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肩花蝽属记述(半翅目:花蝽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卜文俊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91,34(2):198-203
肩花蝽属(Tetraphleps Fieber)是花蝽科中的一个不大的属,世界已知共十余种。该属的已知生物学资料说明此类花蝽喜生活在针叶树上,捕食蚜虫和蓟马等,是这些森林害虫的一类潜在天敌。近年加拿大即曾试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引入此属的花蝽以防治球蚜Adclges piceae(Clark et al 1971;Kelton 1966,1978)。我国迄今尚无此属的明确记录,仅 Pericart(1972)在 T.aterrimus(J.Sahlberg)的分布记录中提及“天山”,但未注明国别,其分布图则似包括我国新疆天山的范围。在历年来收集的花蝽科标本中,我们共发现此属5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现分别记述于下。新种模式标本均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描述中的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3.
乌花蝽属Wollastoniella Reuter迄今已知共6种,其中分布于亚洲者仅1种。Carayon(1982)报导,爪哇产的W.testudo Carayon在茶树上捕食一种Tenuipalpidae的螨类。圆花蝽属Bilia Distant已知5种,均为亚洲分布,我国已有记录为台湾的B.castanea(Carvalho)(Carayon & Miyamoto,1960)。据Carayon & Miyamoto(1960),圆花蝽属可能捕食蚜虫和叶蝉的卵。 本文为乌花蝽属在我国以及圆花蝽属在中国大陆的首次报导。共记载乌花蝽属3新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对绿盲蝽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拟组建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在5种温度(18,21,24,27,30℃)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8~30℃,绿盲蝽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绿盲蝽卵、若虫、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3、12.32、10.40和11.07℃,有效积温分别为142.61、162.60、123.13和425.17日.度;若虫期最高存活率(24℃)比最低存活率(30℃)高27.27%;最高产卵量(24℃)比最低产卵量(30℃)高33.61粒/雌;24℃内禀增长率最高,为0.0949。通过生命表参数综合评价表明:24~27℃是绿盲蝽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微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温度对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iae为猎物,分别在5个恒温(15,20,25,30和35℃)条件下室内饲养,调查了温度对微小花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繁殖力以及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在15~35℃范围内,各虫态平均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下完成一个世代发育需要52.45 d,而35℃下仅需14.85 d。直线回归分析表明,微小花蝽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359.20日·度。世代存活率和单雌平均产卵量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17.07%和41.00粒。种群趋势指数在15℃和35℃下小于1,种群呈负增长;20~30℃下大于1,且25℃时最高,为3.92。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3.32,0.04和1.04;种群世代周期以15℃时最长,为57.76 d,35℃时最短,为17.50 d。【结论】取食腐食酪螨的微小花蝽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这些结果为利用腐食酪螨人工饲养微小花蝽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温湿度对苜蓿盲蝽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种温度、2种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条件下,研究了温湿度对苜蓿盲蝽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对各生命参数进行了比较。在30℃、80%RH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大(r_m=0.06718),相应的增殖率极限λ=1.0695/d,平均世代周期T=32.0313d,净生殖率R_0=8.6011。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内禀增长率之间呈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下为近来我们在花蝽科分类工作中发现的10个中国新纪录种及其采集地点: 长头截胸花蝽Temnastethus reduoinus (Herrich-Schaeffer), 1853北京,天津。 小淡脉花费蝽Acompocoris pygmaeas Fallen, 1807内蒙古(海拉尔)。 江崎拟刷花蝽Blaptostethoides esakii(Hiura), 1960广东(广州、顺德、博罗),海南,云南(勐腊)。 东方细角花蝽Lyctocoris beneficus(Hiura),1957河北(北京、天津、大城),河南(郑州、开封、长垣),陕西(武功),浙江(杭州),江苏,湖北(黄岗)。 斑翅细角花蝽Lyctocoris variegatus Pericart,1969  相似文献   

8.
我国原花蝽属新种记述(半翅目:花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文俊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90,33(3):330-332
原花蝽属(Anthocoris Fallen)在花蝽科中种类较多而且常见,我国已记载19种。本文记述2个新种。文中所用长度单位为mm。 秦岭原花蝽Anthocoris qinlingensis新种(图1—4) 头黑,长0.50,宽0.52,眼前部分长:眼前缘以后部分长=1:1。触角第1节、第2节端部1/4以及第4节黑褐,第2节基部3/4黄褐,第3节基半黄褐或全部黑褐,各节毛长不超过该节直径,各节长0.22:0.64:0.42:0.42。前胸背板黑色,长0.58,领宽0.48,后缘宽1.18,毛被短,平伏;侧缘几不伸出,前角处平缓,胝后缘凹陷较浅,胝后横皱明显,延至背板后缘。前翅革质部全具光泽,毛被短,平伏;爪片淡黄白,基部、内缘及端部褐色,界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西部的原花蝽属(AnthocorisFallen)1新种──阔原花蝽AnthocorisexpansusBu。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在28℃恒温下,松毛虫的胚胎发育期为7—8天;平腹小蜂的个体发育周期为19天左右,其中胚胎期约2天。如果松毛虫在产卵后12小时,胚胎发育到盘形成期以后,被平腹小蜂寄生,则胚盘在半小时内解体离散成匀质;产卵后约36小时,胚带形成后被寄生,经约5—12小时,胚带开始破坏而逐渐解体离散成为小颗粒;松毛虫胚胎发育到胚动以后,甚至将近孵化时,仍可被平腹小蜂寄生,并将离散后的寄主胚胎组织吞食殆尽,发育成蜂,破卵壳出来。在松毛虫胚胎发育早期被寄生,卵粒寄生率高,蜂的成活率也高,反之则低。 同一寄主卵可被一头或多头平腹小蜂复寄生。一粒寄主卵内的寄生蜂卵可达9粒,但最后只羽化一头蜂。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黑襟毛瓢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Schoolfield等(1981)导出的建立在酶促反应机理上的温度与变愠动物发育速率关系的模型能很好的拟合黑襟毛瓢虫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互关系,变温对其发育速率没有显著影响.(2)高温对黑襟毛瓢虫种群动态的主要影响是在其发育过程中的存活率而不是发育速率.(3)黑襟毛瓢虫在中温(26℃)下完成幼虫期发育所需蚜量最低.(4)不同温度下黑襟毛瓢虫的成虫寿命与产卵期均不同,但这对成虫的产卵量并无直接影响.(5)给出了实验室条件下,温度与黑襟毛瓢虫的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及内禀增长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麦无网长管蚜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作者一年来的饲养研究工作,重点分析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温度对麦无网长管蚜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和内禀增长能力的影响,推算了麦无网长管蚜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麦无网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亚东璃眼蜱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东璃眼蜱的卵、饱食的幼虫和若虫分放在四个等级的温度、相对湿度90%和黑暗的条件下,观察温度对各期发育的影响.在20°、25°、30°和35℃条件下,卵期发育的平均日数分别为71.87±0.05、31.55±0.03、21.02±0.03和16.47±0.03天;幼虫蜕化期分别为25.02±0.05、13.01±0.03、8.75±0.02和6.40±0.02天;若虫蜕化期分别为47.32±0.22、24.2±0.13、14.36±0.08和10.78±0.06天.在各种温度条件下若虫蜕化为成虫的时间,雄虫比雌虫长.卵期发育的积温为321.77日度,而幼虫和若虫蜕化期分别为129.97和212.39日度.卵期发育的温度低阈为15.07℃,而幼虫和若虫蜕化期分别为14.88和15.58℃.  相似文献   

15.
许纲  钦俊德 《昆虫学报》1987,(4):359-366
实夜蛾属(Heliothis)的棉铃虫(H. armigcra)和烟青虫(H. assulta)是近缘种,幼虫期取食多种相同的植物,其中含有不同的次生物质.本项工作是在人工饲料中分别加入0.5%的烟碱、番茄苷、棉子酚、丹宁酸等饲养早期六龄的幼虫,测定它们对生长和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次生物质对两种幼虫有不同的作用:烟碱对棉铃虫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烟青虫的取食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丹宁酸、棉子酚、番茄苷可抑制两种幼虫的生长,而以番茄苷抑制烟青虫的生长最为显著.番茄苷主要通过抑制取食来影响幼虫的生长,而丹宁酸和棉子酚则具有降低消化率的作用.通过次生物质对这两种幼虫效应的比较可知,棉铃虫有较大的忍耐力.  相似文献   

16.
沈志成  龚和 《昆虫学报》1992,35(3):273-278
本文比较了龟纹瓢虫Proylea japonica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取食蚜虫和取食雄蜂蛹粉时的卵黄发生情况.当取食雄蜂蛹粉时,体内卵黄蛋白出现迟,积累速度慢,产卵前期长.但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点滴处理后则能达到与食蚜对照相当的水平.ZR512对取食雄蜂蛹粉瓢虫的作用显著大于取食岈虫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ZR512能促进这两种瓢虫取食雄蜂蛹粉,但对成虫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推论,雄蜂蛹粉基本能够满足这两种瓢虫生殖的营养需要,但对其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使瓢虫处于类似生殖滞育的状态.本文根据不同食物条件对卵黄蛋白发生的影响不同,建议用卵黄蛋白的量作为生理指标,以快速初步筛选和评估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7.
几种环境因素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就寄生人体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在各种温度、湿度和酸碱度中的存活时间进行了观察。 在36℃,高湿的环境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成虫的存活时间分别达94和95小时。高温与干燥对其生存不利。两种蠕形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都强于碱性环境,特别皮脂蠕形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β-蜕皮激素(简称MH)对家蚕后丝腺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GPT)活力以及产丝量的影响。对五龄不同时期一次添食MH和每日连续添食MH以及MH剂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处理,MH都能促进GPT的活力;但不同的处理,其效果不一样。其中以五龄前期添食MH和五龄每日低剂量(夏蚕每头0.5微克和春蚕每头2微克)连续添食的处理,效果最佳;不但能促进GPT的活力,而且能提高丝蛋白合成能力。此外,还发现添食MH的浓度与GPT活力并不相关;MH对GPT活力的影响,因蚕品种而有差异,春蚕多丝量品种较夏蚕少丝量品种效果显著;MH低剂量多次添食比高剂量一次添食可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5—氟尿嘧啶(5-FU)是家蝇的有效不育性药剂.采用饲食法用浓度0.5%处理家蝇成虫一天,能造成家蝇90%以上不育,连续处理4—5天,即可造成完全不育.但处理雄蝇×正常雌蝇表现无效.其次,处理后的卵巢形态及细胞学变化显示:处理后的卵巢第一天比对照体积有增加,以后则发育迟缓、卵巢的外形和颜色也有改变.处理后的卵原区首先发生破坏,第一卵室的变化最明显,第二、第三卵室畸形或不发育.滤泡细胞和营养细胞改变很大,卵母细胞相对地改变较小.处理家蝇的后代表现出突变和畸形现象.讨论了5—FU的作用机制.由药效测定和细胞病理改变提出了5—FU造成家蝇不育的可能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3H标记甘氨酸参人法证明:家蚕后部丝腺中丝心蛋白的大量合成, 是在五龄4日以后, 熟蚕时合成活性最高;中部丝腺中丝胶蛋白的大量合成, 是在五龄5日以后, 以熟前一日合成活性最高.五龄每日低剂量连续添食和前期一次添食植源性蜕皮激素(简称MH), 能促进后部丝腺对3H标记甘氨酸的吸收, 显著提高丝心蛋白的合成活性, 而抑制中部丝腺的吸收, 使丝胶蛋白的合成活性明显下降.本试验结果为阐明外源MH对丝蛋白合成的调节机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