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树专用特效叶面肥在春茶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茶园喷施茶叶专用特效叶面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芽早发多发,春茶提早开采,春茶增值。绿茶感官品质及与品质密切相关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均有提高且效果显著。茶叶专用特效叶面肥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物候期提前,一些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北移,动物的繁殖、种群变化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物种甚至灭绝。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地区正向暖干化方向发展。与历史分布比较,青海湖地区现生动物的分布和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设计自然保护区时,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从1972年开始,小兴安岭山区气候变化较大,每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山阳坡出现冰雪开化现象,这是过去很少见的。由于气候(温差)的变化,使灰鼠的皮板及毛绒的表现型不尽一样。 1972年以前,整个冬季所产灰鼠皮不曾出现早春皮的特征——皮板发红并带血丝伏,而毛绒的质量仍表现冬皮状。从1972年至1978年,每年正值冬季所产的灰鼠皮总有一部分皮板的出现型呈早春皮。1978年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鸟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以鸟类为研究对象,根据鸟类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分布、物候和种群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鸟类分布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区移动,速度比以往加快,繁殖地和非繁殖地的分布移动变化并不相同,并且多数分布范围缩小,物候期发生复杂变化,种群数量下降明显.文章还讨论了该领域主要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及进化适应等生物因素对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影响,除了以往单一的相关性模型外,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集成模型,而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是机理模型.进化适应方面的研究近来取得新进展,证实了生物个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事实,从而对人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带来挑战.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合国外研究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研究是长期性的,从而对鸟类的历史监测数据提出很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急需建立一套长期、全面和可靠的鸟类数据监测系统;此外,人们需要综合评估现有各种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森林演替是森林生态动力源驱动下森林再生的生态学过程,自20世纪初建立群落演替理论以来,演替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客观准确地认识森林演替规律,研究森林演替动力学机理及其模型,是科学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需要;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与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是更新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它可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干扰导致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回顾了目前演替研究的几种方法,即马尔科夫模型、林窗模型(GAP)、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和非线性演替模式.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气体增加以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随着全球气温变暖,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物修期提前,动物的繁殖及其种群大小,不同的种类做出不同的响应,有的受益于全球变暖,繁殖增加,成活率高,种群壮大,有的受制于这一变化,种群逐渐缩小甚至面临灭绝的威胁,总的来看,全球气候变暖使更多的野生动物无所适从,因此,加强对气候变化在不同层面上对野生动物影响机制的研究,调整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保护,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将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大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和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大气CO2 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水分状况的变化将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产生影响,未来气候变化下大豆生产将发生很大变化.大豆是世界及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未来气候变化下大豆生产的变化将会影响全球粮油安全.本文从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水分胁迫三方面综述了气候变化对大豆影响的研究,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做了展望,为了解未来大豆的生产情况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大豆生产影响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我国茶树以往多不修剪,以致目前茶树高低不一,树形极不一致,树冠狭小,采茶面不大,茶叶单位产量很低。现在树冠比较广阔,树形比较一致的成龄茶园(如浙江杭州、杭县的一些茶园),一般都采用“打头养蓬”的方法来养成的,但是采用“打头养蓬”培养出来的茶树,绝大部分分枝集中于树冠顶端,分枝数量很多,但很细弱,而在茶树的中下部没有坚强粗壮的基础骨干分枝,造成整个植株“头重脚轻”的现象。经过多次的打头和采扎后,形成了密集无数的细弱枝集中于 相似文献
9.
光对茶树儿茶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对茶树儿茶素代谢的影响黄雨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26)汪东风,陈为均,王传友,萧伟祥(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230036)Effectoflightoncatechinmetabolismotteatree.¥HuangYuch... 相似文献
10.
11.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物种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条件,进而影响物种的分布、数量和存活率。基于优化后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过去、当前、未来时期的潜在栖息地格局。结果表明,降水量、温度、海拔是栖息地的主要影响因子。当前时期适宜栖息地面积较过去时期下降24.69%;未来2041—2060年间,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3-7.0与SSP5-8.5情景下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面积较当前时期分别下降55.19%、58.10%。浙江、江西和福建是当前以及未来黄腹角雉核心适宜栖息地,适宜栖息地面积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往高纬度区域移动。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近年来已成为植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而有性生殖阶段对环境的变化最敏感。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过去数十年气候变化主要因子温度、温室气体、紫外线B辐射和气溶胶对植物花期、授粉受精和生殖产量等有性生殖过程的影响。主要概括:(1)温度适度升高促使大部分植物花期提前,加速授粉受精过程,但同时使传粉者活动期和花期分离而影响授粉受精,其部分增加生殖产量,但温度过高则减少产量。(2)温室气体中水汽过多或过少都减少植物生殖产量;CO2浓度升高一般有利于植物授粉受精,增加生殖产量;O3浓度增加则不利于植物生殖生长。(3)增强的UV-B辐射影响植物花期,不利于授粉受精,对生殖产量影响复杂。(4)气溶胶排放量增加对植物生殖产量的影响依据气溶胶浓度、植物冠层结构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最后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更好理解和深入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桂林气候(1951~2009年)和3种植物物候(1983~2009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物候期与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变化背景下,桂林市植物物候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绿叶期延长;平均气温是影响植物物候期最为显著的气象因子,气温每增高1℃,春季物候平均提前5d左右,秋季物候平均推迟8d左右,绿叶期延长约27d;春季物候和绿叶期的突变一般发生在气温突变之后,但秋季物候期突变与其影响月份气温的突变并无关系。以上分析说明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敏感,通过分析气候和植物物候变化的规律,掌握气候对当地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可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青藏高原持续变暖趋势明显,且增温幅度高于我国其他地区。基于遥感数据和种植适宜性模型的一些研究表明,该地区足够的农业热量资源增加了适宜耕种土地的面积,为农牧民的开垦行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对农牧民是否开垦以及开垦原因的实证研究,以及农牧民如何平衡气候变化带来的开垦机遇、风险和人口压力,仍然缺少认识。以青藏高原的3个典型产粮区域("一江两河"地区、河湟谷地、壤塘县)为研究区,利用605户农户家庭调研数据,分析了影响农牧民开垦行为的影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农牧民感知冬季持续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家庭总人口、抚养比与农牧民开垦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农牧民感知降水的整体变化趋势、人均打工年收入、户主受教育水平、是否借贷、居住地距集镇距离与农牧民开垦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农牧民对非农工作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加之政府的管制,使得开垦现象并不普遍。由于农牧民的开垦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应该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集约化,加强监管,以降低开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农业害虫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气候变化对农业害虫的潜在影响张润杰何新凤(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PotentialEfectsofClimateChangeonAgriculturalInsectPests.ZhangRunjie,HeXi...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园的60%,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茶产业发展对该区域经济起着重要作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在茶园建设和茶叶种植上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该技术能从科学水肥管理与降低劳动成本等方面解决茶叶种植的问题。本文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水肥一体化的概念,综述了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茶园水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以及在茶园建设中的前景,旨在为该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赤霉素(GA)不仅明显促进茶树体内贮藏的冬季~(14)C—同化物向新梢和根部分配,加速碳代谢,而且也明显提高春肥~(15)N的利用率和~(15)N向新梢中的分配;GA处理提高了根系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降低芽稍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本文对GA在茶叶生产上的正确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在比较系统总结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基本特征,阐述了现代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地表蒸发和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规律;并且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西北地区冬、春小麦、玉米、马铃薯、冬油菜、棉花、胡麻、牧草、葡萄等9种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种植面积、气候产量以及畜牧业活动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影响利弊皆存,而且不同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差异较大.研究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比较重要的科学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21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和1:25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影响荔枝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Ty)、年极端最低气温(Tmin)、上年12—2月日平均气温≤10℃低温寒积量(∑(10-t)12-2)、3月平均降水量(R3)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1991—2020年、年平均气温突变前(1961—1997年)、突变后(1998—2021年)等6个气候时段的变化特征,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广东省荔枝种植气候区划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Ty、Tmin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平原高山区低的格局,∑(10-t)12-2总体呈北多南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空间分布,R3大体表现为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特征;1961—2021年,广东省Ty、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