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陕西秦岭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利用铗日法辅以陷阱法对位于秦岭山脉南坡东段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及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10个;2460铗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689只,隶属于3目6科19属27种(另有两种鼢鼠和一种鼯鼠系其他手段捕获),平均捕获率28.01%。对捕获的27种小型兽类生态和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河梁保护区3个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在2.9288-3.3639之间,Pielou均匀性指数在0.7669-0.8602之间。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邻近地区的调查,据一些物种的分布特点,订出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名录,计48种,结果显示秦岭南坡东段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要高于秦岭其他地区。另在考察中采集到白尾鼹(Parascaptor leucura)、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i)、川西白腹鼠(Niviventer excelsior),在秦岭山区尚属首次记录。还整理了秦岭南坡小型兽类名录,认为秦岭南坡有小型兽类55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于西南区。  相似文献   

2.
《动物学研究》2007,28(3):231-242
2005年9月利用铗日法辅以陷阱法对位于秦岭山脉南坡东段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及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10个;2 460铗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689只,隶属于3目6科19属27种(另有两种鼢鼠和一种鼯鼠系其他手段捕获),平均捕获率28.01%。对捕获的27种小型兽类生态和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河梁保护区3个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在2.9288—3.3639之间,Pielou均匀性指数在0.7669—0.8602之间。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邻近地区的调查,据一些物种的分布特点,订出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名录,计48种,结果显示秦岭南坡东段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要高于秦岭其他地区。另在考察中采集到白尾鼹(Parascaptor leucura)、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斯氏鼢鼠(Myospalax smithii)、川西白腹鼠(Niviventer excelsior),在秦岭山区尚属首次记录。还整理了秦岭南坡小型兽类名录,认为秦岭南坡有小型兽类55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于西南区。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地区不同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不同生境中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998 年8~9 月和1999 年8~9 月, 2002 年10 月, 在8 种不同生境类型中共布放54 个样地, 22 606 个有效铗日, 捕获小型兽类标本866 只, 分属2 目6 科, 共20 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8 种不同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在1.186~1.589 之间; Pielou 均匀性指数在0.630 9~0.861 8 之间; Simpson 生态优势度指数在0.234 9~0.415 7 之间;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在0.931 8~2.020 之间。根据不同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相似性指数聚类结果,可以将8 种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大致划分为4 种类型: 耐旱型(群落Ⅴ和群落Ⅶ)、干旱型(群落Ⅰ、Ⅱ、Ⅲ)、农林交错型(群落Ⅵ和群落Ⅷ) 和森林型(群落Ⅳ) 。生境条件的差异对小型兽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而人为干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 年秋季和2008 年春季,选取千岛湖地区14 个岛屿和2 个半岛作为样地,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两季度共布夹20 400 个,捕获小型兽类1 141 只,隶属2 目3 科9 属13 种,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 种和仓鼠科(Cricetidae)1 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2 种。利用以上结果分析其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4 个岛屿小型兽类群落春、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现极显著差异且优势种发生变化;对可能影响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的岛屿面积、距最近陆地距离、距最近大岛距离和植物丰富度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植物丰富度对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对16 个样地按照物种组成比进行聚类,许源半岛样地与14 个岛屿聚为一类,姚家半岛样地单独归为一类,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亦显示姚家半岛样地与其它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低。结论:景观破碎化导致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稳定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强烈;随岛屿面积的增加,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并非总是增加的,而是出现反复,呈现明显的小岛效应;14 个岛屿的物种与许源半岛样地物种构成比接近,推断在水库未形成前属同一生境。  相似文献   

5.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唐家1989 年4~11 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研究, 共布放11 000多铗日, 捕获小型兽类846 只。共有小型兽类21 种, 划分为4 个群落。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出了各群落内的优势种, 并比较了方差分析与以捕获比例确定小型兽类群落优势种的差异。根据香农- 威纳公式分析了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 发现随着群落内物种数的增加, 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也都增加, 但是随着群落内优势种所占比例增加, 群落的多样性则显著降低, 均匀度也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小相岭山系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物种更替情况,于2019年和2020年的7—9月通过夹日法对小相岭山系的小型兽类多样性及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在海拔1 300~4 100 m段按照400 m的高差间隔设置样方53个,共捕获小型兽类317只,隶属于3目7科15属23种,其中,包括新记录滇攀鼠Vernaya fulva。小相岭山系非飞行小型兽类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在2 500~2 900 m出现峰值,并随海拔的升高递减,显示出右偏倚的中峰分布格局。相邻海拔间的物种更替也表现出β多样性在中海拔段更高。此外,小相岭山系整个海拔梯度上的群落相似性明显随海拔距离增加而衰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今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中,需重点关注中海拔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省农耕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根据云南不同经纬度、海拔等自然环境条件,于2010年8月—2018年4月,选取云南省25个调查样区中104块农耕地,采用铗夜法开展小型兽类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对农耕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共捕获小型兽类3240头,隶属4目9科21属42种,其中啮齿目最多,以齐氏姬鼠和黄胸鼠为代表.25个样区聚类为三大类.小兽在纬度和垂直分布上类似,低纬度和低海拔范围的种类相对较少,以家鼠属和小鼠属为主,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以姬鼠属、白腹鼠属和绒鼠属为主.小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峰值出现在中海拔地区;经度水平分布上,小兽多样性指数呈V型分布格局,在98°—99° E最高;而纬度水平上,小兽多样性指数由南到北总体呈上升趋势.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表明,各因子对农耕区小型兽类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的影响程度为经度>海拔>纬度.相似性分析表明,相邻梯度带之间小兽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相似性最高出现在中海拔带、中纬度带、低经度带之间,不同梯度带距离越远,小兽相似性越低.云南省农耕区小兽群落结构在不同维度上存在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随环境梯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2022年5—10月,利用夹夜法和陷阱法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海拔1 000~4 600 m设置102个样方,捕获小型兽类32种884只。以400 m海拔梯度分析小型兽类群落:随海拔梯度升高,群落第一优势种形成了从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海拔1 000~1 800 m),转变成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海拔1 800~3 400 m),再到松田鼠属未定名种Neodon sp.(海拔3 400 m以上)的替换现象;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中峰格局,物种丰富度在海拔1 800~3 400 m最高;发现松田鼠属Neodon一新物种,确认壮鼩鼹Uropsilus robustus Wan, 2015新种地位成立。本研究强调了对完整海拔梯度进行全面抽样调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四川都江堰"中华熊猫谷"是新建的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训练场所。于2010年3月—2014年10月,采用夹日法对该地区小型兽类进行了5次调查。结果表明:1)2243夹日共采集到小型兽类标本238号(捕获率10.6%),隶属2目3科8属13种,其中,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为优势种;2)以生境类型看,弃耕地群落捕获率(11.73%)高于次生林(8.98%);3)从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看,弃耕地(H=0.670)与次生林(H=0.677)差别不大,但弃耕地物种数明显多于次生林;4)2010年到2014年调查期间,小型兽类的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年4~11月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用去除取样法对该保护区内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密度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共安置11000多铗日,捕获小型兽类846只,隶属21种。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4个不同小型兽类群落夏季物种的密度,分别为18·85、23·01、15·99和25·38只·hm-2;平均密度为19·49只·hm-2。夏季生物量分别为1053·9、1497·13、1051·99和1815·15g·hm-2,平均生物量为1273·04g·hm-2。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社鼠的生物量在群落C1、C2、C3分别达到91%、90%、79%,另一优势种藏鼠兔的生物量则占群落4总生物量的79%。它们决定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寒温带牧林交错区生境复杂度对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中呈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同时,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地面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啮齿动物的捕获率和生物量与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其物种丰富度随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此外,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灌丛区和林-灌交错区内大量的低矮灌丛与萌生丛改善了生境的隐蔽条件与食物资源,为更多物种的共存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使得两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小型啮齿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栖息地的复杂程度有关,但地面植被对小型兽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力度并不是等同的,对地面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统计生境复杂度或异质性时应考虑不同植被型/生境类型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植被型对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程度随其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small mammals in Swaziland in relation to quantified habitat features. Eighteen habitat sites were sampled at seven different locations in all four geographical regions of Swaziland. Small mammal diversity (as described by the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getation density. A total of twelve species of rodents and seven species of shrews were captured; however, only six species were caught at more than three sites. Small mammal biomasses and densities were highest at the highveld and middleveld sites. Tall grassland at all elevations supported a high diversity of small mammals. Highveld montane forest supported a high biomass and diversity of species, while no species were captured in moist forest in the Lubombo mountains.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采用夹夜法对千岛湖14个岛屿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研究其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两季度共布置夹16 800只,捕获小型兽类1 037只,隶属2目2科7属11种。其中啮齿目(Rodenria)鼠科(Muridae)9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dae)2种。结果显示:千岛湖小型兽类群落呈非随机分布格局;嵌套分析表明,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呈现极显著嵌套格局,植物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两项参数对其嵌套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使适应力强的物种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生存,而适应力弱的物种则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取样强度差异会过高地估计嵌套程度,故在研究中应尽量去除取样强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2000—2004年对长江三峡南岸的武陵山东段7个不同样地、3个不同海拔梯度和6种生境类型的啮齿等小兽进行了5年调查。共布放鼠铗29297铗次,获得啮齿等小兽2271只;其他方法获26只,分隶于8科19属24种。其中啮齿目占70.83%,食虫目占29.17%。对所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虽物种丰富度具有从南向北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在垂直分布上有相当一部分物种呈现较宽的分布;2)无论在7个不同样地,还是在6种生境,1200m以下均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优势种;1300m以上则以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为优势,但在数量上缺乏规律性;3)冬季密度明显大于春季,沿海拔高度呈梯度增高,但不同样地的密度缺乏一致规律性;4)7个不同样地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现较大变化。这可能与该地区人为干预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云南洱海周边小兽体表革螨多样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鸽  郭宪国  门兴元  钱体军  吴滇 《昆虫学报》2008,51(11):1177-1186
云南大理洱海周边是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之一。本文目的是运用Shannon-Wiener、系统聚类分析方法(SPSS 13.0软件)和Levins'niche等对该区3 303只小兽体表寄生革螨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分布和生态位进行研究。选择的洱海周边三个不同方位恰好处于东部无量山、南部哀老山和西部苍山,由于洱海的天然隔离使这三个方位形成了同地域异生境的地理景观。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宿主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收集到的小兽体表寄生虫革螨23 196只被鉴定为6科16属43种。研究结果表明革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高。在不同方位革螨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洱海周边不同方位同样优势小兽上寄生的优势革螨种是一致的。结果暗示:生境影响着革螨和它们相对应小兽的物种构成和分布,如果小兽宿主的分类地位和生境相似,那么相对应的小兽宿主上的革螨群落就相似; 不同方位小兽体表寄生虫革螨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主要由宿主本身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决定;这可能是小兽和革螨之间协同进化在生态学上的一个佐证。但通过使用革螨的生态位宽度分析,革螨的宿主特异性很低,这又可能暗示着小兽和革螨之间有协同进化,但协同进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导致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会使野栖小型兽类更多聚集分布于城区斑块化的农区和公园生境中,因而其多样性组成及时空变化模式可能会与其他区域不同,了解这些模式对防控城区野栖小型兽类的危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分4个季节在佛山市禅城区3个公园和7处农区生境中以夹捕法调查小型兽类,比较了小型兽类的种类、密度和生态学指标的时空差异。共有效置夹1843夹次,捕获小型兽类2目2科4属7种共244只。其中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的臭鼩(Suncus murinus)占总捕获动物的48.77%;啮齿目中黑缘齿鼠(Rattus andamanensis,20.90%)和卡氏小鼠(Mus caroli,18.03%)为优势鼠种,黑缘齿鼠为佛山市新增记录,卡氏小鼠为禅城区新增记录。4次调查总捕获率达13.28%±0.93%,12月的啮齿类捕获率显著低于4月;公园的总捕获率和啮齿类捕获率都比农区略高,而臭鼩捕获率比农区略低,但差异不显著。12月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最低;4月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而10月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物种...  相似文献   

17.
梁健  李金钢 《兽类学报》2004,24(4):322-328
利用生物量、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变量, 对延安人工林区小型兽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调查。选择生物量作为小型兽类的优势度指标, 分析了小型兽类优势度的季节性变化及在不同生境的表现。共捕获小型兽类9 种, 分属2 目3 科, 优势种为达乌尔鼠兔和中华鼢鼠甘肃亚种; 小型兽类群落4 种变量的季节变化与小型兽类种群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关系密切; 延安人工林区小型兽类群落优势种的季节性决定着群落生物量的季节性, 普通种和稀有种的季节性决定着物种数和多样性的季节性; 延安人工林区9 种小型兽类存在不同的时空组合; 中华鼢鼠是唯一在各季节和所有生境中分布的种类; 夏、秋季刺槐人工林区、杂草灌丛区达乌尔鼠兔优势度极高。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of mite communities living in the fur of small mammals. Mesostigmatic mites (Acarina: Mesostigmata) of several small mammal species were studied at several sites of Slovakia situated in the Podunajská ní?na lowland. The aims deal with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sostigmatic mites and their small mammal hosts. The research was done from 2005 to 2007. Several small mammal species were caught at 16 sites in the research area. These represent 13 types of biotopes. On the captured small mammals we recorded 3,141 individuals of mesostigmatic mites (7 families and 22 species). The dominance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recorded mites were analysed. Mites being interpreted as the variable one were evaluated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analysis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redundancy analysis). Small terrestrial mammals as hosts of mites represent “holder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analysis they are being evaluated as explanatory variable mainly. They transform direct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for that reason the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mites is specific comparing to other taxonomical and ecological groups of anim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