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前在新西兰存留极少的一种爬行动物叫斑点楔齿蜥,属爬行纲,喙头目。它是一种大型的蜥蜴模样的动物,由于头的前端象鸟喙状,因此又叫喙头蜥。它身长50—60厘米,尾巴几乎占身长的2/3。身体表面覆盖着细小、颗粒状的鳞片,四肢发达,各有5趾,有爪;背面从颈到尾的基部的正中线,有棘状的鳞片,排列成鬣状,故也叫“鬣蜥。它两眼之间有透明的鳞片覆盖着的第三只眼睛,这只颇为发达的眼睛,有角膜、晶体和视网膜的结构。喙头蜥生活在陆地上,还没有完全脱离水。它常与海燕同栖于岩石穴洞之中。性成熟很迟,要20年,寿命100年,以昆虫、蠕虫等为食。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我国动物学家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动物学家进行标本交换时,得到这条珍贵标本,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楔齿蜥 Sphenodon punctatum Gray 是爬行动物中古老的一类,和它类缘关系很近种类的化石,在欧洲、  相似文献   

3.
正活化石是指现存的一些古老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例如我国的大熊猫、银杏、水杉等。新西兰有一种活化石叫作喙头蜥,是新西兰本土生物的重要代表,仅次于国鸟奇异鸟。如果说奇异鸟是因为无翼而奇特,那么喙头蜥则是因为古老而珍贵。喙头蜥(Sphenodon punctatus)不是蜥类,而是喙头目的唯一现存种,仅存在于新西  相似文献   

4.
爬行动物在过去的地史时期中曾很繁盛,而现今却已衰落,只有龟鳖类、鳄类、有鳞类(蜥蜴和蛇)和喙头类为代表。其中,喙头类仅生活在新西兰及附近岛屿一带,我们现在常见的爬行动物,则只有三类。对于龟鳖类,大家都比较熟悉,扁平的身体隐藏在坚硬的甲壳之中,行动迟缓。这类动物的构造,与现生乃至其它爬行动物化石都有很大的差别,以致生物学家们迄今尚未搞明白它们到底是从哪类古代爬行动  相似文献   

5.
郭鹏 《生物学通报》2002,37(6):29-29
爬行动物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栖脊椎动物 ,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为了适应特殊和复杂的陆上生活环境 ,爬行动物在一些器官系统的组成和机能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其生殖系统也不例外。1 雄性交接器官 在生殖季节 ,爬行动物全部种类毫无例外地都要在陆地上或由水登陆进行繁殖 ,行体内受精。为了保证体内受精的顺利完成 ,在生殖系统的组成上爬行动物雄性发展了交接器官。但是不同的类群在雄性交接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上有所不一样。爬行动物现生种类有 4目 :龟鳖目、鳄形目、喙头蜥目和有鳞目 ,除了分布于新西兰的喙头蜥目 (仅含…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好,我是楔齿蜥,来自新西兰最怪的岛上最怪的那个岩石堆。我一连用两个怪字,你该猜到,我绝对是有备而来。自从电影《哥斯拉2:怪兽之王》火了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种在地球生活了2亿多年的动物,我堂堂楔齿蜥凭什么不能是怪兽之王?所以,现在我郑重宣布,我要竞选怪兽之王!  相似文献   

7.
洞穴类生物楔齿蜥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从中生代起就生存在新西兰。这种动物的两只眼睛中间多长一只眼,在古生物学上一直是个谜。最近苏联的数学家基列伊托夫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生物的进化初期,大脑都不发达,还没有能力处理视觉  相似文献   

8.
爬行动物的起源说在初中动物学教科书中讲到爬行动物的起源时说“由古代的两栖动物进化成为古代的爬行动物”,究竟是哪一类古代的两栖动物进化到古代的爬行动物呢?目前众说纷纭。过去相当一个时期,人们把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早期(距今约两亿七千万年)地层中发现的一种四足动物蜥螈(Seymouria)当作爬行动物的祖先,因为它的头骨上还保留着两栖动物的上颞骨和间颞骨,还具有耳缺;镫骨的位置也是两栖动物型的;而且在上颚、下颚的边缘也还有迷齿  相似文献   

9.
中国吉林省中始新世桦甸组的两种端生齿鬣蜥类化石突显出端生齿类(Acrodonta)在第三纪早期的分化。第一种化石的特征为具有多个(6个)前侧生齿位及单尖且侧扁的颊齿。其牙齿与牙齿缺失附尖的主要端生齿类(如鬣蜥亚科Agaminae的海蜥属Hydrosaurus)无特别相似之处,其亲缘关系也并不清楚。第二种的牙齿与很多现生有三尖齿的鬣蜥类(即蜡皮蜥属Leiolepis和飞蜥亚科Draconinae)以及化石响蜥属的许多种相似;一个骨骼特征显示其可能与包括鬣蜥亚科、海蜥属、飞蜥亚科和须鬣蜥亚科(Amphibolurinae)的支系有关,但尚需更多更完整的标本以做结论。与现生鬣蜥类的比较研究表明,与响蜥属牙齿相似的三尖型齿很可能是蜡皮蜥属及飞蜥亚科中大约200个现生种的典型特征。相对于这些支系,响蜥属的鉴定特征并不充分。由于端生齿类的分化被认为始于新生代早期,因而东亚的化石材料很可能有助于阐明这一支系的演化历史,尤其是结合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然而仅基于破碎颌骨材料的新分类单元名称的成倍增加并不能使我们更接近这一目标,尽力采集标本并研究可对比的现生骨骼材料应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0.
16种爬行动物血细胞形态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本文对16种爬行动物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并对细胞大小进行测量和白细胞数量的比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龟类红细胞明显大于其它爬行动物;白细胞的数量比例有一定的科种特征;龟类的嗜中性、嗜酸性白细胞比例高,而淋巴细胞比例很低。石龙子科淋巴细胞比例很高,蜥蝎类和蛇类嗜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较高,蛇蜥、赤链蛇的单核细胞比例高。  相似文献   

11.
详细记述了发现于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波罗蜥类的新材料。依据其齿列特征──向前倾伏的弯钩状的门齿和横宽的具旁侧单一齿尖的颊齿,将其归入BelebeyvegrandisIvacbnenko1972.这是波罗蜥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9年8月和2019年10月,分别在贵州省江口县和福建省连江县分别采集到蜥蜴标本各1号,经形态鉴定,为中国棱蜥(Tropidophorus sinicus)和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中国棱蜥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是目前该种分布最北记录.变色树蜥为福建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是目前该...  相似文献   

13.
接下去的另一个展厅是古生代和三叠纪各门类的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第一个展品柜中是通过独具特色的展品介绍苏联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研究历史。展品是上个世纪考察队采集的化石标本,研究人员的肖像和出版的古代脊椎动物的首批著作。展厅里陈列有古代无颌类的稀有标本,这些化石发现于波罗的海附近和俄罗斯地台北部。还有已绝灭的各种真骨鱼类的代表,其中包括总鳍鱼类——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展品中有古两栖类——迷齿类(从前称之为坚头类)和蛙类。有个展品柜中展出一块岩石,其中保存有大量圆盘蜥——在骨骼构造上很象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的两栖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而且象现生两栖类幼态时一样用鳃呼吸。早在石炭纪中期就出现了原始爬行动物,当时陆上的脊椎动物还只有两  相似文献   

14.
吴光举  朱洁  肖立  王本菊 《四川动物》2001,20(3):147-147
1999年 5~ 8月 ,我们在攀枝花市的米易县草场乡、得石乡 ,盐边县的安宁乡分别获得 3条♂性蛇蜥类标本 ,经鉴定是脆蛇蜥 (OphisaurushartiBoulenger,1 899) ,系攀枝花市爬行动物新记录。脆蛇蜥隶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蛇蜥科蛇蜥属。至此该市的爬行动物达 4 0种。这 3号标本现保存于成都市玉林中学 (初中部 )生物实验室。现将形态特征简述如下 :脆蛇蜥与相近种细脆蛇蜥极为相似 ,略呈圆筒形 ,但体较粗壮。体型似黄鳝 ,当地人称“山黄鳝” ,因尾极易断 ,所以又称“脆蛇”。体全长 3♂♂分别为 4 40 (1 4 0 3 0 0 )、 5…  相似文献   

15.
1995 ̄1996年,作撰写《中国动物志·蜥蜴亚目》卷鬣蜥科岩蜥属Laudakia时,详细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收藏的岩蜥属全部标本,发现其中采自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及通麦的9号标本在《西藏两栖爬行动物》书中被鉴定为喜山鬣蜥拉萨亚种Agama himalayana sacra,已上升为种,改隶岩蜥属,称拉萨岩蜥Laudakia sacra,实际与拉萨岩蜥不是同种动物,而  相似文献   

16.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属异蜥科、鳄蜥属,是中国的特产,仅产于广西省大瑶山、小瑶山、金秀、罗香。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的爬行动物,受到动物学家的重视。鳄蜥的地方名叫大睡蛇,它的外形除头部外,很像动物园中所饲养的鳄鱼,但比鳄却小得  相似文献   

17.
郑光美 《生物学通报》2010,45(11):17-18
近年国外一些动物学教材取消了"鸟纲",将鸟类归入"爬行纲",这是一种学术观点的反映,并不是新的提法。由于鸟类与爬行动物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在躯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征有很多方面与爬行类动物极为相似,以至在100多年前就有人认为鸟类是"具有羽毛的爬行动物",并将鸟类与爬行类一起归入"蜥形类(Sauropsida)"。  相似文献   

18.
1995~1996年,作者撰写《中国动物志·蜥蜴亚目》卷鬣蜥科岩蜥属Laudakia时,详细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收藏的岩蜥属全部标本,发现其中采自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及通麦的9号标本在《西藏两栖爬行动物》书中被鉴定为喜山鬣蜥拉萨亚种Agamahimalayanasacra,已上升为种,改隶岩蜥属,称拉萨岩蜥Laudakiasacra,实际与拉萨岩蜥不是同种动物,而是未经描述的新种,将其订名为吴氏岩蜥Laudakiawui,以纪念1973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队已故的吴学恩队长。吴氏岩蜥与拉萨岩蜥的主要区别在于:1)前者体侧小鳞间杂以大鳞,后者则无大鳞夹杂其间;2)前者体侧各有1条明显而细的皮肤褶(本文暂名背侧肤褶),前端始自肩前,弯曲向后,直达胯部;后者如有背侧肤褶,既不明显,亦不完整;3)前者背面斑纹呈前后缘镶暗黑边的暗褐色宽横斑,两横斑之间相距极窄,是灰褐色窄横纹;后者背面棕褐色,许多鳞片色黑,形成黑色网纹,虽偶有网纹断离者,但亦不呈明显的横斑。  相似文献   

19.
黄红英 《四川动物》2002,21(1):37-37
2001年5月,笔者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进行蜥蜴类动物调查时捕捉到8条活体蜥蜴标本,经鉴定为蜥蜴蝌草蜥属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onalis),是广东省爬行动物蜥蜴类的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动物标本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木子实 《化石》2004,(3):6-7
龟是人们熟悉的爬行动物,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身体包囊在厚重的甲壳中是龟类最显的特征,这种结构在现代的爬行动物中是独树一帜的,但是.在龟类出现之前,地球上还生活着一支与它们外观非常相似的动物.这就是楯齿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