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的研究人员在理解寨卡病毒(ZIKV)结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研究揭示出ZIKV病毒结构,并且鉴定出这种病毒表面上的潜在药物靶向作用位点。这一认识将有助全世界努力抵抗这种知之甚少的病毒。当前,ZIKV是公共卫生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巴西、尼加拉瓜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而使得通过捕捉和测试蚊子来监控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传播能够变得更加快速和更加低廉。这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检测方法能够区分寨卡病毒亚洲毒株和非洲毒株,而且在理论上可能被用来在现场直接检测蚊子中可能存在的寨卡病毒。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apid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相似文献   

3.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引起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以及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疾病的重要病原体。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筛选系统是防治ZIKV感染的有效工具。本研究构建了以海肾荧光素酶为检测靶标的寨卡病毒复制子Rluc-ZIKV-Rep,并通过突变NS5蛋白,构建了非复制型寨卡病毒复制子Rluc-ZIKV-Rep NS5△GDD。为了检测复制子的功能,将两种复制子转化至Vero细胞,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 Rluc-ZIKV-Rep荧光素酶活性逐渐增加,寨卡病毒m RNA拷贝数逐渐增多,证明以海肾荧光素酶为检测靶标的寨卡病毒复制子构建成功。为了检测该系统是否能够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用马尼地平和西尼地平两种抗寨卡病毒的药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luc-ZIKV-Rep的复制能力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呈现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说明该系统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的寨卡病毒复制子,为筛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巴西、尼加拉瓜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而使得通过捕捉和测试蚊子来监控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传播能够变得更加快速和更加低廉。这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检测方法能够区分寨卡病毒亚洲毒株和非洲毒株,而且在理论上可能被用来在现场直接检测蚊子中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包膜蛋白T120A突变对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EV/ZIKV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应用重叠延伸PCR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T120A突变的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全长cDNA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制备RNA,电转染导入BHK21细胞,收获培养液上清获得突变病毒株JEV/ZIKV (T120A).分别...  相似文献   

6.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主要以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其感染孕妇后,可导致胎儿畸形和新生儿小头症;感染成人后,可引起以神经缺陷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病症。近年来,寨卡病毒已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重大威胁,因此,各国相关研究人员均在积极研制安全有效的ZIKV疫苗,以预防该病毒的感染和蔓延。现就ZIKV的基本特征、目前正在研究的几种ZIKV候选疫苗,如减毒活疫苗及嵌合活疫苗、全灭活病毒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作一概述,旨在为该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詹瑛  邓瑶  谭文杰 《病毒学报》2017,33(6):932-937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可造成胎儿小头症及成人格林巴利综合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为世界公众健康紧急事件。因此急需要发展新型Zika疫苗。本文简要介绍寨卡病毒生物学性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重点对寨卡病毒3种新型疫苗(DNA、病毒载体、mRNA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解决了免疫系统的一个谜团---抗体如何进入神经系统控制病毒感染。他们的发现可能对预防和治疗一系列疾病,包括与寨卡病毒相关联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产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西尼罗河病毒(WNV)、寨卡病毒(ZIK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等多种病毒进入神经系统,而人们之前认为抗体无法到达那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家Akiko Iwasaki博士和Norifumi Iijima博士利用模式小鼠研究抗体如何能够进入神经组织来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建立寨卡病毒(ZIKV virus,ZIK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以及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三种病毒快速筛查、诊断的核酸检测技术。选用ZIKV的NS1基因、DENV的NS5蛋白基因以及CHIKV的E1蛋白基因作为靶标区域设计三组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ZIKV、DENV、CHIKV病毒体外转录RNA和病毒细胞培养物对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临床样本以及模拟标本验证。结果显示: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三种病毒体外转录RNA最低检测限均低于15拷贝/PCR,病毒培养物最低检出限均低于10PFU/mL且与单重检测方法无明显差异。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变异系数均在2%以内。临床标本及模拟标本检出率均可达95%以上。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寨卡病毒、登革病毒以及基孔肯雅病毒的三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寨卡病毒病等相关临床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自2015年初至今,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以巴西为首先后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几乎同时,与日俱增的小头症患儿使全球对此陷入警惕状态。目前,全球正在积极探索ZIKV感染所引发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中ZIKV能直接损伤胚胎脑部发育的同时,ZIKV感染者的防治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从ZIKV的流行病学、与小头畸形因果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其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E/ZIKV(MR766)的包膜蛋白V343A突变及I341V/V343A联合突变对小鼠神经毒力的影响,分别构建了V343A和I341V/V343A联合突变的嵌合病毒全长cDNA质粒,经酶切鉴定后,体外转录获得病毒RNA,并电转染入BHK21细胞拯救病毒。利用病毒测序和免疫荧光实验鉴定病毒;蚀斑实验和生长曲线对比突变病毒与亲本株生物学特性差异;动物实验比较神经毒力差异。基因测序与免疫荧光等证明突变病毒JE/ZIKV(V343A)和JE/ZIKV(I341V/V343A)拯救成功。突变病毒JE/ZIKV(V343A)和JE/ZIKV(I341V/V343A)的蚀斑直径分别为(1.09±0.15) mm和(1.15±0.29) mm,小于亲本株JE/ZIKV(MR766)蚀斑直径(2.09±0.36) mm(P<0.001);生长曲线显示两突变病毒增殖速度均快于亲本株,且JE/ZIKV(I341V/V343A)快于JE/ZIKV(V343A);动物实验结果显示,JE/ZIKV(V343A)的LD50为5.62 pfu/0.03 mL,JE/ZIKV(I341V/V343A)的LD50为34.84 pfu/0.03 mL,均高于亲本株(LD50=2.21 pfu/0.03 mL)。研究结果表明,寨卡病毒E蛋白V343A突变使嵌合病毒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减弱,I341V/V343A联合突变使病毒毒力进一步减弱,表明E蛋白的341和343位氨基酸残基参与了嵌合病毒对小鼠的脑内神经毒力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发现距今已有70多年。早期的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通常为自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基因突变使ZIKV致病力逐渐增强,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目前,全球尚无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ZIKV的暴发、流行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有效防控ZIKV感染,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快了对ZIKV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ZIK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特点、致病机制及防控措施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那琳  许梅花 《病毒学报》2021,37(6):1534-1538
寨卡病毒病是近年来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地流行的一种隐性传染病.该病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导致,虽然患者或携带者的病情并不明显,或在短期内很难察觉.但由于近些年来的突然流行,患者数目的 急剧增加,而且各国间贸易往来愈加繁荣,亦加快了该疾病流行的步伐.疾病的防治离不开确切的诊断,如何快速、准确检测出寨卡病毒不容小觑,是急需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UFRJ)、D'Or研究与教育研究所(D'Or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IDOR)和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的巴西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寨卡病毒(ZIKV)对人神经干细胞、神经球和大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ds)产生有害影响。鉴于科学家们已逐渐将ZIKV确立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直接原因,这项研究有助阐述巴西最近增加的小头畸形病例的病因。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5年寨卡病毒在巴西大规模暴发以来,寨卡病毒的传播呈现上升态势,并不断向亚洲地区扩散,各国科学家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对寨卡病毒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人们已经成功解析出寨卡病毒颗粒以及数个病毒蛋白的三维结构,并对其不同结构组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新一项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腾川团队的研究,在寨卡病毒NS3解旋酶结构和机理方而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1].寨卡病毒是黄病毒科的一种虫媒病毒,病毒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构成,分别编码3个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潜在的方法阻止寨卡病毒和类似的病毒在体内扩散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在寨卡病毒和其他黄病毒(flavivirus)在细胞间扩散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基因通路。再者,他们证实关闭这个通路中的单个基因---在人细胞和昆虫细胞中---  相似文献   

17.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黄病毒。不同于其他黄病毒,ZIKV还可以通过性传播或垂直传播引起神经系统障碍,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密切相关,这些特征使ZIKV受到全球关注。进一步临床证据表明,产前暴露于ZIKV的婴儿,即使在出生时没有小头畸形,也可能存在与ZIKV有关的神经发育障碍,尤其是在远期神经发育方面表现出语言、运动和认知的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目前针对先天性非小头畸形ZIKV感染的机制已有一些直接和间接证据,其发病机制可能包括ZIKV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诱导细胞自噬以及非神经细胞作用等。现就近年来产前ZIKV暴露对非小头畸形新生儿神经发育影响相关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的突然爆发引起了公共健康威胁。然而目前并无针对性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防治寨卡病毒感染。寨卡病毒蛋白酶NS2B-NS3是病毒复制所需的核心酶,是最好的潜在药物靶点。针对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对深入了解病毒的复制和研发抗感染药物十分重要。本研究介绍了近期寨卡病毒蛋白酶结构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寨卡病毒(ZIKV)感染者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特异性IgA抗体水平,进一步了解ZIKV感染免疫机制,本研究重组表达制备寨卡病毒NS1蛋白,对其浓度、纯度进行鉴定,初步评估了NS1蛋白抗原性,并建立间接酶联免疫(Indirect-ELISA)方法,检测患者临床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寨卡特异性IgA抗体。利用健康人群血清、尿液和唾液标本,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并确定以阴性对照的均值加3倍标准差作为判定检测结果的阈值,特异性为100%。对经病毒核酸检测所确诊病例的33份血清样本、4份尿液样本和3份唾液样本进行检测。选择3份具有较高IgA抗体水平的血清,通过2倍系列稀释的方法评价了血清样本中特异性IgA抗体的滴度,可有效检出经3 200倍以上稀释的血清样本中的IgA抗体。重复性检测实验显示板间变异系数为(3.0±0.8)%,板内变异系数为(2.7±1.0)%。寨卡患者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特异性IgA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5.8%(25/33)、100%(4/4)和33.3%(1/3),提示IgA抗体在3种体液标本中均具有显著的存在,具有充当体外诊断指标的意义。同时尿液、唾液标本中特异性IgA抗体的存在,提示潜在的粘膜免疫效应,有助于增强对病毒体内播散和体外传播的理解,也初步提示了寨卡病毒NS1蛋白可用于相关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巴西确诊首个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引发了大规模疫情。寨卡病毒感染不仅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还会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后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患者瘫痪乃至死亡。但是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疫苗或药物可以用于阻断寨卡病毒的感染。近几年来,寨卡病毒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多个关键蛋白的结构逐步得到解析,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致病机制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特异性药物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主要对寨卡病毒多个非结构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及其抑制剂研发的主要方向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药物靶点的分析筛选及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