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青藤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毛青藤茎顶端的原生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其行生细胞形成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分化形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随着茎的继续发育,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由束中形成层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分子,而束间形成层仅产生薄壁组织细胞形成宽的射线。在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化成熟的过程中,韧应部外方仍保留1—2层原形成层细胞,以后,它们分裂为多层纤维原始细胞,在次生结构形成时,这些细胞的细胞壁加厚,形成初生初皮纤维。茎始终未产生用皮。  相似文献   

2.
黄连根茎中小檗碱积累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连属植物根茎中小檗碱的组织化学研究以往都采用新鲜材料切片。试验应用碘化汞钾处理黄连根茎,使其中小檗碱沉淀后,石蜡法制片。观察结果表明,黄连根茎中小檗碱主要分布在皮层,髓和髓射线薄壁组织细胞内,木化细胞的细胞壁中也有小檗碱。根茎的基部小檗碱含量少,中部和分枝内较多;节部比节间含量多。在不同年生根茎中,二年生苗根茎的一些细胞内小檗碱开始积累,以后逐年增加,至第六年达小檗碱积累高峰,以后根茎内小檗碱含  相似文献   

3.
青藤碱抑制人宫颈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为SIN在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SIN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ar)法检测处理24h、48h、72h后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1.0.1、0.2、0.4、0.625、1.25、2.5mmml/L SIN处理Hela细胞24h、48h、72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2.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SIN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细胞凋亡分析表明,SIN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结论:SI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有关,SIN有望应用于宫颈癌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青藤碱是从传统中药青风藤中分离得到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青藤碱存在半衰期短,用药剂量大,有胃肠道等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对青藤碱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综述,为青藤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推动青藤碱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超声法从青风藤根中提取青藤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苯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对青风藤根进行提取,超声提取物经活性碳脱色纯化和重结晶即可得产品青藤碱。对所得产品经IR和HPLC法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青藤碱的产率为2.12%,含量为98.73%。该方法从青风藤根中提取分离青藤碱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哈乐联合青藤碱治疗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前列腺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哈乐0.2mg;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青藤碱口服,一日3次,前期一次2片,一日3次;三日增至一次3片,一日3次。治疗4周,观察疗效和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6表达。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液中TNF-α、IL-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哈乐配合青藤碱,能增强其对前列腺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哈乐联合青藤碱治疗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前列腺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哈乐0.2 mg;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青藤碱口服,一日3次,前期一次2片,一日3次;三日增至一次3片,一日3次。治疗4周,观察疗效和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6表达。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液中TNF-α、IL-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哈乐配合青藤碱,能增强其对前列腺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具有抗炎活性的青藤碱衍生物,建立了药用植物内生菌对青藤碱的生物转化模型,从84株药用植物内生菌中筛选出5株对青藤碱具有转化能力的菌株,利用TLC和NMR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确认为(S)-disinomenine,(R)-disinomenine和sinomenine N-oxide。生物转化为青藤碱的结构改造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小脑、脑干的nNOS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法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青藤碱治疗前后用纳洛酮催瘾,观察戒断症状;化学比色法测各脑组织匀浆的nNOS活性。结果:青藤碱可扭转成瘾小鼠的体重下降趋势,减轻戒断症状;使由吗啡依赖与戒断引起异常变化的nNOS活性水平恢复到最终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青藤碱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征状,其机制可能与青藤碱影响各脑组织nNOS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Liu Z  Zheng JF  Yang LQ  Yi L  Hu B 《生理学报》2007,59(3):285-292
本文旨在探讨青藤碱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小鼠的小脑和胸腰段脊髓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吗啡剂量递增法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用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评价小鼠急性戒断时齿颤、扭体、直立、喷嚏、眼睑下垂等戒断症状,对成瘾小鼠用青藤碱(40mg/kg,i.P.)治疗后,再用纳洛酮激发观察戒断症状。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小脑和胸腰段脊髓nNOS mRNA表达变化,化学比色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小脑和胸腰段脊髓组织匀浆的nNOS活性与NO含量。结果显示:(1)青藤碱可以扭转由吗啡依赖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的趋势,减轻小鼠急性戒断时齿颤、扭体、直立、喷嚏、眼睑下垂等戒断症状;(2)青藤碱可降低小鼠吗啡依赖与戒断时在小脑与胸腰段脊髓中异常上调的nNOS mRNA水平,使酶活性下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nNOS催化产生的NO含量与酶活性的变化一致;(3)单独使用青藤碱,小鼠没有出现类似吗啡引起的戒断症状,小脑与胸腰段脊髓中nNOS mRNA水平及酶活性没有异常升高。上述结果表明,青藤碱本身无成瘾性,但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征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青藤碱影响小脑与脊髓中的NO/nNOS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初敬华  何显 《植物研究》1999,19(4):397-400
作者在对单瘤酸模(Rumex crispus var.unicallosus)幼苗维管组织做连续切片的解剖观察时看到,该植物维管组织从根到茎的变化过程中出现4个不同的中柱类型即(1)根-下胚轴的三元型星状中柱;(2)子叶节区下部的单体型原生中柱;(3)子叶节区上部的管状中柱和(4)上胚轴-苗端的真中柱。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子叶节区既然具有原始的单一管状类型的中柱,说明这一部位应为与古老 性顺官  相似文献   

12.
兰花蕉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颖群  廖景平  吴七根   《广西植物》1997,(3):235-241
兰花蕉种子球形或近球形,具表皮毛,种脊不明显。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五部分。假种皮具3~4条粗毛状裂片,包围种子或不定向伸展;裂片最外方为1层表皮细胞和1~3层厚壁细胞,内方为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和厚壁细胞的壁增厚并木质化;成熟时裂片下部1/2段中空。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但内珠被在种子发育后期才萎缩。种皮分化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由1层表皮细胞构成,其细胞壁增厚并木质化;中种皮外方为2~3层厚壁细胞,内方由12~15层薄壁细胞构成;内种皮由1层径向延长的石细胞构成,其细胞壁网状增厚,胞腔不明显。外胚乳极不显眼,大部分只由1层切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构成,局部为2~17层细胞;外胚乳细胞主要含许多脂类物质及少量蛋白质颗粒,不含淀粉。内胚乳占据种子很大的体积,由通常径向延长的长方形、长条形或方形薄壁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淀粉粒和通常一颗亦有2至多颗菱形或方形蛋白质晶体,脂类物质极少。胚圆柱形,胚根和胚芽不明显。种子珠孔区不分化出珠孔领和孔盖,但具柄,柄的远轴端边缘大部分着生假种皮,着生假种皮一侧柄略膨大。合点区内种皮出现极宽的缺口,缺口间为整体呈弧状长条形的合点区厚壁细胞群。较粗的种脊维管?  相似文献   

13.
湿地匐灯藓切茎繁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湿地匐灯藓T.Kop.是五倍子角倍蚜Schlechtandalia chinensis Bell.的优良冬寄主之一。对该藓切茎繁殖的研究表明:切茎碎段繁殖适宜时期为4 ̄6月、9月,温度为13 ̄25℃;碎段长度0.5 ̄0.8cm,撒播量为60 ̄80g/m^2为宜。这不仅可以提高繁殖系数,而且还能延长冬寄主使用寿命2 ̄3a。从而为角倍蚜冬寄主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楂和山楂叶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山楂和山楂叶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山楂叶中氨基酸的总含量高达10.3%,山楂中约含2.4%。  相似文献   

15.
舞花姜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吴七根  廖景平   《广西植物》1995,15(2):146-153
舞花姜种子表面只许多表皮毛,基部具黄白色的种阜状结构。假种皮着生于种阜结构内缘,基部筒状,中上部指状分裂;假种皮细胞长条形.内含许多细小淀粉粒。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可划分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由具3—5(6)层表皮细胞的复表在构成,最外层的一些表皮细胞向强突起形成表皮毛。中种皮由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中种皮薄壁细胞层与色素层构成。下皮层由一层下皮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结合有单字的红褐色色素;半透明细胞含有与脂类结合的淡黄褐色无定形块状物,中种皮薄壁细胞内无色素或任何颗粒状物;色素层为中种皮最内方的一层,细胞体积大、充满与单宁结合的红褐色色素。内种在由一层体积小、壁局部增厚的砖形薄壁细胞构成,其机械保护作用小。种子在珠孔区分化出珠孔领、孔盖及种阜状结构。珠孔领为异形型,孔盖不具石细胞硬层。种阜状结构以其细胞层数增多、壁增厚并本质化的复表皮加强了珠孔区的机械保护作用。合点区内种皮出现缺口.缺口间充满通常呈多角形的合点区色素细胞,其整体轮廓为长条形。外胚乳细胞壁平直,细胞内充满淀粉粒,部分细胞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与脂类:近合点外胚乳形成一薄区。内胚乳细胞含有蛋白质、脂类与淀粉.其细胞轮廓清楚,椭圆形或不规?  相似文献   

16.
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及真菌中甾体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采自云南的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状茎韧皮部、木质部和种子中分离出50株内生真菌,其中从根状茎的韧皮部中分离出内生真菌最多。建立了甾体类化合物的检测和分析方法。检测到3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物中含有甾体化合物,其中5株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物中甾体化合物的产率超过了50mg/L。  相似文献   

17.
薜荔和爱玉及其传粉昆虫繁殖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薜荔(Ficus pumila L.var.pumila)隶属桑科榕属,爱玉(F.pumila L.var.awkeotsanmg Corner)为其变种,它们的花是单性的,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雄花序中有瘿花和雄花,每个花序中花的数量极多,达4000~6000朵。薜荔榕小蜂是唯一能进入薜荔和爱玉的隐头花序中产卵或传粉的共生昆虫,自然状态下雌花的结实率分别为82%、83.52%;瘿花的成虫瘿率分别为58.71%、51.32%,因此可形成大量的果实和虫瘿。物候观察表明薜荔和爱玉花期不遇,它们花序中的榕小蜂种群已经生殖隔离。人为的放蜂实验表明,生活于爱玉花序中的榕小蜂,已无法在薜荔花序中繁殖,生殖隔离进一步得到证实;实验同时表明爱玉的花粉亦不能使薜荔雌花结实,宿主两变种间生理上已不亲和。本文从共生双方协同进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榕树2变种间与传粉昆虫繁殖特性的差异,以及变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nl. var. aromaticum Q. H. Liuet S. F. Zhang,是湖北新发现的一种香料资源植物,并有药用价值,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优良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神农香菊原产湖北神农架,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资源分散,运输不便。为了适应今后生产发展的需要和保护种质资源,我们进行了该植物的引种扩大繁殖  相似文献   

19.
已知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约967种(种下分类等级未计算在内)。本文基于植物区系学的观点,讨论了属内8个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云间杜鹃亚属、纯白杜鹃亚属、异蕊杜鹃亚属的系统位置、分布式样。分析了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上的时间、空间关系。认为常绿杜鹃亚属和杜鹃亚属是在本属植物起源后的早期阶段就沿不同途径迁徙、繁衍的两个演化枝。自第三纪以来,它们的性状发展多样,种系高度分化。在现存类群中最具原始性状的亚属是常绿杜鹃亚属,这个亚属的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Fortunea,耳叶杜鹃亚组Subsect.Auriculata 保持较多原始性状。种的分布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有1种),东亚种类最多,马来西亚次之。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既是多度中心又是多样化中心,马来西亚仅是多度中心。大多数种为地方特有性分布,特有现象十分突出,东亚和马来西亚的特有种共约862种,占种总数的89%以上中国有6个亚属(Candidastrum,Mumeazalea不产)约562种,其中特有种约405种。分析第三纪的化石记录,杜鹃属在全球分布的时间、地点,杜鹃属保持原始或古老性状的类群的现代适生地,认为中国西南至中国中部最有可能是杜鹃属植物的起源地,始祖类群起源的时间会是在晚白垩纪至早第三纪。讨论了杜鹃属在第三纪至第四纪向北半球北部的传布,向亚洲西南、亚洲东南和向东亚的传布以及向大洋洲的传布。从杜鹃属在全球传布的现象和途径,看来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时间和窨历史对植物繁衍、传播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并受制于植物种系自身具有的遗传性和对环境强烈变化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