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GIS的中国北方干红酒用葡萄品种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受市场影响大,产业本身发展不完善。产区规划和区划是推动葡萄酒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在葡萄酒中占主导地位的干红酒用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模糊数学、集优法和逐步分区法,借助GIS小网格推算技术、空间分析和图层运算等功能,完成中国北方干红酒用葡萄品种生态区划。结果表明,干红酒用葡萄生态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南段余脉区域,辽西走廊大部等;环渤海湾地区的山东半岛大部,河北秦皇岛地区和辽东半岛大部等;晋冀交界地区的张家口和大同部分市县等;西北地区贺兰山东西两麓地区和沿黄河区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天山东段北麓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
酿酒葡萄产业精细化发展对适宜性区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集优法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宁夏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宁夏中、北大部均能种植酿酒葡萄,其中,早熟品种气候适宜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干旱带与北部灌区接连的区域,中熟品种气候适宜区分布在灌区银川以南的大部区域,晚熟品种气候适宜区分布在银川及其以北大部区域,面积分别为16100、8500和9697 km2;生态最适宜区,早、中、晚熟面积分别为730、270和38.4 km2,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距离银川西约30 km的贺兰山东麓、青铜峡鸽子山和牛首山山地、中宁北部山地和石嘴山北部大武口等。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生态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别建立了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生态区划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分层法和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了我国北方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精细化生态区划。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早、中、晚熟酿酒葡萄的最适宜生态区均呈零星分布,面积较小,并且其区域基本不会互相重叠。早、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区分布均较为广泛,虽然相互间略有重叠,但大部分地区有所差异;某一特定的区域很难既是早熟品种又是晚熟品种或者是中熟品种的最适宜生态区。在中国北方进行产业布局和原料基地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熟性酿酒葡萄对生态因子的特殊需求,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确保将不同熟性的品种种植在其优质生态区内。  相似文献   

4.
根据宁夏24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酿酒葡萄取样化验结果和其他区划指标,从优质生态区的概念入手,采用无霜期、≥10℃积温、采收期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坡向等生态因子,综合运用层层推进的集优法和GIS技术对宁夏主要酿酒葡萄品种进行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制作了宁夏主要红色品种和白色品种精细化生态适应性区划图。所有红色典型晚熟品种‘歌海娜’、中晚熟品种‘赤霞珠’、中熟品种‘美乐’、早熟品种‘黑比诺’都适宜在宁夏栽种,基地开发潜力巨大。应重点开发银川西夏王陵、青铜峡鸽子山和中宁白马、石空山区等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早中熟品种‘黑比诺’、‘霞多丽’、‘雷司令’等品种区域化种植区应集中在中部干旱带和清水河流域的温凉区域内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虫草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虫草资源调查资料,以海拔、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植被、土壤为主导指标,地形坡度为辅助指标,作为虫草资源适宜性区划的主要依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法、集优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石渠虫草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渠县大部分乡镇出产虫草,但是分布区破碎分散,呈零星片状和块状,主要分布在石渠县东部、西部的部分乡镇,以及中部扎曲流域两岸部分乡镇;石渠虫草分布的适宜区海拔4000~4700 m,年平均气温-2.5~3℃,年降水量550~850 mm,生长环境一般为疏水性好、坡度15°~50°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适宜区生长环境和气象条件有利于取食植物和蝙蝠蛾的生长发育;不适宜区在河流宽谷区、牧区、湿地或雪线以上的高山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酿酒葡萄取样化验结果和其他区划指标,采用无霜期、≥10℃积温、采收期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坡向等生态因子,综合运用集优法和GIS技术对中国北方干白酒用葡萄进行精细化生态区划,制作了中国北方干白酒用葡萄生态区划图,给出优质干白酒用葡萄生态区的分布范围,指出各区域发展酿酒葡萄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和生产建议,为中国北方干白葡萄区域化发展和酿酒葡萄基地优质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制定了赤霞珠的生态区划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分区法和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了中国北方赤霞珠葡萄的精细化生态区划研究,制作了区划图。结果表明,中国北方赤霞珠葡萄生态区可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和不可种植区5类。作为中晚熟品种的赤霞珠葡萄,其最适宜生态区在中国北方呈零星分布,面积较小,并且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适宜生态区的分布较为广泛,西北、华北、东北和中原地区均有分布,涵盖了目前北方主要的酿酒葡萄产区。在进行赤霞珠葡萄的原料基地建设布局时,要重点考虑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发展,有条件地选择在次适宜区发展,尽量避免建在不适宜区和不可种植区。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酿酒葡萄产业规划、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抗寒性、光合特性、生长及其结果性状等方面研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生态适应性。室内抗寒性鉴定和田间抗寒评价结果表明:‘歌海娜’最不耐寒,抗寒性强的品种有‘长相思’、‘雷司令’、‘黑比诺’、‘佳美,;抗寒力较差的品种有‘赛美容’、‘白诗南’、‘白玉霓’、‘神索’;抗寒力较强的品种是:‘霞多丽’、‘赤霞珠,、‘梅鹿辄’、‘白比诺’、‘西拉’。对酿酒葡萄的光合特性的测定发现:同一立地不同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明显,‘赤霞珠’的光合速率远高于‘霞多丽’、‘梅鹿辄’的,各品种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S”曲线;全天光合速率的最高峰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下午14:00出现光合低谷,次高峰出现在下午17:00左右。同一品种在不同立地上的叶面积(LA)、叶鲜重(LFW)、比叶重(SLW)、叶绿素(Ch1)含量均表现差异;不同品种在同一立地条件下以上几个指标也表现不同。酿酒葡萄在贺兰山东麓不同区域的生长结果表现也不同。研究表明:大多数酿酒葡萄品种在贺兰山东麓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土壤和品种是造成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态适应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该区酿酒葡萄栽培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抗寒栽培技术和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四川省油橄榄生态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与油橄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利用GIS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计算,结合AHP方法确定各参评因子权重,并选择适当的隶属函数和模糊算子对四川省油橄榄生态适宜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与目前四川省油橄榄引种区的分布大体一致,较之传统的评价方法有着评价周期短、评价结果更加精细、更有利于小区域范围内生态适宜性的确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鲜食杏地理分布数据和1981—2020年全国230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GIS技术,在综合考虑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耐受极端天气/灾害程度、地形条件等自然要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中国鲜食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根据自然断点分级法将中国鲜食杏气候适宜性划分为高适宜区、较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厘定不同区划等级的主导环境因子阈值。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鲜食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年降水量、海拔、春霜冻概率和最冷月平均气温;鲜食杏种植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北、黄土高原、西北和西南地区,与我国鲜食杏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吻合较好,其中鲜食杏的高适宜区集中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环渤海湾地区。本研究可为合理规划我国鲜食杏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中国西部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晓霞  江源  顾卫  戴泉玉  沈毅  晏晓林 《生态学报》2006,26(4):1221-1230
根据公路的线形景观结构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特征,构建了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潜在影响指数(B),以及反映区域生态系统对公路建设扰动的抵抗能力和生态恢复难易程度的生态脆弱性指数(EV),运用GIS技术,以25km×25km的像元分别计算该两个指数的数值。以计算结果为依据,结合公路建设中造成的边坡侵蚀类型,完成了中国西部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该区划包括3个公路边坡侵蚀影响大区,10个生物多样性潜在影响区和32个生态易损性小区。西部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今后公路建设中生态保护的重点内容具有明显区域差异,因而不同区域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浙江省是我国主要柑桔产区,年产柑桔343.55万担(1983),仅次于四川、台湾居全国第三位。在产量中,宽皮桔类的产量占97%以上,因此是我国重点的宽皮柑桔产区。宽皮柑桔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中、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育迅速,投产早,产量高,品质好,成本低;在北亚热带气候地区栽培,易受冻害,影响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13.
何钊全  尚雪  张铜会 《生态科学》2022,41(5):177-186
作物的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掌握作物生长适宜区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陕北红枣, 作为该地区的特色经济作物, 其生态适宜性分布特征尚不明晰。因此,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适宜地形、气候、土壤及植被因子权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确定陕北地区红枣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等级和面积。结果表明, 陕北地区红枣生态适宜区自陕北南部和东南部向西北和北部地区递减, 年降雨量、年积温及高程是限制红枣在陕北西北部适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红枣最佳生态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主要集中于富县、黄龙县、甘泉县及宜川县。其中, 红枣最佳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在富县分别达到 5036.58 hm2、23114.25 hm2, 即富县是陕北红枣生态适宜性分布的最优区县。一般适宜区主要集中于延长县、绥德县、清涧县、延川县、宜川县、子洲县及宝塔区。因此, 未来可以在红枣优适宜区进行精准培育种植, 着重提升红枣品质。在一般适宜区增加红枣种植面积, 提高红枣总产量。以期为该地区红枣优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陕北精品红枣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21,41(6):2418-2427
开展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研究对于优化酿酒葡萄布局、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分布数据和影响其分布的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研究影响欧亚种酿酒葡萄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MaxEn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我国欧亚种酿酒葡萄的潜在分布,模拟效果达到"非常好"(AUC平均值0.936)的水平。基于气候因子对欧亚种酿酒葡萄地理分布影响的贡献确定了主导气候因子,即无霜期、干燥度、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生长季日照时数、≥10℃活动积温。当前,我国欧亚种酿酒葡萄种植分布的气候高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分别占次适宜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的2.9%、20.4%和76.7%。欧亚种酿酒葡萄气候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河北、新疆、甘肃等省,只考虑气候因子,陕西、山西、内蒙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酿酒葡萄品种(系)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对8804、真芳德(Zinfandel)、梅尔诺(Merlot Noir)、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等4个欧亚种优良酿酒葡萄品种(系)在我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栽培适应性做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8804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早期丰产性;真芳德早期丰产性突出,但抗真菌病害能力较差;梅尔诺和赤霞珠早期丰产性较差,抗病性一般,能获得较好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水分指标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李华  火兴三 《生态学杂志》2006,25(9):1124-1128
水分条件是影响我国酿酒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考虑了我国气候特点和酿酒葡萄生长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几种水分指标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将酿酒葡萄生长季(4月1日~9月30日)的干燥度(DI=ETC/P)作为我国酿酒葡萄栽培区划的水分指标(区划南界)是适宜的,较其它水分指标确定的区划更符合实际情况。其中DI<1.0为不适宜种植区;1.0≤DI≤1.6为一般种植区;1.6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区划对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基于自然资源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和相关区划资料,从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重要性角度构建了自然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揭示了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通过建立区划的原则和指标,按照一级区主要反映自然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二级区主要揭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水平的差异,采用SOFM网络制订了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区划方案。结果显示:(1)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偏低,以中警与重警状态区域为主,安全和较安全状态的区域仅占24.22%,其中低安全等级区多分布于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的干旱、半干旱区,高安全等级区则集中分布于水热资源与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东南部地区;(2)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区划方案包括8个一级区与27个二级区,总结归纳各大区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威胁生态安全的问题,并针对二级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分类推进全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葡萄和刺葡萄是起源于中国且用于葡萄酒酿造的两大野生葡萄品种。本研究基于已有中国毛葡萄和刺葡萄的气候影响因子研究成果,利用最大熵原理从充分性与必要性方面确定了影响中国毛葡萄和刺葡萄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基于这些因子综合作用反映的毛葡萄和刺葡萄种植分布的存在概率分析了中国毛葡萄和刺葡萄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 影响中国毛葡萄、刺葡萄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年日照时数、开花期5月降水量、年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中国毛葡萄、刺葡萄气候高适宜区分布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中北部、贵州东南部、重庆中部。气候高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2%、14%和16%。毛葡萄、刺葡萄气候适宜及以上区域的年日照时数阈值为1200~1800 h,年极端最低气温-8 ℃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阈值为2~13 ℃,5月降水量为110~320 mm。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大兴安岭森林火险区划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育英林场和奋斗林场为研究区,以GIS技术为支撑,选取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和离居住区远近作为主要林火影响因子,采用因子加权叠置法,对研究区森林火险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将火险等级分为无、低、中、高和极高5类.结果表明,无、低、中、高和极高火险区分别占研究区的0.37%、0.63%、38.67%、58.63%和1.70%,符合正态分布;中及以上火险区占60.33%,说明研究区森林火灾管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森林火险等级的地域分异明显,中部高四周低,在不同林火影响因子上的分异十分明显;火险等级与1987年的火烧强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说明火险区划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林业部门进行森林火灾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中国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青  辛晓平  张宏斌 《生态学报》2010,30(2):350-356
以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草地类型区域分异为基础,重点考虑不同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综合分析了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然后在"3S"技术的支持下,将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分为北方草原区、北方荒漠区和农牧交错区3个一级区及10个二级区,对各个功能区的区域范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为了功能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而需要采取的措施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区划结果对认识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价值,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及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