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锁定型γ钉(Locking Gamma Nail,LGN)、普通型γ钉(Traditional Gamma Nail,TGN)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分别接受锁定型γ钉(A组)、普通型γ钉(B组)和动力髋(C组)内固定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92例。记录和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结果:A组、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但A、B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C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LGN的固定效果和生物力学性能良好,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整体治疗效果优于TGN和DHS,可作为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关节功能。方法: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HS组(n=80,采用DHS内固定)和PFNA组(n=80,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指标,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DHS组患者的68.75%(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DHS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方面效果相当,但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对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恢复效果,本研究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既往手术治疗的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每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样本收集时间区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根据骨折手术方法的不同分别分为LISS组(采用LISS系统内固定治疗68例)、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LIS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的低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患者与DHS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LISS组的Harris功能评分均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ISS组的髋关节功能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与DHS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2.94%和6.90%,两者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比DHS手术方法,LISS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间69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37例(PFNA组),动力髋螺钉(DHS)32例(DHS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DHS组(P<0.05);术后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治疗费用高于DHS组(P<0.05);术后随访时间11-20个月,两组病例均临床愈合,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P<0.05).结论:PFNA与DHS均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材料,PFNA更符合生物学特点,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恢复好的优点,但治疗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选用.  相似文献   

5.
姜晓芬  宋云霞  王娟  曾艳美  薛清 《生物磁学》2013,(36):7094-709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DHS和PFN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组的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DHS组的70.59%(P=0.031〈0.05);PFN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P均〈0.05)。PF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DHS组的17.65%(P=0.046〈0.05)。结论:PFN较DHS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防旋型 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治疗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DHS、LPFP、PFNA、FHR内固定方法治疗112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从手术时间、术中平 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上,PFNA 组较其他组 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 组,LPFP 组和FHR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上,PFNA 及人工关节组较其他2 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 组和FH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 组内 固定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组,每组各32例。DHS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的固定方式,PFN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方式。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DHS组相比,PFN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较髓内钉固定组短(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分别经单纯空心钉、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n=55,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和B组(n=58,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术后疼痛及复位质量,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均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ris评分呈升高趋势,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B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ris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则低于A组(P0.05)。与术后3 d相比,A组患者术后6个月正位、侧位Garden指数降低(P0.05);B组术后6个月正位、侧位Garden指数评分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相比,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虽然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略长,但其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 screw,DHS)内固定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间应用DHS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64例老年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手术疗效,总结经验.其中男44例,女20例,平均年龄76岁,合并内科系统疾病的有52例.按AO分类A1型骨折9例,A2型骨折50例,A3型骨折5例,均严格采用AO推荐的方法手术.结果:64例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个月,疗效评定:优38例,良21例,差5例.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优良率达91.2%.结论:DHS内固定疗效肯定,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我院骨科收治的获得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7例.骨折类型根据Evans分型:一类骨折Ⅰ型12例,Ⅱ型29例,Ⅲ型34例,Ⅳ型26例,二类骨折(R型)6例.其中DHS治疗组36例,Gamma钉治疗组43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组28例.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2.8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良率86.9%.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严格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组24例;手术治疗组128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外固定架23例、髓内固定28例(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Gamma钉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26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the 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28例。对各种治疗方式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t=8.045,7.583,8.673,8.023,8.672,X2=9.124,4.809,6.603,4.276,14.444,P0.05);各手术组之间比较:各组卧床时间无显著差异(F=0.241,P0.05),外固定架组和LCP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其余各组(P0.05);保守组术后Harries评分低于手术组。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较少;外固定架创伤较小,LCP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疗效较好,其中LCP可作为优先考虑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以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其中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观察组采用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患者髋关节各项评分相比术前均有升高,术后3个月的各项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当中,采用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减少住院时间,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且可改善髋关节各项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配对将其分为两组:交锁髓内钉组和锁定钢板组,每组各45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Constant肩关节评分、Mayo肘关节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3(6~24)个月.锁定钢板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而交锁髓内钉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锁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较锁定钢板组明显缩短、减少或降低(P<0.05或<0.01),而两组的Mayo肘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明显高于交锁髓内钉组的6.67%(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疗效接近,但交锁髓内钉组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而锁定钢板组对肩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使用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负重时间短、固定牢靠等优点,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术式选择原则。方法:对78例老年人(平均年龄76岁)股骨粗隆部骨折根据Evans分型及健康状况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其中动力髋螺钉(DHS)14例、Gamma钉22例、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42例。结果:78例平均随访16.5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84.6%。结论:根据Evans分型及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而PFNA具有最短的手术时间和最少的失血量,因此更适合高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骨科手术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2009年4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FNA组20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质量,而Gamma 3组20例患者采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影像增强剂时间和失血量,术后评价复位质量和内置物位置,在随访中,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干骨折、切出、再次手术、肺炎、尿路感染、脑梗塞、心肌梗塞和褥疮性溃疡等。另外,用Parker-Palmer活动评分系统评价行走能力。结果:PFNA和Gamma 3组在手术时间、影响增强剂时间和失血量上没有差异(P0.05);Gamma 3组病例复位质量要好于PFNA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内置物位置、行走能力和术后并发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与Gamma 3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Gamma3可获得更好的复位质量,应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了1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交锁髓内钉,观察组(52例)给予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结果: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所需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5例,发生率9.6%,对照组并发症12例,发生率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对胫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78.00%(39/50),高于B组的58.33%(28/48)(P<0.05)。两组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Ⅰ型、Ⅱ型的例数均多于B组,Ⅲ型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虽损伤较大,但其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5例,按知情同意原则分成人工髋关节置换组(A组,46例)及内固定组(B组,39例)2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及预后指标。结果:A组患者卧床时间低于B组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的Harris评分情况A组均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迅速恢复关节功能,远期疗效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