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由于环境的恶化,全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日趋严重。现已引起了包括科技、教育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一个以“如何用最科学的理论和最有效的手段去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性学科———保护生物学产生了。我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资源丧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尽管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生物资源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和实践都较薄弱,尤其是公众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还很淡薄,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如何去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也是近…  相似文献   

2.
刘艳  杨钰爽 《生物多样性》2019,27(6):677-274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 整合大巴山和武陵山两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重庆境内的苔藓植物名录, 通过分析物种丰富度、中国特有种和受威胁物种, 比较了这两个地区的苔藓植物组成特点和相似性。结果显示, 两个保护优先区重庆境内共有苔藓植物77科221属722种, 其物种数分别占重庆市和中国苔藓植物总种数的76.0%和23.9%。两个区域分布有中国特有苔藓植物56种, 占中国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9%; 分布有极危苔藓植物1种、濒危4种和易危3种。科、属、种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7、0.6和0.3, 表明两个区域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大巴山和武陵山两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都具有较高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其种类组成具有一定代表性, 对重庆市和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实践面临的困难及现实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已经在最近的一二十年中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人们似乎过分沉湎于保护生物学的理论研究之中,却对这样一个事实置若罔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不仅远未消除,反而越来越严峻,本文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伦理妯,保护生物学的理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等多个层面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重重困难,着重指出,来自社会人文方面的种种不利因素,尤其是经济方面的驱动力,才是制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源所在,并提出通过人文学科的社会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与自然学科的技术和理论的密切合作研究,综合地探求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有效途径,应该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一个新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的重要区域,辽宁省境内目前并无此类优先区,弥补相关缺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生态系统保护、人类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划3个准则层7个指标进行计算,依次获得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指标值、准则层值和优先区识别综合值,结合辽宁省县(市)行政边界和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确定了辽宁西部和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建议地域范围。其中,辽宁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面积为12951 km2,森林覆盖率为53.6%,包括9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以水土保持作为区域重要生态功能;辽宁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面积为20057 km2,森林覆盖率为78.9%,包括8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以水源涵养作为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上述优先区是国家和省级保护物种的集中分布区,也是辽宁省重要生态系统的分布区,亟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还不完善, 尚不能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为了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化水平, 本文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 3大目标, 围绕生态系统、物种、基因3个层次, 以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研究基础, 采用相关关键词检索现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形成标准清单(共包含1,032项标准), 并以此标准清单为研究对象, 深入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本研究发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的现状主要是分行业管理、基本覆盖各主要任务、涵盖多类别, 但仍存在标准间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标准规范质量不高且使用率低, 与国际标准衔接不够的问题。以现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定位, 提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标准体系三维结构框架(包含行业、任务和类别3个维度)的构建设想。最后, 本文从筹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时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4个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以期为建设更加先进适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晓明  杨庆文 《生物多样性》2021,29(2):167-1156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保障体系, 并在农业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3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基本形成了异位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相互补充的保护体系, 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本文概述了中国近70年来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保护规划、保护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 指出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未与国际国内发展战略相适应、保护体系不完整、保护能力不足等问题, 并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促进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系统化、加快农业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以及加强能力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明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含义,以及生物多样性3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问题。针对中国(或)世界生物多样性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将滇西北藏区传统生态文化应用于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 以推动社区参与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的方法, 调查了位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3个藏族村寨(巴珠、柯功、追达)的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等, 应用SWOT分析法和社区参与式保护途径, 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活动。本研究结果表明, 社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 社区生计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保护自然圣境是社区水平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藏族自然圣境是基于传统信仰文化并经过长期实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保护形式, 藏民社区长期遵从和实践自然圣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根据东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特征,利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和国际上常用的保护规划软件C- plan,计算了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确定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并根据保护区分布现状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不可替代性较高的热点地区有4个,分别是:(1)长白山西北部林区,(2)大兴安岭北段山地区,(3)大兴安岭南部森林与草原过渡区,(4)松嫩平原中部湿地区. 在优先、一般、非优先3个等级中,需要优先保护地区的总面积是19.49×104km2,约占区域总面积的20.91%.同时,根据已建保护区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区域内存在3个明显的保护空缺,即长白山西北部林区、大兴安岭北段山地区和大兴安岭南段森林草原过渡区.建议新建和扩建保护区,同时建立生态廊道把相应的保护区关联起来,以实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许再富 《生物多样性》2015,23(1):131-133
<正>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社会认识到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多样性正以比其历史自然过程加速了约1,000倍的速率从地球上消失从而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视为重要而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而一门以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新的综合性学科——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也正在酝酿中。当时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Conserv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Mycologist》1992,6(3):131
  相似文献   

15.
Conservation biologists increasingly face the need to provide legislators, courts and conservation managers with data on caus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nservation problems such as species decline. To develop and monitor solutions, conservation biologists are progressively using more techniques that are physiological. Here, we review the emerging discipline of conservation physiology and suggest that, for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to be successful,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organisms to their changed environment. New 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can enable a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causes of conservation problem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conservation actions.  相似文献   

16.
《Field Mycology》2004,5(1):31-33
  相似文献   

17.
《Field Mycology》2004,5(2):67-69
  相似文献   

18.
《Field Mycology》2001,2(2):68-69
  相似文献   

19.
《Field Mycology》2001,2(3):88-89
  相似文献   

20.
《Field Mycology》2003,4(4):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