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嫩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等位酶技术,综合分析了松嫩原理11个羊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指标,深入剖析了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羊草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两类种群在等位基因频率、非平衡位点和A、P、He及固定指数F上明显不同,两类种群间有极明显的遗传分化。黄绿型种群的A、P、He皆低于灰绿型;黄绿型F<0,灰绿型F>0,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DIA-1、PGM、SKD和ACP等位点上;两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ADH、DIA-2和PGM等位点上。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2.
松嫩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等位酶技术, 综合分析了松嫩平原11 个羊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指标, 深入剖析了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羊草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两类种群在等位基因频率、非平衡位点和A、P、He 及固定指数F 上明显不同, 两类种群间有极明显的遗传分化。黄绿型种群的A、P、He 皆低于灰绿型;黄绿型F < 0, 灰绿型F > 0,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DIA-1、PGM、SKD 和ACP 等位点上;两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ADH、DIA-2 和PGM 等位点上。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3.
松嫩草原拂子茅种群密度制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种群的密度制约机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60年代初开始,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松嫩草原低湿地拂子茅种群密度的制约规律,结果表明,拂子茅种群生物量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按y=99.61+2.41e-0.012x曲线消长。平均个体重和平均个体体积与种群密度也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并分别按y=4.89x-0.47和y=4.02x-0.71幂函数变化。但种群密度与以营养枝高度计算的种群体积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空间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牧条件下,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别比较牧阶段下降了67.96和75.00%,羊草种群根茎分蘖数和种子产量下降1.0和3.3%,极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分别下降到轻牧阶段的21.1和66.5%,而碱化度和全盐量却分别增加了1倍和8倍。  相似文献   

5.
松嫩草原区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殷秀琴  王海霞  周道玮 《生态学报》2003,23(6):1071-1078
对温带松嫩草原区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农业生态系统中 ,类群数为草地 >杨树林 >玉米田 ,个体数为草地 >玉米田 >杨树林。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玉米田土壤动物向下层聚集 ,草地具明显的表聚性 ,杨树林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较均匀。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同 ,玉米田秋季作物收割后 ,土壤动物类群明显减少 ,而杨树林秋季有增多趋势。草地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代表了松嫩草原区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特征。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为草地 >杨树林 >玉米田。分析了土壤动物与地温、土壤自然含水量、p H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放牧和刈割干扰对松嫩草原羊草草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王仁忠 《生态学报》1998,18(2):210-213
放牧和刈割干扰对松嫩草原羊草草地影响的研究*王仁忠(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长春130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09-14,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02-05。ASTUDYONTHEEFFECTSOFGRAZ...  相似文献   

7.
刈割活动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 研究刈割活动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8,335条, 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7目23科40属。结果表明, 与围栏封育样地相比, 刈割活动样地中线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减少, 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R)虽低于围栏封育样地, 但两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明刈割活动尽管明显降低土壤线虫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 但对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有限; 样地间PPI/MI值差异明显, 表明刈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土壤线虫功能类群组成, 其中受影响的主要是非植物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8.
李海燕  杨允菲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339-2343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甸,对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半径为0.5、1、3、和10 m的羊草无性系种群斑块分蘖株的物质生产和根茎的物质贮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1、3、 m斑块各圈和10 m中间及边缘根茎的物质贮藏以1龄级、不同斑块各圈分蘖株的物质生产以1、2龄级对种群的贡献最大,其物质贮藏和生产所占比例均逐圈增加.整体上,年轻龄级分蘖株和根茎具有旺盛的物质生产力和贮藏力.无性系斑块由中心至外围的物质生产和贮藏规律与斑块扩展趋势具有一致性.0.5~10 m斑块分蘖株物质生产力和根茎贮藏力的变异以最外圈最大.在水淹羊草草甸的恢复过程中,不同大小羊草无性系斑块种群构件的物质生产和贮藏策略为种群不断扩展和群落进展演替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松嫩草原优势植物羊草立枯体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羊草草原上当年羊草的枯死体大部分以立枯体的形态存在,立枯量约占枯死量的75.34%。立枯体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抛物线型。每月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均大于立枯体分解速率,二者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份。其中立枯体分解速率最大值出现在7月,凋落物出现在8月。立枯体和凋落物损失率的季节变化曲线均呈指数形式,立枯体的所损失量约占凋落物损失量的77.11%。立枯体的分解与水热因子均呈指数正  相似文献   

10.
松嫩草原黄墩蚁对羊草群落组成与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松嫩草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黄墩蚁对羊草群落和羊草 虎尾草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墩蚁改变了其生境中的植被组成,两群落中的羊草密度增大,结穗率降低,但重量增加。受其影响,羊草和虎尾草的高度明显较大,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林分密度(1800、3000、4500株/hm~2)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三种林分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131.54、161.42、172.69 t/hm~2,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碳密度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地被物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最大(53.11%—67.37%),其次是树干、树根、树皮(25.89%—35.74%),高密度杉木林分有利于树干、树皮、树根碳密度分配比例的增加。2)乔木层,树干、树皮、宿留枯枝及宿留枯叶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鲜枝及鲜叶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具显著差异(P<0.05);树干、树皮碳密度随树体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鲜枝鲜叶碳密度集中于树体中上部(8 m≤h≤10 m),宿留枯枝枯叶碳密度集中分布于树体中部(4 m≤h≤8 m)。3)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不同径级根碳密度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径级根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变化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104块样地调查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运用GIS平台,对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优势树种各器官的含碳率为44.59%~54.45%,森林凋落物含碳率为30.61%~42.73%,平均为36.38%;(2)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17.68t · hm-2,低于我国森林平均水平;植被层碳密度平均为24.15 t · hm-2,其中常绿阔叶林植被层碳密度最高,达42.80 t · hm-2;枯落物层平均碳密度为2.74 t · hm-2,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9.09 kg · m-2;(3)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储量为286.14×106t,其中植被层碳储量为58.72×106t,凋落物碳储量为6.67×106t,土壤碳储量为220.74×106t;(4)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分布面积最大,其总有机碳储量为77.24×106t,占三峡库区森林有机碳总储量的26.99%;在各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林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储量均最高,分别达到20.70 × 106t、2.66×106t和53.89×106t;(5)三峡库区森林有机碳密度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巴东-秭归、巫山-巫溪、石柱-武隆及江津南部有机碳密度较高.在三峡库区提高森林质量、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依据 2005 年 5-10 月在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处理条件下采集的土壤跳虫群落数据,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共捕获跳虫 1 156只,隶属于 9 科 19 属。结果显示:与过度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且拥有较高的跳虫类群数、个体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都能达到恢复与重建中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的目的, 只是与围栏封育相比,种植苜蓿能够更显著地提高跳虫个体密度。此外,与过度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主要提高了跳虫群落等节跳虫科(Isotomidae)、长角跳虫科( Entomobryidae)和圆跳虫科(Sminthuridae)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其中围栏封育样地拥有更高的长角跳虫科和圆跳虫科个体密度,其分别是过度放牧样地相应跳虫科的 5.14倍和 2.38倍;而种植苜蓿样地等节跳虫科个体密度最大,其大小是过度放牧样地等节跳虫科的 3.33倍。  相似文献   

14.
榆树疏林是中国东北松嫩草原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其对维持物种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过去20a间,榆树疏林在人为干扰(农耕和放牧)下,其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83年和2004年,对松嫩草原不同人为干扰下榆树疏林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耕和放牧一方面使松嫩草原榆树疏林群落多物种消失、生物量和多样性显著下降、植被结构简单化;另一方面,也是导致建群种——家榆低矮化,灌木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10月对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样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提取土壤线虫,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差异.研究共捕获线虫13 713条,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7目24科40属,个体密度平均113条/100g干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均能明显改善中度退化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环境,但围栏封育较种植苜蓿更能显著提高土壤线虫的个体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土壤线虫个体密度垂直分布,围栏封育样地线虫表聚性最明显,种植苜蓿样地表聚性次之,过度放牧样地表聚性最差,其夏季和秋季土壤线虫向土壤下层移动明显.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功能类群指数能够指示中度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方式间的差异,其中∑MI指数和PPI指数对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变化反映最敏感,根据功能类群指数统计,与围栏封育相比,种植苜蓿和过度放牧显著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中r-和k-选择植物寄生线虫的比例.对于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选择围栏封育方式可能更利于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6.
松嫩草地羊草叶片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36  
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羊草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分析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蒸腾速率属单峰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阻力在整个生长季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差异,同一环境因子在不同时间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阻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净光合有效国徽是对羊草光合作用影响最为强烈的环境因子,受环境因子控制最为显著的生理特征是羊草叶片的蒸腾速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自行设汁的蒸散仪和加拿大Campbe 11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自动气象设备测定了松嫩草原碱化草地角碱蓬群落的蒸散、蒸腾量、太阳辐射及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的睛天条件下,角碱蓬群落的蒸散、蒸腾速率的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且各月份间差异很大。群落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紧密相关,其中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长季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在角碱蓬群落水分循环与平衡的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1992年6~8月的生长季中,角碱蓬群落总的水分亏缺较少(6.3mm),但各月份间差异很大,其中6月份水分亏缺最高(30.1mm)。  相似文献   

18.
松嫩草原不同时间火烧后群落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松嫩草原早春火烧后,种类密度、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增高,均匀度降低;晚春火烧后则相反.无论是早春火烧还是晚春火烧.群落高度降低,但晚烧更低.火烧能刺激羊草生长活力,晚烧作用更明显.火烧后,羊草叶产量增高,叶茎比例以晚烧地为最高.早烧后,群落地下现存量增多,晚烧相反.  相似文献   

19.
羊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4种密度羊草种群的温室模拟试验,分析了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随生长期呈增加的趋势,且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密度间羊草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对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密度羊草种群的根冠比随生长进程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表明环境因子是影响羊草种群根冠比变化的主导因素;单株羊草及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但幂函数指数与系数随羊草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表明资源竞争引起的微环境差异导致了羊草种群根冠比的动态变化,可为定量研究光合产物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松嫩草原拂子茅种群热值、生物量和能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全株的叶的热值和季节变化规律相似,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中旬和8月初,茎热值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月初,穗笔立枯体的热值变化呈波动型,穗的最大值出现在9月初,立枯估出现在6月中旬,地上部能量现状量的季节变化与生物量变化同步,呈单峰曲线,不同季节能量在各器官中分配比率为:6月中旬为叶>茎>穗,7月初为叶>茎>立枯体>穗,7月中旬为叶>茎>穗>立枯体,8月至9月为叶>茎>立枯体>穗,能量的垂直分配,地上部为从地表至20cm高度逐渐增加,最大值在10-20cm层占地上部总能量的26.91%,然后逐渐下降,地下部能量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能量集中分布在地下0-10cm层在占地下部总能量69.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