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甲氨蝶呤不耐受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6例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能够降低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FR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甲氨蝶呤(MTX)治疗反应不佳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TX治疗反应不佳(MTX治疗超3个月,但应答不足)的活动性RA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试验组加用戈利木单抗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变化,记录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评定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患者对疾病总体症状的耐受情况,监测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ESR、CRP、RF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SR、CRP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减少、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均减少,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ACR50、ACR70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MTX反应不佳活动性RA疗效肯定,可下调患者ESR、CRP水平,缩短晨僵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关节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D)联合甲氨喋呤(MTX)、羟氯喹(HCQ)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MTX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THD与HCQ,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P0.05);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ESR、CRP、RF、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4、5、6个月比较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细胞降低、消化道症状、呼吸道感染、月经紊乱、皮疹、ALT升高、头晕嗜睡、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甲氨喋呤、羟氯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缓解患者痛苦,同时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或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PDN)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老年R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LEF组(n=28)、MTX组(n=28)、LET+PDN组(n=28)、MTX+PDN组(n=28),治疗3个月后统计四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VAS评分、RF、晨僵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MTX组和LEF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MTX+PDN组与LEF+PDN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MTX+PD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MTX组(P0.001);LEF+PD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LEF组(P0.001);MTX+PDN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57%,高于LEF+PDN组的4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26,P=0.119)。结论:四组对RA均有治疗效果,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且服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数、关节疼痛度及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使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羟基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联合使用MTX+HCQ或单独使用MTX治疗的RA合并DM患者,且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12个月内分别至少有1次HbA1C值,记录其年龄、性别、诊断、体重指数、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计算用药前到用药后12个月内HbA1C最低值的变化。结果:40例使用HCQ+MTX和45例使用MTX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用药前HbA1C水平相似,MTX+HCQ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40.00%)比HCQ组更多(26.67%)(P=0.25)。MTX+HCQ组治疗后HbA1C有明显下降(0.42%,P=0.00),且MTX+HCQ组HbA1C降低幅度高于MTX组(0.42%,0.12%,P=0.02)。结论:与单独使用MTX相比,RA合并DM患者联合使用HCQ+MTX可明显降低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风湿免疫科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5例,治疗组45例,两组患者都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患者联合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总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的核心标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晨僵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休息痛、患者评分以及HA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ACR20和ACR70缓解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达ACR50缓解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甲氨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RA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36/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降低Ig G、Ig A、Ig M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治疗,治疗4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RP、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79.25(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主要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晨僵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压痛及肿胀关节数减少,且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压痛及肿胀关节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血清CRP、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7/53),与对照组的11.32(6/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的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清CRP、IL-8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释放黏附分子CD62p、CD4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类RA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均连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CD62p、CD41的变化,并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评分及ESR、CRP、PLT均明显比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62p、CD41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CD62p、CD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58±2.10)%vs(25.46±2.58)%,(67.83±11.03)%vs(76.40±13.45)%](P0.05);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未发生异常,两组头痛、皮疹、胃肠道反应、感染、脱发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RA活动期患者中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CD62p、CD41的表达相关,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大鼠试验探究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药物作用。将60只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鼠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以及联合组。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组大鼠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采用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分别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后的关节肿胀程度以及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治疗4周后TNF-α、IL-1β、IL-2、IL-6、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进行比较。下丘脑β-END、L-ENK以及血清Ig G、血浆S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1周、2周、4周后治疗组、联合组疼痛症状显著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4周后联合组与治疗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治疗组、联合组足肿胀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4周后联合组与治疗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联合组治疗4周后TNF-α、IL-1β、IL-2、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与联合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联合组治疗4周后β-END、L-ENK、SP、IgG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与联合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大鼠试验证明在RA的治疗中,运用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相较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不同剂量的叶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A患者,按照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分为高疾病活动度组(使用MTX 15 mg 每周1次)50例和低疾病活动度组(使用MTX 10 mg 每周1次)50例。高疾病活动度组按叶酸使用10 mg 每周1次 或5 mg 每周1次随机分为两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按叶酸使用5 mg 每周1次或不使用随机分为两组,对比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高疾病活动度叶酸5 mg组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叶酸10 mg组(P<0.05),但是两组健康评定问卷(HA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MTX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疾病活动度叶酸5 mg 组与无叶酸组患者治疗后hs-CRP、ESR、MTX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A高疾病活动时,使用MTX 15 mg 每周1次联合叶酸5 mg 每周1次疗效更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TX浓度变化不明显。RA低疾病活动时,MTX 10 mg 每周1次,与是否使用叶酸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未使用叶酸患者的MTX浓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分析甲氨蝶呤联合艾得辛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37及PD-1水平的影响。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与艾得辛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8和IL-18BP的表达,探讨IL-37、PD-1的临床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8(63.23±7.89) pg/mL、IL-6 (3.25±0.98) pg/mL、IL-18BP (210.56±24.51) pg/m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18 (140.67±18.65) pg/m L、IL-6 (8.27±1.23) pg/mL、IL-18BP (308.89±30.67) pg/mL表达水平;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37 (23.65±4.28) pg/m L及PD-1 (19.58±3.78) ng/m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37 (58.98±5.29) pg/mL及PD-1 (36.72±4.62) ng/mL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IL-37与细胞因子IL-18、IL-6和IL-18BP均呈正相关;但是PD-1仅与细胞因子IL-6呈正相关,按照RA评分标准,患者血清中IL-37与诊断评分呈正相关,PD-1与诊断评分呈正相关。甲氨蝶呤联合艾得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为明确的疗效,能够短期内控制RA患者疾病的发展,临床的表现稳定,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IL-18、IL-6、IL-18BP以及IL-37、PD-1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可在临床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炎症及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63例痛风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及痛风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组。同时选取6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观察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身心健康评分、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结果:RA组及GA组身心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RA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及补体3(C3)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白细胞(WBC)总数明显少于GA组(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及补体4(C4)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差,易出现炎症、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程度较深,免疫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长期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RA)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小剂量激素的使用方法。方法:将49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及激素泼尼松7.5 mg/d,对照组给予DMARDs。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的临床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最终49例患者完成实验(治疗组22例,对照组27例)。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的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两组的DAS28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的ACR20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24、48周时,两组的的ACR20达标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24周时,两组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不适及血压升高的发生率相近,且均未发现血糖升高的患者。结论:与单纯使用DMARDs相比,长期(大于24周)应用小剂量激素对RA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作用不明显,但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康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骨康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08,P0.05);治疗前两组间Lysholm评分、VAS评分、TNF-α及CRP水平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1,P=0.728)。结论:骨康胶囊与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甲氨蝶呤(MTX)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首选药物,但 20%~40% 的 RA 患者服用 MTX 无效。MTX 的血浆半衰期短, 其浓度与疗效无相关性。MTX 在红细胞、滑膜细胞等细胞内转化为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MTXPGs),在细胞内的滞留时间较长,且与 叶酸途径中关键酶的亲和力更强、抗炎作用也更强,因此选用红细胞内 MTXPGs 浓度来预测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综述 MTXPGs 与 RA 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对影响 MTX 作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中药熏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ROM均升高,而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ROM较高,而VA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中药熏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与TNF-α、IL-1β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AM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网膜渗漏总改善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视网膜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04,P=0.04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视网膜渗漏总改善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94,P=0.021)。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大于治疗前,黄斑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AM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视力,减轻视网膜渗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未经治疗的128例RA患者(RA组)、117例其他风湿病人(非RA组)、74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PI、抗CCP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采用魏氏法测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结果:(1)GPI、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1.09%、94.14%,与RF(78.53%)比有显著差异(P<0.01),敏感性分别为75.0%、75.8%,与RF(80.47%)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GPI和RF、抗CCP抗体和RF、GPI和抗CCP抗体两两组合检测,两个指标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4.24%、95.81%、96.34%,与单独检测RF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个指标任一阳性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85.16%、85.94%、87.50%,与单独检测RF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单独检测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计学.(3)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高达98.43%,与单独检测RF、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P=0.018),任一阳性诊断RA的敏感性为91.41%,与单独检测RF、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2,P=0;000,P=0.001).(4)GPI阳性的RA患者关节炎部位数、CRP、ESR水平明显高于GPI阴性RA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抗CCP抗体诊断RA比RF更具特异性,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R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外,GPI还可作为RA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