措施。方法:通过腹部检查,头盆评分、B超及胎心电子监护选择引产对象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25微克组:米索前列醇25微克阴道用药,24小时重复一次,总量50微克。50微克组:米索前列醇50微克阴道用药,24小时重复一次,总量100微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以内妊娠的护理方法。方法:我站在2006年1~9月共有356例孕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以内妊娠。结果:310例患者顺利排出胎囊。结论:护理人员在用药期间观察和全面了解药物的疗效厦副作用,加强药物流产期间的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厦药物流产后加强指导可防止感染以厦大出血的发生,这些都是药物流产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卡前列甲醛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甲醛栓,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缩宫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值得肯定,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60名产后出血患者,30名患者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照组),另外30名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实验组),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术后2 h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血液粘度、24 h尿蛋白含量以及血细胞压积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粘度、24 h尿蛋白含量及血细胞压积显著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酐、HSP70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近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Scr、BUN、UA、HSP70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能够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在终止妊娠中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予以利凡诺行羊膜腔内穿刺注射。观察两组的引产过程、引产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宫缩发动时间、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3.02%、86.05%,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24h内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24~48 h、48 h后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胎膜残留、产后2h内出血量、药物热、胃肠道反应、腹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具有方法简单、宫缩发动快、产程短、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优于利凡诺羊膜腔内穿刺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促Th2的分子IL-4、IL-2与IL-10的水平,探讨IL-2/IL-10在妊高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未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妊娠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组,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4水平(0.53±0.04)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升高至(0.91±0.03)pg/ml(P<0.05),妊娠高血压组IL-4水平(0.67±0.35)pg/ml升高但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水平(0.41±0.05)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2水平升高至(0.82±0.11)pg/ml(P<0.01);妊娠高血压组IL-2水平高达1.57±0.22(pg/ml)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IL-10水平(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2/IL-10比值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比值。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分泌异常且诱导Th2细胞产生的IL-4降低,打破Th1/Th2平衡,致使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使早孕期滋养细胞受到免疫损伤以致侵入能力下降,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肖文辉  钟荣钟  林洁  彭耀金 《生物磁学》2011,(13):2525-2527,2531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促Th2的分子IL-4、IL-2与IL-10的水平,探讨IL-2/IL-10在妊高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未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妊娠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组,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4水平(0.53±0.04)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升高至(0.91±0.03)pg/ml(P〈0.05),妊娠高血压组IL-4水平(0.67±0.35)pg/ml升高但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水平(0.41±0.05)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2水平升高至(0.82±0.11)pg/ml(P〈0.01);妊娠高血压组IL-2水平高达1.57±0.22(pg/m1)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IL-10水平(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2/IL-10比值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比值。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分泌异常且诱导Th2细胞产生的IL-4降低,打破Th1/Th2平衡,致使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使早孕期滋养细胞受到免疫损伤以致侵入能力下降,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The debate about whether misoprostol should be distributed to low resource communities to prevent post‐partum haemorrhage (PPH), recognised as a major cause of maternal mortality, is deeply polarised. This is in spite of stakeholders having access to the same evidence about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misoprostol. To understand the disagreement, we conducted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values underpinning debates surrounding community distribution of misoprostol. We found that different moral priorities, epistemic valu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uncertainty were the main factors sustaining the debate. With this understanding, we present a model for ethical discourse that might overcome the current impas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