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震  刘季科  杨月伟 《兽类学报》2002,22(3):218-224
主要综述小型哺乳动物亲缘关系对其种群动态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与非亲缘个体比较, 亲缘个体间的相互作用趋于亲密、巢区共享程度高, 亲缘关系水平对扩散有明显的作用。亲缘关系水平的差异可改变种群增长速率及种群统计学特征, 对提高雌体存活率、后代断乳成功率、后代存活率及性比具有显著的作用。亲缘关系的分子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亲权鉴定和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周期性波动的外因调节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王德华 《生态学报》2004,24(6):1279-1286
对小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周期性波动的外因调节假说进行介绍 ,概述了食物假说、捕食假说和复合因子假说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在少数生存环境严酷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群中 ,食物假说能解释它们的周期性数量波动现象 ,可能作为调节因子起作用 ,但难以说明低数量期的确切机制 ,对于大多数小型哺乳动物而言 ,它更可能作为限制因子。捕食假说解释了北欧芬诺斯坎底亚地区某些种群的周期性波动 ,尤其是捕食的间接效应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但也有不支持该假说的证据。对于复合因子假说 ,近年颇受学者重视 ,其中验证食物和捕食交互及累加作用的实验证据较多 ,有的研究还包括气候、种间竞争、空间或社会行为等因素。有关复合因子的实验研究 ,尽管工作是困难和艰巨的 ,花费也是巨大的 ,但所得结果却极有价值 ,为深入理解种群动态调节理论提供了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免疫能力与动物种群调节和生活史权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物医学和动物科学领域,免疫能力是指有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对野生动物免疫能力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热点领域,它与生态学结合,产生了生态免疫学.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免疫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与动物种群调节机理的关系,概述了与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波动有关的免疫衰退假说、免疫能力选择假说和冬季免疫增强假说,总结了免疫能力与能量代谢和内分泌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免疫能力在生活史权衡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即有机体生长与免疫、繁殖与免疫之间的权衡关系等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国际上本学科研究的发展动态,提出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亲缘关系与啮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动物除了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遗传等方面适应周围环境之外 ,也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 ,其中种内个体社会联系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由于自然选择提高了个体的生存价值和广义适合度 (inclusivefitness) ,所以如果个体间亲缘程度不同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亲缘关系与社会行为的研究源于行为生态学 ,其中以Hamilton[32 ] 提出的亲缘选择和广义适合度理论为代表 ,将亲缘关系和自然选择联系起来 ,扩展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范围 ,较好地解释了利他行为 (altrus…  相似文献   

5.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周期性波动的自我调节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4,24(3):260-266
种群调节是种群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在其低数量期自我调节的4 种可能假说和相关的实验证据。其中, 有关衰老—母体效应假说近年已受到普遍重视, 而支持多态行为假说、社会生物学假说和远交假说的证据较少, 尚需更多的实验来加以验证。衰老—母体效应假说是在应激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该假说认为, 母体质量会在整个高峰期的动物中发生改变, 并能够延续到衰减期和低数量期。在低数量期, 种群内的老年个体增多, 导致它们不能维持内分泌的自稳态, 可能通过影响后代的存活和生殖而维持低数量, 进而起到调节种群周期的作用。针对国际上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们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亲缘选择是动物进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非人灵长类因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是亲缘选择研究领域的重要类群。动物进行亲缘选择的前提是亲缘识别,并常通过社会行为的亲缘偏向表现。因此,本文从非人灵长类的亲缘识别机制和亲缘关系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熟悉性和表现型匹配是目前普遍认同的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机制,同时这两种机制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可能共同在灵长类的亲缘识别中起作用;在非人灵长类中,亲缘关系是影响社会行为模式的主导因子,它影响着多种灵长类个体的友好行为、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的选择,同时亲缘偏向行为在不同物种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亲缘选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灵长类的行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两种亲缘识别机制的异同以及在实际研究中利用亲缘选择理论解释非人灵长
类社会行为的局限及可能原因。目前,对非人灵长类社会中的亲缘选择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依然存在诸如汉密尔顿规则参数估计和新大陆猴的亲缘选择研究案例的难点,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王德华  王祖望 《兽类学报》2022,42(5):482-489
本文回顾了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能量代谢特征与环境适应性、适应性产热与体温调节、能量平衡与体重调节、生理极限值和种群能流估算等,总结了近年一些新兴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双标记水方法测定能量消耗、肠道菌群的功能、地理生理学、种群生理学、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理功能等。有些工作引领了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如生态能量学、适应性产热和生理适应等。本文对未来需要发展的领域和深入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建立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小型哺乳动物的母体效应及其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体效应是指双亲的表型影响其后代表型的直接效应。它是子代对环境异质性的一种表型反应,亦是进化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还可能与小型哺乳动物种群调节机制有关。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例,介绍了母体效应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影响母体效应的营养和非营养因素,特别强调了光周期和激素的作用。在种群水平上,对度量母体效应的备选指标进行了评价,认为种群内个体的平均体重能较好地代表种群质量的高低;概述了衰老母体效应假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动态调节中的作用,即在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过程中,母体质量的变化会影响后代的生殖和存活,甚至持续达2~3个世代,它与由种群年龄结构偏移所导致的衰老效应共同起作用,可使某些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处于低数量期。本文还对母体效应的进化适应意义进行丁阐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数学和统计学对哺乳动物种群系统生态学过程与环境随机过程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种群波动同步性的Moran原理及效应。自然种群最普遍的现象是其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性。在不同种群之间,种群大小的波动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阐明和理解这种差异,探讨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潜在规律,是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的主要挑战之一。种群变异性存在空间分量,在相对大的距离内,种群的波动常同步发生。对种群内部密度制约过程与诸如环境变异性等外部因子交互作用的检验正在成为哺乳动物种群系统生态学领域关注的论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动物的个性与其行为、生理、遗传以及生态适应有关。然而,动物的个性研究大多集中于非哺乳动物当中,而哺乳动物尤其是小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展。在此,我们回顾了动物个性概念的起源和研究方法的形成与确立,从生态适应角度归纳了动物个性在小型哺乳动物觅食、繁殖、扩散和集群生活以及生理和遗传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当前动物个性进化适应机制的“生活节奏综合征假说”和“状态-行为反馈假说”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小型哺乳动物个性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种群数量波动的内在调节机制,现今已有大量的实验种群资料证明大多数小型啮齿类种群具有内部调节的反馈系统,但对自然种群的研究至今报道较少,涉及的鼠种为数不多,其中关于Christian(1964)的行为-内分泌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0):990
达尔文归化难题描述了外来种-本地种亲缘关系促进(预适应假说)或阻止(达尔文归化假说)外来种成功入侵的悖论。目前, 在中国仍缺少针对达尔文归化难题的研究。为系统研究外来种-本地种亲缘关系对中国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 该文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从省级、市级和群落3个空间尺度以及归化、扩散和入侵3个阶段探究了外来种-本地种谱系距离和外来植物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省级和市级(区域)尺度上, 与本地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外来植物更有可能在当地归化和扩散, 符合预适应假说的预期; 而在群落(局域)尺度上, 外来种-本地种亲缘距离与外来种是否在群落中成功定居及其入侵程度无关。该研究结果表明与本地区系亲缘较近的外来种和本地种的竞争并不强烈, 却能较好地适应本地气候环境而具有更强的归化和入侵潜力。因此, 在今后的外来植物管理和治理中需要尤其重视与本地区系亲缘关系较近的外来植物。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归化难题描述了外来种-本地种亲缘关系促进(预适应假说)或阻止(达尔文归化假说)外来种成功入侵的悖论。目前, 在中国仍缺少针对达尔文归化难题的研究。为系统研究外来种-本地种亲缘关系对中国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 该文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从省级、市级和群落3个空间尺度以及归化、扩散和入侵3个阶段探究了外来种-本地种谱系距离和外来植物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省级和市级(区域)尺度上, 与本地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外来植物更有可能在当地归化和扩散, 符合预适应假说的预期; 而在群落(局域)尺度上, 外来种-本地种亲缘距离与外来种是否在群落中成功定居及其入侵程度无关。该研究结果表明与本地区系亲缘较近的外来种和本地种的竞争并不强烈, 却能较好地适应本地气候环境而具有更强的归化和入侵潜力。因此, 在今后的外来植物管理和治理中需要尤其重视与本地区系亲缘关系较近的外来植物。  相似文献   

14.
边疆晖 《兽类学报》2021,41(5):556-570
兽类种群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Charles Sutherland Elton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现象,标志着现代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开始。什么因素调节种群波动的问题一直是现代种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兽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综述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主流中文期刊及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刊物发表的历史文献,分别从种群波动格局、种群统计参数变化、种群内部和外部调节等不同层面评述了我国在鼠类和大型兽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历程及现状,同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合作贮食是社会性动物应对食物匮乏的重要对策,但其内在的生态学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以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根据亲缘关系划分为亲缘组和非亲缘组。在人工实验箱中录像统计不同组别合作贮食行为占用时间的差异,探究亲缘关系对合作贮食行为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亲缘组个体对贮食的贡献—收益关系以及与贮食行为相关的个体特征因素。结果表明,在组间水平上,与非亲缘组相比,亲缘组的布氏田鼠表现更多的合作贮食。在亲缘组个体水平上,不同个体对贮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存在很大差异。个体对合作贮食的付出与其取食的收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个体合作贮食贡献越大,其睾丸指数和睾酮含量降低越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亲缘关系的存在有利于布氏田鼠的合作贮食,但合作贮食贡献大的个体,其繁殖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6.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特有的小型优势哺乳动物,具有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多样性、改善土壤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高原鼠兔的生态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本文从高原鼠兔栖息地、种群生态、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高原适应性以及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高原鼠兔的高原适应性及其生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与灭绝, 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是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繁殖投入的划分入手,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等, 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每次繁殖活动中的时间投入和能量分配, 采取不同的繁殖对策。这些繁殖对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并且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将大大加快这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洁  孙庚  胡霞  张洪轩  刘琳  吴宁 《生态学报》2014,34(14):3827-3838
亲缘选择是指在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中的个体基于亲缘关系而以一种非随机性的方式相互作用,其作用结果是亲缘个体得到更大的广义适合度。综述了亲缘选择和亲缘竞争两种观点以及各自的试验支持证据;分析了导致亲缘选择试验结果出现分歧的原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亲缘选择理解上的模糊以及试验设计的不严谨所致。植物间的亲缘选择研究不仅相对较少,对亲缘选择的机制研究更为欠缺,这就造成了目前对此问题在科学认识上出现不少盲点。综合前期研究,提出今后对亲缘选择的研究应该首先界定"亲缘"程度,同时改良试验设计方案,选择多种不同生境下的物种对亲缘选择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考虑环境因子对植物亲缘选择的影响。同时,对植物亲缘识别机制的研究应该从生理生化方面出发,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探索植物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亲缘识别中的作用和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覃光莲  杜国祯 《生态科学》2005,24(2):158-161,181
近年来物种多样性的急剧丧失使得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时间变异性的关系及其机制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综述了物种多样性与群落集合性质变异性以及种群性质变异性的关系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1、理论上探讨造成物种多样性与群落集合性质变异性负相关关系的机制包括:抽样效应、资源利用分化假说、统计平均效应、保险假说、种群变异性的均匀度效应等;但实验研究对理论预期的支持并不是普遍的;2.多样性与种群变异性之间的关系主要依赖于均值-方差尺度系数Z;理论上大部分自然群落是种群变异性应该随着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但有研究表明:在变动环境中多样性对单个组分物种的种群水平有稳定性作用;而经验研究并不能得出多样性对种群变异性效应的清晰模式。讨论了目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存在的和今后研究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别在交配期(2006年9月-2006年12月)和产仔期(2007年1月-2007年4月)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1群中5只雄猴和5只雌猴成年个体采用目标动物法、随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记录行为参数。研究期间记录交配行为336例:母子交配0例;母系兄妹交配7例(占2.1%),其中强行交配4例;非亲缘关系交配329例(占97.9%),非亲缘关系交配频次显著高于亲缘关系。在交配期,雄猴对亲缘雌猴跟随、性检查频次均低于非亲缘雌猴,接近指数(PMI)在亲缘和非亲缘雌猴间无显著性差异;雌猴对亲缘雄猴交配拒绝率显著高于非亲缘雄猴,接近指数在交配期显著低于非亲缘雄猴,产仔期接近指数在亲缘和非亲缘雄猴间无显著性差异。尽管雄猴在交配选择上趋于避免与亲缘雌猴交配,但某些雄猴仍会主动对有亲缘关系的雌猴邀配或强行交配,雌猴则主动回避。这些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母系亲属间可以通过行为倾向抑制近亲交配发生,且雌猴更主动回避交配,支持了近交回避的双亲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