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Aβ在两种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脑新皮质区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18月龄雄性APP/PSl双转基因(2×Tg-AD)小鼠与同龄同性别APP/PSl/tau三转基因(3×Tg-AD)小鼠,取新皮质区脑组织行6E1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显示Aβ阳性神经元及斑块,观察其分布与形态等的差异,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比较其量的变化。结果:在新皮质区2×Tg-AD组Aβ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外即细胞外Aβ(e Aβ),形成大量的老年斑,细胞内阳性产物少;而3×Tg-AD组Aβ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神经元细胞内即细胞内Aβ(i Aβ),但老年斑少见。结论:2×Tg-AD组与3×Tg-AD组Aβ阳性产物在新皮质区分布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两种AD小鼠模型神经病理等改变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Aβ免疫阳性产物在老年APP/PSl双转基因(2xTg)与APP/PSl/Tau三转基因(3xTg)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的分布。方法:采用15月龄2xTg与同龄3xTg,分别进行Aβ单克隆抗体6E10免疫组化检测Aβ阳性神经元及斑块。结果:在海马区2xTg组Aβ沉积多发生于细胞外,形成大量Aβ阳性斑,而3xTg组则主要沉积于细胞内。结论:这种Aβ分布的差异可能与3xTg模型早期即有神经元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周奕  朱耀峰  艾卫敏  张剑峰  卢璨  邓小华  雷德亮 《生物磁学》2012,(32):6253-6255,6245
目的:比较研究Aβ免疫阳性产物在老年APP/PSI双转基因(2xTg)与APP/PSI/Tau三转基因(3xTg)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的分布。方法:采用15月龄2xTg与同龄3xTg,分别进行Aβ单克隆抗体6E10免疫组化检测AB阳性神经元及斑块。结果:在海马区2xTg组Aβ沉积多发生于细胞外,形成大量Aβ阳性斑,而3xTg组则主要沉积于细胞内。结论:这种Aβ分布的差异可能与3xTg模型早期即有神经元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锌转运体ZNT7的分布和表达,探讨ZNT7参与Aβ老年斑形成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ZNT7在脑内分布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ZNT7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表达。结果ZNT7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纹状体和海马的老年斑内,强阳性的ZNT7免疫产物定位于老年斑的核心。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ZNT7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ZNT7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高表达以及在Aβ老年斑的定位,提示ZNT7可能参与了锌离子在老年斑内的聚集,进而参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ZnT3与Aβ在APP/PS1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内的定位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转运体-3(zinc transporter 3,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内的表达,探讨ZnT3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ld,Aβ)在老年斑内的定位分布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表达及其与Aβ在老年斑内的位置关系。结果ZnT3主要分布于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老年斑中,海马苔藓纤维也可见ZnT3的阳性反应产物;ZnT3和Aβ双标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几乎所有Aβ老年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ZnT3表达,且主要定位在老年斑周围的变性的神经元及其突起内,围绕老年斑的Aβ核心分布。结论ZnT3与Aβ共同表达于APP/PS1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内,提示ZnT3可能在老年斑内的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参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Aβ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 AD)是一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老年斑、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退变及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过量的Aβ的产生和聚集与AD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参皂甙Rg1是人参促智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对Aβ诱导的神经元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人参皂苷Rg1对APP/PS转基因AD模型小鼠脑组织内APP代谢过程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实验发现人参皂甙Rg1处理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定位航行实验游泳路程逐日明显递减,且游泳路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皮质区老年斑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且Aβ沉积面积相比对照组更小;海马齿状回区与皮质区MAP-2着色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皮质区可见呈束状排列的神经纤维着色。结果提示人参皂苷Rg1能够显著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Aβ产生或抑制Aβ沉积、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以及修复,从而减轻AD引起的脑组织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Tau/APP/PS1三转基因小鼠模型,从分子生物学、行为学及病理学角度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将自行建立的Tau转基因小鼠与Jackson实验室引种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杂交、传代;PCR鉴定小鼠基因型;RT-PCR检测外源基因的转录;Western blot测定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Bielschowsky氏染色法和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大脑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等病理改变;Morris水迷宫观测学习记忆的改变。结果:Tau/APP/PS1三转基因小鼠的大脑可转录和表达Tau、APP和PS1三种外源基因,6~8月龄时大脑皮层和海马可见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其学习记忆获得能力在6月龄开始受损。结论:建立的Tau/APP/PS1三转基因小鼠具有Tau和Aβ两种病理改变和学习记忆障碍,为深入探究Tau与Aβ的关系、阐明AD的发病机制以及研发靶点治疗药物提供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102对APP695转基因模型小鼠脑内淀粉样蛋白和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月龄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注射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月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C57BL/6J小鼠。药物注射组给予侧脑室注射H102,每只每次3μl,连续10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NS。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刚果红组织学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海马和颞叶皮层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大脑皮层APP蛋白的表达。结果:Aβ和AP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浆着色呈阴性或弱阳性,模型组较对照组阳性细胞增多,表达增强,胞浆着色明显加深。药物注射组同模型组相比,胞浆着色变淡,表达减弱。刚果红染色观察转基因小鼠模型组和H102注射组大脑颞叶皮层和海马的淀粉样斑块,可见H102注射组淀粉样斑块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淀粉样斑块。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模型组AP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P695转基因小鼠大脑CA1区Aβ蛋白和APP蛋白表达增加,H102能够明显抑制该转基因小鼠Aβ蛋白和APP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5×FAD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 mice with five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是携带5个家族性基因突变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其中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相关的突变为K670N/M671L(Swedish)、1716V(Florida)和V7171(London),与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相关的突变为MI46L和L286V。5×FAD小鼠在1.5月龄时脑内已有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2月龄时开始出现神经炎性斑(neuritic plaque, NP)。5×FAD小鼠的病理表型包括淀粉样斑块聚集、神经元丢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记忆功能障碍等。5×FA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涉及脑内Aβ斑块的形成变化、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突触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血脑屏障损伤、神经元损伤、内质网应激和眼部病变等。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经典动物模型,5×FAD转基因小鼠在早期即可模拟AD患者晚期的神经病理过程及行为学表现,被广...  相似文献   

10.
探讨游泳运动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选择11月龄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游泳组,对照组常规饲养而游泳组进行1个月的游泳运动训练。分别采用刚果红染色、Tunel检测、Western Blot和Morris水迷宫等实验方法观察小鼠大脑皮层Aβ斑形成、神经元凋亡、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表达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可以减少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Aβ斑的形成、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线粒体生成、增强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由此可见,游泳运动可作为一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治疗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鉴定及评价APP双突变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London/Swedish双突变APP基因插入到PDGF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APP695^V652I/K596N/M597L双突变转基因C57BL/6J小鼠。PCR鉴定APP695双突变转基因小鼠的基因表型,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PP突变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PP695双突变转基因小鼠大脑病理改变。水迷宫检测APP695^V652I/K596N/M597L转基因小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建立了2个品系的人APP695^V652I/K596N/M597L转基因小鼠。抗Aβ1-17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PP695双突变转基因小鼠海马区阳性细胞数较APP695^V652I单突变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小鼠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胞膜着色明显加深。双突变转基因小鼠在5月龄时可检测到老年斑。行为学检测显示APP695^V652I/K596N/M597L双突变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比APP695^V652I单突变转基因小鼠有明显下降。结论APP695^V652I/K596N/M597L转基因小鼠较APP695^V652I转基因小鼠更早出现老年斑及学习认知能力障碍。成功建立了人APP695^V652I/K596N/M597L转基因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小泛素化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是一类重要的类泛素蛋白,研究显示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可以被SUMO化修饰。本文旨在观察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鼠中SUMO-1表达及修饰的变化,并探讨SUMO-1与AD病理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12月龄的APP/PS1转基因AD鼠脑内SUMO-1表达及修饰的变化,同时用免疫共沉淀及免疫荧光的方法研究AD鼠脑内SUMO-1与tau、APP和Aβ的关系。结果显示:(1)与正常野生型小鼠相比,AD鼠脑内SUMO-1表达及其修饰的蛋白增加,同时伴有泛素化蛋白的增加;(2)AD鼠大脑皮层的RIPA可溶蛋白组份中,SUMO-1修饰的tau增加,而AT8抗体识别的磷酸化tau的SUMO-1修饰减少,但422位点磷酸化tau的SUMO-1修饰没有明显改变;(3)SUMO-1与磷酸化tau、APP及Aβ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在AD鼠脑内SUMO-1可在老年斑的中部和周围分布,并且SUMO-1与AT8识别的磷酸化tau在老年斑周围的变性神经突起中有相对较多的共存,但与APP、PS422识别的磷酸化tau和Aβ的共定位很少。以上结果提示,SUMO-1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脑内表达增加,并可能参与变性神经突起及老年斑形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老年斑形成和行为改变的动态过程。方法将转APPswe突变基因小鼠与转PSAE9基因突变小鼠杂交,PCR鉴定APPswe/PSAE9双突变转基因小鼠的基因表型,筛选阳性小鼠建立APPswe/PS/kE9双转基因C57BL/6J小鼠模型。抗邮免疫组化、改良Bieschowsky银染法、Thioflavin-S荧光分别动态检测3、4、5、6、9、12月龄APPswe/PSAE9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病理改变。荷兰Noldus公司EthovisionXT监测分析软件动态观察3、6、9月龄的APPswe/PSAE9双转基因小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改变。利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人APPswe/PSAE9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组织抗Aβ1—17免疫组织化学、改良Bieschowsky银染法、Thioflavin—S荧光未检测到有明显老年斑形成。4.5月龄APPswe/PSAE9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组织上述三种方法均可检测到老年斑。9、12月龄双转基因小鼠老年斑数量体积明显增加,出现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较相似的老年斑改变。Morris水迷宫试验发现3、6、9月龄APPswe/PSAE9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结果与同月龄野生型小鼠有差异,说明与同月龄野生型小鼠相比出现记忆学习能力缺陷(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人APPswe/PSAE9双转基因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世界》2008,(2):81-81
β淀粉样多肽(Aβ)的免疫治疗是老年性痴呆症的前导性治疗方向。此病的转基因模式小白鼠的实验研究证明,Aβ免疫法可减少Aβ病斑,改善动物的认知功能。但是Aβ抗体减少脑中淀粉样多肽沉积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作者指出,Aβ抗体能减少离体培养的老年痴呆症小白鼠神经元突变体细胞内Aβ的水平,细胞内Aβ的减少似乎要求此抗体必须同细胞外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Aβ功能域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ELISA等实验方法检测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即对照组、AD模型组以及罗非昔布处理组。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及老年斑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Aβ1-40和Aβ1-42的含量增加,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包括BACE1、PS1、PS2、NCT)表达升高,并且小鼠脑内COX-2表达升高;小鼠经罗非昔布干预后,脑内Aβ沉积和老年斑数量减少、APP裂解酶和COX-2表达水平较AD模型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说明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可能通过抑制COX-2从而间接降低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活性,下调PS1、PS2、BACE1、NCT等分泌酶的表达,最终减少Aβ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甘草素对去卵巢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老年斑及雌激素受体的作用。24只3月龄雌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去卵巢组(18只)。手术7 d后,再将去卵巢组随机分为去卵巢(ovariectomy,OVX)对照组、去卵巢+甘草素(liquiritigenin,LG)处理组(OVX+LG,30 mg·kg~(-1)·d~(-1),灌胃)、去卵巢+雌二醇(17β-estradiol,E_2)处理组(OVX+E_2,0.1μg/g皮下注射,阳性对照),各6只,假手术组为试剂对照组(Sham)。3个月后小鼠心脏灌注取脑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脑内Amyloidβpeptide 40(Aβ40)、Amyloidβpeptide 42(Aβ42)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去卵巢组的老年斑数量(p=0.001)和面积(p0.000 1)均多于假手术组,甘草素处理组(p0.000 1,p0.000 1)和雌二醇处理组(p0.000 1,p0.000 1)的老年斑数量、面积均少于去卵巢组。去卵巢组Aβ40、Aβ42含量(p=0.011,p=0.005)均高于假手术组,甘草素处理组(p=0.000,p=0.015)和雌二醇处理组(p=0.003,p=0.016,)均少于去卵巢组。去卵巢组ERα的蛋白水平,与假手术组、甘草素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p=0.175),而雌二醇处理组与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甘草素处理组分别比较均明显增高(p0.000 1,p0.000 1,p0.000 1);卵巢切除组ERβ的蛋白水平与假手术组比明显下降(p0.000 1),甘草素处理组(p0.000 1)、雌二醇处理组(p=0.000)与卵巢切除组比较,均能提高ER的表达水平,甘草素处理组比雌二醇处理组提高ERβ蛋白水平更为显著(p=0.006)。甘草素具有雌激素类似的调节作用,可能通过上调ERβ水平、对抗Aβ毒副作用、减少Aβ沉积从而对AD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s, AD)是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在神经元胞外聚集形成老年斑,是引起AD的关键因素。过量Aβ的产生来源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裂解途径的异常。因此,探究APP在AD的发病过程中裂解途径及Aβ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药物研究以减少和清除老年斑为目的,但是老年斑的形成是由全长Aβ和多种截断型Aβ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其对SPs形成的影响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APP裂解途径及截断型Aβ的产生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D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动物模型脑组织中ptk2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TK2B蛋白随着月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液和脑组织中Aβ1-42、Tau蛋白磷酸化和LRP-1含量的关系。方法: 设5月龄、10月龄、15月龄的APP/PS1转基因小鼠3个实验组,和同月龄的C57BL/6J小鼠3个对照组,共计6组,每组各8只。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认知行为学能力,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或ELISA检测小鼠海马组织或血液中PTK2B、Aβ1-42、p-Tau /Tau和LRP-1的表达,qRT-PCR检测海马ptk2b mRNA的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结果显示,APP/PS1转基因小鼠随着月龄的增长海马组织中PTK2B、ptk2b mRNA和Aβ1-42、p-Tau/Tau的表达均呈现逐渐增加,而血液中的Aβ1-42则逐渐降低;海马组织中LRP-1表达也逐渐下调,同时,小鼠的认知行为学功能则表现为时间依赖性降低(P均<0.05)。各对照组之间比较,除海马组织中LRP-1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以外其余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中PTK2B、Aβ1-42、p-Tau/Tau的表达上调和LRP-1下调,与其认知功能降低均呈现时间依赖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该文旨在研究雌激素缺乏不同时间段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细胞增殖和成熟的影响及探究潜在的机制。将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雌性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AD-OVX),以假手术AD小鼠(AD-Sham)及同月龄正常野生型小鼠(WT)作为对照,于术后1周(模拟绝经早期)和3月(模拟绝经中晚期), Morris水迷宫行为测试结果显示,在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中, OVX后1周, AD-OVX组与AD-Sham组比较,其逃避潜伏期、搜索路径以及穿越平台的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OVX后3月, AD-OVX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和搜索路径显著延长(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也相应减少(P0.05);子宫重量结果、EDU细胞增殖状况、老年斑、脑内NeuN蛋白和芳香酶的变化水平分别显示,在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中, OVX后1周, AD-OVX组与ADSham组比较,循环雌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小鼠脑内未见老年斑;小鼠海马区新生阳性细胞数量和NeuN的表达反应性增多(P0.05);此时小鼠脑内芳香酶表达也呈反应性升高(P0.05)。而OVX后3月, AD-OVX组小鼠循环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内老年斑显著增加(P0.05);小鼠海马区新生阳性细胞数量和NeuN的表达减少(P0.05);此时小鼠脑内芳香酶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说明,雌激素缺乏早期可反应性地增加痴呆小鼠海马区细胞的增殖和成熟,对小鼠学习记忆无影响;但随着雌激素缺乏时间的延长,痴呆小鼠出现学习记忆的损害及海马区细胞增殖和成熟减少;该作用可能与脑内芳香酶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