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丽  李奇  赵亮  赵新全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10):1015-1027
植物群落生物量反映了植被的初级生产能力, 是陆地生态系统碳(C)输入的最主要来源, 往往受到自然界中氮(N)、磷(P)元素供应的限制。该试验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的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天然草地和退耕恢复草地植被群落生物量对N (10 g·m-2)、P (5 g·m-2)养分添加的响应。N、P添加显著增加了天然草地禾草的生物量, 进而促使地上总生物量显著提高。退耕恢复草地禾草和杂类草的生物量对N添加均有一致的正响应, 从而促使地上总生物量显著增加174%, 群落地上和地下总生物量显著增加34%; 而P添加对恢复草地生物量各项参数均无显著影响。回归分析显示: 天然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随土壤中NO3--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 < 0.05), 退耕恢复草地植被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与土壤NO3--N含量显著正相关(p < 0.01), 说明环湖地区高寒草原植物生长主要受N供应的限制, P的限制作用随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群落演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相比天然草地, 恢复草地在现阶段植被初级生产力受N的限制作用更强烈, 土壤中可利用N含量是限制其植被自然恢复和重建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是我国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养分添加是退化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但过量养分添加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为了探讨适宜的养分添加量以及养分添加促进退化草原恢复的机制,本研究选择内蒙古典型草原的退化群落,通过氮(N)磷(P)养分共同添加梯度试验,研究了退化典型草原在群落、功能群和物种3个组织水平上对养分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群落水平,养分添加显著促进了退化典型草原生物量,但没有降低物种多样性;群落生物量随养分添加水平表现为饱和曲线响应,在12.0 g N·m-2、3.8 g P·m-2水平趋于饱和;物种多样性在低养分添加水平(N<9.6 g·m-2、P<3.0 g·m-2)较对照显著增加,在其余养分添加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功能群水平,随着养分添加量的增加,多年生根茎禾草在群落中优势度增加,生物量和密度均显著提高;一年生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在高养分水平添加下显著增加,多年生丛生禾草和杂类草无显著变化。在物种水平,6个物种对养分添加响应不同,羊草通过增加种群密度和个体大小显著增加了种群生物量;大针茅、冰草和糙隐子草种群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星毛委陵菜和黄囊苔草分别因为降低个体大小和种群密度减少了种群生物量。养分添加作为草原恢复的措施,可以显著增加退化草原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降低植物群落中退化指示种,增加多年生根茎禾草。  相似文献   

3.
氮磷添加对内蒙古温带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不仅受到水分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养分的限制.为进一步明确养分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半干旱区植物的生长,本研究在内蒙古温带草原开展了连续2年的养分添加控制试验,设置10和40 g·m-2·a-1的N添加水平以及10 g·m-2·a-1的P添加水平.结果表明: N添加能够显著促进植物生长,10和40 g N·m-2·a-1处理地上生物量在2012年分别较对照增加50.8%和65.9%,2013年增加71.6%和93.3%,2个N添加处理之间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与单独10和40 g·m-2·a-1的N添加处理相比,P添加后地上生物量在2012年分别提高98.4%和186.8%,2013年分别提高111.7%和141.4%.N添加普遍提高了3种植物功能群(禾本科、菊科和其他科)的地上生物量,但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而N、P同时添加显著提高了菊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养分添加使植被盖度升高,从而改善了表层土壤的水分条件,这可能是N、P添加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设置模拟增温和氮添加处理,研究长期增温与外源氮输入对高寒草甸群落生产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顶箱增温装置造成小环境暖干化,即显著提高地表空气温度1.6℃,提高表层土壤温度1.4℃,降低土壤含水量4.7%.2012、2013和2014年不施氮处理下增温分别降低地上生物量61.5%、108.8%和77.1%,在高氮(40和80kg N·hm-2·a-1)处理下增温对群落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增温的影响依赖于氮添加水平,且施氮补偿了增温导致的土壤氮损失.增温导致根冠比增加,2012、2013和2014年不施氮处理下增温分别增加根冠比98.6%、60.7%和97.8%.在不增温处理下,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变化率均表现出低氮(10、20 kg N·hm-2·a-1)促进、高氮抑制的趋势,达到饱和阈值时的氮添加剂量分别为56.0和55.5 kg N·hm-2·a-1;而在增温处理下,地上、地下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这说明增温改变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分配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模式,增温导致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是生物量分配模式改变的主要原因.由氮添加试验估算的高寒草甸氮饱和阈值表明,高寒草甸对氮输入的敏感性高于其他类型草地.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高原草甸土壤微生物对短期氮沉降的响应,以纳帕海典型高寒草甸云雾薹草群落为对象,野外原位布设低氮(5 g N·m-2·a-1)、中氮(10 g N·m-2·a-1)和高氮(15 g N·m-2·a-1)3种施氮处理,研究氮沉降引起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变化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熵值,中氮处理下微生物生物量碳增量最高,达139.3%;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垂直变化表现为沿土层显著降低,降幅为24.1%~75.1%。氮添加显著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降低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变幅达6.6%~65.4%;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且在中氮处理下变幅(7.0%~511.1%)最大;土壤pH随土层加深而增大,而其他理化指标则沿土层加深而显著减少,变幅达19.5%~91.2%。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对微生物生物量起促进作用,而土壤pH和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添加秸秆碳源在连续种植条件下对根结线虫病害严重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和原生动物丰富度的影响. 供试作物为番茄, 设置3个梯度的小麦秸秆添加量\[1N(2.08 g·kg-1)、2N (4.16 g·kg-1)和4N(8.32 g·kg-1)\].结果表明: 添加秸秆碳源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原生动物丰富度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呈现为4N>2N>1N>CK.添加秸秆碳源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也具有显著影响,各处理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6.0%、59.5%和4.5%.在相同秸秆添加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碳氮比和原生动物丰富度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模式,该研究以天山高寒草地为对象,通过两年的多重养分添加实验,研究氮(N)、磷(P)、钾(K)3种养分单独和组合添加对天山高寒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养分添加使当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以N+P、N+K、N+P+K添加的效应最为显著,多重养分添加导致的土壤生态位维度降低是当地物种丧失的重要原因。(2)养分添加能显著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其中N为第一限制养分,解除N限制后P和K成为限制养分, N+P+K复合添加对地上生物量的提高最为显著。(3)养分添加两年后,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之间无显著回归关系且地上生物量增加主要是由于禾草类生物量增加导致,说明地上生物量主要由少数优势种决定而非群落物种数。  相似文献   

8.
Cr3+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为材料,设定0ìg·L-1、3ìg·L-1、12ìg·L-1、50ìg·L-1、200ìg·L-1和800ìg·L-16个添加Cr3+浓度处理,分析测定了不同铬浓度下盐藻的生物量(细胞密度).蛋白质、â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中低量添加Cr3+对盐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50ìg·L-1和200ìg·L-1Cr3+条件下,盐藻的生物量高于对照,中低量添加Cr3+对盐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盐藻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06%和6.55%,Cr3+浓度在200ìg·L-1时,盐藻的â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93%和2.38%,适当添加Cr3+可提高盐藻蛋白质、â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效改善盐藻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对珠海横琴岛沿岸次生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分布的季节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采集到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昆虫和鱼类共39 种。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秋季最高(1872.53 ind·m–2), 春季最低(401.60 ind·m–2); 平均生物量也是秋季最高(155.66 g·m–2), 夏季最低(24.43 g·m–2)。各季节不同样地所采集的物种其栖息密度在100 ind·m–2 以上。底内型(IN)及杂食性(O)物种分别超过动物总数的50%。系统聚类显示, 除冬季外, 老鼠簕和桐花树站位的相似性极低, 其余站位居于两者之间。Margalef 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的综合分析表明, 本调查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季节性的变化, 并已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0.
宗宁  石培礼 《生态学报》2020,40(12):4000-4010
大气氮沉降增加被认为是目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会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降低。但作为草地改良的管理措施,养分添加被广泛应用于退化草地的恢复。但由于不同类型草地所处气候与群落组成的差异,对氮输入的响应可能不同。通过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与高寒草甸草原设定长期氮添加梯度试验(对照, 25, 50, 100, 200 kg N hm~(-2) a~(-1)),来探讨氮输入对生物多样性与生产的影响,并估算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氮饱和阈值。施氮对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指数无影响,而随着施氮量的提高高寒草甸草原植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逐渐降低。开始施肥前两年,随着施氮量提高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地上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高寒草甸草原随着施氮量提高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提高,开始施氮前三年高寒草甸禾草植物地上生物量逐渐提高;随着施氮时间的延长,禾草和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高寒草甸莎草植物地上生物量由施氮开始时的逐渐增加转变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后变为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说明施氮不利于莎草植物的生长。施氮只在施肥第四年显著提高杂草植物地上生物量。高寒草甸草原呈现不同的规律,开始施氮前三年随着施氮量提高,禾草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时间的延长,禾草地上生物量逐渐提高。莎草和杂草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利用对氮输入响应最敏感的植物功能群禾草生物量估算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的氮饱和阈值分别是109.5、125.8 kg N hm~(-2) a~(-1),这说明高寒草甸氮敏感性显著高于高寒草甸草原。由此可见,未来氮沉降增加会对不同类型高寒草地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高寒草地进行施肥恢复时也应将氮饱和阈值的差异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1.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 通过人工氮肥添加试验, 研究6个群落优势种在不同施氮(N)水平下叶片碳(C)、N、磷(P)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 自然条件下, 6个物种叶片N、P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现为: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最高, 为24.5和2.51 g·kg-1, 其叶片N含量低于而P含量高于我国其他草地的豆科植物; 其余5个物种叶片N、P质量浓度分别为11.5-18.1和1.49-1.72 g·kg-1, 嵩草(Kobresia myosuroides)叶片N含量最低,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叶片P含量最低, 与我国其他区域的研究结果相比, 其叶片N和P含量均低于我国其他草地非豆科植物。随氮素添加量的增大, 6种群落优势种叶片的C和P含量保持不变; 其他5种植物叶片N含量显著增加, 黄花棘豆叶片N含量保持不变。未添加氮肥时, 6种植物叶片N:P为7.3-11.2, 说明该区植物生长更多地受N限制。随N添加量的增加, 除黄花棘豆外, 其他5种植物叶片N:P大于16, 表现为植物生长受P限制。综合研究表明, 青藏草原高寒草甸植物叶片N含量较低, 植物受N影响显著, 但不同物种对N的添加反应不同, 豆科植物黄花棘豆叶片对N添加不敏感, 其他5个物种叶片全N含量随着N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加, 该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3):231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 通过人工氮肥添加试验, 研究6个群落优势种在不同施氮(N)水平下叶片碳(C)、N、磷(P)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 自然条件下, 6个物种叶片N、P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现为: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最高, 为24.5和2.51 g·kg-1, 其叶片N含量低于而P含量高于我国其他草地的豆科植物; 其余5个物种叶片N、P质量浓度分别为11.5-18.1和1.49-1.72 g·kg-1, 嵩草(Kobresia myosuroides)叶片N含量最低,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叶片P含量最低, 与我国其他区域的研究结果相比, 其叶片N和P含量均低于我国其他草地非豆科植物。随氮素添加量的增大, 6种群落优势种叶片的C和P含量保持不变; 其他5种植物叶片N含量显著增加, 黄花棘豆叶片N含量保持不变。未添加氮肥时, 6种植物叶片N:P为7.3-11.2, 说明该区植物生长更多地受N限制。随N添加量的增加, 除黄花棘豆外, 其他5种植物叶片N:P大于16, 表现为植物生长受P限制。综合研究表明, 青藏草原高寒草甸植物叶片N含量较低, 植物受N影响显著, 但不同物种对N的添加反应不同, 豆科植物黄花棘豆叶片对N添加不敏感, 其他5个物种叶片全N含量随着N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加, 该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典型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生长对温度升高的初期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沼泽草甸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对照提高2.98℃ (OTC1)和 5.52℃((OTC2),20cm处土壤水分分别减少了2.45%(OTC1)和3.44%(OTC2);高寒草甸月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59℃(OTC1)和 5.16℃ (OTC2)。20cm处土壤水分分别减少了1.83%(OTC1)和7.71%(OTC2)。受温度升高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模拟增温2个生长季后,与对照样地相比,群落种群高度、密度、盖度、频度和重要值发生变化,群落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增温处理使高寒草甸禾草和莎草盖度减少,杂草盖度增加,而使沼泽草甸中禾草和莎草盖度增加,杂草盖度减少。增温后,两种草甸总生物量均增加,但大幅度的增温条件抑制了高寒草甸的这种促进作用,而促进了沼泽草甸的这种促进作用。两种草甸的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模拟增温使得高寒草甸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向深层转移,但不明显;而使沼泽草甸生物量明显的趋向深层土壤中转移。  相似文献   

14.
论文探讨了添加外源性有机碳葡萄糖和乙酸钠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生长及胞内总脂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和乙酸钠浓度的增加,湛江等鞕金藻的生长和产物积累均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湛江等鞭金藻兼养利用葡萄糖和乙酸钠促进生长的浓度上限分别为50和30g·L-1.葡萄糖浓度仅15g·L-1时,对生物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乙酸钠浓度2.5~15g·L-1时,对生物量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葡萄糖对藻细胞内总脂百分含量的促进作用浓度范围是1.0~50g·L-1,而乙酸钠仅在1.0~15g·L-1时,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葡萄糖浓度为15g·L-1时,其生物量、总脂百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30%.乙酸钠浓度为7.5g·L-1时,其生物量、总脂百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30%.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乙酸钠能够显著促进湛江等鞭金藻生物量及胞内总脂百分含量,葡萄糖和乙酸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5g·L-1和7.5g·L-1.湛江等鞭金藻利用葡萄糖和乙酸钠进行兼养生长的能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姜林  胡骥  杨振安  詹伟  赵川  朱单  何奕忻  陈槐  彭长辉 《生态学报》2021,41(4):1402-1411
群落中物种的丧失在干扰下普遍存在,但对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选取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草甸为对象,开展优势植物功能群的梯度去除试验,以模拟长期过牧干扰下物种的损失。经过连续两个生长季的功能群去除,我们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多样性和生物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上述指标的响应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功能群的去除降低了群落高度,增加了物种均匀度,并显著影响了禾草、杂草优势比以及功能群多样性和优势度;(2)同时,去除操作显著减小了凋落物量与禾草生物量,并显著影响了群落地上生物量;(3)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禾草、莎草和杂草功能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群落生产力主要取决于禾草功能群并随物种均匀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上述结果表明,禾草在高寒草甸群落中占据竞争优势地位,植物功能群的损失主要通过改变种间竞争关系、引起有机物质丢失影响群落过程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正经历着明显的温暖化过程, 由此引起的土壤温度的升高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 同时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大气氮沉降十分明显, 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些环境变化均促使土壤中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 因此深入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对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的响应, 是准确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连续4年(2009-2012年)氮、磷添加后对不同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探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输入对氮、磷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 (1)氮、磷添加均极显著增加了禾草的地上绝对生物量及其在群落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 同时均显著降低了杂类草在群落总生物量中的比例, 此外磷添加极显著降低了莎草地上绝对生物量及其在群落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2)氮、磷添加均显著促进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地上生物量增加, 分别增加了24%和52%。(3)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 而磷添加后地下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4)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 而磷添加后植物总生物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 氮、磷添加可缓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生长的营养限制, 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 然而高寒草甸植物的生长极有可能更受土壤中可利用磷含量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以高寒草甸金露梅灌丛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量的氮磷复合肥NH4H2PO4(0、40、80、120g·m-2),测定了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inn.)、异叶米口袋(Gueldenstae dtiadiversifolia Maxim)、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的地上生物量、叶片氮磷含量和土壤氮磷含量,探讨了添加氮磷之后豆科植物的叶片氮磷含量、N:P比值在处理间和种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氮磷使花苜蓿和异叶米口袋叶片中的磷含量和N:P比值发生显著变化,而对叶片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氮磷的添加对甘肃棘豆的氮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就总的豆科植物而言,不论种内还是种间,平均可变性都是磷变化最大,氮变化最小,N:P比值居中。植物叶片的氮磷含量以及N:P比值与土壤速效氮磷没有显著相关性。比较不同处理下的数据可知,添加氮磷复合肥主要增加了豆科植物对磷素的养分吸收。三个物种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不同,叶片的氮磷含量比N:P比值更能反映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利用情况。一次性施用氮磷复合肥不能提高第二年的氮供应能力,但是会提高土壤的有效磷供应。为保护豆科牧草的产量,对于金露梅灌丛草地施用磷酸二氢铵的量不应超过80g·m-2。  相似文献   

18.
藏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增温与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宁  柴曦  石培礼  蒋婧  牛犇  张宪洲  何永涛 《生态学杂志》2016,27(12):3739-3748
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增温显著,其中冬季升温最明显.而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全年增温,对冬季增温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高寒草甸地区增温和氮素添加影响研究的不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增温和氮添加试验,研究长期增温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试验布设于2010年7月,地点在西藏当雄高寒草甸区,共有3种增温方式:对照、全年增温、冬季增温;每种增温处理下设置5个氮素添加梯度:0、10、20、40、80 kg N·hm-2·a-1,系统研究气候变暖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2012—2014年,增温与施氮处理均显著影响群落总盖度:全年增温处理降低了群落总盖度;在不施氮处理下,冬季增温降低了群落盖度,但在施氮处理下,随着氮剂量的提高群落盖度逐渐升高.增温与施氮对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影响不同,增温处理降低了禾草与莎草植物盖度,而施氮提高了禾草植物盖度.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群落总盖度与生长旺盛期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推测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增温导致的土壤含水量降低是群落盖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半干旱区高寒草甸土壤水分主要受降雨的调控,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降雨时空格局的改变会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盖度及组成,且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植被群落的影响也依赖于降雨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于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实验林场布设了人工模拟氮沉降控制试验,共设置3个氮(N)添加梯度,分别为对照(CK 0 g·N·m-2·a-1)、低N(LN 2.5 g·N·m-2·a-1)和高N(HN 5.0 g·N·m-2·a-1),旨在探讨N沉降对天然次生林先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鲜叶、凋落叶化学计量特征、养分重吸收的影响,以及鲜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和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模拟N沉降处理下白桦、山杨鲜叶的C含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影响,LN处理显著降低了山杨鲜叶N、P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C:N、C:P和N:P(P<0.05);HN处理显著增加了白桦鲜叶N含量和N:P,显著降低了C:N(P<0.05)。(2)白桦、山杨鲜叶N、P重吸收率在两个梯度N添加下均显著下降(P<0.05),且均为负值。山杨鲜叶N重吸收率与P重吸收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鲜叶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3)N添加可以提高2种树木叶片氮素光合利用效率(PNUE)(P<0.05)、净光合速率(Pn)(P<0.05)。白桦鲜叶N含量与Pn、PNUE呈显著正相关(P<0.05);白桦、山杨鲜叶比叶重(LMA)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Pn与PNUE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试验研究表明:在生长季,白桦、山杨鲜叶中N、P均表现为富集状态,土壤养分及外源N可供林木较快吸收并促进其生长,无需从凋落叶中吸收养分。N添加可以增强白桦、山杨鲜叶的光合性能,进而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和叶片发育。HN对长白山天然次生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利  王英 《生态科学》2007,26(5):443-446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湿地植被类型在分类上属典型高寒沼泽草甸,可分为5个型。植被以湿生和水生植物为主构成,由5个层片结构组成。水沼泽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丘状沼泽。植物群落物种重要性的大小依次为:黑穗苔草(Carex melanantha)>细刺苔草(Carex microglochn)>嵩草(Kobresia filifola)>囊状苔草(Carexvesicula)>马先蒿(Pedieularis albevti)>水麦冬(Triglochin plustre)>报春花(Primula sibirica)。在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草地植物群落中,水沼泽草地的鲜草产量高于丘状沼泽,分别为646.2g·m-2和496.7g·m-2,平均鲜草量571.5g·m-2。群落的地下生物量较大,为13608.8 g·m-2,0cm10cm土层中的地下生物量约占69.89%,10cm20cm的地下生物量约占15.9%,20cm30cm的地下生物量约占7.27%,30cm50cm的地下生物量仅占6.94%。植物种类以莎草科植物较多(占总生物量的78.7%),大部分属于下繁性草类。物种组成简单,平方米植物种为13种,一般8种~1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