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研究了盐度梯度对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水温(28±0.5)℃下,观察比较了8个梯度的盐度(3‰、6‰、9‰、12‰、15‰、18‰、21‰、24‰)及纯净淡水(盐度为0)条件下,新吉富罗非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4批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实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受精卵在盐度6‰~15‰时,孵化率较高(89.0%~92.7%);盐度低于3‰和高于18‰时,孵化率较低。仔鱼生存适宜盐度3‰~15‰,最适盐度6‰~9‰。新吉富罗非鱼仔鱼在盐度0~3‰及18‰~24‰时,仔鱼的SAI值较低,不适宜仔鱼培育;盐度为6‰~15‰时,仔鱼的活力较高。仔鱼的SAI值与受精卵的孵化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比较观察了不同盐度(0、5‰0、10‰、15‰、20‰、25‰、30‰、35‰、40‰和45‰)及不同pH(5.5、6.0、6.5、7.0、7.5、8.0、8.5、9.0和9.5)条件下,星斑裸颊鲷(Lethrinus nebulosus)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出期、孵化率、畸形率及一定时间内(24h和48h)仔鱼成活率,并且在以上盐度和pH条件下对星斑裸颊鲷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只有SAI值大于3的星斑裸颊鲷仔鱼才有可能被进一步培育成苗,低于3的将在数天内死亡;星斑裸颊鲷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0‰~45‰,最适宜盐度范围15‰~40‰,适宜pH是6.5~9.0,最适宜pH范围7.0~8.5;初孵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0‰~40‰,最适宜盐度范围20‰~25‰,适宜pH是5.5~9.5,最适宜pH范围7.0~8.5.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军曹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丽华  陈浩如  王肇鼎 《生态科学》2006,25(1):48-51,55
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梯度(20、23、26、29、32、35、38、41和44)下军曹鱼受精卵的沉浮性、孵化率和畸形率以及测定了不同盐度梯度(10、14、18、22、26、30、34、38、42和44)下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海水盐度32以上为完全浮性,26以下为完全沉性。军曹鱼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9~38,适宜盐度范围为26~41,其中23~26和41~44分别视为受精卵孵化在低盐区和高盐区的两个临界区域,在此盐度上下,军曹鱼受精卵孵化率大幅度下降而仔鱼畸形率大幅度上升。试验盐度范围内军曹鱼仔鱼SAI值为2.32~16.24,仔鱼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6~34,适宜盐度范围为22~38,而盐度18~22及38~42可分别视为军曹鱼仔鱼存活率在低盐区和高盐区的两个临界区域。  相似文献   

4.
不同盐度下条石鲷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盐度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ltus)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将条石鲷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 观察盐度胁迫下条石鲷胚胎的沉浮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 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条石鲷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 在盐度30(含30)以上的海水中全部漂浮于水表层, 在对照组盐度26的水体中大部分胚胎浮在水上层;在水温22.5 ℃~24.0 ℃的条件下, 条石鲷受精卵经24~30 h可孵化成仔鱼, 盐度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为20~50都能孵出仔鱼, 但孵化率和畸形率因盐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条石鲷受精卵孵化的适合盐度范围为25~35,理论上的最适孵化盐度范围为28.5~30.5;受精卵卵径与孵化盐度呈反比,盐度与卵黄囊被吸收程度呈正比,与全长和体高呈反比,油球径不因盐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He—Ne激光(632.8nm辐照了天使鱼(Pterophyllum eimeki)的发育阶段的胚胎,观察和分析激光辐照对胚胎发育的致变影响和各发育阶段胚胎对激光的受激反应。对受精卵、囊胚期、原肠期和神经胚期的胚胎进行照射,均引起各期胚胎的畸变,这些畸变大多数是初孵仔鱼的头部、尾部、胸腔和背脊的变形。实验结果表明,天使鱼各个发育阶段的胚胎畸变率随着激光辐照剂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条石鲷胚胎孵化的适宜盐度,在试验水温为23.0℃~25.2℃条件下,设置了8个盐度组进行条石鲷胚胎孵化试验,研究了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度和高盐度对胚胎有持续性伤害,均可造成胚胎和卵黄球在卵裂期收缩而死亡,一部分胚胎在原肠期之后收缩死亡;低盐度可造成初孵仔鱼畸形率增加,主要引起仔鱼脊柱"L"形和"C"形弯曲,而高盐度可导致胚体胚孔关闭以后尾部的畸形发育;通过分析各盐度组的孵化率、仔鱼畸形率和盐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健康仔鱼比例(PHL)和盐度(S)的关系式为PHL=-0.0018S2-0.1135S-0.8853(R2=0.948),以PHL70%为适宜孵化盐度范围,以PHL90%为最适孵化盐度范围,由此确定在23.0℃~25.2℃条件下,条石鲷的适宜孵化盐度范围为21~42(PHL70%),最适为30~33(PHL90%)。  相似文献   

7.
仔鱼的开口摄食期及其饵料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鱼类的受精卵在完成胚胎发育的正常过程后经过脱膜孵化成为仔鱼。此时,初孵仔鱼(newly hatched larvae)一般消化道尚未与外界相通,均有较大的卵黄囊作为孵化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发育的营养来源。但随着卵黄物质的逐渐消耗,消化管与口腔接通以后,仔鱼必需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必要的营养物质,以便进一步发育与生长,这就是仔鱼的开口摄食期。    相似文献   

8.
鳜消化系统器官发生的组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形态学观察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35d的鳜仔稚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水温为18.0-20.0℃时,鳜初孵仔鱼消化道仅为一段位于脊索下方、卵黄囊上方的实心细胞索,卵黄囊呈椭圆形,含有油球.孵化后第2天,口和肛门形成,消化道贯通.孵化后第4天,消化道上皮细胞出现分化,肝脏和胰脏出现,仔鱼开始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孵化后第5天,仔鱼开口摄食,消化道分化成口咽腔、食道、胃、前肠和后肠.孵化后第9天,卵黄囊完全被吸收.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逐步发育完善和成熟.孵化后第7天前肠中出现空泡,孵化后第8天仔鱼后肠中发现有嗜曙红颗粒,表明肠上皮细胞吸收了脂肪和蛋白质.在孵化后第13天,出现胃腺,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日本鬼鲉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鬼鲉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日本鬼鲉的受精卵呈正圆球形,无色透明,无油球,平均卵径为(1.42±0.04)mm,呈浮性。在水温(22±0.5)℃,盐度31‰的条件下,历时约52h10min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04±0.13)mm,卵黄囊长(2.23±0.08)mm,卵黄囊高为(1.65±0.06)mm,在(21±0.5)℃水温下,仔鱼孵化后3d内营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第4天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口摄食轮虫。13d全长(7.12±0.35)mm,背鳍鳍条出现进入稚鱼早期,15d全长(7.92±0.61)mm鱼体及各鳍开始出现金黄色斑纹,25d全长(13.66±0.55)mm,整个鱼体呈黄褐色,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开始营底栖生活。同时观察了自胚胎发育至幼鱼期鱼苗体表色素分布的变化及其器官发育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美洲鲥胚胎及仔稚鱼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描述了胚胎和仔、稚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美洲鲥受精卵球形、无油球, 为沉性卵, 卵径2.85-3.28 mm。在水温20.3℃-21.9℃孵化条件下, 经过82h 孵化出膜, 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 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 个发育阶段。美洲鲥初孵仔鱼全长为(8.56±0.36) mm, 其卵黄囊体积为(4.57±0.77) mm3。1 日龄仔鱼脑部发育明显, 口张开, 肛门开通, 胸鳍形成。2 日龄仔鱼卵黄囊体积(0.71±0.23)mm3, 只有刚孵化的15.54%。3 日龄仔鱼经过1d 的混合营养期, 卵黄被完全吸收, 4 日龄仔鱼完全营外源性营养, 卵黄囊的体积(V)随孵化时间(h)的变化方程为V=4.1583e?0.0356h(R2=0.9901)。此后, 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和腹鳍鳍条相继在晚期仔鱼出现, 9 日龄仔鱼尾椎开始弯曲, 21 日龄仔鱼尾椎弯曲完成。27 日龄鱼鳞开始形成, 到33 日龄稚鱼全身披鳞, 个体发育进入幼鱼期, 仔稚鱼期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 TL=0.0049D2+0.5091D+9.2578 (R2=0.9885, TL 为全长, D 为日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人工繁殖的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胚胎发育开展系统观察,记录分析其胚胎及仔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旨在为北极茴鱼的人工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北极茴鱼受精卵呈圆球形,金黄色,沉性卵,未吸水卵径(2.46±0.14) mm,吸水卵径(3.14±0.18) mm,卵黄质内有多个油球。油球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了规律性变化。在孵化水温(11.06±0.72)℃,溶氧8.3—9.8 mg/L条件下,历时301h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所需积温为3384.84h·℃,经历合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出膜7个阶段,共26个时期。北极茴鱼仔鱼尾鳍、胸鳍的分化和眼色素沉积在受精卵胚胎发育后期就已经完成,背鳍、腹鳍、臀鳍和脂鳍等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相继分化。其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9.33±0.35) mm,仔鱼卵黄囊呈圆球形, 18日龄时卵黄囊和油球被完全消耗。其早期发育阶段(0—16日龄)的生长特性符合公式:y=0.0005x4–0.0201x3+0....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观察了温度(24~32℃)与盐度(25~35)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及平均孵化时间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的一次、二次及互作效应对孵化率与平均孵化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孵化时间呈减少的趋势;随着盐度的上升,孵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孵化时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所考察的因子与孵化率、平均孵化时间之间二次多项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791和0.9774;回归方程优化结果显示,温度为27.6℃和盐度31.1时,孵化率最大值为88.11%;温度26.2℃和盐度29.6时,平均孵化时间最小值为21.8 d,两模型的可信度均高达0.985。建议虎斑乌贼受精卵在温度26~28℃,盐度29~31条件下进行孵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沙氏下鱵鱼仔鱼的摄食能力和营养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0年 6月 18日 14 :2 0时在 35°0 0′N、 12 1°0 0′E海域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的沙氏下鱼天然受精卵 ,将受精卵置于新鲜的海水中进行人工孵化 ,7月 1日 8时仔鱼开始孵出 ,0 5h后收集大约 5 0 0尾初孵仔鱼条进行饥饿试验。在培养水温为 2 4 2~ 2 4 8℃条件下 ,沙氏下鱼仔鱼孵化后 1h就建立起巡游模式 ,4h就具有非常高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 ,仔鱼的混合营养期为 2d ,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 3d ,饥饿不可逆转点发生在孵化后大约 3 5d ,不可逆点 (PNR)期仔鱼没有出现胸角这一形态学特征。沙氏下鱼仔鱼这么短的时间建立巡游模式 ,对仔鱼在混合营养期这一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地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关系 ,在时间上取得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种群的繁衍策略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说明在仔鱼的初次摄食阶段 ,自然海区中适合于仔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的种类、分布与数量对其早期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PNR期仔鱼是否具有胸角以及胸角是否为仔鱼的饥饿体征因种而异 ,在渔业资源生态调查的仔鱼样品的鉴别工作中 ,应用仔鱼的胸角鉴别健康仔鱼和饥饿仔鱼时应因种而论.  相似文献   

14.
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以人工繁殖所获的赤点石斑鱼受精卵进行孵化培育的结果,对该种鱼的后期仔鱼、稚、幼鱼的发育作了描述。从孵化的仔鱼发育至完成变态的稚鱼,共需时32天。赤点石斑鱼仔鱼的发育具有很长的背棘和腹棘,第二背棘的最大长度比率约为总体长的50%。仔鱼从8.75毫米长到34.10毫米期间,平均每天可增长1.69毫米的长度。初孵仔鱼全长为1.50毫米,长到144天的幼鱼全长达114.50毫米。  相似文献   

15.
厚唇裸重唇鱼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视显微镜对厚唇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受精卵呈卵圆形,卵径较大,吸水膨胀后为(4.41±0.13)mm。在水温为9℃条件下,授精后9h进入卵裂期,23h 30min进入囊胚期,33h进入原肠期,71h进入神经胚期,74h 30min进入器官分化期,210h开始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9.35mm。破膜后16d仔鱼开始上浮。对厚唇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特点与其近缘种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线纹尖塘鳢仔、稚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池养条件下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的胚后发育进行定期观察,胚后发育大致可分为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和幼成鱼期。观察发现,线纹尖塘鳢的初孵仔鱼个体较小,仅2.875mm,前期仔鱼,包括混合营养仔鱼期,时间短,仅为5d,属较早建立起外源性营养摄食机制的鱼类;器官发育主要在后期仔鱼阶段完成;鳞的出现和鳞被形成在稚鱼发育阶段完成;在池塘自然水温26~30℃条件下,从初孵仔鱼到稚鱼发育期完成历时43~44d。  相似文献   

17.
鲢早期发育阶段鱼体脂肪酸组成变化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鲢受精卵和仔鱼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受精卵中共检测到19种脂肪酸;SFA含量最高,其次为PUFA,MUFA最少。SFA中以16C:0为主,MUFA中以18C:1为主,PUFA中以DHA、AA和EPA为主;n-3/n-6为2.45。初孵仔鱼中HUFA因卵膜的脱落而减少,以后逐渐积累;鲢仔鱼具有将18C PUFA转化为长链HUFA的能力;在早期发育阶段,鲢仔鱼主要消耗16C:0作为能量代谢的基质。  相似文献   

18.
大鳍弹涂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对盐度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钱塘江口沿岸滩涂的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的个体繁殖力进行了估算,采用半干法获取了受精卵,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胚胎发育观察,盐度梯度实验分析了胚胎发育的盐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大鳍弹涂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2249—3472(2746±230)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为32—44(35±2)粒/mm,FW为643—1320(698±71)粒/g。雌性注射LHRH-A30.2μg和HCG20 IU的剂量、雄性注射HCG 20 IU的剂量,均能促使健壮个体的性腺成熟。大鳍弹涂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30个发育期,在水温27℃、盐度10‰、pH(7.8±0.3)的条件下,经历158h46min才孵出仔鱼,所需的积温达4286.70 h.℃。初孵仔鱼器官发育完善,已形成胸鳍、鳔、肾脏和膀胱等器官,眼睛有大量黑色素沉积,心率达283次/min。在5‰、10‰和15‰的盐度条件下,胚胎均能正常孵化,但胚胎发育的时间和发育积温随盐度的降低而减小。在20‰、25‰、30‰和35‰的盐度条件下,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死亡。  相似文献   

19.
卵形鲳鲹胚胎及早期仔鱼耗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KW-3微量呼吸仪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胚胎和早期仔鱼的耗氧量进行测定,研究温度、盐度及pH的变化对胚胎耗氧量和Cu2+、Cd2+等重金属离子对早期仔鱼的耗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5)℃条件下,卵形鲳鲹胚胎和早期仔鱼的耗氧量均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胚胎耗氧量在出膜前达到最大值,其中以原肠期和出膜期耗氧量变化最为显著。胚胎耗氧量随着温度、盐度、pH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在水温25℃、盐度35和pH为8时耗氧量到达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早期仔鱼耗氧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在0.01mg·L-1时耗氧率最大:胚胎耗氧量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沙氏下(鱼*)鱼仔鱼的摄食能力和营养代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6月18日14:20时在35°00′N、121°00′E海域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的沙氏下(鱼*)鱼天然受精卵,将受精卵置于新鲜的海水中进行人工孵化,7月1日8时仔鱼开始孵出,0.5 h后收集大约500尾初孵仔鱼条进行饥饿试验.在培养水温为24.2~24.8℃条件下,沙氏下(鱼*)鱼仔鱼孵化后1 h就建立起巡游模式,4 h就具有非常高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仔鱼的混合营养期为2 d,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3 d,饥饿不可逆转点发生在孵化后大约3.5 d,不可逆点(PNR)期仔鱼没有出现胸角这一形态学特征.沙氏下(鱼*)鱼仔鱼这么短的时间建立巡游模式,对仔鱼在混合营养期这一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地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关系,在时间上取得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对种群的繁衍策略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说明在仔鱼的初次摄食阶段,自然海区中适合于仔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的种类、分布与数量对其早期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PNR期仔鱼是否具有胸角以及胸角是否为仔鱼的饥饿体征因种而异,在渔业资源生态调查的仔鱼样品的鉴别工作中,应用仔鱼的胸角鉴别健康仔鱼和饥饿仔鱼时应因种而论[动物学报 49(4):466~472,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