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热带非测的地方性流行区,乙肝病毒的传播大多发生在婴儿出生的早期。而且围产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导致高比率的慢性携带。因此,预防乙肝病毒传染的最佳选择是在疫苗保证的情况下,在出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四年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率与病毒载量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2年至2015年间13 039例HBsAg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并进一步分析24例HBeAg阳性、31例HBeAg阴性初诊乙肝患者四年间接受正规治疗后HBV DNA变化趋势。结果 本地区近4年间血清HBV DNA阳性率依次为48.6%、46.18%、38.69%、37.66%,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病毒载量均值的对数值分别为(5.48±1.56),(5.27±1.72),(5.29±1.68),(5.35±1.85)拷贝/mL。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与2012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而低病毒载量(即病毒拷贝数的对数值小于5拷贝/mL)患者比例2012年明显大于其它年份,2012年分别与2013年、2014年、2015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HBeAg阳性/阴性乙肝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其HBV DNA载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第一年下降显著(P<0.01)。结论 近4年本地区血清HBV DNA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低病毒载量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尹和平 《生物学通报》1989,(6):19-19,40
乙型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我国也是高流行区。现在对本病的认识与研究逐渐深入,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仅就乙型肝炎的病原(乙型肝炎病毒)和与疫苗有关的两个问题简述如下: (一)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属DNA病毒,该病毒与其相关抗原颗粒在电镜下分三种不同形态:直径为22nm小球型颗粒、直径为22nm长为200nm的管状颗粒和直径为42nm的大球型颗粒(又称Dane颗粒)。一般认为Dane颗粒是完整的病毒。这三种形态病毒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HBsAg)组成,不含核酸。Dane颗粒衣膜内为27nm的核心,核心部分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源性DNA模板及相应的DNA聚合酶。据研究HBV进入肝细胞浆脱去衣膜,其环形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当前许多生态学的研究工作使用了数学的方法和手段。因为它可以对生态现象进行量化的研究,而且理论上的分析往往还能使研究结果得以深化。数学模型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的桥梁。自从60年代数学模型的研究在生态学上再次被人们重视以来,其发  相似文献   

5.
对79名HBV标志阴性少年人群,以乙肝疫苗10μg×3的免疫剂量和0、1、2月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对其抗-HBs免疫应答和临床保护效果作了为期7年的定人随访。结果表明,抗-HBs阳转率在免后三个月时为100%,均值为3084MIU/ml。至免后84个月时疫苗接受者中仍有55.7%的抗-HBs水平≥10MIU/ml。6例检出抗-HBs,其中5例的抗-HBs持续处于高水平。全部观察对象无一例检出HBsAg或发生临床肝炎。少年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至少7年内可具有保护性抗体。故在此期内不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一个关于细胞增长的数学模型,用微分方程组来确定。通过系统的稳定性的分析指出参数对细胞组织容量的平衡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过程非常复杂,由抗原刺激导致抗体产生的现象,可借助数学模型的研究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本文讨论有关抗体产生与免疫反应的动力学的问题,介绍有关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近斯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分析了若干模型。  相似文献   

8.
应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3名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以768名新生儿为试验组,226名新生儿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注射HBsAg血源性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HBlg)或疫苗加HBIg,对照组注射安慰剂,所用疫苗为国产81-2、82-1-2、83-1和美国NIHA9,观察表明,出生后六个月,试验组各批疫苗的保护率为60~93%,以83-1批为最高;疫苗加HBIg的保护效果与疫苗相似,HBIg组亦有70%的保护效果,以上结果证明单独应用HBsAg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9.
10.
数学模型与自然保护科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日益加剧的人类干扰和景观破碎化已危及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也最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指导这一实践的理论和原则极为需要。本文试图综述与自然保护科学有关的几个学科在理论和实际研究(尤其是模型)方面的近期成果以及发展趋势,从而提出自然保护模型的发展方向。文中涉猎基于不同方法论、不同组织水平的模型,并对数学模型在自然保护科学中的作用和实用性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对29例肝炎,1例尸检肝组织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DNA(HBV DNA)进行了研究,发现HBsAg( )/HBeAg( )患者中,有9/17(52.94%)血清HBV DNA阳性;HBsAg( )/抗-HBe( )患者中,2/6(33.33%)也为阳性。从30例肝组织中提取DNA经琼脂糖电泳,Southern吸印转移及分子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7例HBV DNA阳性,全部有游离型HBV DNA。27例中有5例经用标记pBR322探针杂交排除非特异杂交带后,在高分子量区有HBV DNA特异的杂交带,提示有HBV DNA整合。  相似文献   

12.
核酸序列分析表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基因(C基因)编码区内存在两个ATG。目前认为第二个ATG为乙肝病毒C抗原的起始密码子,两个ATG之间的序列称为前C序列,共87bp。Uy、Rutter、Roossinck及景新等的研究表明,含前C序列时,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是形成具有HBeAg活性的P25~e膜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则是形成分泌性的HBeAg;不含前C序列时,在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均形成P21~e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胎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HBV胎内感染的可能性及机率,随机配对选取了22例HBsAg携带者母亲的引产胎儿和22例HBsAg阴性母亲的引产胎儿,对其心血、肝脏进行了系统研究,简报如下: 1.对象 随机选择HBsAg阳性无症状带毒者的雷夫奴尔(Rivanol)引产胎儿22例,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四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不同剂量和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效果。每组对象为6~7岁儿童30~50人。每人三剂疫苗,程序为 0、1和6个月。其中10μg肝注组免疫三针后1个月和3年,抗HBs阳住率均为100%;而3μg肌注组仅为78%和40%;5μg肌注组和3μg皮内接种组的抗-HBs阳性率在89%~100%之问。免疫后18个月做抗-HBs相对定量,各组mIU/ml的GMT由高到低依次为10μg肌注组、3μg皮内组、5μg肌注组和3μg肌注组。由此可见,对学龄前HBV标志阴性的儿童进行免疫,在各组中以10μg疫苗肌注效果最佳,而3μg肌注无实用价值。如考虑到疫苗费用,则5μg肌注或3μg皮内注射也不失为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前核心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清  张菁 《病毒学报》1994,10(1):63-67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大规模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的效果考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上海、广东、湖南、河北四省市试点区200万人口中,每年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新生儿3万人。四省市四年平均接种率为91%~95%。除上海地区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免疫剂量为20μg×3外,其余地区大多来用10μg×3。免疫后1至2年和3至4年期间两次考核免疫效果。免疫后3~4年检检测省市HBsAg阳性率平均为1.78%,同免疫前本底对照的16.2%相比,下降88.98%(82.68%~92.71%)。上海4岁婴儿HBsAg阳性率降至0.98%,比免疫前本底对照的9.38%降低89.57%。四年后抗HBs阳性率在67.8%~81.6%之间。本项研究表明,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普遍免疫的效果极佳。如普遍使用10μg剂量,HBsAg阳性率可从10%下降至2%~3%左右。结合其它研究结果,如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首剂使用30μg免疫,或加用HBIg,则新一代人HBsAg阳性率将降至1%以下。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及e抗原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核衣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发现病毒核心颗粒中存在着e抗原之后,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有些报道认为,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组成成份。有人通过实验发现核心抗原和e抗原的氨基酸序列极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ELISA间接法检测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特异性抗HBcIgG,用ELISA捕捉法检测特异性抗HBcIgM。11例急性乙肝病人急性期抗HBcIgM100%阳性,抗HBcIgG全部阴性;恢复期抗HBcIgM 81.8%阴转,抗HBcIgG则100%阳转。17例慢性乙肝病人抗HBcIgM82.35%阳性,抗HBcIgG 100%阳性。被检血清经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证实抗HBcIgM和抗HBcIgG两类抗体反应在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具有不同的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按0、1、6程序,分5种不同剂量免疫HBsAg和HBeAg均阳性(双阳性)母亲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井于首针后8~12个月采血,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他们的HBsAg和抗-HBs、抗-HBc,以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10μg×3组对双阳性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保护率,分别是42.9%和53.5%;20μ×3组为67.4%和69.7%;30μg、10μg、10μg组为75.6%和79.8%,30.20、20μg(含30、30、10μg)组为80.2%和81.5%;30μg×3组为82.3%和83.7%。随疫苗剂量增加保护率逐渐增加,抗-HBs阳转率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于文  琦祖和 《病毒学报》1997,13(4):314-318
将核心抗原基因起始码下游的序列,构建两个CAT报告基因表达质粒,即pCATN I和pCATNⅡ,转染HepG2与CV-1细胞后,均可使CAT报告基因表达,表现出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