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2.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佘项,获10佘项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3.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拥有百级无菌间、微生物生化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及配套仪器设备等。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研发能力。真诚希望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赢。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2013,(2):1
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市级项目30项,获国家、省部级奖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25项,获10项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5.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拥有百级无菌间、微生物生化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及配套仪器设备等。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研发能力。真诚希望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赢。疫苗及相关产品项目疫苗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疫苗发展的全部三个阶  相似文献   

6.
正团队在印遇龙院士的带领下,围绕生猪健康养殖开展了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主要开展亚热带区域集约型养猪业产品健康与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研究营养在猪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规律及其调控机理,近年来获省部级和国家科技奖共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24项,印遇龙院士入选汤森路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以来,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先后共组建了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的项目25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8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1项,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骨诱导基质材料和制品及其工程化技术获得了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CT关键技术及系列装置的研究与产业化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新产品近150个,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生产CT机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冯书堂  高倩  刘岚 《遗传》2016,38(3):181-195
冯书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5~2015年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社会公益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FAO项目,中国振华基金会项目,河北省科委项目以及德国,美国,韩国等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20余项; 主要研究成果:利用2头濒临灭绝的五指山猪,历经近30年育成国际首例小型猪近交系,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种场,发现特异的遗传现象,建立近交系猪鉴定标准等,获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等同科研成果一等奖)(2015),中国农业科院科学科学研究特等奖(2014),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2009),北京市发明专利一等奖(2008),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2007),中国农科院科学科学研究一等奖(2006),北京市,农业部科技进步三奖等; 主持猪冻胚移植,洲际间猪鲜胚运输移植,猪半胚移植,胚细胞克隆猪-卵裂球移植,猪胚胎干细胞(EG)嵌合体猪等在我国首次产仔,试管猪技术研究先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申报发明专利7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 主编专著2部,参编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9.
上海华震科技贸易公司是专门从事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研制、开发生产的企业.现已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与生物反应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组建的生物分离工程研究室,多项产品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新产品奖.以下着重介绍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华震科技贸易公司是专门从事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研制、开发生产的企业.现已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与生物反应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组建的生物分离工程研究室,多项产品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新产品奖.以下着重介绍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11.
正华中农业大学"农产品富硒与安全"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和富硒肥料产品开发、农作物富硒机制研究和农产品安全评估,获得相关省部级课题4项,国家基金3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开发出系列农产品富硒技术和肥料配方,并进行了较大规模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2.
座落在北京化工大学校园内的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立的。这个由长江学者、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谭天伟教授担任主任的科研机构.自2003年开始筹建.5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中“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子项目2项.  相似文献   

13.
座落在北京化工大学校园内的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立的。这个由长江学者、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谭天伟教授担任主任的科研机构.自2003年开始筹建.5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中“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子项目2项.  相似文献   

14.
《西北植物学报》2022,(12):2161-2161
康振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带头人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小麦重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工作。创建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我国主产麦区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与教材1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奖6项。  相似文献   

15.
《动物学研究》2006,27(5):560-560
赖仞,男,1972年9月出生。1991—1995年,西南师范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95-2001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2002年3月-2003年10月,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后;2003年11月-2004年5月,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博士后;2004年7月至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动物学研究》编委。目前已经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30篇SCI研究论文;已经申请26项与抗菌肽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经获得授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声 《遗传》1990,12(1):39-40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59年9月25日。在这之前,最早叫“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创建于1951年7月,馆长是乐天宇同志。1952年9月改称“申国科学院遗传栽培研究室”,室主任为冯兆林教授。195‘年改名为“遗传研究室”,祖德明教授兼任室主任,冯兆林教授为副主任,行政上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9年9月25日,经国家科委批准,遗传研究室与动物研究所的遗传组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当时专职副所长为钟志雄同志,兼职副所长为祖德明教授;全所共有研究人员朽名,技术人员37名。胡含同志于1977年出任本所第一任所长。1987年换届后由李振声教授继任所长。现在全所共有4“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88人,中级研究人员149人。全所共有38个实验室,研究内容涉及植物遗传、动物遗传、微生物遗传、人类群体遗传、医学遗传、免疫遗传及进化遗传等一系列遗传学研究的领城。本所也是我国遗传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n-.师29人。三十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332项:其中有国家级科技成果9项,院、部级科技成果53项,所级科技成果262项。近年来,本所承担的“七五”国家攻关课题有“ 项,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即“八六三”课题任务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以及一批横向联系的研究课题。所有这些项目的研究工作都在顺利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IPM大家庭中国农业大学害虫综合治理实验室目前有教职工5人,在读学生20人,近30余年来实验室一直从事植物抗虫性及其基因工程、害虫综合治理、昆虫分子生物学和昆虫遗传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梨产业体系虫害防控岗位、转基因专项、科技支撑等,荣获国家和省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学杂志》2007,27(4):F0004-F0004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研究室专门从事食品微生物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现有高、中级科研人员6人。研究室先后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相关研究成果中1项巳申报国家专利,2项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4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技术成果完成转化并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山西省临床检验15项质量指标现状。方法 利用网络平台,向辖区内598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发放调查表。对规定时间内回报的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194家实验室回报结果。13项以率统计的指标再用西格玛(Sigma,σ)度量评价,有10项总体σ满足最低可接受水平(3σ),其余3项总体σ水平均<1。不同等级医院实验室和不同专业之间部分项目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常规检验前周转时间约为30 min,急诊检验为10 min。不同专业常规检验中周转时间在 30~180 min,急诊在 20~60 min。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到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工作相对薄弱。实验室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常态化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官之梅 《生命科学》1998,10(4):195-197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所,国家基金占了基础研究经费的68.4%,因此我所各级领导始终把国家基金作为出成果、出人才,促进本单位基础研究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取得一定成效。1991~1996年我所的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共得到获奖成果1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三等和四等分别为1项、2项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三等分别为1项和3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二等奖分别为1项和2项。这13项中有5项被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一)(二)》。现将我们的作法汇报如下。1选好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