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对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多巴,观察组给予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UPDRS评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环境等方面的评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开关现象、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对老年帕金森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运动功能,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及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首先使用MPP+处理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在该模型中对Wnt通路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其次选取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患者,其中33例服用多巴丝肼片和盐酸普拉克索(普通治疗组)。其余33例则因其他原因在使用多巴丝肼片和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期间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组)。观察两组患者的Hoehn-Yahr分级,UPD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MPP+处理组,Wnt通路受到抑制且细胞发生凋亡,而阿托伐他汀钙预处理可缓解MPP+引起的Wnt通路的抑制和细胞凋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阿托伐他汀组的Hoehn-Yahr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普通治疗组的改善情况,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普通治疗组的UPDRS评分高于阿托伐他汀组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Wnt通路保护MPP+引起的细胞凋亡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能较好的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脑区血流量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评分、脑区血流量、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评分、血清IL-1β、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区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恶心、头晕、失眠及呕吐发生,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多巴丝肼,其能够促进脑部血流循环,调节脑区血流量,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运用Cochranc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所有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出5个RCT,其中3个(454例)符合纳入标准,三项研究随访时间为3-57个月。Meta分析结果显示:1)抑郁改善情况:3项研究随访结束后,应用量表进行评分,普拉克索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率明显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3,95%CI(0.48,0.83),P<0.001];2)UPDRS评分变化:2项研究在治疗末应用UPDRS进行评分,UPDRSⅢ和Ⅱ相对于基线评分,普拉克索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与普拉克索组相比,对照组中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研究的病例增多,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RR=0.48,95%CI(0.34,0.69),p<0.0001]。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普拉克索能够改善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病人的抑郁症状,并减轻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但因研究样本局限性,尚需进行大样本长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普拉克索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帕金森病患者按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则在口服盐酸普拉克索基础上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连续治疗8 周后,分别以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指数(PQSI ) 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 的评分为指标,对比考察2 组患者的综合症状、抑郁和焦虑症状、睡眠和生活质量等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 组患者治疗后,UPDRS 总分、运动检查以及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并发症和日常生活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UPDRS 总分以及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而2 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日常生活和运动检查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且2 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 和PQSI 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 和PQSI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而2 组患者的GQOLI-74 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GQOLI-74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普拉克索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美金刚联合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就治疗对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帕金森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接受美金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CysC、Hcy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以及帕金森病评定量表III(parkinson comprehensive rating scale,UPDRS III)评分,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CysC、Hcy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ysC、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及UPDRS III量表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UPDRS II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不良反应诸如胃肠道反应、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等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美金刚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降低CysC、Hcy水平,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王志坚  张林艳  陈杰  许多 《蛇志》2017,(3):283-284
目的观察脑电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帕金森病伴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为量化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干预组的评分下降较为显著,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治疗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失眠症状,而且能显著缓解帕金森病肌强直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普拉克索联合补肾活血通络胶囊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普拉克索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补肾活血通络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指标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Ⅰ(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总UPDRS,血清5-HT、BDNF、S-100β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4.58%,P<0.05)。两组治疗后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总UPDRS、血清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血清5-HT、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补肾活血通络胶囊治疗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普拉克索,可能与其显著提高血清5-HT及BDNF表达并降低S-100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国宏  张晓  王丽娜  刘乐斌 《生物磁学》2011,(16):3143-3145
目的:观察细辛脑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予低流量吸氧、抗炎、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细辛脑、多索茶碱静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9%、81.7%(P〈0.05),观察组在发热、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肺部罗音减少50%以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在FEV1、FEV1/FVC、PEF、PaO2、PaCO2等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多索茶碱可以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辛脑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予低流量吸氧、抗炎、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细辛脑、多索茶碱静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9%、81.7%(P<0.05),观察组在发热、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肺部罗音减少50%以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在FEV1、FEV1/FVC、PEF、PaO2、PaCO2等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多索茶碱可以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联合恩他卡朋(levodopa/carbidopa combined with entacapone,LC+E)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采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LC)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联合恩他卡朋(LC+E)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UPDRS-I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UPDRS-III运动能力评分显著下降,而UPDRS-VI 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变化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PDRS-I精神、行为、情绪和Hoehn与Yahr分级均无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联合恩他卡朋可明显缓解PD症状,疗效优于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英夫利西单抗辅助治疗克罗恩病伴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2罗恩病伴有不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予禁食或流质饮食、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内科常规治疗,并予美沙拉嗪、强的松、硫唑嘌呤长期口服。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治疗第0、2、6、14、22、30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mg/kg。治疗30周时,检查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象、肝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记录CD疾病活动指数,行肠镜检查评价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30周末,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内镜下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血沉和CRP水平、CDAI较第0周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期间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内科常规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CD伴有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观察其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以丘脑底核为刺激靶点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UPDRS评分。结果: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6个月后,患者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临床主症的改善上效果良好;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美多巴服用量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没有产生永久性的并发症以及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对大量油脂性渗出及典型面具性面容的治疗上未见明显疗效。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氏病,可以使帕金森病主要临床症状肌肉僵直、静止震颤及运动迟缓得到明显改善,显著减少美多巴服药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找出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方法:参照运动障碍协会工作组推荐的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 C A)及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Ⅰ~Ⅲ)对81例PD患者进行评估。结果:81例PD患者中47例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占58%,23例无认知功能障碍,占28%;14%PD-MCI病人病程小于5年。PD-MCI组与帕金森病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PD-NCI)组在文化程度、HY分期、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DRSⅢ、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 CA评分与年龄(r=-0.31,P0.05)、HY分期(r=-0.44,P0.05)、UPDRS-Ⅲ分数(r=-0.32,P0.05)、UPDRS-Ⅱ(r=-0.35,P0.05)、UPDRS-Ⅰ(r=-0.40,P0.05)、迟缓(r=-0.38,P0.05)、PIGD呈负相关(r=-0.31,P0.05),与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30,P0.05)。纳入Mo CA评分为因变量,年龄、教育程度、HY分期、UPDRS-Ⅲ分数、UPDRS-Ⅱ分数、UPDRS-Ⅰ分数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βcoefficients-0.06,P0.05)和HY分期(βcoefficients-0.80,P0.05)为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为观察UPDRSⅢ中亚项评分对认知功能的独立影响,单独纳入迟缓和PIGD评分为自变量,结果迟缓为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βcoefficients-0.12,P0.05)。结论:MCI是PD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非运动症状,以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语言功能障碍为主。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年龄、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运动障碍密切相关,特别是迟缓与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年龄、HY分期、迟缓为PD-MCI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希望.目前用于研究的干细胞主要有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本文回顾了上述细胞在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研究中的进展,并介绍了近期出现的将体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细胞或神经干细胞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适度干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望延缓帕金森病的进程。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巨噬细胞,Notch信号途径可以调控小鼠外周巨噬细胞的分化及功能。Notch通路也参与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的表达、吞噬活性的变化等,而这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情进展相关。因此,本文将综述Notch信号途径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Breakthroughs in genetics over the last decade have radically adv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ical ba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PD). Although much research remains to be done, the main genetic causes of this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are now partially unraveled, allowing us to feel more confident that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PD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exponentially. How and when these discoveries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general clinical practice, however, remains uncertain. In this review, we provide a general summary of the progress in the genetics of PD and discuss how this knowledg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or at risk of this dis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