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与胆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50例,65例为开放手术组,55例为内镜治疗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开放手术组和内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92%和98.18%;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8士14.6和51.32±22.76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7.25±48.67和28.23±18.96 m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23%和3.63%;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0.54±10.69和8.83±6.41天;住院费用分别为22312.04±4563.42和10518.42±5368.62元;两组间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0.1.1~2021.1.1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1例IFP,重点分析其超声内镜表现及临床特征,探索其内镜下治疗价值。结果:IFP多发生在胃窦,均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平均直径1.2 cm,大部分临床无症状,有时可引起出血或腹痛。超声内镜示其为粘膜下隆起,孤立、界清,表面多光滑,均起源于粘膜下层,呈低回声,界清,类圆形;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治疗IFP,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获得完整的标本,术后病理有助确诊。结论:胃炎性纤维性息肉多发生40岁以上人群,多为胃窦孤立的粘膜下病变,多无症状,超声内镜有助于IFP的术前精确评估,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是治疗IFP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病理最终确诊。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极高。从结肠息肉发展到结肠癌一般需要10~15年,且大多遵循息肉‒腺瘤‒癌症的发展过程,结肠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CAP)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肠道腺瘤性息肉样变及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性。根据肠道菌群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富集程度,可以进一步分析其与结肠病变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肠道菌群的构成,CAP患者粪便和腺瘤组织中肠道菌群富集的改变,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CAP患者的影响等内容进行综述,为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璞 《蛇志》2005,17(4):285-286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适应症范围越来越广,此法安全、有效、简单、痛苦少,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其中最多见的是出血和穿孔。因此,预防并发症发生一直是内镜医务人员努力的目标。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4年1月行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摘除术680例,取得满意效果,有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5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MR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489/500),术后出血发生例数为17例,出血发生率为3.40%(17/500)。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其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息肉分叶均与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息肉部位以及病理类型均与术后出血无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切除息肉数≥4枚、术后48 h内进食、息肉外观潮红/糜烂以及息肉分叶均是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其中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以及息肉分叶均和术后出血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之间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4例,使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作为此次研究的治疗组;而同时选取在同一时期来到本院的3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鼻外径手术治疗。在手术结束以后每位患者均需随访1年,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鼻窦炎的疗效,以上手术方式均根据患者意愿。结果:使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治愈的有31例,有效的有18例,而无效的则有5例,总的有效率为90.7%;而采用一般手术的患者中治愈的患者为17例,有效的患者为12例,无效的则有9例,其总的有效率为76.3%;且应用鼻内镜手术的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使用一般手术的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赛炎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下等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胃镜检出的经病理证实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393例纳入分析,按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状态、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3例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中,男178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28~89岁。随着年龄的增高,胃息肉发生率越高,但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的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性息肉大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胃息肉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胃底腺性息肉高(P<0.05),而胃底腺息肉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较胃增生性息肉高(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胃底腺息肉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对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控下的肠息肉摘除术(LMCP)治疗效果,比较LMCP肠息肉摘除术对比常规肠镜下息肉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所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其中试验组使用腹腔镜监控下结肠镜息肉摘除术,对照组单纯使用肠镜行息肉切除术。所有病人均观察并记录其预后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82例病人,男53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岁。息肉平均大小为2.0 cm。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第一次通便时间分别为13.2 h和24.5h,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风险比为1.81,95%置信区间为[1.13-3.0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住院天数分别为4.5天和8.0天,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风险比为4.15,置信区间95%CI为[2.40-7.18]。结论:LMCP术对病人具有显著的获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手术操作更安全。因此,LM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创伤更小,住院周期更短,是息肉切除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结肠腺瘤息肉病是由结肠腺瘤息肉蛋白(APC)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其中一些表现突出的肠外症状,例如纤维瘤、骨瘤、大脑畸形、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等与纤毛相关疾病有相同的临床症状,暗示APC突变与纤毛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APC的N端片段(APC-N)是APC中非常保守的一个片段,在多数发生APC突变的个体中都保留有该片段,本文主要研究APC-N的过表达对MDCK细胞纤毛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将质粒pEGFP-C3-APC-N转染到MDCK细胞中,APC-N主要定位于MDCK细胞的细胞质中。免疫荧光染色表明,APC-N的过表达明显抑制MDCK纤毛的生长。这些结果揭示,APC突变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纤毛的生长进而导致纤毛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10例患者资料,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Ⅰ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Ⅱ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其微创有效的优势在该术式中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尼龙绳和钛夹在预防大肠宽蒂息肉切除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连续选择155例患大肠宽蒂息肉和有蒂且顶部直径大于10mm息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将尼龙绳套扎息肉的基底部,然后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B组(52例),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然后残端使用钛夹缝合.C组(50例),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结果:所有息肉均成功摘除.A组和B组1例出血;C组5例出血,其中1例需要手术干预.结论:大肠宽蒂息肉常规圈套器进行息肉电切术具有较大的出血风险;尼龙绳和钛夹对内镜下切除大肠宽蒂息肉术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大肠息肉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182例,根据年龄分组,老年组(年龄≥60岁)98例,检出息肉121枚,中青年组(年龄60岁)84例,检出息肉97枚。将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性别构成、息肉数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及CEA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组男性大肠息肉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远端结肠息肉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显著(P0.05);中青年组直径在0.5-1.0 cm的息肉枚数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山田I型息肉枚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息肉,尤其以管状腺瘤为高发;两组间CEA值均部分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采取相应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鼻息肉摘除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鼻息肉摘除术,研究组则行鼻内镜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角色(RE)以及心理健康(MH)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的临床成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6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并发胆结石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鼻腔通气和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鼻窦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症状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嗅觉功能以及鼻腔通气的恢复,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6例做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前后呼吸暂停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值进行记录和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术后呼吸暂停指数、伴最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优于术前。中、重度鼻咽气道狭窄程度比较,术后较术前疗效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后呼吸暂停指数、伴最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得到显著改善,是治疗最佳方案,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三孔胸腔镜和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探究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内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就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研究组患者20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对照组20例采用三孔胸腔镜,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单孔手术操作时间(45.23±12.4)min,对照组传统三孔手术操作时间(46.31±1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t=0.346,P=0.731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3.64±5.9)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2±6.5)m L,差异显著(t=9.410,P=0.0000.05);引流量对比中,研究组术后引流量为(298.6±67.12)m L,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为(371.8±98.25)m L,组间有显著差异(t=3.369,P=0.0010.05);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对比,研究组对象疼痛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12,P=0.0000.05)。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随访情况,观察组的胸痛及切口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而两组的腹胀性肺水肿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较好,其优势在于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痛苦,且将是未来手术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年龄增长、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的日趋增加。作为人群胆囊疾病的常见病,胆囊息肉病因复杂甚至有些息肉有癌变倾向,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了解胆囊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与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其具体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了,但近年来胆囊息肉成因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介绍国内外对胆囊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整形术(TUES)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壁美观及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胆囊炎择期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整形术,对照组采用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满意度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评分低,患者对切口美观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日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ALT、AST和AL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ALT、AST和ALP水平均高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LT、AST和AL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辅助整形术能够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提高腹壁美观效果,而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