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不断加剧,已经引起了全球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早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的耐药基因的雏形就已经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且来源广泛,其耐药性的演变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细菌耐药基因的起源、耐药性的演变及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研究细菌的耐药机理和预测耐药性的演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和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关键的生物化学分子pp Gpp能够让细菌修复它们DNA上的致命性损伤,包括抗生素导致的DNA损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研究人员说,在未来的治疗中,调整pp Gpp分子的作用可能破坏细菌的DNA修复能力,从而使得它们对现存的抗生素敏感性提高好多倍。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说法,细菌重复性地接触相同的药物会产生耐药性,而且在美国,耐药性细菌感染每年与23,000例死亡和200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耐药细菌不断增多,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必须具有准确检测重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能力,临床分离的细菌中有一些是荷养菌,另有一些是常规方法难以检测的具有特殊耐药机制的普通细菌,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上述两类细菌的抗生素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4.
《生物加工过程》2012,(2):49-49
德国汉斯-克内尔研究所公报说,该所研究人员克里斯蒂安·赫特韦克发现一种“古老”细菌或可用于制造强效抗生素,以有效对抗部分耐药细菌。这种细菌存在于意大利石器时代的壁画中,研究人员发现它可产生抗生素Cervimycin,该抗生素能消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细菌,而当这种“古老”细菌在缺少一种名为CerJ的酶时,能产生一种比Cervimycin更强效的抗生素CervimycinK。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阐明白血病患儿为何会发生长期感染,近日来自圣犹大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突变,该突变能够让细菌对有效的抗生素疗法产生耐受性,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mBio上。研究者Jason Rosch指出,我们的研究阐明了细菌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一种新机制,当然也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这种细菌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也在化疗引发的免疫系统损伤的患者中会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出现在一名仅6周大患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患儿身上,研究人员利用癌症疗法清除掉了患儿机体的白细胞,白细胞能够帮助机体抵  相似文献   

6.
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指细菌与消毒剂多次接触后,使该类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或最小杀菌浓度升高的现象。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普遍存在,多种细菌可对一种消毒剂耐药,一种细菌可对多种消毒剂耐药。消毒剂选择件压力是耐药性产生的外在原因,产生的机制包括生化结构、遗传学途径和酶学途径。消毒剂耐药与抗生素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应加强研究,制定统一标准,加强监测,并制定合理应用消毒荆规范,以减少消毒剂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越来越多超级细菌出现和抗生素资源的渐渐枯竭,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愈加重要。【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内源半胱氨酸推动Fenton反应,调控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从而影响细菌耐药性这一代谢途径。【方法】在贫硫的培养条件下,通过控制外源胱氨酸和抗生素浓度,研究了胱氨酸/半胱氨酸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较低水平的半胱氨酸使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RNA-Seq的结果证明了胱氨酸内流对Fur、CysB和SOS的调控作用。LC-MS对外流硫醇的分析显示,细胞会快速将过量内流的半胱氨酸泵出胞外。在抗生素一定浓度范围内,半胱氨酸外排泵AlaE表现出良好的细胞保护作用。【结论】大肠杆菌对不同作用机理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性均受内源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半胱氨酸调控活性氧代谢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为探讨细菌耐药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耐药性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威胁之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传统抗生素治疗面临着巨大挑战。非抗生素治疗策略,如噬菌体疗法、抗菌肽疗法、抗毒力因子疗法等,在应对耐药性细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临床潜力,并且能够有效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综述耐药菌非抗生素疗法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抗感染领域的新型治疗方案。未来,耐药菌非抗生素疗法有望协同乃至替代抗生素疗法,从而应对“抗生素危机”。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1,(21):I0002-I0003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最近对一些曲霉菌感染者的化验显示,这种细菌对现在常用的三唑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正在快速增强。具有这种耐药性的曲霉菌在逐渐传播,这种趋势值得医学界警惕。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2,(23):I0008-I0008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最近对一些曲霉菌感染者的化验显示。这种细菌对现在常用的三唑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正在快速增强。具有这种耐药性的曲霉菌在逐渐传播,这种趋势值得医学界警惕。  相似文献   

11.
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分析影响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15年来临床检出的常见细菌L型菌株逐个进行药敏监测,逐年进行耐药性变化分析研究。结果1990年至1999年细菌L型常见菌株耐药性逐年上升,特别是青霉素类大部耐药;2000年至2005年,耐药性趋势变缓,青霉素类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是细菌L型耐药性变迁的重要原因,药物敏感试验是良好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的滥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并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进行总结,最后针对细菌耐药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探索慢性前列腺炎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机制,提供临床用药的参考。方法:对10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普通培养和细菌L型的同步培养,并对检出的L型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普通培养检出细菌28株,阳性率为26.3%,L型细菌检出20株,阳性率为19.1%,总阳性率为45.4%,阳性率显著提高(P<0.01);检出的L型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呈高度耐药性,其他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其敏感性与原菌相似或升高。结论:细菌L型的感染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L型细菌具有特有的抗生素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不规范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导致耐药及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耐药性相关研究进行汇总与多元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全球细菌耐药性的流行与分布,明晰细菌耐药性形成规律与机制的共性问题。Meta分析是一种将多个同类型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本文简要描述了Meta分析的起源及基本流程,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0-2020年关于Meta分析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进一步总结并阐述了Meta分析在细菌耐药性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和结论,而且对Meta分析方法在细菌耐药性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方法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为耐药性问题的系统阐释和有效控制提供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对安贞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安贞医院感染菌中,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必要依据。方法对2000~2002年该院分离的医院感染菌株中,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中前5位细菌,对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增高。大多数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阿米卡星的耐药性有所下降。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在85%以上。结论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交替使用抗生素可能是降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有效方法。医院应宏观控制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菌耐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有可能使人类重回前抗生素时代。细菌的耐药机理多样,深入研究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机理有助于开发控制耐药细菌感染的新措施。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代谢、信号转导、蛋白质降解、调控DNA复制、应激反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菌耐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总结了DNA甲基化、调控型RNAs等表观遗传因素和磷酸化、琥珀酰基化等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因素在细菌耐药性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抗生素靶标选择和抗生素开发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然而,可运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生素却十分匮乏。这主要是因为细菌的耐药机制极其复杂,我们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近几年,多种生物小分子被发现能够使细菌获得广谱的耐药性,并被证明是广泛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耐药机制,这是对目前细菌耐药理论和模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更有助于在抗生素的研发过程中寻找新的作用靶标。我们通过总结分析一氧化氮、硫化氢及吲哚这3种信号小分子与细菌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信号小分子使细菌获得耐药性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滥用以及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传递,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如何消除细菌的耐药性,使其回复为敏感菌株,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将以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为基础,从合理选择抗生素、细菌耐药性质粒的消除、细菌的适合度代价、促进药物进入菌体、细菌药物排出泵的抑制以及抑制灭活酶的产生六个方面来阐述细菌耐药性消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抗生素耐药性是21世纪最难以解决的健康问题之一。科学家们将其与气候变化并列为新世纪的科学难题。2014年的报告指出,抗生素耐药性的泛滥将会在2050年造成3亿人的死亡。如今,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的Carolyn Michael等人正试图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细菌以及其它一些微生物具有短暂的生命周期,而且具备一系列胞间传递遗传物质的能力。这意味着一旦我们开发出一种消灭细菌的方案,细菌将快速地适应并进化,并且将进化出的新基因快速地横向与代际传播。  相似文献   

20.
土壤农药污染和细菌耐药性是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土壤农药污染与细菌农药-抗生素交叉抗性的形成有关。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国内外土壤中农药(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的污染现状,并介绍了细菌对农药的降解及抗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以及农药-抗生素交叉抗性等问题。最后,对未来有关农药-抗生素交叉抗性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