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介绍     
<正> 《中国海菜花属的系统植物学与物种生物学研究》一书,是作者在武汉大学生物系孙祥钟教授指导下所作的博士论文,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专著展示了作者从当今植物分类学的两个发展方向——系统植物学与物种生物学——对中国海菜花属植物的研究成果。前半部分属系统植物学范畴。作者以居群概念,利用栽培观察、同工酶电泳、野外居群考察和形态研究等诸方面得到的证据,在数值分类和分支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综合分类学的观点解决了中国海菜花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十九日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伟大奠基人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重大进步。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阐明了生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在生物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伟大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以丰富的材料和雄辩的事实有力地冲破了“神创论”的一统天下,改变了人们对“上帝创造万物”和“物种不变”的宇宙观,为生物科学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3.
杨亲二 《生物多样性》2016,24(9):1024-23
对洪德元先生最近在《生物多样性》(2016年第24卷第3期)发表的《关于提高物种划分合理性的意见》一文中的部分观点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强调我国植物确实还存在大量种级水平的分类学问题有待解决, 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在一些重要发展阶段(如系统阶段和物种生物学阶段)上存在明显缺失, 需要弥补。指出分类学发展到今天, 不宜再强调“经典分类学”和“实验分类学”之分, 应采用多学科手段解决分类学问题; 我国应加强植物分类专著水平的研究工作, 注意培养年轻一辈植物分类学专著工作者; 在分类处理中应用居群概念和统计学方法时应特别谨慎; 在系统植物学中接受物种概念的多元性是必要的, 但要向达到广义的生物学种概念努力, 不宜以有所谓的“归并派”和“细分派”之分为借口而完全主观地划分物种。  相似文献   

4.
《植物分类学报》2004,42(2):F003-F003
一、《植物分类学报》是以植物分类、植物系统发育和进化为核心内容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其报道内容包括新分类群、类群分类修订、物种生物学、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数量分类学、居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本刊主要发表具有创造性或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及对本学科发展有引导作用的综合性评述文章 ,包括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二、撰稿格式请参见本刊近期发表的论文。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下 :1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 ,论据可靠 ,言简意赅。2 .稿件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稿件的题目、作…  相似文献   

5.
论物种的客观真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物种的概念和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大多数学者认为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实单位,是形态上和生殖上间断的群体体系,与种内连续的群体体系——宗,有着本质的区别。少数学者则认为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是为了分类的目的而任意确定的人为的分类阶元,与宗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只有个体才是客观真实的单位。以形态标准为主的分类学种概念和以生殖隔离为标准的生物学种概念只能说代表了自然界有机体类群不连续性的两个不尽相符,但部分一致的侧面,而不能说就是客观物种的反映。自然界的生命有机体有两重性。它们既不是一群乱七八糟的乌合之众,也不是秩然不紊的鳞次栉比,而是以群体的组织形式适应于各自分布区内的生态位,在表型和基因型的变异式样上具有一定规律的遗传多样性。物种的客观本质也有两重性。物种作为有机体组合的单位既存在又不存在。说物种客观存在是因为按形态或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说物种并非客观存在是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能把所有的生命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  相似文献   

6.
利用叶绿体DNA trnL-F序列初步探讨菊科风毛菊属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风毛菊属Saussurea DC.是菊科物种分化十分剧烈和分类处理十分困难的一个属。该属的单系起源性质、属下分类系统以及一些独特形态物种的系统位置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测定了代表该属5个亚属37种植物43个样品和川木香属Dolomiaea DC.的1种样品的叶绿体DNA trnL-F序列,并调取菜蓟族Cardueae Cass.与风毛菊属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13属的该序列,一起进行了分支分析,重点验证该属的属下形态分类系统以及形态特殊、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雪兔子亚属subgen. Eriocoryne  相似文献   

7.
正如官方说法和法庭争论可以看出公众对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人类起源存在争论一样,科学界就关于进化论作为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是否足够的问题展开了不同的争论。表面上看来,这两种争论之间没什么联系,但是都微妙反应了对于一种更丰富的理论生物学的渴求。通过对有关进化论局限性的学术考虑以及这些考虑如何被提出的进行更好沟通,能够有效促进广大公众对进化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何方 《生物学杂志》2002,18(1):9-11
从1859年11月24日出版《物种起源》以来的140多年,对进化论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这是科学发展的正常态,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否定之声更高,我在重读《物种起源》之后,更加感觉到达尔文之正确。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科学进化论的奠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前进  邴杰  张根发 《遗传》2009,31(12):1171-1176
2009年, 时逢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诞辰200周年, 进化论光辉著作《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历史的发展不断认证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是生物学史上不朽的经典著作, 如今《物种起源》所提及的许多观点已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 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为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发展指点方向。文章追忆了先贤的卓越科学贡献和科学探索精神, 并对百年来科学进步和进化论的发展重要成果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指出了进化论未来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征稿简则     
一、《植物分类学报》是全国自然科学期刊的核心刊物之一。它是以植物分类、植物系统发育和进化为核心内容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其报道内容包括类群分类修订、物种生物学、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数量分类学、居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本刊主要发表 :1 具有创造性或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2 新分类群 ;3 对本学科发展有引导作用的综合性评述文章 ,包括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二、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 ,论据可靠 ,言简意赅。一般每篇论文不超过一万字 ,每个新种…  相似文献   

11.
钟扬 《生命世界》2009,(11):14-17
自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以来,“进化”已逐渐成为生物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随着科学界对生物进化现象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从魏斯曼等人提出“新达尔文主义:到摩尔根等人以“粒子遗传”替代“融合遗传”的概念以及费希尔、霍尔丹和赖特等人创立群体遗传学,  相似文献   

12.
征稿简则     
一、《植物分类学报》是全国自然科学期刊的核心刊物之一。它是以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和进化为核心内容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其报道内容包括类群分类修订、物种生物学、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数量分类学、居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本刊主要发表 :1 具有创造性或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简报 ;2 新分类群 ;3 对本学科发展有引导作用的综合性评述文章 ,包括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二、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 ,论据可靠 ,言简意赅。一般每篇论文不超过一万字 ,每个新种的拉丁…  相似文献   

13.
葛颂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385-92
植物系统和进化生物学旨在探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多样化及其进化的机制, 是综合性越来越强的研究领域。2017年在深圳召开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为中国学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和舞台, 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值此大会召开5周年之际, 本文拟就中国系统和进化生物学领域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和突破做一简要回顾, 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植物系统和进化研究的发展态势,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过去5年中, 中国学者在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和突破, 涉及植物起源和物种多样性格局的演变、植物分类和系统发生重建、物种形成和适应性进化、种间互作和协同进化、新性状的起源及其进化发育机制、植物多倍化的机制和多倍体进化、物种濒危机制和物种保护以及栽培植物的起源和驯化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有显著提升, 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 意味着中国学者已经成为国际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力量, 并将在国际植物系统和进化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娜 《化石》2012,(2):24-26
距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已经过去150多年了,该书早已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深受大众欢迎,进化论也已经深入人心。可能大众说不清楚进化的具体细节和机制,说不清古猿进化成人的具体演化阶段,但一般都知道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人也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郭建崴 《化石》2016,(1):68-71
今天,当我们谈起进化论的时候,没有人不知道达尔文的鼎鼎大名.没错,正是达尔文根据自己20多年的考察、研究和思考,在1859年出版了影响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机制的生物进化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当时那个被《圣经》的教义笼罩得黑沉沉的人类精神世界,使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有着更为客观之来龙去脉的世间万物更为真实的面目,同时也给整个科学界和人类的认识领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于生物学这支科学的舰队而言,进化论就象指南针一样,引导着代表各个分支学科的航船向着更远的方向协调前进.当这支舰队已经驶入诸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克隆”技术这些现代领域的时候,回顾航迹我们发现,如果没有进化论,这个乘风破浪的远征是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16.
分支系统学和种系发生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评述进化系统学和分支系统学的物种概念问题。介绍了关系物种问题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特别是种系发生种概念和种系发生种的划定方法-居群聚合分析和分支单型聚合。  相似文献   

17.
离开演化谈保护,往往难窥其道.保护生物学建立之初旨在阐释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干扰下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生态、行为等宏观层面深入到生理、遗传、基因组、适应性演化等分子机制层面.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物种演化历史及其成因、适应性演化机制与演化潜力等方面,这些研究超越了传统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保护生态学和行为学等的研究内容.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引入保护生物学研究则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因而越来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这一新分支学科,以强化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物种保护问题中的应用.保护演化生物学是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整合进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旨在从演化的视角探讨物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揭示物种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维持长期生存的机制,阐明物种濒危过程与演化潜力,以期为制定前瞻性的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保护演化生物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推动保护演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T.杜布赞斯基(T.Dobzhansky)是当代享有盛誉的现代综合进化论大师和实验群体遗传学家,在现代生物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1937年出版的《遗传学与物种起源》一书,创造性地实现了基因理论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综合,使经典达尔文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杜布赞斯基不仅对进化生物学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而且还自觉地把生物进化研究与人类的未来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他的杰出的成就给生物科学带来的重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同时又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诞生于英国,他于1859年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物种之间的联系以及进化规律,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并且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根本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讲,进化学派承认分支学派对系统学的研究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如应用分支分析方法重建系统发育,应用共有衍征确定分类群之间的分支关系以及应用外类群方法来判断性状的极性等,都对系统学的方法有所改进。但分支学派的致命缺点是拒绝接受并系类群。我们属于进化学派,认为并系类群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根据分子资料分析,Zabelia属可以包括于Abelia属内。Zabelia属不但在花粉上和Abelia属不同,可能由于它占有了新的生态位,获得了新的特征,如叶柄基部膨大两两联合,并宿存以保护腋芽。有理由认为它们应独立成属,并不由于Zabelia属从Abelia属分出而使后者成为一个并系类群而把它们合并。分支学派的一些学者认为生物名称作为交流的工具和生物信息储存系统应有明晰的、唯一的和稳定的特性。但具等级的林奈命名系统并不具有这些特性来命名分支和种。最后,PhyloCode被提出。PhyloCode对分支的命名方法有3种,即分支结点定义、分支基干定义和衍征定义。我们认为林奈命名系统作为传媒系统在生物学界的应用已近250年,若要废弃它而采用PhyloCode,必然会在命名方面引起一片混乱。但我们并不是说PhyloCode的拥护者所提出的建议一无是处,我们建议他们宜继续进行研究。由于应用生物学种概念于植物界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多为植物系统学家所抛弃。分支学派的兴起,推动了系统发育种概念的提出。该概念基于3个特征,即自征、区别特征和基本排它,因此分别命名为自征种概念、特征种概念和谱系种概念。事实上,目前大多数植物系统学家仍然应用着形态–地理学种概念,但我们在划分种时,必须有尽可能多的资料,特别是要将传粉、繁育系统、分子系统学资料和形态学资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