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试者为9名男性青年。在低压舱模拟海拔3000、4000、5000和6000m,分别进行1h实验,共36人次。各高度上停留时作听觉检测,并记录了脑电和主诉。结果表明,在3000m,人的听觉运动反应基本正常;而在5000m、6000m,听觉运动反应的正确率、延时率、遗漏率和反应时等多项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工效降低。本研究为急性缺氧防护生理标准和缺氧耐力提供了工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初步证实,急性缺氧可使大鼠肺动脉产生内皮衍生收缩因子,并对其性质作了初步探讨。急性缺氧可使离体大鼠肺内和肺外动脉产生收缩反应,当灌流液氧分压从约17.3kPa降低到4kPa时(pH7.40~7.48),肺内和肺外动脉的基础张力分别比原来静息张力增加了37.5±5.1mg(n=4)和33.2±1.9mg(n=6);当氧分压恢复到约17.3kPa时,肺动脉基础张力也降到缺氧前的静息张力水平,即肺内动脉约300mg,肺外动脉约400mg。去掉内皮细胞后,急性缺氧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反应消失。消炎痛、去甲二氢愈创木脂酸、阿托品和酚妥拉明均不能阻断急性缺氧所致大鼠肺动脉内皮依赖性收缩反应。急性缺氧可诱发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产生释放非花生四烯酸环氧酶和脂氧酶代谢产物的内皮衍生收缩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急性缺氧时的呼吸反应类型,以17名健康男性青年为受试者,在低压舱模拟3000~7000m高度上进行了45人次缺氧暴露实验。在3000~5000m高度,肺通气量(V_E)增加主要取决于潮气量(V_T),呼吸频率(f)无明显变化。在5000m,4例出现周期性呼吸,1例发生通气抑制反应。在7000m,所见呼吸反应有三种类型:(1)f持续增加,V_T减小,此型受试者均有脑功能失调症状(5例),(2)V_T和f均增加(4例);(8)V_T增加,f相对稳定(2例),该型缺氧耐力较好。  相似文献   

4.
模糊集理论的问世为我们进行生化过程的模型化工作开辟了可喜的前景。本文就故障诊断问题,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化方法。同时,运用这种方法,针队一个工业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染菌故障问题,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诊断模型。理论分析和现场调试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还可作为类似故障诊断问题模型化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清C反应蛋白(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炎症产物,不同的刺激因子诱导产生的S-CRP浓度存在差异,故可将S-CRP应用于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本文就S-CRP测定在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对它的研究,具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现代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的数学,当今已被广泛用来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研究生态学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科学研究要深化,而深化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便是数学化和定量化。但这些学科是最难数量化的。其原因是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甚至还有模糊  相似文献   

7.
低氧反应和屏气反应在急性高原反应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氧反应和屏气反应在急性高原反应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在平原观察113名入藏人员吸入10%低氧气体10 min和屏气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变化;进入高原后进行急性高原反应(AMS)症状评分;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急性高原反应者和基本无反应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吸入10%低氧气体过程中,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心率迅速升高,血压普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急性高原反应者吸入低氧气体1min时的心率明显慢于基本无反应者.所观测指标均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相关分析表明,AMS评分仅与吸入低氧气体7 min时的心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176.结论:在平原单纯用低氧和屏气反应来预测3 658 m高原地区的AMS发病情况意义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8.
钾通道在肺动脉、脑基底动脉缺氧反应中的作用刘杰,王迪浔(同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30)肺、脑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存在多种类型K+通道,它们对血管张力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拟探讨K+通道在肺、脑血管缺氧反应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长...  相似文献   

9.
有机溶剂在酶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反应。但酶反应中却很少使用;尽管有时分离纯化某些酶时也使用酒精或丙酮,但十分慎重。事实证明大多数有机溶剂会引起酶蛋白变性,失活或抑制酶反应;并且有的有毒,易燃。因此,长期形成一种概念:酶反应需在水溶液中进行,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以同时期的6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析ACI患者发病后1、3、7、14、28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以血清CRP≥12mg/L作为A组,CRP<12mg/L作为B组,分析两组的病情和预后。结果:ACI患者发病后血清CRP浓度随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在第3d时达到最大值;各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的病情严重程度高于B组,预后较B组差。结论:CRP在ACI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呈动态性变化;血清CRP≥12mg/L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小鼠常压急性缺氧模型装置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种建立小鼠常压急性缺氧模型的简易装置,并通过实验与常规缺氧模型装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装置避免了高浓度C02或低气压对实验的影响,而且造价低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为完善缺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短时间高空急性缺氧呼吸反应的规律性。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年龄18~21岁,在低压舱模拟3000~7000米高度上进行两种状态缺氧暴露:安静坐位和25瓦自行车功量计活动(VO_2=700~750ml/min;代谢率为3.3~3.6kcal/min)。在低压舱“上升”条件下P_AO_2和P_B(大气压力)呈正相关,安静状态P_AO_2=0.159×PB-17.315(r=0.999,P<0.01);25瓦活动状态P_AO_2=0.160×P_B-21.961(r=0.998,P<0.01),两者有显著的差异。随着高度上升,V_E、V_T和HR(心率)的增加均和P_AO_2呈指数型相关。可以用传递函数G(S)=K·e-τ·s/(TS 1)来描述安静和轻度活动状态下阶跃性缺氧时P_AO_2和P_B间关系。模型参数K和T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时观察到在活动状态下K值减小和T值缩短,本文对K、T值的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刘俊  赵宁 《生命科学》2010,(3):302-305
缺氧微环境是实体肿瘤的特征之一,也是影响实体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耐药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肿瘤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检测的mRNA数量,基因芯片分为传统的表达谱芯片和功能分类芯片。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因能对成千上万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定量检测,在生命科学研究包括缺氧微环境对肿瘤作用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选择性应用这些基因芯片除了能证明缺氧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外,同时还能筛选肿瘤缺氧微环境调节的未知靶基因及缺氧微环境重要调节因子的未知下游靶基因,还能为研究缺氧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基因芯片技术正成为该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4.
控制理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生理学方面的应用为主,分三方面简要地介绍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频率法及系统分析方法在血压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指出了数学模型及模拟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意义,并通过对体温等系统的模拟研究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第三部分说明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方法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实际可能性,并以血糖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为例,作了进一步的介绍。文后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5.
缺氧信号在维持氧稳态和细胞生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胚胎发育时期处于快速增殖的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快速生长的细胞中都能观察到缺氧现象的存在。为了应对缺氧胁迫,生物有机体形成了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在多种调节途径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和HIF-2是最主要的能够应答细胞内氧气浓度的降低而对多种基因进行调控的转录因子,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都存在着密切关系。最近的研究发现在骨骼发育,骨骼的形成和再生,以及关节的形成和动态平衡的调节中HIF-1和HIF-2的具有重要作用。此外,HIF-1和HIF-2的过度表达在临床上与骨肉瘤和骨关节炎明显相关。总之,这些发现预示着缺氧的信号在骨骼的生物学及其疾病中起到中心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细管反应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滇姜花素 C的化学鉴定、环肽成分的追踪及鉴定、蝇子草甙的水解及部分水解产物的鉴定、邻二羟基构型的确定为例 ,介绍了毛细管反应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并对毛细管反应的一些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选择反应监测(SRM)技术是一种根据已有信息或理论信息靶向进行质谱信号采集的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重复性、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用于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绝对定量分析.本文对SRM技术的特点、发展过程、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糖基化反应能有效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性质,利用糖苷水解酶类和糖基转移酶类对生物活性化合物进行糖基化修饰已成为研究热点。相比于糖基转移酶类,糖苷水解酶类在大规模催化中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的优势。其中,蔗糖磷酸化酶因其卓越的糖基化活性和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在化工领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蔗糖磷酸化酶的结构与催化特性,概述了蔗糖磷酸化酶的定向改造,同时系统性地总结了蔗糖磷酸化酶在糖基化反应中的应用及与其他酶的联合应用。并且,基于蔗糖磷酸化酶的研究现状,结合笔者研究团队的多年工作经验,探讨了该课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图象分析检测常氧(PO2±21.3kPa)及慢性缺氧(P025.3±0.7kPa)培养的猪肺动脉内皮细胞PDGF-BmRNA的表达及其对急性缺氧刺激的反应.结果常氧及慢性缺氧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在急性缺氧后PDGF-BmRNA表达均增加(P<0.05),以第4、6代慢性缺氧组升高的幅度更大.结果表明慢性缺氧可增强PAEC在急性缺氧时PDGF-BmRNA的表达,可能促进肺血管改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细胞在缺氧情况下,可诱导缺氧反应基因转录增加,维持血氧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和包含有启动子、增强子序列的顺序作用元件为转录调控的关键环节,缺氧诱导因子-1可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内的缺氧诱导因子-1结合位点与之相结合,二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