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双膦酸盐作为一种骨质吸收抑制剂,能够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吸收,在多种实体肿瘤骨转移及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所致的骨相关事件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体外、体内实验表明双膦酸盐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粘附、播散和侵润,降低肿瘤细胞膜稳定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直接抗肿瘤作用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激活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等间接抗肿瘤作用,基于这些基础研究结果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双膦酸盐辅助治疗乳腺癌的,陆床试验研究,本文就近年相关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双膦酸盐作为一种骨质吸收抑制剂,能够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吸收,在多种实体肿瘤骨转移及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所致的骨相关事件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体外、体内实验表明双膦酸盐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粘附、播散和侵润,降低肿瘤细胞膜稳定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直接抗肿瘤作用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激活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等间接抗肿瘤作用,基于这些基础研究结果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双膦酸盐辅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试验研究,本文就近年相关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双膦酸盐对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能导致破骨细胞凋亡,从而使骨密度增加.本文对双膦酸盐的结构特点,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细胞学机制,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对双膦酸盐抗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每月口服伊班膦酸盐、维生素D3及钙剂预防肝移植术后骨质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终末期肝病行尸体原位肝移植的患者,患者肝移植术后每月口服伊班膦酸钠(150mg)、维生素D3(800IE)及钙剂(1g/日),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评估移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同时评估骨的代谢物碱性磷酸酶(BAP)、尿吡啶诺林(PYD)、尿脱氧吡啶诺林(DPYD)的变化。结果:肝移植术后3个月患者的腰椎骨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及测量值较移植前均有所下降,在持续治疗后12个月及后上升较为明显,骨密度较基线值的百分比从移植后的3个月到24个月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3个月的骨碱性磷酸酶较移植前明显的下降,在6、12个月时较前增加,但在24个月时再次下降。而移植术后的3、6个月的尿吡啶诺林、尿脱氧吡啶诺林上升,在12、24个月时与移植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移植后2年骨折发生率为4%。结论:每月口服1次伊班膦酸盐能显著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第1年及第2年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369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蒋三员  罗治华  张健民 《蛇志》2002,14(3):15-1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情况。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行医药杂志所报道的中药注射剂ADR文献,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药物ADR分类方法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种中药注射剂,ADR369例,男性>女性:累及8个类型;是以全身性损害与局部及附件损害为主;70%的ADR是在数秒钟至60min内发生。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确保用药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吗丁啉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革晖  苏佳 《蛇志》1997,9(4):51-52
吗丁啉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李革晖苏佳(广西区南溪山医院药剂科桂林541002)吗丁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能增强食管括约肌压力。并通过增加胃排空和促进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而改善胃排空,在消化不良的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应用方便的药物。但近年来,对吗丁啉...  相似文献   

7.
梁汉钦  谢伟乾 《蛇志》2010,22(4):369-370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年1月~2009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报道的吲达帕胺所致的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电解质紊乱和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阿仑膦酸钠以及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引发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究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和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作为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阿仑膦酸钠组以及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分别检测Caspase1,IL-1β及IL-18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中Caspase1的蛋白水平变化,用流式观察BMDM细胞中Caspase1荧光强度变化。结果:除了BMDM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IL-1β的表达水平相比阿仑膦酸钠组没有增加外(P0.05),Raw264.7和BMDM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Caspase1,IL-1β及IL-18的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阿仑膦酸钠组(P0.05)。Raw264.7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cleaved Caspase 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BMDM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Caspase 1荧光强度最高。然而加入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GSK-J4后,在Raw264.7和BMDM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Caspase1,IL-1β及IL-18的m RNA表达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可以加剧阿仑膦酸钠的炎症反应,促进Caspase1,IL-1β及IL-18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受到表观遗传的调控,提示感染及炎症因素可能对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提示我们可以在表观遗传方向寻找治疗BRONJ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PEG-柠檬酸盐双水相体系纯化α-淀粉酶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采用PEG-柠檬酸盐双水相体系纯化α-淀粉酶的可行性和工艺条件,实验考察了PEG分子量。结线长度、pH、上清加入量和NaCl浓度对α-淀粉酶的分配的不同影响。双水相分离体系复杂,影响因素多,为进行分析、预测和优化,采用了响应面方法,以PEG3350浓度、柠檬酸盐浓度和NaCl浓度为自变量进行了α-淀粉酶分配系数、总蛋白分配系数、纯化因子和α-淀粉酶收率的优化,确定了特定的系统组成区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区域内纯化因子大于2,收率约90%,并且具有较低的系统粘度。  相似文献   

10.
梁汉钦  谢伟乾 《蛇志》2009,21(2):137-139
目的研究我院ADR发生情况,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135例ADR作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为首,其次为中药注射制剂,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引发全身症状。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药物不良反应造成急性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药物不良反应(ADR)所致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诊疗思路。,方法:对56例ADR造成急性肾损害的病例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56例病例中,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4:1,平均年龄53.1岁;抗生素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结论:合理用药,早期干预治疗,预防药源性急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54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生物磁学》20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通过ADR网上检索工具统计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不良反应报告表,采用回顾性分析全院不良反应分布情况。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较高(27.36%);静脉滴注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75.00%);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45.2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44.35%)。结论:全院不良反应工作有所提高,但仍应加强全院用药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尼美舒利具有强大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疼痛、关节炎、月经痛、癌症疼痛和解热。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抑制COX-2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与其他NSAIDs相似,但对胃肠道副作用较少。本文总结了尼美舒利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药品不良反应是在预防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用法和用量的药品时所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我国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以规范药品生产,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运用经典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检测后,对信号进行再筛选并评价药品的综合风险。方法:以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库为资料来源,SQL server 为后台数据库,Matlab 为算法主要实现工具,运用熵权法结合专家评分,对BCPNN 方法检测出的信号进行再调整和评级。结果:运用综合权重进行调整后,发现不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强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氟喹诺酮类药品中的加替沙星导致低血糖、呼吸困难等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信号评级之前有所增加,需要专家在评审时更为留意。结论:将熵权法运用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监测中,可使信号更接近客观筛选和主观判断的平衡值,部分罕发但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得到发现和重视,并能方便地研究药物引起的多种药品不良反应的综合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我院上报的401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36例,占83.89%);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159例,占39.65%),其次为营养药、消化系统药物及抗肿瘤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5种,28.85%),其次为青霉素类(10种,19.23%)。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涉及到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原因,并总结其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输注成分血的653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统计后者的相关状况,并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65300例输注成分血的患者中,191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9%,以过敏反应(53.4%)和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4.0%)为主,其它占12.6%。血液成分输注发生不良反应以单采血小板最高(0.46%),其次为冰冻血浆(0.35%),红细胞悬液和冷沉淀分别为(0.21%)和(0.17%)。与红细胞悬液相比,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与红细胞悬液和冰冻血浆相比,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此外,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近年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因成分输血所致不良反应大部分源于过敏反应及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需仔细把控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认真执行输血操作规程,以降低输血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