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次报道了产于西藏南部堆纳-岗巴、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宗山组下部的瓮虫类及其相关微体化石,分别概括地说明了它们的形态特征,讨论了它们的系统分类,在Calpionellidea超科的Calpionellidae科中,建立新属Endothicollaria属。瓮虫类的相关微体化石,是指过去长期来作为分类位置未定的钙球类分子,它们营浮游生活,常与瓮虫类共生的一类微体化石,现已作为钙质沟  相似文献   

2.
以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第三纪某井段的层序地层分析为例,说明微古生物(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在层序地层分析中的作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LOD能为层序地层提供精确可靠的年代地层格架,它们的丰度、分异度的峰值能指示沉积层序中不同的界面特征。通常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丰度、分异度的最大峰值与层序中最大海泛面凝缩段对应,而层序界面附近井段出现丰度、分异度峰值的低谷。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次报道了产于西藏南部堆纳─岗巴、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宗山组下部的瓮虫类及其相关微体化石,分别概括地说明了它们的形态特征,讨论了它们的系统分类,在Calpionellidea超科的Calpionellidae科中,建立新属Endothicollaria属。瓮虫类的相关微体化石,是指过去长期来作为分类位置未定的钙球类分子,它们营浮游生活,常与瓮虫类共生的一类微体化石,现已作为钙质沟鞭藻而归于Calciodinellaceae科。依据宗山组下部灰岩的岩性特征、时代及微体化石的产状,作者认为上述微体化石为原生成因,提出瓮虫类化石的时代不仅仅局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它们可以延续至晚白垩世Campanian期的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超微化石”? 古生物化石大小十分悬殊。一般说,像介形虫、轮藻这种小个体需用显微镜来观察的属于微体化石;“超微化石”是比微体化石还要细小,其直径仅为头髪丝的十分之一,通常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超微化石”有钙质的和硅质的两类。硅质超微化石通常指的是硅鞭毛藻,种类不多。而平常所说的“超微化石”主要指的是钙质超微化石(即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化石)。它们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在地层中广泛分布。钙质超微化石首先指的是颗石类。据研究,颗石是颗石藻身上的骨骼(图一)。颗石藻是一类具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几乎全是海生浮游的。其大小只有3—35微米,相当于粘土与粉砂的界线。颗石的大小一般在  相似文献   

5.
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界线在浮游生物地层分带中的具体位置长期存在争议,笔者依据珠江口盆地西部50余口钻井微体古生物资料中的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记录,辅以沟鞭藻和主要孢粉事件对研究区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生物地层界线展开研究,探讨了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 ciperoensis,Globoquadrina dehiscens,Globigeri-noidestrilobus以及钙质超微浮游生物Sphenolithus ciperoensis,Zygrhablithus bijugatus和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等标志性化石的地层意义,并重新厘定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生物地层界线标准。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阜宁组钙质超微化石由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北盆地4个钻孔300余块心样品进行了分析,在阜宁组的8块样品中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计3属1种及3个比较种,化石属种单调,保存较 ,受到严重的溶蚀或增生,结合这些种类的分布时代和产出层位,很难排除苏北盆地阜宁组钙质超微化石再沉积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位于珠江口盆地揭阳凹陷的S1井是盆地东南部唯一钻井,其地层和沉积环境分析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S1井孢粉、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对比分析,确定了所钻地层时代。井段(3 326.5~2 950 m)共鉴定孢粉40属62种,孢粉组合无明显变化,以桤木粉-双束松粉为主,组合与盆地内渐新统珠海组相同。整个分析段3 326.5~2 059.5 m共鉴定浮游有孔虫11属41种,依据标准种首末现事件共划分出P19-N6 5个带或联合化石带。钙质超微化石共鉴定8属24种,划分NP23-NN4共5个钙质超微化石带。综合判定:地层时代为早渐新世-早中新世(~31-18 Ma),渐新统与中新统的界限在2 876.5 m附近。利用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底栖有孔虫的组合来判别该地层的沉积环境,认为揭阳凹陷S1井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均为陆坡深水环境,水深1 000 m。  相似文献   

8.
鲁西安丘地区停家庄组含保存很好的微体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14属11种(含1新种),1相似种和6个未定种。这一微体植物化石组合以球形疑源类最多,另有少数Micrhystridium,?Ceratophyton conicum以及丝状微体化石的标本。根据佟家庄组微体植物化石组合与国内外已知组合的比较,并参考从上覆浮莱山组获得的同位素年龄资料,笔者认为鲁西佟家庄组与安徽淮南地区的刘老碑组是同时的,皆为800—700Ma前沉积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甘肃玉门花海地区中更新世内陆盐湖相沉积物中保存完好的广盐性介形类 Eucypris mareotia ( Fischer , 1855 )和广盐性有孔虫 Ammonia beccarii ( Linné , 1758 ),以及极少量保存很差的钙质超微化石为代表的微体化石群特征进行了简述;对化石群中各门类化石的保存和埋葬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来源;对非海相沉积物中有孔虫的变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广盐性有孔虫在远离海洋的内陆盐湖环境中,在适宜的盐度条件下,有生存和繁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徐淮地区元古宙九顶山组产出丰富的条带状和结核状燧石,其中保存了大量微体生物化石。本研究通过岩石切片法发现了呈三维立体状态保存的精美的丝状和球状蓝藻化石,鉴定出12属16种,即有丝状蓝藻6属10种(包含2个未定种):Siphonophycus septatum,S.robustum,S.typicum,S.kestron,Oscillatoriopsis ver-miformis,O.obtusa,Cephalophytarion grande,Salome sp.,Veteronostocale amoenum,Paleolyngbyasp.;球状蓝藻3属3种:Gloeodiniopsis suxianensis,Eoentophysalis cumulus,Nanococcus vulgaris;以及分类位置未定的3属3种(包含1个未定种):Myxococcoides minor,Leiosphaeridiasp.,Brachypleganon khandanum。其中Oscil-latoriopsis vermiformis,O.obtusa,Cephalophytarion grande,Salome sp.,Veteronostocale amoenum,Paleolyn-gbyasp.,Nanococcus vulgaris均为本地首次发现,弥补了以前在九顶山组中只找到Siphonophycus而未曾见Os-cillatoriopsis的缺憾,并对大量保存精美的Siphonophycus的来源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释。而大量无异形胞的Os-cillatoriopsis属化石的存在可能反映了当时的海底为缺氧环境。本次新发现丰富了九顶山组的微体生物化石资料,这些微体生物化石组合有可能成为元古宙洲际生物地层对比的依据。九顶山组碳酸岩台地沉积相中普遍发育的微体生物藻席、保存精美的高分异度的蓝藻化石以及并未在底栖环境中发现真核生物,均反映冰期前的浅海底栖生态系统还是由原核生物为主体的微体生物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上第三系黄流组钙质超微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质超微化石(Calcareous nannofossils)是某些金褐色浮游单细胞海藻——一般归属于金藻门(Chrysophyta)颗石藻纲(Coccolithophyceae)——产生的胳架遗骸.这类化石包括颗石粒(coccoliths),以及与它有关的盘星石粒(discoasters)两种类型.自早侏罗世至第四纪的海洋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以及现代海洋中的颗石藻,其数量之多,要用天文数字来表示.由于这类化石极其细微(大小范围2-30微米),容易保存;加之演化迅速,形态差异显著;因此,对有关地层的划分和洲际对比有着很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材料是海南岛西南莺歌海盆地莺六井的岩芯样品,层位属于黄流组.本文仅将已描述的黄流组钙质超微化石的属、种作一报道,并初步分析其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西湖凹陷宝石一井深层微体化石及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报道东海陆架浙东坳陷西湖凹陷之宝石一井T4°地震反射层以下深部地层 (井深 344 7m以下 )的古生物资料 ,并探讨其年代地层属性。经初步分析研究 ,这深部层位含有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和海相介形类等微体化石 ,以及见有尚不能判断是否为原位的孢粉化石。根据微体古生物的地质分布以及其它钻井深层所含微体古生物比较 ,认为宝石一井T4°反射层以下地层为西湖凹陷揭示的一套新的地层 ,其年代属古新世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太平洋中部海山区富钴结壳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质超微化石的生物地层学是对钴结壳定年的可靠方法。由于沉积环境、结壳形成的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保存于结壳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数量不丰富,增加了化石发现的难度。本次工作对采自西北太平洋中部海山区的CHA56富钴锰结核进行了细致的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发现了大量化石,共鉴别出20属41种,并对主要的化石属种进行了描述,进一步划分出了古新世至更新世的6个化石组合带,由下至上为Neocrepidolithus fossus-Discoaster megastypus;Zygodiscus sigmoides-Cyclicargolithus luminis;Reticulofenestra umbilica-Cyclicargolithus marismontium;Discoaster calculosus-Helicosphaera ampliaperta;Sphenolithus moriformis-S.neoabies;Sphenoli-thus neoabies-Umbellosphaera tenuis组合带。化石组合时代显示,CHA56结壳是属于古新世至更新世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前寒武纪是地球演化历史上的重要时期,随着早期生命起源、构造演化、油气勘探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前寒武纪越来越受到关注。微体化石是研究前寒武纪生命演化和地层对比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的地层中,主要保存的是体型较小、类型多样的微体化石,而宏体化石则凤毛麟角,仅有为数不多的类型。在许多前寒武纪碎屑岩地层中,以布尔吉斯页岩型方式保存的有机质壁微体化石,是其中保存的唯一的化石类型。但因这些有机质壁微体化石在围岩中遭受了长时间地成岩、变质、风化和剥蚀等作用,在化石处理过程中非常容易破碎,导致获取保存完整的微体化石较为困难,给属种鉴定、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物地层对比等研究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主要介绍一种从粉砂岩-泥岩中获取有机质壁微体化石的处理方法,包括样品的碎样、酸处理、富集、挑选、制片和拍照等各流程的详细步骤,以及在分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文献,综述了研究内容及发展过程。纵观二十多年来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历史,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1)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侧重于化石带的报道及主要化石属种的描述;(2)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主要为高分辨率钙质超微生物地层研究阶段。评述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白垩纪非海相微体浮游藻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记述了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红D-1井和红D-3井白垩纪非海相微体浮游藻类6属24种,分属于沟鞭藻类9属14种,包括1个新联合种:Protoellipsodinium fibratum comb.nov.,绿藻5属6种,包括1新种:Terastrum minor sp.no.,和疑源类2属4种;其中有些淡水绿藻的化石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扬子地台震旦系陡山沱组产出丰富的微体化石,它们主要保存在磷块岩以及燧石结核和条带中。文章详细报道湖北峡东地区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描述以前未曾在峡东地区碳酸盐相燧石中发现的8属8种微体化石。研究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大型带刺疑源类、微体多细胞藻类和动物胚胎化石的分布特征,发现Tianzhushania spinosa是最早出现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分子,大冰期后微体生物的辐射是一个阶段性渐进的过程。同时.本项研究进一步证实华南扬子区陡山沱组碳酸盐相燧石和磷块岩地层中保存的微体化石面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第四纪钙质超神奇的微体化石世界@杨安国 @姬再良~~  相似文献   

19.
新疆巴楚早志留世软骨鱼类微体化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巴楚依木于他马组获得的软骨鱼类微体化石新材料,建立1新属2新种.根据软骨鱼类的对比,确定依木干他乌组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依木干地乌组是我国正式报道的软骨鱼类微体化石的最低层位。软骨鱼类化石的发现表明,我国志留系富含无颌类和鱼类的“上红层”和“下红层”为滨海或浅海沉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中国南方广西、贵州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钙质微体古生物,描述红藻新属Yishanella及其二个新种(Yishanelle filosasp.nov.,Y.multitubalasp.nov.),一个绿藻新种(Pseudokamaenaregularissp.nov.)和一种分类位置未定化石(Menselina nanasp.nov.)。该微体植物群繁衍于透光带中。识别出三个组合,分别代表清洁水体的Girvanella,泥质的Issinella和介于二者之间的Menselina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