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占我国大陆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遗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HB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非可控性炎症是HBV进化和HCC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的、非充分的抗病毒免疫对HBV变异有选择作用.在炎症促癌过程中病毒和肝细胞基因组均经历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HBV变异不但能预测HCC的发生,而且具有促癌功能.HBV在肝细胞基因组中整合,尤其是羧基端截短型X基因的整合不但促进HCC的发生和转移,而且抵抗抗病毒治疗.明确HBV致癌机制可为降低和推迟HCC的发生和转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基因组复制时,以病毒前基因组RNA作为模板合成子代病毒DNA,催化该过程的逆转录酶缺乏校对功能,所以HBV易出现变异。近年来,各国学者通过比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和非HCC患者的HBV基因序列,发现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的A1762T/G1764A变异或T1753V变异、增强子Ⅰ区的G1053A或G1229A变异、前S蛋白的F141L变异、前s2区基因缺失变异和x基因的截短变异,分别是HCC的易患因素,而前c区常见的G1896A变异,与HCC的发生无关。增强子Ⅱ区的C1653T变异在c基因HBV感染中可能与发生HCC有关,而在A基因型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BV慢性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中X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HBx),参与众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早期研究表明,HBx在HCC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但其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近几年,HBx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HBx在不同的细胞系以及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促抑凋亡的双重作用,HBx还参与细胞自噬的调控. 此外,在HBx参与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本文将从HBx对肝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对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调控等方面,对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其基因组有3.2kb,含4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核心蛋白、e蛋白、X蛋白、聚合酶以及HBV表面抗原(HBsAg)。为研究HBV的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本文对来自HCC病人不同基因型的HBV进行测序,研究其X、前C、前S和S区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5.
全球癌症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新发的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50%,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癌比例约80%。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目前,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被认为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治疗措施,其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进展、预后密切相关。文章就HBV相关HCC的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所致的急、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HCC),是一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远东和非洲是HBV的高流行区,新加坡亦然。在那里,人群中HBV慢性携带率大约10~15%,HCC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3%。抗病毒表面蛋白抗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而且一般公认,通过系统的预防接种是限制病毒传播,控制肝病预后唯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肿瘤发生是基因组突变和表观遗传修饰变化积累的结果,但是HCC发生过程中的三维基因组构造变化仍然缺乏研究.基于此,在人源HCC细胞系PLC/PRF/5和人源正常肝细胞系L02中进行了原位Hi-C分析,并辅以转录组测序以及SMC3/CTCF/H3K27ac...  相似文献   

8.
李仕华 《蛇志》2013,25(2):222-224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HCC患者中1/3有慢性乙肝病史.目前研究已经证实,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HCC发生的最危险因素.HBV致癌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涉及病毒与宿主及环境的多阶段、多机制复杂过程.目前研究认为一些HBV相关的因素可能与HCC发生有关,如HBsAg状态、HBV DNA载量、HBV DNA基因型、前核心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突变等.本文就目前一些流行病学因素及分子因素研究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引起急性和慢性的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变,最终引发肝细胞癌(HCC)。在世界范围内慢性HBV感染几乎波及三亿人,其中四分之三在亚洲。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男性遭受慢性HBV感染、肝损伤和肝细胞癌的危险性高于女性。许多临床报告证明,给慢性HBV患者服用可的松类甾类激素可使患者血清中的HBsAg水平上升,同样的激素处理也能使培养细胞中的HBcAg表达水平升高。1988年Tur-Kaspa等用DNaseⅠ足迹法证实HBV基因组含有一个糖皮质激  相似文献   

10.
免疫应答在调控肝癌等肿瘤发生中发挥双刃剑作用,只有慢性非可控炎症才引发肝细胞癌(HCC),这得到了大量动物模型和临床数据的支持.在慢性肝炎中浸润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肝细胞、炎症因子引发的细胞凋亡和坏死诱发肝细胞持续性炎症坏死与再生,这直接增加肝细胞突变的风险.NF-κB、JAK-STAT、MAPK/ERK等通路以及miR-122、miR-124、miR-637、miR-520e、miR-195等小RNA均参与慢性炎症-HCC的转化.阻断引发非可控炎症的诱因、直接靶向炎症因子以及干预慢性炎症引发HCC的关键信号通路,对于研发新型HCC的网络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设计出特异性基因分型探针,并将探针固定在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与PCR扩增带有地高辛标记的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杂交。通过优化杂交反应条件,建立起简单、快速、特异地检测HBV基因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重庆地区临床样本进行分型检测,并与直接测序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新建的HBV基因分型方法可对拷贝数在103以上的血清样本准确分型,特异性达到96.67%。重庆地区感染HBV主要以B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徐静宜  高建鹏 《生命科学》2014,(10):1046-105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急性和慢性肝炎,而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转录和相关疾病进程中,microRNA(miRNA)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后能引起细胞内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一方面,microRNA能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录和诱导宿主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另一方面,microRNA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包装和复制。重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能影响宿主血清microRNA的表达。因此,这类特殊的microRNA今后可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将对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microRNA之间相互作用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HBx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关系及可能机制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胞水平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鉴定HepG2.2.15细胞和HepG2细胞的脂变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HBx,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 alpha,LXRα)及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C2.2.15组细胞脂变程度较CG2组细胞重。O2.2.15组细胞在24,48及72h的脂变程度及TG含量均较同一时间段的OG2组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epG2.2.15细胞内有HBx蛋白表达,而HepG2细胞则无此蛋白表达;C2.2.15组细胞LXRα及FAS蛋白表达强度较CG2组细胞高。HBx蛋白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存在密切的关系,其机制可能与HBx/LXRα/FA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RT-PCR验证PTB与HPRE在体外的特异性结合。用HepG2.2.15细胞系、HBs-HPRE瞬时转染Hela细胞探讨PTB对HBV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PTB能与HPRE特异性地结合。功能性研究证明PTB可以抑制HepG2.2.15细胞的HBsAg表达量,并呈浓度依赖性。由HPRE引起的HBsAg表达的增加也能被PTB所抑制。实验数据证明PTB通过与HPRE相互作用抑制HBsAg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5.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到与HBV感染可能有关的microRNA——miR-122,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预测microR-122作用HBV的可能靶点。分析结果认为miR-122与HBV的感染可能有关,并且作用靶点可能为HBV1689-1711nt。  相似文献   

16.
人APOBEC-3F和-3G的克隆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其抑制HB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polypeptide,APOBEC)家族成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免疫分子,对HIV和HBV等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APOBEC的抗病毒作用,对APOBEC-3F和-3G进行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HBV主要的生物合成发生于细胞核中,利用核定位信号(NLS)及二联核定位信号(B-NLS)与APOBEC-3F和-3G融合表达,以进一步了解APOBEC-3F和-3G的亚细胞定位及功能.利用RT-PCR从植物凝集素(PH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NA中,对APOBEC-3F和-3G进行克隆,利用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到pcFlag载体中,脂质体转染MDCK细胞后利用免疫荧光检测APOBEC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电泳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APOBEC-3F和-3G基因,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APOBEC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基因序列经DNA测序证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转染表达后的APOBEC-3F和-3G均定位于细胞胞浆中.APOBEC-3F和-3G可以在HepG2.2.15细胞中显著抑制HBV的复制.可以有效转运绿色荧光蛋白(GFP)入核的NLS及B-NLS,不能将APOBEC-3F和-3G有效地转运至核中.成功地对APOBEC家族中的两个重要成员APOBEC-3F和-3G进行了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研究,为进一步利用APOBEC家族蛋白开发抗HIV及HBV药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法检测体外HBV复制水平的方法,研究其灵敏度和稳定性.方法:用HBV DNA重组质粒pCH9转染到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中,5d后收集细胞并抽提其HBV复制中问体DNA,转印后以地高辛标记HBV DNA为探针进行杂交,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杂交结果,同时进行探针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转染后HepG2和Huh7细胞提取HBV DNA中检测出较强的复制中间体的信号,分别为松散环状DNA(rcDNA),双链线性DNA(dslDNA),单链DNA(ssDNA),探针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lpg,接近同位素法检测的灵敏度.整个实验重复3次获得同样结果.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化学发光法检测体外HBV复制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HBV阳性原发性肝癌(HCC)与血清HBV-DNA水平、饮酒史及性别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住院的HBV阳性HCC401例和同期住院的慢乙肝(CHB)患者401例,采用以年龄为配比变量的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将HBsAg、HBeAg、HBcAb阳性分为大三阳组,HBsAg、HBeAb、HBcAb阳性分为小三阳组。结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提示不管是大三阳组还是小三阳组,HBV DNA水平、饮酒史和性别均与HCC有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HBV DNA、饮酒史和性别与HCC的关系,同样提示HBV DNA水平、饮酒史和性别与HCC的发病有关系。结论HBV DNA水平、性别和饮酒史在HBV阳性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占重要作用,对HBV DNA高水平的男性饮酒患者,更应建议戒酒并采取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加强监测随访,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或及早发现肝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