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评估中老年女性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年龄和体质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自中国4046 名健康女性进行横 断面研究,受试者年龄均在45-70 岁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受试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采用Spearman 秩相关检验分析血清铁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组别SF 差异的显著性用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来比较。结果: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年龄(r = 0.425;p < 0.05)和BMI(r = 0.238;p < 0.05)均呈正相关。Kruskal-Wallis 秩和检 验显示不同年龄组和不同BMI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65-70 岁人群的血清铁蛋白平均水平比45-50 岁 人群高出近两倍。并且肥胖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要远远高于偏瘦人群。结论:中老年女性铁储存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和体质指 数的增加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孕早中期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及铁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孕早期(11-13周)、孕中期(24-28周)诊断为GDM的孕妇46例作为试验组(GDM组),及同期糖代谢正常的孕妇46例作为对照组(NGT组),检测和比较两组孕早、中期血清脂联素、抵抗素、铁蛋白水平,计算各期胰岛素稳态模型抵抗指数(HOMA-IR),并对孕早中期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及铁蛋白(SF)水平与HOMA-I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GT组比较,GDM组孕早、中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OMR-IR呈负相关(r=-0.21,P0.05);孕早、中期血清S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孕早期血清SF水平与IR呈正相关(r=0.238,P0.05);孕早期血清抵抗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孕中期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对HOMA-IR的影响更显著,孕早期SF每升高1μg/l,HOMA-IR提高0.179。孕早期SF水平作为预测GDM发病的血清学阈值为≥23.2μg/L。结论:孕早期血清脂联素及SF水平变化均与GDM的发病相关,孕早期血清SF水平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和预防GDM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郑慕阳  陈海斌 《蛇志》2013,25(1):17-18
目的通过研究血清铁蛋白(SF)与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总数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铁蛋白具有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的特性。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50例急性肺炎患者为疾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总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疾病组的SF、CRP和白细胞总数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RP与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563,P<0.05);CRP与SF呈正相关(r=0.496,P<0.01);SF与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523,P<0.05)。结论 SF具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睡眠障碍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的62例6-14岁ADHD患儿,由ADHD患儿的父母填写睡眠障碍量表(SDSC),检测ADHD患儿的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与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45μg/L的ADHD患儿相比较,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45μg/L的ADHD患儿的SDSC"睡眠醒觉转换障碍"项评分和总分明显高于前者(P<0.05)。2组间其他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C"睡眠醒觉转换障碍"项评分与血清铁蛋白水平成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45μg/LADHD患儿SDSC"睡眠醒觉转换障碍"(睡眠中的异常运动)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及其与肝功能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铁蛋白在诊断HBV相关慢性肝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27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LC)1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DLC)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患者SF含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F含量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总胆红素水平(TBIL)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F能否作为鉴别诊断LC与DLC的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患者与LC患者的SF水平明显升高,DLC患者SF水平明显低于CHB患者。与LC患者相比,DLC患者SF水平明显降低。CHB患者与LC患者间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采用SF诊断LC与DLC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敏感性为56.67%,特异性为94.12%,界值为66.3。Spearman分析显示,CHB患者SF水平与ALT、AST、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ALB、P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LC患者SF水平与ALT、AST、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DLC患者SF水平与ALB、PALB、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F水平与HBV相关慢性肝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LC与DLC的血清学指标和判断HBV相关肝病损伤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以及BMI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以BMI与PSA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有25%的患者PSA水平高于正常,并且年龄,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2.P<0.01,r=0.785.P<0.01),而血清PSA与BMI指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873,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值随患者年龄增长和体积增大而增加,对于PSA轻度升高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要考率到体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on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纳入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Irisin水平;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血清Irisin水平的因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间BMI、腰围、血清Irisin、低密度脂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risin水平和BMI、腰围、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73,-0.68,-0.56,-079,-0.65,-0.73,均P0.05)。血清Irisin水平和C肽成正相关(r=0.62,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血清Irisin水平的独立负影响因子。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明显降低,和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发现肥胖儿童NAFLD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肥胖的儿童315例,男233例、女82例,平均年龄(11.4±2.6)岁,体质指数(BMI)(24.5±4.6)kg/m2。依据B超结果将315例儿童分为单纯性肥胖184例、肥胖伴NAFLD 131例。按照标准方法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同时选取同时期体检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结果:在315例肥胖儿童中,其中116人检出脂肪肝(男性91例、女性25例),脂肪肝检出率为36.9%,男性和女性肥胖儿童青少年脂肪肝检出率分别是39.1%、3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BMI在对照组、单纯肥胖组和肥胖伴NAF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在肥胖伴NAFLD组和单纯肥胖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TG、HDL、SF在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TG在肥胖伴NAFLD组结果要高于对照组;HDL在肥胖伴NAFLD组和单纯肥胖组低于对照组;SF在肥胖伴NAFLD组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轻、中、重度3组脂肪肝儿童SF比较发现重度NAFLD>中度NAFLD>轻度NAFLD。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甘油三酯(TG)、血清铁蛋白(SF)和性别均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铁蛋白、血脂、腰围等指标可以作为监测肥胖儿童伴发NAFLD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和无氧阈强度(AT)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和骨质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3名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为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组(F组,25人)、无氧阈强度运动组(A组,25人)、对照组(C组,23人),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骨密度,生长激素分泌指标,骨质代谢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前测结束后24 h内分别对F组进行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测试;对A组进行无氧阈强度测试,前测结束48 h后开始为期3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后测。研究发现,以C组作为参照,F组、A组经过36周两种强度运动干预后,体重指数(BMI)、体脂率、腰臀比、葡萄糖耐量(OG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后测数据显著低于前测数据(p0.05);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水平、血清骨钙素(BGP)水平的后测数据显著高于前测数据(p0.05)。相比C组,A组经过36周无氧阈强度运动干预后,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Ward's三角区骨密度、腿部肌力的后测数据显著高于前测数据(p0.05);F组经过36周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干预后,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Ward's三角区骨密度、腿部肌力后测数据高于前测数据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表明长期采用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或无氧阈强度运动均可有效改善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和骨质代谢,并且无氧阈强度运动对骨质代谢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运动干预对不同糖耐量超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晚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对来自高危门诊的的肥胖超重孕妇,分别给予单纯饮食干预(饮食组)或运动饮食联合干预(运动加饮食组).妊娠32周采集两组病例空腹血样,测定FFA及TG.排除各组有运动禁忌的孕妇.足月分娩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t,NGT)孕妇共143例,运动加饮食组(n=73,GDM 21例,NGT 52例).饮食组(n=70,GDM23例,NGT47例)按不同糖耐量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二组在孕期体重增加,孕晚期脂代谢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的差异,并就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增加及孕晚期血清FFA水平的关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及分娩孕周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GDM在孕期增重(p<0.01)、新生几出生体重体重(p<0.05)、孕晚期血清FFA(p<0.05)、TG水平(p<0.05)等方面差别有显著性.两组NGT在孕期体重增加(p<0.05)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差别有显著性(p<0.05);饮食组平均血清FFA及TG水平高于运动加饮食组,但未形成显著性差异.饮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NGT,r=0.468,P<0.01;GDM,r=0.564,p<0.01)及孕32周血清FFA水平(NGT,r=0.431,P<0.05;GDM,r=0.462,p<0.05)相关有显著性.饮食加运动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相关无显著性,与血清FFA相关有显著性(NGT,r=0.375,P<0.05;GDM,r=0.405,p<0.05).两组孕妇在巨大儿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超重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晚期血清FFA水平有关.饮食结合运动干预有助于肥胖超重GDM孕妇在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晚期血清FFA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铁过载人群外周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血清铁蛋白(SF)和铁营养、血常规指标之间的关系,为铁过载的诊断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96名铁正常人群(男SF:15~200μg/L、女SF:15~150μg/L)和226名铁过载人群(男SF:>200μg/L、女SF:>150μg/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F浓度,检测铁营养状况和血常规指标,分析血清铁蛋白和铁营养、血常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铁过载人群血清铁浓度22.93μmol/L和转铁蛋白饱和度36%显著高于铁正常组的17.83μmol/L和28%(P<0.05),铁过载组人群不饱和铁结合力水平为40.69μmol/L和转铁蛋白浓度245.67mg/dL,显著低于正常组的46.97μmol/L和264.33 mg/dL(P<0.05),两组间总铁结合力水平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铁过载组红细胞计数平均为4.98×1012/L和血红蛋白含量平均为155g/L,显著高于铁正常组的4.82×1012/L和147g/L (P<0.05),铁过载组红细胞压积44%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1.17pg,显著高于铁正常组人群的42%和30.61pg (P<0.05),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不饱和铁结合力、转铁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铁过载时,机体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不饱和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水平均降低;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采用血常规检查和铁营养指标的联合检测来评价铁过载的程度,可为铁过载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绝经后女性血清瘦素(leptin)与骨密度及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并探讨其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87名40-80岁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leptin以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以及体脂、瘦体重;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Leptin与髋部总体BMD呈正相关(r=0.162,P<0.05),校正年龄和体脂后,Leptin与髋部总体BMD相关性消失,Leptin与BAP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与NTX呈负相关(r=-0.119,P<0.05),校正年龄和体脂后,相关无统计学意义。BAP与总体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髋部总体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0.210,r=-0.236,r=-0.223,P<0.05),校正年龄和体质指数后,相关性都依然存在(r=-0.168,r=-0.187,r=-0.169,P<0.05)。NTx与总体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髋部总体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0.238,r=-0.232,r=-0.239,P<0.05),校正年龄和体质指数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在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IDA患者32例,老年ACD患者34例,健康对照组28例。检测对比三组血清Hepcidin、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白细胞数(WBC)水平。结果:ACD组中WBC明显高于IDA组(P0.05)。血清Hepcidin在IDA组、ACD组及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DA组中Hepcidin含量比对照组低,而ACD组中Hepcidin含量比对照组高(P0.05)。IDA组、ACD组中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D组中SF、CRP均明显高于IDA组与对照组(P0.05)。Hepcidin诊断IDA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大于诊断ACD组,IDA组的诊断指数高于ACD组。结论:血清Hepcidin含量的检测对于鉴别IDA和ACD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rs383445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149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以及我院收治的192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进行FADS2 rs3834458基因分型,检测受试者的生化指标,采用x2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男性)、年龄、GLU、TC和HDL-C(1.00 mmol/L)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7,1.14,1.34,3.50,2.89)。FADS2rs3834458有T/T、T/del、del/del三种基因型,而T等位基因不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641)。结论:FADS2 rs383445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冠心病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及血脂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的IMT值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IMT≥1.3 mm)30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2例、IMT正常组(IMT≤1.0 mm)28例,对比各组血脂指标以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分析IMT与血脂指标及SF、hs-CRP、Hcy、Cys C的相关性,并分析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血清SF、hs-CRP、Hcy及Cys 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IMT与SF、hs-CRP、Hcy、Cys C、TC及LDL-C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hs-CRP、Hcy、Cys C均是老年EH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脂指标中TC、LDL-C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且SF、hs-CRP、Hcy、Cys C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08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106例非糖尿病人群腰椎1至4(L1、L2、L3、L4、、L1-4总体)及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股骨干及左髋总体)骨密度,同时测定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L1-4总体BMD和左髋总体BMD与年龄、HbA1c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5);左髋总体BMD与性别有关(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BMD低于对照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水平与BM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许文波  周丽  陈玲 《蛇志》2017,(3):287-288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与血清铁水平的相关性,为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分别对49例足月儿及49例早产儿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和总铁结合力(TIBC)进行检测。结果足月儿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水平均明显高于早产儿(P0.05),而且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水平与出生体重、胎龄密切相关(P0.05)。结论足月儿与早产儿的铁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适量补充铁剂,可促进小儿体格与智能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低氧中强度训练疗法对肥胖者的身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本研究招募40名健康肥胖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低氧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低氧组接受低氧中强度运动,对照组接受常氧中强度运动。研究结果表明,比较运动前后两组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变化。运动后两组的体重、脂肪重量和BMI均显著下降(p0.05)。低氧组在运动1个月后的体重、脂肪重量和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身体成分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两组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低氧组在运动1个月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低氧组在运动1个月后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低氧中强度运动与常氧中强度运动相比,可有效降低体重、脂肪重量、BMI和血脂代谢水平,并且可以避免运动后的体重反弹,使血脂指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对老年性肌肉衰退风险的人群补充含有支链氨基酸(BCAA)的溶液,其缓解肌肉量减少症状的效果,本研究从医院门诊筛选出老年性肌肉衰退高风险或老年性肌肉衰退症受试者,共45人。对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握力和6 m步行测试),并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为期60 d的支链氨基酸溶液补充,60 d后进行后测(身体成分,握力和6 m步行测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检前后差异发现,受试者骨骼肌肉质量提升0.15 kg/m~2,后测结果显著优于前测(p0.05),6 m行走速度改善0.12 m/s,后测结果显著快于前测(p0.05),手握力增加3.6 kg,后测结果显著大于前测(p0.05)。摄入BCAA溶液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本研究认为对老年性肌肉衰退风险的人群补充含有支链氨基酸(BCAA)的溶液,能够有限缓解肌肉量减少症状,并能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25-(OH)D水平对维生素D(Vit D)营养状况进行分组,其中严重缺乏组9例,缺乏组28例,不足组42例和充足组21例。对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BMD水平以及不同Vit D营养状况儿童对应的BMD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年龄的相关性。结果:5-9岁和10-14岁儿童的血清25-(OH)D及BMD水平均分别低于1-4岁儿童,而10-14岁儿童又低于5-9岁儿童(P0.05)。男童的血清25-(OH)D及BMD水平均分别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儿童的BMD水平均分别低于充足组,且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低于不足组,严重缺乏组又低于缺乏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儿童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呈正相关,但与年龄则呈负相关,及时补充适量的Vit D以满足儿童的机体所需,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