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蛇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沙门氏菌,编号为S3188,符合沙门氏菌属的生化特性,但具有靛基质阳性的异常反应。该菌株能利用丙二酸钠,不发酵卫矛醇,迅速发酵乳糖,ONPG为阳性,具有双相H抗原,应归属于沙门氏菌IIIb。经抗原分析。该菌株的抗原式确定为53:1,Z13:c,n,(z15)…,是新的沙门氏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属的一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鳝鱼的标本中分离出一株沙门氏菌757,经鉴定为一新血清型。其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属的定义。根据该菌株卫矛醇反应阴性,丙二酸钠、乳糖、ONPG反应阳性,将其归属于沙门氏菌亚种IIIb。757菌株的“O”抗原为43123345,“H”第一相抗原为Z32,第二相抗原为e,n,x,z15。抗原式为43:z,52: e n,x,z15。  相似文献   

3.
1989年8月从蛇肠内容物中检出一株沙门氏菌,编号为S.3337经鉴定为新血清型,其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属的定义.根据该菌株不发酵卫矛醇,能利用丙二酸盐,迅速发酵乳糖,ONPG为阳性,具有双相H抗原,应归属于沙门氏菌Ⅲb.经抗原分析该菌株的抗原式为65:z:z_(55).  相似文献   

4.
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根据沙门氏菌16S rRNA、质粒毒力基因spvC、致病基因invB、fimA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沙门氏菌株及非沙门氏株菌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该方法能检测出6.3×102 个cfu/ml纯培养的沙门氏菌,人工染菌食品模拟检测结果显示,熟鸡肉初始含菌量为17cfu/g、全脂奶粉为11cfu/g、生牛肉为13.6cfu/g,经过8h增菌,PCR检测为阳性。该体系能鉴定产生多种毒力因子的沙门氏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检测和鉴定沙门氏菌株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血标本检出420株菌的菌谱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从1995年10月至1997年8月应用Bact/Alert血培养仪检测3600份血液培养结果,阳性标本414份,其中6份为复数菌,菌株数42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G+C)236株,革兰阴性杆菌(G-B)发酵菌72株,G-B非发酵菌34株,真菌53株,革兰阳性杆菌(G+B)13株,革兰阴性球菌(G-C)2株,厌氧菌10株。主要的细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CON)1786%,金黄色葡萄球菌(SA)1286%,α—溶血性链球菌952%,肠球菌属905%,大肠埃希氏菌81%,微球菌属643%,铜绿假单胞菌429%和沙门氏菌31%。药敏结果显示G+C中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G-B却对各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其中对泰能和头胞噻甲肟的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分离自甘肃天祝五台岭土壤的放线菌拮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天祝县土壤中分离到的27株放线菌,作为测试放线菌拮抗性的供试茵株.抗菌试验表明,14株放线菌对6株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白色念殊菌等指示菌有抗性.菌株WTL-4、WTL-20和WTL-26抗菌谱最广,WTL-4能抗3种革兰氏阳性菌,WTL-20能抗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革兰氏阴性的沙门氏菌及真菌白色念殊菌,WTL-26能抗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及革兰氏阴性的沙门氏菌.抗肿瘤试验表明,有8株菌株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率在60%以上的菌株占18.5%.对抗肿瘤活性较高的3株菌WTL-4、WTL-14和WTL-15以及没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菌株WTL-27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从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4株菌均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WTL-4与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qenes的相似性为98%;菌株WTL-14和WTL-15的相似性达到99.2%,它们与S.flavolimosus 174457的相似性达到99.4%;WTL-27与S.mycroflavus的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7.
潘多拉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非发酵菌,隶属伯克霍尔德菌属。国内潘多拉菌感染鲜有临床报道。本实验室在1例新生儿血培养中检出一株革兰阴性杆菌,经生化、药敏试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鉴定,确定是潘多拉菌属。  相似文献   

8.
从四川省自贡市某医院污水中检出一株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证明,其抗原式为16:1,W:1,5,其生化反应按K;mffcaann关于沙门氏菌属分类,其特性与亚属1较接近,因此建议将该菌暂定名为自贡沙门氏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1抗原,并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28.6%;乙肝e抗原阳性及阴性人群中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1.1%、13.9%(p<0.01);前S1抗原阳性人群ALT(49.5U/L)高于前S1抗原阴性人群(43.2U/L,p<0.01)。结论: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e抗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反映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能较早发现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沙门氏菌属中,除第Ⅲ亚属外,绝大多数不发酵乳糖。我室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出一株S.agona乳糖发酵阳性菌株,其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分离鉴定方法 将样品置亚硒酸盐(S.F)增菌液中,培养于43℃18小时后,用伊红美蓝琼脂(E.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人工扩增内标,建立可以有效指示沙门氏菌检测过程可能出现假阴性情况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复合法构建扩增内标,建立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引物LW,对33株沙门氏菌和6株非沙门氏菌标准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385 bp的目标片段,非沙门氏菌则只能扩增出484 bp的扩增内标片段,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实验表明,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可达6.35 fg/μL。人工污染实验表明,起始染菌量为3.2 CFU/25 mL时,仅需8h增菌培养便可检出。大量食品样品检测证明,该检测体系确实可以有效的避免PCR检测过程出现的假阴性,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一种运用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定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的方法, 为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提供了准确、快速、灵敏的方法。分别选取编码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沙门氏菌肠毒素(stn)基因和致泻性大肠杆菌O157志贺样毒素(slt)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 进行三重PCR扩增, 产物与含特异性探针的芯片杂交。对7种细菌共26株菌进行芯片检测, 仅3种菌得到阳性扩增结果, 证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3种致病菌基因组DNA和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约为8 pg。对模拟食品样品进行直接检测, 结果与常规细菌学培养结果一致, 检测限为50 CFU/mL。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 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全面了解阿维菌产生菌S.avermitilis的生长特性并获得阿维菌素的高产菌株。方法:以S.avermitilis Y20为出发菌株,考察该菌株的菌落特征和发酵特性,分别利用紫外线(UV)、亚硝酸(HNO3)及亚硝基胍(NTG)并结合L-异亮氨酸(L-Ⅱe)诱导等手段对出发菌株Y20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获得高产阿维菌素变异株H336,发酵单位达到852μg/ml。结论: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阿维菌素的产量稳定,发酵单位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程松高 《微生物学报》1966,6(1):117-123
这里所谓粘球杆菌,系指文献中长期以来名称相当混乱的一大类革兰氏阴性细菌——Mora-sclla-Mima-Herellea。它们的共同特性是:1)球杆形,常成对排列,酷似奈瑟氏菌,但具有多形态特性,固体培养物以双球形为主,液体培养物则多呈杆状,并偶呈丝状;2)革兰氏阴性,但易(?)留龙胆紫,有染色反应不定之倾向;3)需氧,对糖类无作用,或能氧化某些糖类,产酸不产气;4)不形成靛基质和乙酰甲基甲醇;5)有共同的抗原构造[1,2]。绝大多数菌株无动力,有荚膜,菌落带粘性,不产生氧化酶,不还原硝酸盐,在较低温度(22—30℃)  相似文献   

15.
作者检定了丹麦世界卫生组织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研究中心的四株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其结果不同于原来的记录和文献记载。菌株H311b和H5有动力,其H抗原分别为11和H27;菌株W27是无动力株;菌株H511的H抗原是H40,而不是原记载的H8。这四株菌株的抗原式分别为26:60:ll(H311b株),8l:97:27(H5株),115:--:--(w27株),102:一:40。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固态苹果渣、苹果渣固态酶解物、苹果渣酶解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为发酵基质研究了17株野生黑曲霉的柠檬酸产生能力,并对获得的4株柠檬酸高产菌进行了诱变育种。结果表明:17株黑曲霉在4种发酵基质中均能良好生长并发酵产生柠檬酸,不同菌株在同一发酵基质中产酸能力间存在差异。FG17、FG23、FG26、FG30等4株菌苹果渣基质柠檬酸产生能力较高,且在4种不同发酵基质中产酸性能稳定。4株菌分别经紫外线和60Co-γ射线诱变后得到的正向突变株柠檬酸产率均显著提高,突变株中FG26-15-4(UV)发酵苹果渣后柠檬酸产率最高,达11.32%,FG23-13-3(γ)发酵苹果渣酶解液后柠檬酸产率最高,达2.73 mg/mL,均高于现有研究报道,可作为不同类型苹果渣基质柠檬酸发酵用菌种。  相似文献   

17.
单份血清肥达凝集试验在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单份血清肥达凝集试验(WAT)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培养阳性和/或血清鞭毛特异性抗原阳性的甲型副伤寒病例(n=76)、血培养阴性和/或血清抗原阴性的对照发热病人(n=92)和健康饮食从业人员(n=63)为检测对象,用WAT测定以上三种人群血清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H、A抗体,分析评价不同O、H、A判断值诊断甲型副伤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等指标。结果:获得三种人群O、H、A凝集价的分布及其几何平均滴度,20%对照发热病人O抗体效价≥160,而健康从业人员仅有3.2%的O抗体效价≥160,对照发热病人和健康人相应H抗体效价分别占17%和4.8%,A抗体效价分别占16%和1.6%。53%血培养阳性和血清鞭毛抗原阳性甲型副份寒病例O抗体效价≥160,相应H、A抗体效价分别占41%和51%。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等指标评价单份血清WAT诊断甲型副伤寒的价值,提出O或H或A≥160和O≥160或A≥80可作为WAT辅助诊断甲型副伤寒的标准。结论:单份血清WAT有助于甲型副伤寒的诊断,该试验对血培养阴性的临床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及其高危人群中甲型副伤寒病例的诊断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站于1983年分离的201株伤寒沙门氏菌中有两株从临床诊断为沙感的高烧病人血液中分离获得,此两株菌除对1、3和5%的乳糖迟缓发酵外,其余生化反应符合考夫曼沙门氏菌属定义;曾和标准伤寒沙门氏菌作交叉凝集吸收试验,两者抗原一致;尽管这类菌株很少见,但仍可能在日常实际工作中碰到,因而还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个菌株若具有典型的沙门氏菌血清学特征,而个别生化反应异常。仍不能排除为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9.
扩增内标在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了一条人工构建的扩增内标片段,以指示沙门氏菌PCR快速检测中出现的假阴性。对9株沙门氏菌和15株非沙门氏菌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都能扩增到一条invA基因中的374bp特异性片段,而模板来源于非沙门氏菌时则只能扩增到一条513bp扩增内标片段。灵敏度试验显示,该PCR检测体系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纯DNA模板的检测灵敏度为12.8fg/μL,如果将增菌时间确定为8h,则该检测体系对人工染菌牛乳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起始浓度为8cfu/25mL。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了80份污染严重的样品,证实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假阴性,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取1株抗原式为3,10∶a,r,z6的沙门氏菌(Salmonella)GX150603的全基因组序列.根据鞭毛抗原序列、致病性和抗性基因预测GX150603的血清型,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基因组岛和前噬菌体,并与其他菌株进行全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经鉴定GX150603为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Salm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