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绞股蓝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物名称: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材料类别:带腋芽嫩枝条。将嫩枝条截成带一个腋芽长0.5~1.0cm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培养条件:腋芽诱导丛生芽固体培养基为MS,每升附加6-BA1~1.5mg,NAA0.1mg,水解乳蛋白200mg,蔗糖40g,pH5.8。生根培养基为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培养室温度为25±2℃,每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赞琼  李锋  韦霄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3,13(1):84-86
报道绞股监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试验结果,为绞股蓝人工培提供繁殖技木。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的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琴  刘春惠  林荣   《广西植物》1992,12(1):59-63
本文报道以广西四个县所产绞股蓝,在MS基本培养基中进行茎段培养,研究植物激素对器官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BA明显促进芽的形成和增殖,BA和NAA或GA配合使用有助于苗的形成和生长,不同产地的绞股蓝类型均能诱导形成丛生芽,但分化芽数有差异。诱导生根用1/2 MS附加NAA或IBA,试管苗一年四季移栽均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幼苗移栽大田生长良好,当年可获得较好产量。  相似文献   

4.
广西绞股蓝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绞股蓝属植物。以其茎尖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的组织培养试验表明,茎尖为最适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1+NAA 0.02mg.L-1,在此培养基中,茎尖和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达95%,丛芽增殖系数平均达14。广西绞股蓝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0mg.L-1,生根率92.50%。炼苗后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5%。  相似文献   

5.
五柱绞股蓝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五柱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gynum Z.P.Wang)。2材料类别茎尖。3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1)MS 6-BA1.0mg·L-1(单位下同) NAA0.2;丛生芽分化、增殖继代培养基:(2)MS 6-BA1.0 NAA0.2;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雌雄种群觅源行为和繁殖对策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雌雄异株,种群性比偏雄。作者利用比较生态学方法,从行为生态学角度探讨相同生境中绞股蓝雌雄种群的觅源行为和繁殖对策,得到如下初步结果和结论:(1)绞股蓝雄性种群的主枝生物量比显著大于雌性种群,这意味着雄性种群的营养繁殖投资显著增加,而两性种群在其它结构中的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差异;(2)雌性种群的叶面积比和单位叶面积比雄性种群显著增加,这与两性种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甙最佳的提取方法。方法:首先选用水、80%甲醇、75%乙醇和氯仿等作为溶剂提取绞股蓝总皂甙,从中选择出2种较优试剂,再以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法等提取方法对绞股蓝的总皂甙进行提取,从而选出一种优良的提取方法。并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绞股蓝总皂甙的含量。结果:研究表明,75%乙醇为绞股蓝总皂甙提取的最佳溶剂,乙醇回流提取法为最优方法。结论: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的回流提取法是一种高效、简便、节能的绞股蓝总皂甙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绞股蓝     
<正>绞股蓝Gynostemmapent phyllum,系葫芦科草质攀援植物,地上部分干燥后入药,被誉为南方人参。绞股蓝茎细弱,掌状复叶呈鸟足状;花小,雌雄异株;果为浆果,球形,形似碗豆;种子阔卵形,压扁,无翅,具乳突状凸起。我国是绞股蓝的分布和分化中心,主要分布于秦岭和长江以南各省区。福建是绞股蓝的主产地之一,大部分县、市均有野生或栽培种植,其中建阳、武夷山、龙海、南靖、大田和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     
一、概述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t))Makin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因其叶片具有甜味,所以俗称:甜茶蔓、甘茶蔓、甜茶棵。早在1525年『救荒本草』中,已有记载:“绞股蓝在饥馑的岁月里可以充腹”,是一种有营养价值的植物。将其叶或茎用开水烫煮可食味甘稍淡。后来民间用于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以及治疗慢性气管炎等症。近年来日本的竹本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绞股蓝的含有成分基本上和人参的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11.
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鲜食水果,可大量人工栽植。草莓的繁殖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 1地下茎分株繁殖法果实采收后,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新茎腋芽长出更多的分枝。当一分枝长出3-4片叶,且有较多须根时,即可分株移栽。方法是整墩掘出,剪去部分衰老的地下茎,分成若干株,定植移栽。 2匍匐茎子苗繁殖法果实采收后易产生匍匐茎苗。早生出的及距母株近的茎苗生长旺盛,一般在7月中下旬及8月上旬,茎  相似文献   

12.
外界支持物对绞股蓝种群觅养行为和繁殖对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是一种攀援植物,自然条件下攀附其它植物向上生长,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设置两种处理,即有外界支持物(简称支持物)的直立生长和无支持的伏地生长(模拟绞股蓝寻找到和找不到支持物的两种生长情况),以探讨支持物对绞股蓝种群觅养行为和繁殖对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支持物能显著影响叶片生物量比、卷须生物量比、分枝率、比叶面各、叶生物量/支持结构生物量比和叶柄角度,这些影响既体现了绞股蓝种群对异质光环境的生态适应,又反映了伏地生长种群对支持物的“寻找”;(2)支持物能显著影响繁殖分配、繁殖指数、繁殖效率指数、繁殖比率和繁殖产量,这暗示了支持物可显著影响绞股蓝种群的繁殖对策;(3)绞股蓝种群的不同性状对支持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4)支持物正是通过改变绞股蓝种群的光资源环境和生长方式进而影响其觅养行为繁殖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采自广西金秀县的绞股蓝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休眠原因、休眠类型及其破眠方法进行了研究,为绞股蓝种子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绞股蓝新采收成熟种子的生活力达91%,在10℃~35℃恒温和15℃/25℃变温中的发芽率均低于10%,新种子的生活力极显著大于发芽率,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2)绞股蓝种皮不限制吸水,胚分化发育完全,离体胚发芽率为(78.0±4.8)%,且能够长成正常幼苗,说明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无休眠现象。(3)绞股蓝完整种子及其粉碎种子的水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率、苗高及根长均有抑制作用,随水提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均显著增强,且粉碎种子的抑制作用较强;当粉碎种子的水提液浓度为5%时白菜种子萌发率、苗高、根长分别为18.0%、0.1cm、0.1cm,分别显著低于对照77.1%、97.3%、95.8%,说明绞股蓝种子的种皮和胚乳中存在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是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4)GA3和6-BA不能促进绞股蓝种子萌发,低温层积对绞股蓝种子休眠的解除具有促进作用;绞股蓝种子的休眠属于生理休眠类型,休眠水平属于中间型。(5)低温干藏能够打破绞股蓝种子休眠,是绞股蓝种子破除休眠及种子保存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为胡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早在1525年《救荒本草》中,已有记载:“绞股蓝在饥馑的岁月里可以充腹”,是经过适当处理后可食的植物。我国民间将绞股蓝称为“七叶胆”,用以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积累了临床的经验。日本民间也有长期将绞股蓝叶当茶饮用的习惯,故称为“甘茶蔓”。最近,日本的竹本常松等人发现绞股蓝全草含有人参皂甙而有强壮抗衰老的功效,他们还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水草附着法,藻苔贴壁法和苔丝附着法。作者利用18—25℃的高水温,充足的水蚤,喂食后及时换水和藻类的光合作用等几个条件,将水螅人工地附着于水草、藻苔和着生绿藻的玻璃绳上,高速、省工、适时地繁殖水螅,十分成功。夏季室温(20—25℃左右)较高,水蚤较易得刭,又是教学使用水螅的旺季.利用水螅的出芽繁殖,几年来为几百所学校提供了数万条活水螅用于教学。冬季保留少数螅种喂水蚯蚓越冬,亚甲基蓝和(口了)啶黄水溶液可防冶水螅的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16.
绞股蓝拾零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据吴征镒等(1983)的研究,该属我国产11种2变种,至今又发现4个新种,共15种2变种。即:单叶绞股蓝G.simplicifolium、光叶绞股蓝G.laxum、缅甸绞股蓝G.burmanicum、大果绞股蓝变种G.burmanicum var.molle、绞股蓝G.pentaphyllum、毛果绞股蓝(变种)G.pentaphyllum var.dasycarpum、  相似文献   

17.
绞股蓝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绞股蓝多糖是绞股蓝中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绞股蓝多糖的组成成分、生理活性和发展前景等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另外,介绍了本文作者所在实验室对绞股蓝多糖的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表明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绞股蓝多糖的水提取率可以达到10%左右,组成绞股蓝的单一多糖至少有4种。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的林下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绞股蓝的过度采收,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危险,为了扩大绞股蓝植物的资源,人工栽培势在必行。1990-1993年在皖东琅琊山进行林下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粗放管理的条件下,林下种植绞股蓝是可行的,选择适合的种源及林分郁闭度是关键因子,在刺槐林下栽培产量可到3300kg/hm^2。  相似文献   

19.
1.绞股蓝的根、茎、叶结构与其他葫芦科植物大致相似,但茎中维管束为外韧型,不具明显的内生韧皮部;叶主脉中维管束仅一个。2.绞股蓝雌株叶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比雄株多25%。3.绞股蓝的雌株与雄株除叶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有差异外,内部结构一致。可见雌株与雄株营养体结构大同小异。4.引自福建沙县、日本与本地筛选出来的厦优1号植株,其营养体结构是一致的。从解剖结构上来看,它们同属一个种。  相似文献   

20.
绞股蓝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培养,经过正交试验选择了四种最适培养基配方。形态观察和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NAA(1.0~2.0mg/L)可促进愈伤组织和根的生长;添加6-BA(2.0mg/L)也能诱导愈伤组织,并能分化丛生芽;而在6-BA(1.0mg/L)中加入低浓度的NAA(0.1mg/L)和2,4-D(0.1mg/L),对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分化有增效作用。经染色体观察和试管苗大田试种,未发现遗传性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