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大家都知道HIV在感染初期可以进入患者的大脑中,引发炎症和记忆认知问题,但是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却无人知晓。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HIV可以依赖于一种名为成熟单核细胞的免疫细胞表达的蛋白质来进入大脑,那么这种蛋白质或许是抑制HIV进入大脑细胞的一种新型药物靶点,尽管当前相关的研究较少,但研究者认为这位后期开发新型药物进入血脑屏障来治疗HIV感染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以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匀浆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通过异育银鲫血脑屏障情况,并比较分析了大脑和外周组织中DIF消除差异。结果显示,根据DIF 96h半数致死剂量(2840 mg/kg b.W)给药后,第96h时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匀浆中DIF的含量为(10.49±0.35)μg/g;同时在临床推荐用药剂量(20 mg/kg)给药后的15个时间点(0?960h)上均能从大脑组织匀浆中检测出DIF。上述结果表明DIF能渗透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另外,在大脑和外周组织消除过程上,以大脑组织中的DIF消除过程最为平缓(按照20 mg/kg给药)。到试验第960h,大脑组织中DIF含量最高,为(0.392±0.007)μg/g,且大脑中的消除半衰期最长,为1157.713h。因此,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可作为DIF药物残留分析的靶组织。另根据欧盟关于食品中DIF最大残留限量(MRL)之规定,实验条件下DIF休药期至少为25d。结果为研究鱼类血脑屏障作用,DIF神经毒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血脑屏障是大脑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在维持脑内环境稳态方面有重要作用,可防止病原体及神经毒性物质影响大脑功能。目前已经建立了基于原代细胞及永生化内皮细胞系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促进了血脑屏障机制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评价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方法,并综述了常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植物杂志》2010,(9):6-6
过去已有研究证实聚焦的超声波可以临时破坏局部血脑屏障(通向大脑的毛细血管上的一系列保护性的闸门),让大分子治疗更多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近,科学家发现超声波与磁共振成像(MRI)磁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向大脑的特定区域供给携带药物的颗粒。  相似文献   

5.
血脑屏障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主要结构包括: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基底膜、基 底膜下星型胶质细胞终足。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屏障系统,在许多大脑疾患的病理过程中,BBB 的破坏导 致通透性增高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BBB是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屏障系统。目前已有大量关于血脑屏 障通透性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研究。本文分别从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方法和功能,脑缺血损伤、阿尔 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不同的脑病变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及中医药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有针对性地对 BBB和大脑疾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将会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带来新的视角与机遇。  相似文献   

6.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272-278
以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匀浆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通过异育银鲫血脑屏障情况,并比较分析了大脑和外周组织中DIF消除差异。结果显示,根据DIF 96h 半数致死剂量(2840 mg/kg b.W)给药后,第96h时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匀浆中DIF的含量为(10.490.35) g/g;同时在临床推荐用药剂量(20 mg/kg)给药后的15个时间点(0960h)上均能从大脑组织匀浆中检测出DIF。上述结果表明DIF能渗透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另外,在大脑和外周组织消除过程上,以大脑组织中的DIF消除过程最为平缓(按照20 mg/kg给药)。到试验第960h,大脑组织中DIF含量最高,为(0.3920.007) g/g,且大脑中的消除半衰期最长,为1157.713h。因此,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可作为DIF药物残留分析的靶组织。另根据欧盟关于食品中DIF最大残留限量(MRL)之规定,实验条件下DIF休药期至少为25d。结果为研究鱼类血脑屏障作用,DIF神经毒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炎症小体在机体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凯翔  曹芯蕊  方仁东 《微生物学报》2022,62(12):4798-4810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一种天然的结构和功能屏障,可抑制病原体的进入并严格控制分子进入脑实质,完整的血脑屏障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稳态至关重要。这一屏障功能是由特殊的多细胞结构决定的,每一种组成的细胞类型对血脑屏障的完整性都有不可或缺的贡献。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先天免疫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当病原侵入或机体产生过度免疫反应时,能够激活炎症小体并介导大量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分泌。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上调会引起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病原突破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机体各种脑内疾病。本文就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这两种情况下,对炎症小体介导机体血脑屏障的损伤进行综述,并列举了当前针对血脑屏障损伤的不同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一种介于外周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动态结构,起着守门员的作用,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同时也阻碍了大多数治疗性药物进入大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以非侵入的方式瞬时、局部可逆开放BBB,有利于药物分子的跨脑转运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多功能诊疗.该文详细介绍了血脑屏...  相似文献   

9.
脑毛细血管上的特殊结构单元为大脑提供氧气和养分,与此同时形成一种限制性屏障,称为血脑屏障(BBB),该结构单元由单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外侧的周细胞、基膜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足突也参与了血脑屏障的形成.血脑屏障是一种选择性渗透屏障,大多数中枢神经系统候选药物在血脑屏障中的渗透性差,用实验动物进行药物筛选具有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等缺点.此外,直接在人体中试验有违道德伦理,但建立可靠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可以简化实验过程、缩短试验周期、实验结果更易测定,因此建立体外BBB模型可以极大地加快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目前已研究的模型主要可以分为3类:单培养、共培养、三培养,这些模型由简单到复杂,与体内血脑屏障的相似性也越来越高.本文就目前现有的血脑屏障模型进行综述,以期未来在体外BBB模型设计中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肿瘤等。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阻碍了大多数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大脑来治疗和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外泌体在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具有较小的体积、高递送效率、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可以通过正常的内吞作用和转胞吞作用进入脑内皮细胞,进而穿过血脑屏障转运内容物。为提高外泌体靶向性,对其膜进行工程改造,从而产生具有靶向能力的囊泡是今后外泌体载体研究的重要方向。该文就外泌体的生物学特征、工程化修饰及其作为治疗载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髓性白血病HB-1细胞系是由辐射处理的CBA/N小鼠脾脏细胞克隆并建立起来的。静脉注射HB-1细胞到正常CBA/N小鼠体内会诱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综合症,并使小鼠2周左右死亡。一般情况下,白血病细胞被接种到小鼠后会侵入造血器官、肺、肾和肝脏。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令人感兴趣的现象,不仅在小鼠的肺、肾和肝脏中,而且在大脑和小脑中也观察到了HB-1细胞。白血病细胞能穿过血脑屏障在正常情况下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血脑屏障可阻止血细胞进入脑内,并且严格有选择地让小分子通过。因此,HB-1细胞将是阐明形成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上的附贴分子和选择性地让特殊细胞侵入脑的一个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隐球菌是一种机会感染性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死亡率高。研究隐球菌如何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穿过血脑屏障,是揭示隐球菌嗜中枢性的关键。许多因素影响了隐球菌穿越脑血管内皮细胞,如隐球菌毒性因子降解酶、尿素酶使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脑血管内皮细胞CD44分子、HIV-1gp41蛋白能提高隐球菌对大脑血脑屏障的侵入能力等。现就隐球菌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脑屏障的是人体自然屏障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阻止有害物质通过颅内血管进入脑实质,并同时辅助排出脑内代谢物质等。对相当多的颅内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血脑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疗药物进入脑实质,从而影响化疗效果。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开放血脑屏障这个问题上。血脑屏障构成主要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足突,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原因归结于它自身的一个特殊结构--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否完整,功能是否可以正常发挥关系到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因此对血脑屏障的开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持紧密连接结构中功能蛋白功能的能量物质为葡萄糖。脑血管中的葡萄糖进入脑实质需载体或通道,脑组织负责此过程的物质为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本文作者通过松胞菌素B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1,降低能量供应从而影响紧密连接功能,最终引起血脑屏障开放角度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脑屏障的是人体自然屏障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阻止有害物质通过颅内血管进入脑实质,并同时辅助排出脑内代谢物质等。对相当多的颅内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血脑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疗药物进入脑实质,从而影响化疗效果。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开放血脑屏障这个问题上。血脑屏障构成主要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足突,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原因归结于它自身的一个特殊结构--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否完整,功能是否可以正常发挥关系到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因此对血脑屏障的开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持紧密连接结构中功能蛋白功能的能量物质为葡萄糖。脑血管中的葡萄糖进入脑实质需载体或通道,脑组织负责此过程的物质为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本文作者通过松胞菌素B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1,降低能量供应从而影响紧密连接功能,最终引起血脑屏障开放角度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血液中循环流动的抗体能够进入大部分组织对病原体进行清除。而"免疫豁免"的组织与器官,比如大脑与外周神经系统,则会通过血-脑屏障以及血-神经屏障阻止抗体的进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抗体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这些组织器官内部发挥免疫效应。为了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Akiko Iwasaki课题组利用生殖期孢疹病毒(HSV)感染模型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5):I0002-I0003
<正>当人面对一种新体验比如在不熟悉的食物之间作选择,他们会搜索大脑过去的相关经历来决定如何作出选择。本周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大脑是如何产生新的事物联系来决定新选择的--甚至在大脑没有经历过直接体验时。Helen Barron,Timothy Behrens等人首次给受试者展示了一种他们熟悉并在实验前已经吃过的食物(比如甜菜根、蛋羹、鳄梨),然后紧接着让受试者看另一种他们不熟悉、之前也没有吃过的食物(比如加入甜菜根的蛋羹),但他们可通过回味之前吃过的食物来想象其味道如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跨血脑屏障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研究2种不同细胞的TBEV培养物在病毒跨过血脑屏障中的主要差异,从而为进一步TBEV跨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D3)构建体外血脑屏障的细胞模型。用BHK-21细胞中培养的蜱传脑炎病毒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检测TBEV在hCMEC/D3中的复制增殖情况;将TBEV加入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上层微孔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噬斑测定的方法检测跨过血脑屏障的病毒量;将感染TBEV的人单核细胞加入血脑屏障模型的上层微孔中,观察渗漏进下层孔中的淋巴细胞,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噬斑测定的方法检测跨过血脑屏障的病毒量。利用伊文思蓝标记的白蛋白确定血脑屏障细胞的渗透率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TBEV不能在hCMEC/D3细胞中复制增殖,也不能直接跨过血脑屏障;然而,人单核细胞THP-1感染TBEV后,尽管单核细胞不能直接携带TBEV跨过血脑屏障,但THP-1中产生的病毒却能跨过血脑屏障模型进入下层孔中,并引起血脑屏障渗透率的增高。【结论】单核细胞有助于TBEV跨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8.
跨血脑屏障药物转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成为人们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所面临的一道难题,因为基本上100%的大分子药物及大于98%的小分子药物均无法穿过血脑屏障.因此,如何使CNS药物跨越血脑屏障从血液进入脑内且发挥药效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所在.如今一些借助内源性BBB运载体使药物转运入脑的技术发展起来.并处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例如借助载体介导的转运系统、受体介导的转运系统的药物治疗策略,以及纳米技术的运用等,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些新发现及新技术将为跨血脑屏障药物转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并有望实现对CNS疾病患者的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马桑内酯致痫大鼠运动皮质突触和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突触和血脑屏障在癫痫发作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癫痫组用马桑内酯注入到大鼠侧脑室,制作癫痫动物模型;7天后取大脑运动皮质,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运动皮质突触和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①癫痫组突触界面弯曲形态、突触活性区、突触后致密物和穿孔性突触明显增加;②癫痫组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基膜电子密度降低.结论 ①马桑内酯致痫改变了大鼠突触和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提高突触的传导活性,增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②突触和血脑屏障的结构改变可能是癫痫发作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介于血液和脑组织间的一种动态界面,严格调控血-脑间的物质运输,为神经功能的实现提供稳定的内环境。许多药物因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达到有效剂量而被淘汰。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研制。现从血脑屏障的结构、制备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预期目标、血脑屏障体外模型构成组分的来源以及血脑屏障体外模型装置等方面,综述了现有静态及动态培养BBB体外模型的发展及优缺点,以期为BBB体外模型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