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52例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合理调整饮食,加强患肢和创面护理,有效的时症处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等系列护理措施.结果:合理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恢复.结论: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除采用恰当的外科治疗手段,实施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在国内外发病率均明显上升。其诊断方法很多,包括动脉造影、彩色超声多普勒、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和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等。动脉造影做为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因其价格相对昂贵,技术复杂,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临床应用较多,但不能直观的提供病变血管的形态;新近发展的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无创伤、可重复、分辨率高,且可直观的提供病变血管的形态,发展前景广阔;PVL作为一种无损伤血管检查,可进行多普勒血流图形描记和节段性测压,在判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方面与彩色超声相关性好,准确性高,可在LEASD病人的门诊初步筛选、病情估计和随访等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ASO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介入手术。考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踝肱指数(ABI),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影响ASO复发的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着时间的延长,ABI值呈下降趋势,且实验组患者的ABI值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31.25%,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87.50%,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症可以单独影响ASO复发。结论:介入治疗ASO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ABI,但术后需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  相似文献   

4.
汪培清  郭水英 《蛇志》2000,12(4):46-47
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热像图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查4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及18例正常人的双下肢。结果 正常人热图像呈现双下肢皮温无明显差异,大腿与小腿中央呈现淡红色、周边绿色、膝部淡绿色、足背淡兰上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热图像,双下肢温差在1℃以上,色彩明显不一致,患者的闭塞区呈现绿色,在闭塞区以上呈现高温为淡红色,以下低温为兰色。结论 红外热像图能直观显示下肢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98条血管)术前经CTA诊断后,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18个月,分析踝/肱指数(ABI)、血管内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结果:成功完成77例(98.7%)患者、97条(99.0%)患肢的PTA和支架植入术,除1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病变导致介入失败外,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均开通,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肿、血管壁破裂、穿孔或内支架移位,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9±0.23)恢复至(0.86±0.26),下肢血管内径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明显改善。结论: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加曲班与葛根素联合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阿加曲班与葛根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加曲班治疗。治疗前使用降糖和降压药物使血糖和血压保持稳定。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动脉压比值。结果:单用阿加曲班组及联合葛根素组在改善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联合葛根素组比单用阿加曲班组的治疗效果更佳(P<0.01)。在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动脉压比值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方面,联合葛根素组比单用阿加曲班组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结论: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使用阿加曲班与葛根素联合治疗,效果良好,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8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保华  张建文  唐文生 《蛇志》2002,14(1):39-39
我们于 1 998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1 1月共收治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89例 ,采用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9例患者均按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确诊。其中 ,男 82例 ,女 7例 ;年龄 46~ 78岁 ,平均 6 2 .3岁。既往有吸烟史者 73例。肢体光电容积血流图异常 89例。彩色 B超提示 :肢体动脉狭窄 ,有粥样斑块者 89例。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1 8年。其中 1期患者 3 2例 ,2期患者 3 8例 ,3期 1级患者 1 8例 ,3期 2级患者 1例。1 .2 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性病变患者,先行置管溶栓治疗,再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其溶栓效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为86.1%,尿激酶用量(75.5±34.6)万单位,溶栓后31例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下肢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下肢跛行距离明显延长,无垃圾脚发生。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1升高至术后的0.7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48月,无死亡病例,9例出现支架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5例出现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闭塞,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减轻,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年行下肢截肢治疗。结论: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为PTA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赢得时机,改善下肢缺血,该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318例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并依照Fontaine分类法将患者分成临床四期。2)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2012年100例体检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3)将上述1、2组的数据做两样本t检验,并将1组数据根据临床的分级进行内部小组t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P〈0.01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着临床分级的进展而进一步降低。结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发生成负性相关,低浓度血清胆红素是独立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内皮功能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老年T2DM合并ASO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治疗+化瘀通痹汤治疗)、观察组(49例,常规治疗+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峰值流速、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动脉硬化指数(AI)、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IL-6、CRP、TNF-α、IL-1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MCP-1、vWF、ET-1均更低,NO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AI更低,ABI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峰值流速、血管内径、血流量更高(P<0.05)。两组治疗3周后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治疗老年T2DM合并ASO患者,可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内皮功能及血液循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下肢血管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152例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69.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SBP、2hBG、HbA1c、HOMA-IR、TC、LDL-C等因素与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关.而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TC、合并神经病变是引起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较高,临床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及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意义,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出85例斑块、23例狭窄、13例闭塞,对照组分别为21例、12例及0例;观察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和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病程10--15年的患者,其足背动脉管径为(1.25±0.07)mm,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程超过25年的患者,全部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股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股总动脉、胭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可有效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且具有无创、可多次检查等优势,费用较低,降低了患者诊疗负担,为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在预防和控制患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成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出血清MCP-1,比较组间血清MCP-1水平的异常。(2)测出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分析各指标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用MCP-1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病程、收缩压和MCP-1入回归方程。结论:MCP-1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脂质运载蛋白2(LCN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1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NDR组,n=49)、非增生期DR组(NPDR组,n=45)和增生期DR组(PDR组,n=47),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及血清copeptin、LCN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opeptin、LCN2水平与临床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NDR组、NPDR组、PDR组的血清copeptin、LCN2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NDR组、NPDR组、PDR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NDR组、NPDR组、PDR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NDR组、NPDR组、PDR组糖尿病病程呈逐渐递增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eptin、LCN2水平与HbAlc、HOMA-IR、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血压、血脂、FPG、BMI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lc、HOMA-IR、copeptin、LCN2均为DR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copeptin、LCN2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与患者糖尿病病程、HbAlc、HOMA-IR关系密切,可用于DR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型钠尿肽(CNP)对糖尿病兔下肢动脉硬化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成功建模的糖尿病兔30只,随机分为A组(球囊损伤组)、B组(对照组)和CNP干预组各10只,分别抽取三组糖尿病兔术前1 d、术后1 d、7 d、14 d、28 d的血浆测定CNP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于术后第28 d处死三组糖尿病兔观察股动脉腔的狭窄程度及股动脉组织中环磷鸟苷(cGMP)、环磷鸟苷依赖蛋白(PKGⅠa)含量。结果:三组糖尿病兔术后28 d的cGMP、PKGⅠa差异显著(P0.05);A组的cGMP、PKGⅠa显著低于B组和CNP干预组(P0.05);术后第1 d、7 d、14 d三组CRP含量差异显著,A组显著高于B组和CNP干预组(P0.05);术后第1 d、7 d、14 d、28 d A组CNP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间管腔面积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中膜面积、内膜面积显著高于B组和CNP干预组(P0.05)。结论:CNP对糖尿病兔股动脉狭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RP、提高cGMP及PKGⅠa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微循环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80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微循环水平、周围神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以及周围神经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以及周围神经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以及周围神经情况,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下肢血管,按下肢血管有无病变将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租和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1例发生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占62.24%.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程、SBP及LDL-L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及血脂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1年前未实施临床路径和2011年实施临床路径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观察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再住院率、住院费用、药费、耗材费、检查费以及2型糖尿病治愈、好转、死亡等效果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住院目、再住院率、住院费用、药费、耗材费、检查费以及2型糖尿病治愈、好转、死亡等效果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人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药费、耗材费及检查费用,再住院率明显降低,实施临床路径后2型糖尿病治愈、好转、死亡等效果比实施临床路径前明显改善。临床路径的开展和应用,使患者在最合适的时机得到最合理的检测、诊断和治疗,大大优化医疗资源,改善治疗结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