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有手术适应症且明确诊断为椎体血管瘤的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7例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21例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根据详实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总费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PKP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低于PV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患者在总费用方面高于对方,但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优于对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中感受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但费用高于对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华哲  张捍军  赵承斌 《生物磁学》2013,(24):4723-4726
摘要目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r)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本文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对0VCF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作用机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KP治疗的OVCF158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103例;患者年龄52--87岁,平均68.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1日、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疼痛(VAs)及功能情况(ODD进行评价,并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出现椎体间隙渗漏,5例渗漏至椎体周缘,2例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无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VAS评分评价,术前(7.60±0.95)分,术后1日(1.00±0.74)分,术后三个月(0.20±0.48)分,术后疼痛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84.94±4-36)%,术后1日(20.47±3.61)%,术后三个月(9.85±3.43m,术后功能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KP术后1日患者疼痛及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较术后1日亦有进一步的改观。术后后续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骨质,预防相邻椎体及其他部位骨质骨折,使疗效更加满意。PKP为治疗OVCF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聂克  熊元  陈发益  吕江华  李华  张波  华伟伟 《生物磁学》2013,(35):6882-688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的ctures,OVCFs)的相关并发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行PKP治疗的172例OVCFs患者,按照其并发症情况分为发生组(n=22)及未发生组(n=150),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共有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2_8%。其中骨水泥渗漏15例(68.2%),骨水泥椎弓根拖尾7例(31.8%),未见切口感染、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改善率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KP治疗OVCFs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也会带来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椎弓根拖尾等并发症,虽对患者的疼痛及躯体功能等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受损、肺栓塞等继发疾病,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治疗中,应严格规范各项诊疗操作,有效控制PKP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新发椎体骨折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经济条件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n=54,采用非手术治疗)和PKP组(n=55,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椎体指标、生活质量、新发椎体骨折风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KP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以及治疗12个月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逐渐降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逐渐降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标准生理组分(PCS)、标准心理组分(M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PKP组PCS、MC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缓解患者早期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伤椎后凸畸形,且不会增加新发椎体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5.
王黎明  孙锋  严飞  张兴祥  沙卫平 《生物磁学》2013,(34):6682-6684,6718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择期在我院接受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变化情况、术前和术后的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2-17个月,疼痛均得到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6,术后VAS评分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6.5%±34%),中部恢复(60.5%±35.4%),后缘恢复(40.7%±32-3%),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侧位X片显示Cobb角平均改善10。(P〈0.05)。术后3例发生椎体前缘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其他并发症;1例发生肋间神经痛,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单球囊zt-N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守治疗组40例,予卧硬板床、功能锻炼配合药物常规治疗;手术治疗组40例,予PVP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Cobb's角及椎体高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的VAS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活动能力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3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的Cobb's角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小(P0.05),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按照椎体塌陷程度分为重度骨折组和轻度骨折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椎体变化等。结果:与轻度骨折组比较,重度骨折组手术时间长、骨水泥注射量少,且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中部高度恢复率、Cobb角矫正度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均有所改善(P0.05),轻度骨折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明显大于重度骨折组(P0.05),但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纠正椎体塌陷和Cobb角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使用Sky骨扩张系统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治疗,74例患者取俯卧位设为俯卧位组,46例患者取侧卧位设为侧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时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Cobb角)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31,P=0.042),术后3d及3个月两组患者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3,P=0.047)。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42,P=0.072),术后3 d及3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86,P=0.02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5,P=0.089),术后3 d及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6,P=0.005)。结论: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并可迅速缓解其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翁贞  张红庆  陈永杰  曾正义 《蛇志》2016,(3):286-287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经双侧椎弓根、椎弓根旁置入可扩张球囊,将骨折塌陷椎体进行复位,采取骨水泥填充球囊扩张产生的椎体内空腔,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48h内患者疼痛显著缓解,骨折椎体前缘以及中部高度丢失,从手术前的(12.5±2.2)mm、(9.1±1.3)mm减少到手术后的(4.6±1.4)mm、(3.3±1.0)mm;后凸畸形Cobb角从手术前的(22.2±5.1)°矫正到手术后的(9.1±4.6)°,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手术过程中一侧穿刺管中出现脑脊液,即停止该侧手术。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脊柱序列得到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与 临床疗效。方法:2009 年8月~2011 年10 月收集单纯采用经皮单侧穿刺BKP治疗MM所致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1 例30 个椎体。手术前后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 各项指标评分、X线检查,以评价手术 前后椎体疼痛的缓解、功能改善、患者满意度、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 角的恢复,以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结果:11 例患者共30 个椎体均手术顺利。术中经单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平均3.26 mL/椎。平均手术时间19 min/ 椎。每个椎体的平均透视19次。平 均随访12.5 个月,4 例随访中死亡。术后各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SF-36 大部分指标评分明显 改善。术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Cobb 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骨水泥渗漏率3.1%,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单 侧穿刺BKP 治疗MM相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较为安全,缓解疼痛迅速,明显改善后凸畸形,提高了患者生活独立能 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PKP(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PVP(即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并抽取我院骨科诊治的164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PKP组和PVP组各8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前各组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ODI(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同时对2种手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ODI、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度均出现明显恢复(P0.05),在术后相同时间点,PKP组VAS分数、ODI分数、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显著优于PVP组(P0.05);PKP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17.07%)显著低于PVP组(36.59%),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PVP、PKP虽然均能够对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达到修复椎体高度、止痛的治疗效果,但是PKP治疗后椎体恢复情况、手术安全性显著优于PV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PKP治疗37例共112节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例一次手术完成1节椎体,12例一次手术完成2~3节段椎体,12例两次手术完成3~4个节段椎体。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呛咳。VAS评分术前为(8.55±1.22)分,术后1周为(2.12±1.09)分,术后3个月为(2.01±1.07)分;ODI值术前为83.02±11.14,术后1周为25.23±7.17,术后3个月为27.45±9.67,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明显。结论:初步的临床结果显示PKP是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单椎体信号改变者治疗效果好于多椎体信号改变者。多椎体信号改变者只选择第一责任椎的单节段PKP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多节段患者同时选择第一和第二责任椎一次完成PKP术效果可能好于分次完成。一次治疗多椎体病变更为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120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X片、CT、MRI证实存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推测骨质疏松的程度。其中96例新鲜骨折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手术。术后第三天给予密固达5 mg(100 m L)静滴。对96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术前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月~36月,平均24月。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渗漏部位为椎体前缘或椎间隙。术后一周,末次随访的VAS、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末次随访与术后一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0.49、0.50)。结论: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安全、有效、持久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以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量、创口面积、术后48 h及6个月椎体高度及Cobb角、骨水泥量、渗漏及不足的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创口面积、镇痛药量、骨水泥渗漏及不足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椎体高度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8 h及6个月椎体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Cobb角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8 h及6个月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操作简便,测量精准,内固定支撑牢靠,术中止血效果理想,远期内固定支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后再次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诊疗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及基于定量CT测量的骨矿物含量、骨水泥注射占椎体体积的比、骨水泥的分布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将单椎体骨折且在随访时间内再次新发椎体骨折的患者分为A组,未骨折的患者分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参数的差异,并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87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34.7±17.8个月,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椎体依次为L1(29.1%)、T12(20.8%)及L2(13.5%)。在随访时间内共有32例患者再次发生椎体骨折。252例单椎体骨折患者中,26例(A组)再次发生骨折,226例(B组)未发生骨折。A组骨矿物含量低于B组(P0.001),骨水泥分布较B组差(P0.001),年龄高于B组(P0.001)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34.6%)高于B组(13.7%)(P=0.006),两组在骨水泥占椎体的比、后凸程度、性别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骨矿物含量(OR=1.092,P0.001)、年龄(OR=1.091,P0.001)及骨水泥渗漏(OR=1.200,P=0.002)均是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骨水泥的均匀分布是保护因素(OR=0.922,P0.001)。结论:年龄较大且骨质较差的患者容易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在行椎体成形术过程中应尽量使骨水泥均匀分布并避免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