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随着CO_2排放增加,全球变暖愈发严峻,嗜热蓝细菌作为能够在45°C及以上环境中生长并实现生物固碳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对从广东惠州地区采集的藻种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出2株嗜热蓝细菌,研究其生长特性,为嗜热蓝细菌的后续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6SrRNA基因、藻蓝蛋白链A基因(PhycoA)序列分析确定从惠州地区采集到的菌株的分类学位置。对PKUAC-GDTS1-24和PKUAC-GDTS1-29两株嗜热蓝细菌进行形态观察和主要细胞成分(灰分、糖类、脂质、蛋白质和色素)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2株嗜热蓝细菌,其中PKUAC-GDTS1-24和PKUAC-GDTS1-29菌株,形态上呈蓝绿色球形毛状体,是由细胞形成密集的簇,彼此附着形成的。两株嗜热蓝细菌的主要细胞成分是糖类,分别占细胞干重的36.42%和28.46%。PKUAC-GDTS1-24的灰分、脂质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41%、21.40%和26.64%。PKUAC-GDTS1-29的细胞中,灰分、脂质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72%、23.92%和12.93%。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在PKUAC-GDTS1-24和PKUAC-GDTS1-29中的含量分别为157.29 mg/g DW和374.86 mg/g DW,类胡萝卜素分别为65.13 mg/g DW和18.87 mg/g DW。【结论】基于系统发育树研究,本实验的2个分离株属于细鞘丝藻亚科(Leptolyngbyaceae),与研究较少的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菌株相近,可能是广东和四川温泉中存在的一种新型丝状轻度嗜热蓝细菌属或Leptolyngbya新种。嗜热菌株PKUAC-GDTS1-24和PKUAC-GDTS1-29的形态和细胞组成相似,通过比较,2个菌株的藻胆蛋白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研究报道的Leptolyngbya蓝细菌,尤其是PKUAC-GDTS1-29可以作为藻蓝蛋白生产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单细胞蓝细菌粘球藻(Gloeocapsa spp.)的分离培养新方法。经改进后的趣声波处理方法比前人报道的分离方法更简便有效,又不会对菌体产生不良影响。应用这一方法,从国内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壤样品中,首次分离到4株Gloeocapsa spp.纯培养体,同时还证实了它们均有固氮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一株藤黄单胞菌属细菌HF-1127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从富含废弃右旋磷霉素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代谢产物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好氧细菌HF-1127。方法:研究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性,并将此菌株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菌株HF-1127与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sp.)的特征一致,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sp.)的序列的相似性为99%;以相似性性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与Luteimonassp.同源关系最近。结论:细菌HF-1127为一株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且其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富集、分离和纯化等步骤,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了两株能以亚硝酸盐为唯一氮源生长的异养硝化细菌53和N419.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16 S rDNA基因序列、(G+C)mol%含量的测定及DNA-DNA杂交分析,初步鉴定53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N419为芽孢杆菌属的一种(Bacillus sp.).并验证了这两株菌的硝化能力,结果表明,当液体培养及初始亚硝态氮浓度为2.03 g/L左右时,经振荡培养27 h,菌株53和N419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9%和90.8%,总氮的去除率为54.7%和63.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土壤中能利用甲烷的细菌类型及特性。方法:运用传统的富集、分离、纯化方法得到1株甲烷利用菌,结果:该菌株在显微镜下呈球形,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72h后OD值可达到0.8左右,其最适生长温度30℃,最佳pH值7左右。对该菌株进行了16SrDNA扩增,测序结果表明其与Pseudoxanthomonas菌属的序列相似性为93%,其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假黄单胞菌为不同的属。甲烷消耗气相色谱分析结论显示,120h后培养瓶中的甲烷浓度降低60%左右,说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利用甲烷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株抗重金属铜镉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湖北省大冶市矿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抗铜和镉的菌株,命名为NTG-01。该菌株可以单抗4.5mmol/L的铜和2mmol/L的镉,因此它是研究抗铜或镉机制的重要菌株。对分离到的NTG-01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NTG-01为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鞭毛周生,菌体大小约为0.8μm×2.0μm,V-P实验阳性,甲基红实验阴性,利用葡萄糖产酸产气;通过对菌株NTG-01的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同源性比对,发现它与产气肠杆菌的16S rDNA有高达99%的同源性,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将其鉴定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通过测定NTG-01对9种重金属的M IC值,可知它对多种重金属具有普遍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对1株从沤麻液中分离的果胶酶产生菌HDYM-02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大小为(1~1.2)×(2.7~2.9)μm,最适生长温度为33~35℃之间,最适生长pH为6.5~7.0。以该菌株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比对分析发现其与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的同源性高达99.5%。  相似文献   

8.
从胶州湾附近海域水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可产生天然蓝色素的链霉菌。采用通用引物16F27/16R1492扩增该菌株的16SrDNA,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采用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结合链霉菌的传统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进行鉴定。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Streptomyces violaceolatus KCTC 9772相近,相似率为99%。在Neighbour-Joining法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该菌株与Streptomyces violaceolatus聚类在同一分枝上。因此将该菌株鉴定为紫边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latus。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我国南海细薄星芒海绵分离得到一株细菌A72,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黑曲霉、白假丝酵母、宛氏拟青霉7种指标菌对A72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与16S rDNA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属鉴定。研究发现A72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等具有显著的活性,初步确认A72为粪产碱杆菌。  相似文献   

10.
以龙江河镉污染水体预留样本为实验材料,从中筛选得到一株重金属镉耐受藻株,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小球藻属,命名为Chlorella sp.LQQ-1。实验从温度、pH、Cd2+、有机碳源及有机氮源等方面对该藻株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在最佳生长条件下对水体中Cd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小球藻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最适宜pH为7.0左右。Cd2+在低浓度下能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当Cd2+浓度超过30μmol·L-1时,小球藻的生长受到抑制。适宜该小球藻生长的最佳葡萄糖添加浓度为10g·L-1,最佳尿素添加浓度为1g·L-1。在最佳生长条件下,该小球藻对水体中Cd2+的去除率达89.7%。  相似文献   

11.
从湖北省大冶市矿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抗铜和镉的菌株,命名为NTG-01。该菌株可以单抗4.5mmol/L的铜和2mmol/L的镉,因此它是研究抗铜或镉机制的重要菌株。对分离到的NTG-01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NTG-01为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鞭毛周生,菌体大小约为0.8μm×2.0μm,V-P实验阳性,甲基红实验阴性,利用葡萄糖产酸产气;通过对菌株NTG-01的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同源性比对,发现它与产气肠杆菌的16S rDNA有高达  相似文献   

12.
3种水稻土中7株固氮蓝细菌的分离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蓝细菌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固氮的主要贡献者。【目的】增加对稻田土壤固氮蓝细菌的了解,获得用于进一步研究的可培养固氮蓝细菌菌株。【方法】选择3种具有不同固氮能力的水稻土,采用BG11-N培养基分离培养固氮蓝细菌菌株,对新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基因组DNA的nifH基因扩增明确其固氮潜力,进一步采用乙炔还原法和~(15)N_2示踪法定量测定其固氮能力,通过基因组DNA的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鉴定。【结果】在光照培养条件下,采用BG11-N培养基共分离纯化得到自养菌株7株,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单列、无分枝、丝状和念珠状,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团垫状菌落。新分离菌株在BG11-N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良好,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可扩增出nifH基因,乙炔还原法和~(15)N_2示踪法测定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固氮能力,同时具有铁载体生成能力。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特征,7株菌被初步鉴定隶属于念珠藻科(Nostocaceae)。【结论】从水稻土中分离到在稻田生物固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蓝细菌(念珠藻科)菌株,可培养固氮蓝细菌菌株固氮能力较高,兼具铁载体生成能力,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微生物资源,具有潜在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舍附近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P-25,并进行了分子鉴定。通过形态鉴定、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测定、16SrR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16SrRNAGenBank登录号为GU271135。  相似文献   

14.
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及其抑菌产物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挖掘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资源,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及16S-23S rRNA间隔区测序比较分析,表明该菌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168的相似达100%。该菌株在产生水解酶、最大积累生物量方面远高于同种对照菌株,而且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抗生素类物质,对农林业危害真菌链格孢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在Martin液体培养基中发酵时,进入稳定生长期后开始产生抑菌物质,72 h时积累达到最大值。这种抑菌物质的特性为外泌型、脂溶性,可透过孔径0.22μm的微孔滤膜,可耐受100℃5 min,80℃10 min的高温,微碱性条件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养殖水体中高浓度的氨态氮及硝态氮是导致鱼虾发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1], 特别是近几年来,不断发生养殖生物氨氮中毒的事件, 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 因此对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的控制以及如何解决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污染问题, 已成为净化养殖水质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从巴西蕉中分离到一株能够明显抑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 号生理小种(FOC4)的内生细菌DB09208, 通过生理生化、形态特征及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比较, 初步认为它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比较接近。该菌株能够显著抑制FOC4 菌丝生长, 抑菌率为74.09%。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抑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防治效果达为65.2%, 该菌同时能显著促进香蕉苗生根, 促生效果与植物生长素IAA 相似, 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污水处理厂分离到一株紫色非硫细菌3-p,该菌株具避光性,能形成孢囊,具片层状光合内膜,在波长798nm处的吸收峰很低,需硫胺素和维生素B12作生长因子。该菌株可以琥珀酸为碳源,最佳生长温度为34℃~41℃,体内未发现R体结构,醌类的主要成分是Q-9。对菌株3-p的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3-p与世纪红蒌菌(Rhodocista centenaria)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  相似文献   

18.
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喀什市吐曼河分离的一株细菌进行鉴定.方法:基于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该分离菌G-,球状,需盐但不耐盐,pH耐受范围是pH 6.2~7.8,产蛋白酶且粗酶酶活达168U/ml.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细菌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16 rSNA序列有100%的相似性.结论:初步推断该细菌属于Pseudomonas属.  相似文献   

19.
蓝细菌光敏色素(CBCRs)是蓝细菌中感受光的重要光受体,能够响应从紫外光到红外光范围内的光信号,进而影响蓝细菌的光化学行为。蓝细菌光敏色素通过N-末端GAF(cGMP phosphodiesterase,adenylyl cyclase and FhlA domain)结构域中保守性半胱氨酸共价结合藻胆色素,形成具有感光生理功能的色素蛋白质。本文重点在分子水平上综述了蓝细菌光敏色素的分子结构、生物合成和可逆光致变色效应机理,并基于最新的研究进展,就蓝细菌光敏色素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一株高效利用木糖的酵母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56个自然试样中筛选到1株高效转化D-木糖为木糖醇的酵母菌株441-28—1。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90g/L的条件下,24h内的木糖利用效率为3.0g/(L·h)。通过高效液相分析,菌株441-28—1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木糖醇。在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65g/L的条件下,摇瓶分批发酵,木糖醇生成速率达1.1g/(L·h),木糖醇转化率为70%。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ITS序列分析(GenBank的登记号为EU121523),将441-28—1菌株鉴定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Candida tropicalis(热带假丝酵母)已保存于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平台,保藏编号CICIM Y00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