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LigaSure与传统分离结扎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贵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来证实LigaSure是否同样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将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LigaSure组(50例)和传统分离结扎组(50例),两组患者在肝脏原发疾病、肝功能、食管静脉由张程度方面无差异(P<0.05);比较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脾热、门静脉血栓、住院天数等.结果:两组在术后腹腔引流量、脾热、门静脉血栓、住院天数方面无差异,而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差异显著(P<0.001).结论:LigaSure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的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而术后并发症与传统分离结扎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于术前、术后1d、3d、7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统计术后7d内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8)和无血栓组(n=68),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在术前、术后1d、3d、7d时的门静脉内径、最大流速、血流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肝动脉内径、最大流速、血流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内有28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17%。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门静脉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Child-Pugh分级为B级比例、术中出血量、脾质量、腹水量、术前门静脉内径均高于无血栓组,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均低于无血栓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进行肝脏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患者术后的疗效判断,且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00例择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手术前后的止血率、并发症及肝功能指标等。结果:近期随访率78%(1716/2200);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史88.3%(1515例),手术止血率为99.1%(170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1.3%(2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情况:发热39.8%(683例)、腹腔内出血2%(34例)、门静脉系统血栓51%(875例)、胸腹腔感染3.7%(63例)、肝脓肿0.7%(12例)、胃瘘0.3%(5例)及胰瘘0.3%(5例)。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抗病毒103例,预防手术112例,丙肝切脾抗病毒、预防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85%为A级,术后94%为A级;ALB、TBil、PT及腹水消失率均明显好转。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可消除或缓解,但如何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仍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新手术器械的问世,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逐渐在临床得到应用[1-6]。这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需结合腹腔镜手术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两类专科病人的护理知识和经验,与其它患者比较[7-8],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护理要求和特点。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共开展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22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我院(总院及分院)诊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共131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术中、术后临床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置管引流时间、术后24 h VAS、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7%)(P0.05)。两组肠梗阻发生率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较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谢静  洪捌英  刘晓瑛 《蛇志》2016,(4):445-446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情况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组(简称:腹腔镜组)和常规开腹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组(简称:常规开腹组).观察两组手术切口大小、并发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常规开腹组(15.9%)(P<0.05);腹腔镜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常规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肝动脉血流量(hepatic arterial flow,HAF),术中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80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50例,单纯脾切除30例.PVF由术前的(1368± 402) ml/min减少至术后的(986±295)ml/min(P<0.01);HAF由术前的(412± 68)ml/min增加至术后的(526±132)ml/min(P<0.01);FPP由术前的(30±6)cm H2O降至术后的(26±5)cm H2O(P<0.01).R15 ICG由术前的(18±8)%降至术后的(16±7)%(P>0.05).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患者比例由术前的85%增加至术后的95%(P<0.01).其他肝功能指标如TBIL素、凝血酶原延长时间及腹水消失率都明显好转.结论:脾切断流术后PVF虽然减少,但是HAF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减少均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后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子宫肌瘤时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不仅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而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对照组64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腹腔脓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腹腔内出血、阑尾残端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手术效果好、预后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脾动脉灌注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脾肿大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晚期血吸虫病脾肿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全脾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灌注治疗,研究组采取二级脾蒂离断法全脾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并分析比较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拔管时间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PLT、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而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全脾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脾肿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抑制患者术后高凝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胆心反射3例,腹腔出血1例,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胆心反射3例,腹腔出血4例,感染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式疗效显著,术中出血较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疗效的差别。方法:随机将86例结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传统开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腹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排气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特点,可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且效果显著。我们通过观察腹腔镜技术用于老年患者进行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对比,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肿瘤的优势,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101例老年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1例并发症,对照组为2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适合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手术耐受较差的老年患者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A组)和开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B组)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标本病理情况。结果:1相比B组,A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少,肠道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切除标本长度、肿瘤距远切断、标本切缘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直肠癌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腹腔及与传统开腹术的优势,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肠癌切除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3例)和开腹组(29例),分别采取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并发症,开腹组11例出现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闵小伟 《蛇志》2016,(4):470-47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1个月、3个月卵巢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大出血及术后感染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窦状卵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病理分期为ⅠA~Ⅱ期.其中腹腔镜分期手术40例,开腹分期手术4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总数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在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显著早于开腹组(P<0.05);两者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分期手术较开腹手术更具微创价值,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稳妥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脾动脉结扎法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巨脾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组及开腹脾切除(OpenSplenectomy,O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差异。结果:LS组与OS组在性别组成、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年龄组成及脾脏长径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LS组手术时间比OS组略长,但无统计学意义,L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OS组(P<0.01),LS组术后进食、术后排气、引流管拔除及出院时间均明显早于OS组(P<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为治疗门脉高压巨脾的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4-2011.12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术中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回顾分析(通过对病历查阅获取)上述患者Child分级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用SAS 8.0对获取的指标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80例,行脾脏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50例,单纯脾切除30例.PVF由术前的(1368± 402)ml/min减少至术后的(986± 295)ml/min(P<0.01);HAF由术前的(412± 68)ml/min增加至术后的(526± 132)ml/min(P<0.01);FPP由术前的(30± 6)cm H2O降至术后的(26± 5)cm H2O(P<0.01).R15 ICG由术前的(18±8)%降至术后的(16±7)%(P>0.05).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患者比率由术前85%增加至术后95%(P<0.01).其它肝脏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凝血酶原延长时间以及腹水消失率都明显好转.结论: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虽然减少,但是肝动脉血流量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减少均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