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重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的ELISA方法,以便快捷、简便、灵敏地检测生物体液中的重组抗CD20单抗。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重组抗CD20单克隆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包被抗体用猴血清吸附的羊抗人IgG,检测抗体用猴血清吸附的羊抗人IgG-HRP,最后加底物显色剂,终止后在酶标仪450 nm下读数。结果:按照新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中方法学确认的要求进行验证,获得了检测重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高灵敏度和稳定的ELISA方法。结论:该ELISA方法简便、稳定、灵敏度高,可用于重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评估淋巴瘤细胞MC/CAR、HUT78和RAMOS的CD52抗原呈现稳定性,并比较三种细胞用于抗CD52单抗活性检测中的优劣性。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淋巴瘤细胞MC/CAR、HUT78和RAMOS的CD52抗原呈现率,分析MC/CAR、HUT78和RAMOS传代培养5~20代CD52抗原呈现稳定性。分别以MC/CAR、HUT78和RAMOS作为抗CD52单抗结合活性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的靶细胞进行检测,并比较其优劣性。结果显示,MC/CAR、RAMOS和HUT78的CD52抗原呈现率分别为95.5%、63.2%和38.3%。MC/CAR传代培养5~20代CD52抗原呈现率均大于90%。RAMOS传代培养5~13代CD52抗原呈现率介于60%~67%,第14~15代CD52抗原呈现率介于50%~60%,第16~20代细胞CD52抗原呈现率介于40%~50%。HUT78传代培养5~20代CD52抗原呈现率介于26.7%~38.9%。淋巴瘤细胞MC/CAR在抗CD52单抗的结合活性检测中呈现出更好的剂量依赖曲线。淋巴瘤细胞RAMOS在抗CD52单抗的补体依赖细胞毒性检测中呈现出更好的剂量效应曲线。CD52抗原呈现率方面MC/CAR>RAMOS>HUT78。结果表明,MC/CAR更适用于抗CD52单抗的结合活性的检测,RAMOS适用于抗CD52单抗的补体依赖细胞毒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主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95%以上的B细胞淋巴瘤均表达B细胞分化抗原CD20。尽管目前CD20在B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具体功能尚未阐明,但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其成为B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的主要靶点。近十年来,随着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联合传统的CHOP化疗方案,在NHL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虽然,近年来抗CD20单抗逐渐被用于B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但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在针对NHL的临床治疗中,抗CD20单抗的疗效被认为依赖于效应器机制,主要有ADCC、CDC和细胞凋亡。虽然抗CD20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免疫疗效,但部分瘤荷较大的病人出现了耐药和复发,循环中大量B细胞由于单抗的结合而被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或NK细胞杀伤,机体出现成熟B细胞空缺期,同时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和补体大量消耗,造成机体免疫效应功能饱和和效应器耗竭。本文就抗CD20单克隆抗体在治疗淋巴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可能造成的机体效应器耗竭问题做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一类以免疫球蛋白G的结构为基础的大分子蛋白类药物,为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病毒感染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单抗药物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都对单抗药物的研发及用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规范可靠的分析方法对单抗药物及其糖基化修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开展单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综述将简要介绍基于质谱技术的对单克隆抗体药物及其糖基化修饰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 W  Chang Y  Wu YJ  Wei W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75-18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病因尚不明确,且缺乏针对其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由于B淋巴细胞在RA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针对B淋巴细胞上不同靶点的治疗药物推出.这些B淋巴细胞靶向生物制剂包括针对CD20分子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rituximab、ocrelizumab和ofatumumab等;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及其受体的belimumab和atacicept等以及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抗CD22单克隆抗体和B、T淋巴细胞之间CD40/CD40L共刺激反应阻断剂等.上述靶向制剂的疗效在对RA及其动物模型的治疗中得到了证实,提示将B淋巴细胞作为RA治疗靶点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及高效性,在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的研发热点。基于科睿唯安旗下的Cortellis数据库,采用定量分析和专家智慧相结合的方法,从总体研发和商业化现状、主要国家/地区、技术和种类、靶点及作用机制、市场份额、产品交易多个维度展现出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全景。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已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有133个,其中已上市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占已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总数的37. 6%。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HER、TNF、CD20、PD-1/L1、VEGF以及CD3,其中作为HER2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的药物数量最多。美国在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和商业化方面遥遥领先,中国在研和上市的单抗隆抗体药物总数排名第二,但中国上市的单抗隆抗体药物数量仅8个。2017年销售额高于10亿美元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有22个。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交易数量共有1 408次,药物开发与商业化许可是最主要的交易方式。未来,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新靶点、新适应症和新用药方案的方向发展,将会产生更多"重磅炸弹药物"。  相似文献   

7.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疾病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功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等多种疾病.截至2012年已有29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FDA审批并上市销售.治疗性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由其作用的靶点决定,上市和在研的单抗药物有些靶向相同的靶点,有些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靶点,新的作用靶点也在不断出现.以治疗性单抗的作用靶点为切入点,对目前上市销售和研发中的此类药物进行了简要总结.详述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分化抗原2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4种靶点的特点及相关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情况,并对我国单抗药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2007,19(3):320-320
Rituximab(中文名:美罗华)是罗氏公司生产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一些其他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它是第一种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单抗类抗肿瘤药物,每年仅在美国的销售额就超过20亿美元,其作用靶标为B细胞表面抗原分子CD20。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下患者的智力和意识不受影响,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活动兴奋、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异常和敌对情绪等精神症状。目前按照药理作用分为以下两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本文主要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R-藻红蛋白(R-PE)标记小鼠抗人CD4单克隆抗体,形成单色或和用其他荧光染料标记的CD系列单抗组成双色、多色的荧光试剂,应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用异双功能交联试剂SPDP和SMCC分别活化R-PE和CD4单抗,用DTT使经SPDP活化后的R-PE巯基化,再与用SMCC活化的CD4单抗交联。使用NEM终止交联反应,经Sephacryl S-300柱在AKTA FPLC快速液相色谱系统(简称AKTA)监测下分离纯化。结果用R-PE标记的抗CD4单抗,检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抗原的表达,经流式细胞仪(简称FACS)分析表明,R-PE标记的CD4抗体特异性保持完好,荧光强度较高,还可与用FITC标记的其它CD系列单抗配伍成双标或多标试剂。使用SPDP,SMCC异双功能交联试剂和DTT还原剂,成功地偶联了R-藻红蛋白和CD4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抗CD52单克隆抗体(单抗)中残留蛋白A(Protein A,Pro A)ELIS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使用Cygnus公司的Mix-N-Go Protein A检测试剂盒,对抗CD52单抗中的Pro A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及定量限。结果亲和填料(Mab Select SuRe)稀释1 000倍后仍检测到含有Pro A 1.9 ng/m L;制剂及抗CD52单抗细胞发酵液中未检出Pro A;3种不同Pro A加标质量浓度6次试验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3种不同Pro A加标质量浓度重复性检测结果及中间精密度检测结果 RSD均<20%;分别对3次Pro A残余检测结果绘制的四参数标准曲线,R2均>0.990;定量限为0.16 ng/m L。结论经验证,抗CD52单抗中Pro A残留量的ELISA定量检测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且线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的个体化治疗逐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最主要的因子。贝伐单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尤其是贝伐单抗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用抗LFA-1/ICAM-1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和ConA联合刺激小鼠胸腺细胞,初步研究了该膜分子在经TCR/CD3介导的胸腺细胞活化信号传导以及胸腺细胞亚群选择中的作用。在ConA刺激系统中,抗ALFA-1/ICAM-1单抗均能抑制胸腺细胞的增殖应答,且以抗LFA-1单抗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PMA加钙离子载体A23187刺激体系中,抗LFA-1单抗却表现出明显的促活化效应。当加入IL-2 时,抗LFA——1/ICAM-1单抗便不能抑制ConA刺激的胸腺细胞活化。此外,抗体对已活化的胸腺母细胞增殖也无影响。FACS分析的结果还显示,抗LFA-1单抗可明显降低CD4~-CD8~ 胸腺细胞亚群的比例,而抗ICAM-1单抗对此无影响。表明胸腺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1具有直接参与TCR/CD3途径介导的跨膜信号传导的功能,并对CD4~-CD8~ 胸腺细胞亚群的功能分化与成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杂交瘤技术建立20多年来,单抗走过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从最初的完全鼠源单抗,经含不同程度鼠源成份的人鼠嵌合单抗,人源化单抗,现已发展为完全人源单抗,抗体的人源化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使单抗从诊断工具变为有效的治疗药物,被人们誉为“生物魔弹”,鉴于单克隆抗体(单抗)对相应的抗原决定簇具有高度特异性以及抗体的均一性等特性,近20多年来单抗作为疾病诊断剂以及生物学研究试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治疗剂的应用进程则十分缓慢,近两年来,单抗作为治疗制品,获得了迅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抗CD90单克隆抗体治疗黑色素细胞瘤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探究抗CD90单克隆抗体是否能在体外诱导B16细胞凋亡。之后,通过向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并给予抗CD90单克隆抗体治疗,评价其抗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鼠成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分布情况,统计肿瘤中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结果:抗CD90单克隆抗体在体外不能直接诱导B16细胞凋亡,但抗CD90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原位生长(p=0.049);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发现经过抗体治疗的小鼠成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抗CD90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影响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治疗黑色素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ELISA方法,用于检测食蟹猴血清中重组抗CD52单克隆抗体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重组抗CD52单克隆抗体进行定量。以猴血清吸附的羊抗人Ig G作为包被抗体,稀释的猴血清吸附的羊抗人Ig G-HRP(二抗)作为检测抗体,加入底物显色剂后在酶标仪上读取D450nm值。结果:建立并确证了检测重组抗CD52单克隆抗体的ELISA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81~500 ng/m L,定量下限为7.81 ng/m L,板内及板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15%以内,室温、冻融、稀释效应稳定性良好。结论:方法学验证表明ELISA法测定食蟹猴血清中重组抗CD52单克隆抗体浓度的特异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新生物制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要求,可用于重组抗CD52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用灭活纯化的SFTSV病毒颗粒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分别分泌抗糖蛋白单抗和核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方法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进行鉴定,并初步进行单抗效价、中和活性及亲和力等功能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共筛选出13株稳定分泌抗糖蛋白(Glycoprotein,GP)单抗和7株稳定分泌抗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鉴定显示获得的单抗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抗GP单抗中6株针对Gn,7株针对Gc,大部分的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滴度在1 280~20 480之间,其中4株抗Gn单抗具有中和活性。获得的7株抗NP单抗均与NP特异性结合,IFA滴度范围在5 120~20 480,均无中和活性。此外,经非竞争ELISA检测的两株抗GP单抗(1C8和1G8)均有较高亲和力。本研究为SFTS诊断方法的发展及SFTSV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转基因细胞法测定抗CD5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 ①以Ramo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以Jurkat-hFcγRⅢa/FcεRIγ-NFAT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right-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建立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②对靶细胞、量效范围、效靶比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并进行方法学验证;③研究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对不同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 建立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抗CD52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符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经优化后确定抗体量效范围为起始质量浓度360μg/mL,4倍系列稀释9个稀释度;效靶比为3∶1,诱导时间为6.0h;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4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品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45.58±4.67)%、(71.61±9.45)%、(122.92±7.92)%和(149.94±14.58)%;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为(91.16±9.34)%、(95.49±12.60)%、(98.34±6.34)%和(99.96±9.72)%,上述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均小于15%;且该方法也适用于不同抗CD52单抗的ADCC效应评价。结论 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了抗CD52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价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用人上皮癌细胞系A 431细胞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七株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些杂交瘤经三次亚克隆后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对其中四株杂交瘤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鉴定。免疫沉淀放射自显影结果示单克隆抗体3、101和176均可识别A 431细胞膜抗原MW为170000的蛋白质即EGF受体。单克隆抗体59可以识别低分化鼻咽癌细胞膜上EGF受体。单抗3、176和59等可抑制EGF与受体的特异结合,而101和94则不能抑制EGF与受体的结合。 用Protein-A Sepharose CL4B纯化了单抗,纯化的单抗主要为IgG_1亚类。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纯化的单抗进行了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20.
CD5分子是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之一,它的表达一般与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及淋巴性白血病相关联。抗CD5-单链抗体做为免疫毒素的靶向识别基团,是很有应用价值的。我们从表达抗CD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提出总RNA,逆转录出poly A cDNA做为第一链。利用随机引物PCR扩增出单抗的重链和轻链,通过LINKER连接构建出抗CD5-单链抗体DNA片段,将其克隆到载体pCANTAB 5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