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鹤类为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06~2010年共接收鹤类4种21只.通过对这些鹤类救助时间、救助地点和伤病情况的分析,可查明北京地区鹤类的分布情况,找到有效的保护、救护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北京地区的鹤类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鹤类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中国有9种鹤类,其中灰鹤(Grus gru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枕鹤(Grus vipio)、赤颈鹤(Grus antigone)、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在中国进行繁殖。中国政府为保护鹤类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本文在结合当前鹤类数量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鹤类的保护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3年到2005年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珍稀鹤类巢址调查数据,利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指数进行分析研究:(1)拓扑指数,Voronoi图面积;(2)统计指数,Morishita指数;(3)空间指数,分维数.结果表明珍稀鹤类巢址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类分布,这三个指数使我们对珍稀鹤类巢址的聚类现象有了定量的认识,加深对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地区鹤类潜在分布的影响,促进其有效保护,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6种鹤为研究对象,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Jackknife分析,筛选气候、地形和植被类型等关键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模拟了当前和未来两种气候变化情景(RCP4.5和8.5)下6种鹤的潜在分布区域,通过Zonation和ArcGIS软件确定了其优先保护区域并分析了目标优先保护区域.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6种鹤的潜在适宜生境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中部和西北部;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6种鹤的高适宜生境将缩减.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灰鹤和蓑羽鹤的潜在适宜生境整体呈缩减趋势,而白鹤的潜在适宜生境将比当前扩张5.4%~6.3%;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6种鹤的优先保护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的西北部、东南部以及中部偏西地区,目标优先保护区域的保护率达20.1%~23.8%,保护空缺主要分布于漠河县西部、额尔古纳市中部偏北地区、根河市中东部、牙克石市东北部和鄂伦春自治旗南部,建议适当增加保护地面积,为鹤类的有效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共同举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具体组织的“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27—30日在武汉召开。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淡水豚类的专题讨论会。到会代表有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尼伯尔、巴西、阿根廷等7个国家的19名国外专家和18名中国专家。  相似文献   

6.
鹤的趣闻     
鹤类的变迁 鹤类在地球上的出现距今约有6000万年的历史。今天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在世界各地均有鹤类分布。古鸟类学家经过对化石的研究证明,世界上最早的鹤与现在生活在非洲的冠鹤相似。当时,鹤类约有30多种,它们主要西息在赤道以北的大陆。那里不仅有温暖的气候,还有大面积的湿地和草原,十分适宜鹤类生存繁衍。 从第三纪晚期上新世到第四纪初期,全球气温有过明显的降低趋向,这是世界性气候变化,导致全世界冰川期的到来。整个第四纪自然界的最大特点是冰期和间冰期、海浸和海退、地壳的上升和下降等交替现象。由于气候和地壳的剧变,新的山脉把大陆分开,湿地被冰川和山脉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鹤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现存鹤科鸟类共有15种,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其余各洲均有分布。化石鹤计有17种,发现于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其中游荡鹤属5种,发现于始新世;鹳鹤属2种,分别发现于始新世和渐新世,这两属的鹤类均已灭绝;鹤属10种。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和古气候的资料,初步分析认为鹤科鸟类大约发生在7千万年以前(白垩纪末期至新生代的第三纪初期),正值世界第二次大冰期后的间冰期,气候温湿,世界上具有适于鹤类栖息的广泛环境。至第四纪冰期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有些鹤类绝灭了,有些则继续留存。例如黑颈鹤适应了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形成,是为最年轻的种类。蓑羽鹤广泛分布于欧、亚、非洲,蓝蓑羽鹤分布于非洲南部,有可能是最古老的种类。地中海、非洲和北美洲可能是世界鹤类的发源地。从赤颈鹤、澳洲鹤的形态看,有可能起源于冈瓦纳古陆,但从气管的形态来看,又与其他鹤属鸟类较为一致;肉垂鹤、澳洲鹤和两种冕鹤都具肉垂或垂囊,赤颈鹤亦或具肉垂。鹤属中的白鹤,其气管则与分布在非洲南部的肉垂鹤相似。无论从分类学及鹤科鸟类的起源地,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黑颈鹤的越冬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迁徙鸟类,其繁殖地和越冬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又由于其数量不多,分布局限,在鹤类中是珍稀的种类,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9.
升金湖湿地越冬鹤类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越冬鹤类栖息地。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对鹤类栖息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1986—2015年升金湖土地利用数据和越冬鸟类观测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鹤类种群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得出鹤类主要栖息地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鹤类在升金湖湿地越冬季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升金湖4种越冬鹤类主要栖息地类型为芦苇滩地;影响鹤类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水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居民地距离等因子;其中,水位因子的权重最高,说明水位是影响鹤类栖息地选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浮游生物次之,居民地距离权重第三。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2—6日,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贵州威尔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来自国外的有国家鹤类基金会、国际渐进组织和福特基金会的官员;我国著名仅生态学家并醉心于自然保护区发展事业的王献薄、郎慧卿、王歧山等和直接帮助草海工作的云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代表、以及保护区主管部门领导、省、地、县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保护区代表共40多人应邀出席了会议。国家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玉庆及自然保护司司长杨轻飞专程赴草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下属鲸类专家小组主席佩林博士的建议,由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于1986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武汉召开了“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提出报告38篇。通过会内外的广泛学术交流,使我们对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贵州草海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东部种群越冬地之一。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期极其依赖农耕地觅食存活,但当地人鸟争地冲突严重、觅食地萎缩加剧。为此,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及缓冲区叠加分析,探究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联性,并精确确定出重点保护管理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两年共在草海湿地周边农地确定黑颈鹤觅食点216处,其中家庭鹤觅食地99处、集群鹤觅食地117处,越冬种群中83%的个体依赖农耕区觅食;2)区域尺度上,家庭鹤与集群鹤的觅食点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集群鹤觅食点聚集程度较家庭鹤更高;觅食地与农耕地在空间聚类上呈正相关关系,并在3.2 km距离尺度下聚类程度最高;3)基于空间关联性,通过缓冲区叠加分析,共确定最适宜的农地觅食地53.74 km2,并划定2处重点核心保护区域及2处次重核心保护区域范围。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区域尺度上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系,指导保护管理者加强重点区域管理,以及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缓解人鸟争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鹤类基金会(ICF)组织的《鹤与人类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2月5日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克拉蒂奥自然公园召开。 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位代表。我国有五位代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福璋、丁文宁,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李德浩;安徽大学生物系王岐山,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冯科民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圈养鹤类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本研究对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丹顶鹤(G.japonensis)、黑冠鹤(Balearica pavonina)、黑颈鹤(G.nigricollis)、灰冠鹤(B.regulorum)、蓝鹤(Anthropoides paradiseus)和白枕鹤(G.vipio)的10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际物种信息系统(ISIS)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鹤类之间总胆固醇差异显著,而甘油三酯和血糖没有显著性差异,除了黑冠鹤和灰冠鹤的总胆固醇以及蓝鹤的血糖外,其余鹤类的常值均高于ISIS的平均值。2)不同鹤类之间的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浓度差异显著,但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在ISIS的正常范围内。3)不同鹤类间肌酐和尿酸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尿酸低于ISIS平均值,但仅尿素氮差异显著。不同鹤类之间血液生化指标存在差异,与圈养鹤的营养水平和环境有关。因此血液生化指标对于圈养鹤类营养状态和健康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圈养动物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草海黑颈鹤和灰鹤的生理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作者对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饲养的我国一、二类保护珍禽黑颈鹤2只和灰鹤12只,进行了体温、呼吸、心跳、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凝血细胞、白细胞分类等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本结果对于鹤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鹤类的人工驯化饲养、提高繁殖能力、了解其健康状况、疫病的诊断与防治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脊椎动物基因组中高度多态的基因家族,其编码产物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受湿地生境污染和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现存鹤科(Gruidae)动物大都已处于受胁状态。为了解鹤科动物MHC-I基因序列信息,本研究设计通用引物对灰鹤(Grus grus)和肉垂鹤(Bugeranus carunculatus)MHC-I基因进行分离。结果从1只灰鹤和1只肉垂鹤血液基因组中分别分离到2条和3条长约1 500 bp的序列片段,这暗示鹤科动物至少存在两个MHC-I基因座位。分离到的核苷酸序列均可翻译成正常的氨基酸,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MHC-I抗原结合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率,灰鹤分别为5.0%和9.6%,肉垂鹤为9.1%和14.6%。两种鹤抗原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替代率与同义替代率的比值分别为7.348 8和2.145 2,表明其受到强烈的正选择作用。贝叶斯系统发生树显示,鹤科动物MHC-I基因并未按物种聚类,暗示MHC-I基因跨物种多态性的存在。本研究获得的MHC-I基因通用引物及序列信息,可为今后濒危鹤科动物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第26届国际水禽座谈会于1980牛2月18日至24日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召开。此会在亚洲召开是第一次。我国鸟类学代表,应国际水禽研究总局(IWRB)和日本野鸟协会的邀请第一次出席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共有19个国家的60多位代表。国际猎人协会、国际鸟类保护协会、国际鹤类基金会和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程主要分为三部分:①各成员国代表报告有关水禽研究计划执行情况。②大会分天鹅和鹤类两组,同时进行论文宣读和讨论。③参观了北海道苫小牧的天鹅标志  相似文献   

18.
四种鹤的胸骨和肩带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白鹤的胸骨与肩带骨进行了比较,阐明白鹤与鹤属的3种鹤在骨胳特征上的重要差别,进一步论证把白鹤从鹤属分离出来与肉垂鹤合为一个属是正确的。本文首次就胸骨和肩带骨特征提出4种鹤的检索表。文中附有胸骨和肩带骨的量度和12幅鹤的胸骨图。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兴凯湖位于中俄交界,该地区水鸟的迁徙路线及其保护状况受到我国及相邻国家政府和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我们整理了兴凯湖水鸟的环志回收数据,对水鸟的迁徙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10年至2019年兴凯湖共环志鹤鹳类和雁鸭类968只,回收记录共29只次,其中白枕鹤(Grus vipio)6只次、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8只次、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3只次、绿头鸭(A. platyrhynchos)3只次、琵嘴鸭(A. clypeata)7只次、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1只次和豆雁(Anser fabalis)1只次。水鸟环志回收数据揭示了兴凯湖鹤鹳类和雁鸭类的主要迁徙规律,证实了兴凯湖作为东北亚水鸟迁徙廊道的重要性,为我国与相邻国家开展水鸟的联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黑颈鹤是全世界15种鹤中唯一生存于高原地区的鹤类,为我国独产。据中美1995年联合调查结果表明,现仅有4000余只。由于数量特别稀少,《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国际鸟类红皮书,都将其定为全球急需挽救的珍稀物种。我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禽。认真分析和掌握黑颈鹤的生态特点及规律,为其提供和创造优越的栖息环境,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