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硫酸盐还原菌酸化腐蚀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文  初立业  邵宏波 《生态学报》2011,31(2):575-582
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是一些厌氧产硫化氢的细菌的统称,是以有机物为养料的厌氧菌。它们广泛分布于pH值6-9的土壤、海水、河水、淤泥、地下管道、油气井、港湾及锈层中,它们生存于好气性硫细菌产生的沉积物下,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0℃,可以在高达50-60℃的温度下生存,与腐蚀相关的最主要的是脱硫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它们是许多腐蚀问题的主因,例如油田系统金属管路的腐蚀等。在海上油田生产中,海水常被注入油井用于进行2次采油。富含硫酸盐的海水能加速油藏中SRB的生长,随之H2S大量产生,引起油田水的酸化,H2S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硫含量,并可能引起油田堵塞。SRB引起的腐蚀问题是拭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国内外治理该问题的途径主要有物理杀灭、添加化学杀菌剂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持续效果不显著。近几年来国外学者开始重点关注利用生物竞争排斥技术(Bio-competitive inhibition technology,BCX)控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代谢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为通过加入特定的药剂,激活油藏中的本源微生物或加入外源微生物,使其与SRB竞争营养源或产生代谢物抑制SRB的生长代谢,进而抑制H2S的产生。GMT-LATA的科学家对在厌氧油气储层和开采系统中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进行了最早的研究,认为该细菌可以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活动。随后BCX技术已经在国外部分油田得到了应用,国内还没有在海油生产中应用的报道,但是也有学者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工红树林幼林藤壶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平  杨志伟  林鹏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8):1526-1529
随着近年来红树林恢复性造林面积的扩大,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对红树林幼林的危害问题日益突出.文中综述了藤壶附着的生物化学、藤壶在红树林附着的生态学、藤壶对人工红树林幼林的危害和国内所采用的化学药物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藤壶在红树林的附着和分布模式受海水盐度、浸淹深度、林分郁闭度、水文条件等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而藤壶胶粘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一维结构,胶粘蛋白在水下的交联、组装和胶粘的过程与机制,以及藤壶危害红树幼苗的机制和危害权重尚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红树植物对藤壶附着的响应和长期适应机制将为藤壶的防治提供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土壤酸化过程的土壤化学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要了解自然的抑或农业的土壤生态系统,认识和研究土壤酸化过程是必要的。土壤酸化过程在自然界是固然存在的,它们是地壳表面  相似文献   

4.
土壤酸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条件下的土壤酸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近几十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原本缓慢的自然酸化过程不断加快。土壤酸化加速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正迫使人们必须对土壤酸化加以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壤酸化的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土壤酸化,阐述了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酸缓冲体系、酸沉降、化学肥料、植物、土地利用方式等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然后总结了土壤酸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效应,如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升高、水体质量下降等;最后从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剂和种植耐逆高效优质植物两个方面,论述了酸性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策略,并对土壤酸化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海洋酸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汪思茹  殷克东  蔡卫君  王东晓 《生态学报》2012,32(18):5859-5869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的同时,也被海洋吸收使得全球海洋出现了严重的酸化。海洋酸化及伴随的海水碳酸盐化学体系的变化对海洋生物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海洋酸化对钙化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海洋酸化的研究,介绍了海洋中不同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响应。一方面,海水中CO23-浓度和碳酸钙饱和度的降低对海洋钙化生物造成严重损害,生活在高纬的冷水珊瑚和翼足目等文石生产者是最早的受害者;贝类和棘皮动物在钙化早期对海洋酸化尤其敏感,其幼体存活率受到海洋酸化的严重制约。另一方面,CO2浓度的增加能促进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增加初级生产力,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此外,海洋酸化可以促进固氮和脱氮作用同时削弱硝化作用,改变溶氧浓度分布和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对海洋生物产生间接影响。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复杂,影响程度深远。为了能准确的评估海洋酸化的生态学效应,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了响映国家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加之三年植绿大行动,封山(滩)禁牧工作的开展,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野兔的天敌种类少,数量低,加之野兔繁育能力强,种群迅速扩大。野兔危害及防治方法本文将探讨。  相似文献   

7.
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是粘虫Mythimna seperata的近缘种,两者在形态上相近,为害特征基本相同,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危害,已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农业害虫。为今后深入研究劳氏粘虫的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劳氏粘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劳氏粘虫已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近80个国家和地区。以幼虫取食危害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3龄前幼虫食量小,5-6龄幼虫食量增大,进入暴食期。幼虫具有聚集性、杂食性和暴食性,成虫具有迁飞性,发生危害时具有隐蔽性、偶发性和暴发性。劳氏粘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常因地区、年份和季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气候条件、食物和天敌是影响劳氏粘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和害虫的生物学特征是导致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性诱剂、天敌和生物农药是近些年来劳氏粘虫生物防治研究的主要方向。根据目前劳氏粘虫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及研究现状,我们建议今后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1)借鉴粘虫的防控策略和防治经验,从空中和地面两个方面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预测预报系统;(2)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开展综合防治工作;(3)将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中,并建立综合防控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8.
采用辣椒秸秆废弃物与酸化土壤共培养的方法, 设计了不同添加量的辣椒茎、叶与酸化土壤充分混合、共培养, 测定了土壤交换性离子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探讨辣椒茎、叶对酸化土壤交换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辣椒茎、叶可以改善酸化土壤pH, 降低酸化土壤交换性酸含量; 添加辣椒茎、叶可提高土壤NH4+-N含量, 影响土壤NO3--N转化; 添加辣椒茎、叶可提高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CEC及盐基饱和度, 尤其以添加辣椒叶5%的效果最好; 辣椒茎、叶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 但培养60 d后各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添加辣椒茎、叶能提高土壤酶的几何平均数, 改善酸化土壤质量, 其对酸化土壤质量的改变与辣椒茎、叶的添加量有关。研究结论可为开拓辣椒秸秆利用途径、改善土壤酸度, 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后酸化是影响酸奶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和风味特性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产品货架期的重要指标。弱后酸化发酵剂菌种的选育是优良发酵剂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出具有弱后酸化特性的菌株,是延缓酸奶贮藏期间后酸化的技术途径之一。国内外围绕弱后酸化发酵菌株选育,采用诱变育种方法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本研究针对诱变育种的方法、原理与研究现状,结合本课题组近几年关于发酵剂菌种弱后酸化的研究工作,对弱后酸化乳酸菌菌种的诱变育种进行了简要阐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物群落下酸化尾矿养分状况及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不同植被群落下铜尾矿的养分状况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通过常规方法测定了尾矿的pH和电导率,以及有机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用底物反应法测定了过氧化氢酶,芳基硫酯酶,脲酶,酸性磷酸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酸化的裸露尾矿相比,定居其上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均能显著增加尾矿基质pH值(从3.6上升到5.4),降低电导率,减缓尾矿酸化过程。芦苇和狗牙根能够显著提高尾矿基质中N、K和有机质含量(P<0.05),增加尾矿中的养分。3种植物群落下有效磷较裸露尾矿没有显著增加。植物的定居显著提高了尾矿中过氧化氢酶、芳基硫脂酶和脲酶的活性(P<0.05);但酸性磷酸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植物对尾矿有明显的改良作用,而且芦苇和狗牙根优于双穗雀稗。在各种植被条件的尾矿中除酸性磷酸化酶以外的其它实验土壤酶活性均与尾矿中有机质和总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工业的飞速发展造成了各类资源的匮乏和污染,水资源短缺问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的问题,水资源的污染不仅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还会对今后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对人类的用水安全和健康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只有认识到水污染的现状及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分析了水污染现状和水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就水污染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防治措施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2.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什么是生物入侵、入侵途径、入侵危害、影响入侵的因素和防治措施,提出对生物入侵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觉井严加防范,尽快建立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价制度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土壤呼吸组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陈敏鹏  夏旭  李银坤  梅旭荣 《生态学报》2013,33(21):7067-7077
分离土壤呼吸组分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步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组分的呼吸过程和机理对促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碳汇增加、气候变化适应、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的理论依据、主要技术及分类,系统比较了现有技术优势、劣势和应用领域,并总结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技术在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由于多数分离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发展而来,它们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十分有限,目前应用以同位素法、根分离法和回归法为主。由于土壤呼吸理论划分和分离方法的差异,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往往难以比较。分离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土壤呼吸源分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1)利用现有观测技术促进组分集成分析法和根分离法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强化土壤呼吸组分和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准确评估农田碳收支;(2)利用定位观测数据开展大尺度模型研究,改进和重构现有全球碳模型的碳氮过程,并在其中考虑重要的土壤呼吸过程;(3)利用FACE试验评估气候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和土壤-植物碳循环的适应机制;(4)分析呼吸组分与植物-土壤-养分的交互作用,评估农田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asa是荔枝和龙眼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危害严重.该虫以若虫及成虫吸食寄主植物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成虫和3龄以上若虫是传播龙眼鬼帚病病原体的传病介体昆虫.本文综述了近60年来国内荔枝蝽的研究情况,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详尽的荔枝蝽研究现状,以期为该虫...  相似文献   

15.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适合于快速修复受高浓度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与沉积物。本文综述了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的特点、技术流程、土壤淋洗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异位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因修复效果稳定,易于实现系统控制和废弃物减量化等优点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然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环境友好型淋洗剂正逐渐取代人工螯合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成为土壤淋洗剂研究的主流方向,而现代超分子化学的引入和发展有可能对复合污染土壤的高效淋洗修复研究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密切关系,冬春季节农田裸露和退化草地植被覆盖度低是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来源,采用农业措施整治裸露农田和退化草地是沙尘源治理的关键。本文从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沙尘暴成因、沙尘暴的危害和沙尘暴的农业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了以农业措施作为沙尘源治理技术核心的观点。农业措施主要包括:(1)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北方目前单一的种植方式,推广粮草混作技术、粮草间作套种、草田轮作,将牧草和越冬作物(冬小麦、冬牧70黑麦等)引入农田耕作系统,增加农田冬春季节的地表覆盖;(2)推广保护性耕作制度,通过免耕、提高留茬量和留茬高度,增加冬春季根茬固土能力和地表秸秆覆盖;(3)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通过严禁新的草原开垦,严格限制超载放牧,禁止滥采滥挖,推广分区轮牧和舍饲圈养,加大围栏封育的力度等措施恢复和重建草原植被;(4)发展集约化农牧业,推广集约化种植和养殖技术,把人们的生产活动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土地上,减少沙化农田和草地压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药减施等果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在重要的水果种植区域内危害日益严重,有从次要害虫发展为主要害虫的趋势。而桃树作为少数茶翅蝽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的果树之一,被害尤为严重。虽有化学药剂对茶翅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其飞行能力强,易产生抗药等特点,导致防治非常困难。因此,对茶翅蝽的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方法愈发得到重视,特别是天敌昆虫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茶翅蝽的主要天敌是寄生蜂,利用天敌昆虫可以有效控制茶翅蝽的种群数量。此外,基于茶翅蝽嗅觉行为反应构建的"推-拉"防控策略研究得以开展,以达到对茶翅蝽种群的生态调控。本文综述了茶翅蝽对桃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现状及特点、生态学习性及现阶段防治措施等,并着重总结了针对茶翅蝽成虫的潜在生物防治方法,为茶翅蝽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酸奶后酸化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奶在储存、运输到消费者食用前,乳酸菌会继续产酸,从而使酸奶的酸度增加,出现后酸化现象,影响酸奶的口感和风味。本文简要介绍了酸奶后酸化机理和乳酸菌的耐酸机制,并从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三个方面对目前酸奶后酸化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生物学、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吴青君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昆虫知识》2005,42(1):11-14,F002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最早发生于北美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园艺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早在1996年,西花蓟马就被我国农业部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潜在的危险性害虫,2003年夏季西花蓟马在北京部分保护地首次发现。该文从分布及危害、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4个方面对该害虫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土壤风蚀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马月存  陈源泉  隋鹏  尹春梅 《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90-1394
土壤风蚀是当今制约世界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土壤质地、风速、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等方面介绍了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各个因素与风蚀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总结出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能够有效防治风蚀的方法,并且通过比较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目前解决中国土壤风蚀最可行的途径是保护性耕作为主,其他技术为辅;最后,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目前土壤风蚀防治进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