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位改变对Beagle犬心脏自主神经控制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动物无创生理遥测技术,监测清醒活动状态下雌性Beagle犬在静态姿势(lying、standing、sitting、hanging)和运动(walking)姿势下的心电图(ECG),并用HRV功率谱分析其自主神经功能。结果在静态姿势下,Beagle犬RR间期(RRI)、RR间期的标准差SDNN(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平方和的均方根RMSSD(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窦性个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abs(50)(pNNabs(50))、TP总功率(TP)、VLF极低频功率(VLF)、标准化高频功率(HFnorm)均明显高于运动状态(P〈0.05,P〈0.01),而心率(HR)、标准化低频功率(LFnorm)和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平衡指数则明显低于运动状态(P〈0.05,P〈0.01)。结论不同体位姿势在静息状态下以迷走神经活动兴奋为主,相反,在运动状态下以交感神经活动兴奋为主;体位姿势改变能引起心率的变化,必然影响心脏自主神经控制能力,其主要取决于迷走神经活动强弱有关,且导致LF/HF均衡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9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100例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1~2 d上午8:30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ST段改变、心率失常、心率震荡(HRT)指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T段压低或抬高的比例、ST段压低位移幅度及持续时间、ST段抬高位移幅度、窦性心动过缓(SB)、室性早搏(VPB)、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AIR)、室颤(VF)的发生率、震荡初始(TO)、动态心率震荡(TD)均明显升高(P0.05),震荡斜率(TS)、总体标准差(SDNN)及均值标准差(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比较准确地检查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HRT、HVR等方面的异常,在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的相关性及其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组,其中单纯T2DM患者69例(单纯T2DM组),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51例(DPN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心功能检查的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计算HRV值[总标准差(SDNN)、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PNN50)、差值均方根(RMSSD)]和DC值,根据各组受试者的DC值,统计对比各组的猝死风险,并分析T2DM患者DC值与HRV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单纯T2DM组、DPN组的SDNN、PNN50、RMSSD、DC值依次降低(均P0.05)。对照组、单纯T2DM组、DPN组各猝死风险等级分布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DM组、DPN组猝死高危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DPN组猝死高危比例高于单纯T2DM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T2DM患者的DC值与SDNN、PNN50、RMSSD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的DC值、HRV指标均低于正常人群,合并DPN的T2DM患者猝死风险明显提高,DC值与HRV指标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12导联及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①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室过感知、心房感知不良、心室感知不良检出率均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②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总检出率明显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③24 h动态心电图HRV时域指标24 h内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DD)、全程每5 min时间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均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且对心率变异性诊断相对敏感,对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12导联心电图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f QRS)波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心率变异性及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心电图是否出现f QRS波分成f QRS组(59例)和无f QRS组(65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对比,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统计对比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f QRS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无f QRS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无f QRS组(P0.05)。f QRS组患者总标准差(SDNN)、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PNN50)、差值均方根(RMSSD)均低于无f QRS组(P0.05)。随访期间f QRS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5.59%(21/59),高于无f QRS组患者的13.85%(9/65)(P0.05)。结论:伴有心电图f QRS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心电图f QRS波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心脏事件发生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迷走神经刺激对蟾蜍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将蟾蜍心脏和右侧迷走交感干离体后,以不同频率电刺激神经,记录心电图曲线并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交感神经阻断后,电刺激迷走交感干,心率(HR)显著下降(P0.01),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和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升高(P0.01),不同频率刺激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变化较大;给药组0.2Hz时高频(HF)显著升高(P0.01),低频/高频比值(LF/HF)明显降低(P0.05),0.8Hz时HF和LF/HF接近刺激前水平。结论: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频率,迷走神经降低心率的作用增强;没有交感神经调节条件下的迷走神经对心率和心率变异的调节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纯高血压痛(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合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探讨其与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45例EH及40例EH+IGT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入选,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计算窦性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值(TS),分析其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HRT减弱,表现为TO升高、TS降低,其中合并IGT患者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加明显.结论:EH患者有显著的HRT减弱,其中EH合并IGT者较单纯的EH患者更加明显,证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在EH,特别是EH并IGT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首次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急性期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特点.方法:从44例脑出血患者选择20例符合HRT分析条件的患者为脑出血组,选择无心脑器质性疾病且符合HRT分析条件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发病5天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并分析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TO、TS比较,脑出血组TO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S值降低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TO及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渐进显著性>0.01).结论:脑出血组患者急性期的HRT减弱,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损害,推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心脏意外发生可能性大.左右半球、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自主神经损害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仍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急性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卒中康复治疗,实验组加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入院一周内和治疗2周检测动态心电图。选取同年龄段、排除脑梗死等影响自主神经活性疾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60例,做为正常组,收集其动态心电图数据。正常组与脑梗组比较,脑梗组SDNN、LF、HF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LF/HF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SDNN、LF、HF、LF/H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SDNN、LF、HF高于治疗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LF/HF低于治疗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中SDNN、LF、HF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LF/HF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指标存在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肌电生物反馈可以促进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率变异指标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狭窄范围分为单支狭窄组(n=68)、双支狭窄组(n=82)、三支狭窄组(n=70),按狭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狭窄≤50%,n=62),中度组(50%狭窄70%,n=66),重度组(狭窄≥70%,n=92),另选取51例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HRV各项指标,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狭窄范围患者、不同狭窄严重程度患者正常平均N-N间期(SDNN)、正常相邻每5minR-R间期均数标准差(SDANN)、正常相邻正常N-N间期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间期差值高于50 ms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RMSSD、pNN50、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SDNN、SDANN低于对照组,LF/HF值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狭窄范围、不同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患者pNN50、LF、HF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脉狭窄范围的增加或狭窄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SDDN、SDANN、RMSSD逐渐降低,LF/HF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HRV是评估心脏自主功能的良好指标,该指标中SDDN、SDANN、RMSSD、LF/HF值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狭窄范围的良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B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交感神经功能采用握力试验以及卧立位血压差的方式进行检查;迷走神经功能则采用卧立位心率变化和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检查方法。结果:(1)观察组卧立位心率变化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心率变化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心率变化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P0.05)。(2)观察组卧立位血压差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卧立位血压差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卧立位血压差均值及血压反应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增强而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线粒体自噬在急性心梗(MI)早期的变化及对1型糖尿病(DM)小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假手术组(CS组);1型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对照+心肌梗死组(CMI组);1型糖尿病+心肌梗死组(DMI组);1型糖尿病+心肌梗死组+Parkin腺病毒过表达组(DMIPO组),每组20只。检测和比较各组小鼠的心脏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自噬小体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Parkin和LC3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与CS组相比,CMI组自噬小体含量增多,LC3II的表达量上调,Parkin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与CMI组比,DMI组小鼠心功能下降加剧,心梗面积增大,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P0.05),自噬水平未见明显升高。DMIPO组较DMI组自噬水平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5),心功能改善。结论:1型糖尿病通过抑制Parkin介导的心肌线粒体自噬增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易感性,上调Parkin的表达可以减轻1型糖尿病时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人植物神经病变与心率变异的关系。对象:正常对照组和根据临床有无糖尿病神经病变(DAN)分组的糖尿病病人,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正常和糖尿病人进行心率变异的线性,非线性散点图和非线性定量参数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DNN,SDANN和PNN50低于正常组(P〈0.05);糖尿病+DAN组各项线性时域分析指标均低于正常和单纯糖尿病组(P〈0.01-0.001),散点图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诊断中动态心电图QTc间期的预测价值。选取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可疑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分为心肌缺血阳性组(A组)和阴性组(B组)。对比两组QTc间期相关指标,并分析QTc间期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A组和B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长期抽烟和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段基线时心率、QT、QTc间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ST段严重压低时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QT和QTc间期均较B组显著升高(p0.05);QTc间期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CA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心电图仪检测记录24h心电图信息,将动态心电图检测为心肌缺血的患者分为A组(无症状心肌缺血)、B组(有症状心肌缺血),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心肌缺血发作阵次、ST段下降幅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及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120例CAD患者中有95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其中A组66例(占69.47%),B组29例(占30.53%),差异显著(P0.05)。A组ST段阵次改变明显高于B组,A组ST段下降幅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表现出昼夜节律,在时间段6:00-12:00最高,在时间段0:00-6:00最低(P0.05)。A组患者平均心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无临床症状心肌缺血,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鞘鞍醇激酶-1抑制剂PF-543对1型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6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PF-543组、1型糖尿病组及1型糖尿病+PF-543组。采用禁食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构建1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每天通过腹腔注射给予溶媒或PF-543(1 mg/kg),持续至造模后第16周末。造模第16周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组织1-磷酸鞘鞍醇(S1P)浓度;采用心脏超声评估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Masson三色法染色以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型胶原蛋白(Col I)、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表达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血浆及心肌S1P水平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所有P0.05)。超声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1型糖尿病组(65.7±3.3%vs 54.4±3.4%,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小于1型糖尿病组(3.81±0.21mm vs 4.52±0.20mm,P0.05)。Masson三色法染色显示1型糖尿病+PF-543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7.13±0.32%vs 10.21±0.41%,P0.05)。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心脏TGF-β1、Col I与Col Ⅲ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1型糖尿病组(所有P0.05)。结论:鞘鞍醇激酶-1抑制剂PF-543可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血浆与心脏S1P水平,降低心脏TGF-β1表达与胶原蛋白沉积,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纤维化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调强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之间于我院就诊并进行调强放疗的肺癌患者161例,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物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窦性心律失常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频发房(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以及ST-T段改变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6个月时较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心脏V20、心脏V30、心脏V40以及心脏V50是动态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及心脏V40为动态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调强放疗后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频发房(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以及ST-T段改变明显升高,性别及心脏V40为动态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4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B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1.2g,每日3次,连用8周。以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8周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周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33.5±5.2%vs42.6±5.7%,P〈0.001),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和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97.4±40.6vs110.6±29-3msecs)和(80.5±29.4vs98.4±30.6msecs)。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及蜂王浆干预效果。方法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高糖饮食(HFHSD)组、蜂王浆治疗(RJ)组,每组6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12周诱发AS模型,同时RJ组每次口服200 mg/kg蜂王浆,2次/日。造模结束后,取血测定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测量心电图和血压,分别测量心率变异性(HRV)和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反应;取血管进行HE病理观察和苏丹IV染色评估AS程度。结果与NC组比,HFHSD组血脂升高(P0.05),主动脉有明显的脂质沉积和AS斑块(P0.05,P0.01),血浆SOD活性和NO水平下降且MDA含量升高(P0.05,P0.01),心功能降低的同时伴有HRV和BRS值降低(P0.05,P0.01);与HFHSD组比,蜂王浆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高脂高糖饮食能导致兔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促进AS发生,蜂王浆干预后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延缓AS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R间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578例,依据眼底照相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45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组191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组42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PR间期长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PR间期均值为162.76±20.10 ms。PDR组和BDR组患者PR间期的平均长度显著高于NDR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间期每延长1 ms,T2DM患者患得DR的风险增加2.7%倍(OR=1.027,95%CI:1.016~1.038,P0.001);PR163 ms是PR≤163 ms的T2DM患者患得DR风险的2.727倍(OR=2.72795%CI:1.936~3.842,P0.001)。结论:心电图PR间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无创的辅助检查用于早期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