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株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从植物性材料中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方法 琼脂扩散法。结果 所筛选的产细菌素R260菌株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等干扰因素后,发酵液仍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发酵液抑菌活性急剧下降,因而确定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是一种细菌素。抑菌谱试验测定表明,此菌株的发酵液不仅抑制革兰阳性菌,而且对部分革兰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因此产生的是一类广谱细菌素。结论筛选到了1株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2.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自四川传统发酵食品中的267株乳酸菌中,采用平板打孔法初筛、牛津杯法复筛(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以及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筛选出1株分离自醪糟的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产广谱细菌素的乳杆菌菌株P158,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3.
猪源产细菌素乳酸菌的抑菌产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R-21-1、R-21-3、R-17-3三株来自猪肠道的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乳酸菌所产生的抑菌物质进行了部分理化特性的考察、发现其对蛋白酶敏感,排除酸后仍有抑菌活性存在,初步判断其中含有细菌素。三株菌的发酵上清液分别用70℃和100℃(30min)、121℃(15min)处理后,仍然分别保持有84%、84%、91.6%以上抑菌活性,证明三株菌所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张艾青  刘书亮  敖灵 《微生物学报》2007,34(4):0753-0756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自四川传统发酵食品中的267株乳酸菌中,采用平板打孔法初筛、牛津杯法复筛(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以及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筛选出1株分离自醪糟的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产广谱细菌素的乳杆菌菌株P158,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5.
筛选产类细菌素乳酸菌及类细菌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鸡肠道内容物及新鲜粪便中分离到21株乳酸菌,通过单层琼脂平板扩散实验,筛选出1株对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乳酸菌,经细菌鉴定为乳杆菌属。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发酵液上清对指示菌仍有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而胃蛋白酶对其活性无影响;用过氧化氢酶作用上清液,抑菌效果不变,说明过氧化氢未起作用;pH在2.0~7.0时,发酵上清液有抑菌活性;培养液粗提物经120℃处理20 min仍有部分活性,表明培养上清中有蛋白质类细菌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124株我国广西巴马百岁以上长寿老人源乳酸菌菌株为试材,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产细菌素的优良菌株。在排除有机酸、H2O2等的干扰后,菌株B02、B03、B04、B07、B11、B25、B24和B78的发酵上清液对受试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株指示菌都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硫酸铵沉淀、透析及浓缩处理后,其抑菌活性显著增强,同时蛋白酶敏感性试验显示其具有蛋白质性质,这些结果共同确定其为乳酸菌细菌素。最后,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后确定B02为副干酪乳杆菌;B03为植物乳杆菌;B04为动物双歧杆菌;B07为干酪乳杆菌;B11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B24为鼠李糖乳杆菌;B25为粪肠球菌;B78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菌素是一类由细菌产生的抗菌肽活性物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肠道菌群资源最为丰富且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昆虫肠道很可能蕴含着丰富的产细菌素菌种资源.[目的]以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幼虫为研究材料,对其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获得对典型致病菌有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水体改善制剂样品中筛选出一株产细菌素的芽孢杆菌XDF-2,经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短小芽孢杆菌。发现该菌产细菌素受发酵时间和培养的影响。对该粗提的细菌素进行特性研究,发现该细菌素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具有抑菌活性。但是该细菌素在不同pH、100℃以下的温度、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的环境下稳定。经酶解试验所得,推测该细菌素具有多肽结构和羧基酯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细菌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乳酸菌是一大类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兼性厌氧菌 ,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发酵等工业 ,主要包括乳杆菌( L actobacillus)、乳球菌 ( L actococcus)、明串珠菌( L euconostoc )、片球菌 ( Pediococcus )、链球菌( Streptococcus)、肠球菌 ( Enterococcus)、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和肉食杆菌 ( Carnobacterium)等属 [1 ]。许多乳酸菌除产生乳酸、乙酸和双乙酰外 ,还可产生一些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细菌素 ( bacteriocin) ,在食品防腐保鲜中起重要作用 [2 ] 。细菌素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细菌素是由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平兰  张篪  江汉湖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5):295-298
乳酸菌是一类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它们在人、动物体内及人类环境中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一些定居在嘴、鼻粘膜中;一些定居在消化道、肠道(双歧菌、肠球菌和一些乳杆菌)和阴道粘膜中(一些特殊的乳杆菌)。在这些生境小区里,它们中大多数不仅不致病,相反有益,可以抑制一些腐败菌和病原菌,从而维持体内这些小生境尤其是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同时,乳酸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和饲料工业上。通常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中应用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1.
12.
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即使猴头菇抽提物的添加量达到10%,也不会对乳酸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离体条件下,猴头菇抽提物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效果明显优于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等双歧因子,在TPY液体培养基中添加2%的猴头菇抽提物可以使双歧杆菌活菌数从108个/ml提高到109个/ml。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综述了乳酸菌对血清胆固醇的降低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这将有助于对乳酸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spoilage of wines and ciders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is described. The pioneering work on wine bacteriolog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is discussed in addition to modern work carried out in Australia and the U.S.A. Similarly, past and present work on the spoilage of ciders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is discussed, special reference being made to their activity against malic acid as well as chlorogen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宿主系统的几株乳酸菌的表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酸菌载体-宿主系统。方法:采用涂片染色和形态特征观察,用鉴别生化实验如过氧化氢酶实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实验,精氨酸水解实验及抗生素抗性实验等对含有pMG36e质粒的乳酸菌MG1363,乳球菌IL1403和乳杆菌ATCC4356进行研究鉴定。结果: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MG1363,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IL1403含有质粒pMG36e的MG1363致及嗜酸乳杆菌ATCC4356其表型特征分别与伯杰氏手册中相应细菌特征一致,质粒pMG36e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结论:此乳酸菌宿主一载体系统可用载体来源的红霉素抗性进行筛选,用于外源基因在乳酸菌中克隆和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为预防和治疗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test法对可疑细菌进行ESBL检测,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4进行分析。结果:在89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4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阴沟肠杆菌9株、费劳地枸椽酸杆菌3株、嗜水气单胞菌2株、鼠伤寒沙门菌1株、液化沙雷菌1株,对亚胺培菌、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00%、68.2%、29.5%、25.0%。结论:产ESBL细菌分布广泛、阳性率高、易借助耐药质粒传播,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