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初级免疫应答的激发者,是最有活力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逃逸。未成熟DC细胞从细胞外捕获各种抗原信息,成熟DC细胞传递各种抗原信息给宿主淋巴结的T细胞,激活抗原相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另外,亦可通过影响B细胞的增殖,不同程度的活化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异质细胞群,是较LAK细胞溶瘤活性更强的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对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抗肿瘤效应,具有非MHC限制性的杀瘤特点。二者联合培养及应用又增强了各自的活性。DC细胞与CIK细胞对于白血病的疗效不仅在实验室得以证实,而且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其在清除微小残留病以及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细胞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自体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逐渐获得众多专家的认可。中国卫生部已经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做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批准号200984。本文就目前DC、CIK、DC-CIK细胞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 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 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 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PS)评分,DC 与CIK 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 周检测T细胞亚 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酌及TNF-琢)水平的变化。结果:①DC 与CIK 细胞 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②DC 与CIK 细胞治疗后1 周,患者T 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 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 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VS)评分,DC与CIK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检测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γ及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1)DC与CIK细胞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2)DC与CIK细胞治疗后1周,患者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2008年10月份-2011 年02 月份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 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 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60 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 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8.4%,明显好于与对照组, 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EL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份.2011年02月份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8.4%,明显好于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自体CIK细胞治疗对改善化疗后晚期乳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力及生活质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的、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比较自体CIK细胞治疗与一般对症治疗对化疗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运用E-ORTC QLQ-C30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分析CIK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变,观察不良反应。结果:CIK治疗对化疗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56+T细胞亚群的升高作用优于一般对症治疗,自体CIK细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躯体功能及总健康状况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CIK细胞对改善化疗后晚期乳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的疗效及合并症情况。方法:采用COVDP及DVLP诱导治疗方案将我科(2005-2011年)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COVDP诱导方案,B组采用DVLP诱导方案。比较两种不同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治缓解率、感染率、是否延迟化疗及骨髓抑制时间。结果:两组方案骨髓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期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髓抑制时间为(15.51±0.82d)长于B组(9.63±0.71 d)(P0.05),A组化疗延迟率为44.5%,高于B组(23.1%)(P0.05)。结论:与COVDP诱导方案相比,DVLP诱导方案缩短了骨髓造血恢复时间,降低了感染率及化疗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探讨化疗药物及地塞米松对CIK细胞增殖活性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别选取不同浓度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和地塞米松与不同诱导天数的CIK细胞共培养,在加入或不加入IL-2的情况下,采用MTT法检测各种药物对CIK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中各亚群的比例。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及地塞米松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其中顺铂和紫杉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IL-2可对CIK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疗药物对CIK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顺铂主要降低CD3+CD56+亚群比例(P0.05),对CD3+CD4+、CD3+CD8+亚群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表型、增殖活性的变化,及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 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CD3+ 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共培养物对A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对AML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同源杀伤细胞(CIK)的共培养诱生的细胞群(DCCIK)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的研究。DCCIK细胞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A549(MTT法),效靶比为10∶1、5∶1时杀伤率分别为61%、52%。DCCIK细胞诱导培养3周后,效靶比为10∶1、5∶1时杀伤率分别为64%和56%。数据亦表明DC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优于CIK细胞。动物体内实验分荷瘤A549、BEL7404和A375三组,每组分(A)DCCIK 化疗、(B)单用化疗。治疗20天、35天后测量各组肿瘤消失率。结果显示:DCCIK 化疗的抑瘤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化疗。提示DCCIK细胞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给予沙利度胺配合化疗在抗血管生长方面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配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EGF,VEGFR,b FGF及MVD的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VEGFR、b FGF及MV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EGF、VEGFR、b FGF及MV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6.7%,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1%,对照组为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能调控促血管生长因子水平,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Cs-CIK细胞免疫(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DCs-CIK)治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确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泼尼松化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56~+、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自然杀伤T细胞(NKT)表达水平;使用QLQ-C30问卷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73.58%远高于对照组41.51%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56~+、CD4~+CD8~+、NK、NKT表达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各项指标得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均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肝功受损,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DCs-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有助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在明显改善患者免疫能力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患者在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 L,1次/天,共28天;对照组48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治疗前后造血系统、T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89.6%,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14天及化疗结束后1周,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化疗结束后1周,治疗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CD3-CD19+含量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化疗所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抑制,而且能够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化疗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减低剂量IA治疗组和标准剂量IA对照组,两组均实施3+7治疗方案。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减低剂量IA治疗组总CR率和CCR率分别为75.0%和66.7%;标准剂量IA对照组总CR率和CCR率分别为50.0%和33.3%。减低剂量IA治疗组总生存期25+月较标准剂量IA对照组生存期23+月延长。结论:对于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减低剂量IA治疗方案的CR率和CCR率与标准剂量IA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明显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亚砷酸(ATO)诱导治疗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凝血相关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血液内科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诊和复发APL合并DIC患者24例,于给予ATO诱导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第1、2、3周,血液学完全缓解(HCR)时完善相关检查。每例患者设立正常对照1名。结果:24名患者中初发21例,复发3例,所有患者均有出血症状。最常见出血为皮肤粘膜出血。经过ATO诱导治疗后,21例患者(87.5%)达HCR,2例患者死于脑出血,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患者第0周(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明显增高(P0.001),ATO治疗1周时出血症状、PT、FIB基本纠正,DD、FDP改善明显,但DD、FDP直到HCR时仍高于正常。结论:ATO单药治疗APL合并DIC的HCR率高,并能在1周内迅速减轻凝血紊乱,但患者达HCR时凝血紊乱仍不能完全纠正。PT、FIB、DD、FDP可作为判断ATO治疗APL合并DIC疗效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