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槛蓝(Myoporumbontioi-des)为苦槛蓝科常绿灌木,茎直立,高1—2米,多分枝;叶互生,稍肉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矩圆形;花腋生,漏斗状钟形,白而具紫斑,美丽;核果卵球形。该种枝繁叶茂,树形优美,连片生长,形成优势群落,远看略似夹竹桃,所以有的群众称它为“海生夹竹桃”。苦槛蓝属植物约有30种,我国只有苦槛蓝1种,产于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福建、浙江(洞头)、台湾等地沿海地区,日本也有。根据我们近来在福建的泉州、厦门、莆田沿海地区的调查,该种原有的大面积天然群落由于兴建开发区或筑海堤而几乎破坏殆尽…  相似文献   

2.
苦槛蓝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Gray)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技术从苦槛蓝叶片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桔皮素(1)、甜橙素(2)、5,4′-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3)、4′,5,7,8-四甲氧基黄酮(4)、去甲基川陈皮素(5)、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6)、3′,4′,5,6,7,8-六甲氧基黄酮(7)、二氢山柰酚(8)、木犀草素(9)、3′,4′,5,7-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10)和芹黄素(11)。除化合物9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槛蓝叶片中分离得到。孢子萌发法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2,8和9对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这为苦槛蓝叶片中有效成分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Gray)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苦槛蓝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野黑樱苷(1)、类叶升麻苷(2)、5,7-二羟基二氢黄酮(3)、3-O-β谷甾醇苷(4)、(3R)-oct-1-en-3-ol-O-β-D-gluc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ide(5)、7-甲氧基香橙素(6)、异樱花素(7)、匙叶桉油烯醇(8)、愈创木醇(9)、(1S,2R,5S,6R)-2,6-bis(5-methoxy-3,4-methylenedi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10)、(1R,2S,5R,6S)-2-(4-hydroxy-3-methoxyphenyl)-6-(3,4-methylenedi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11)、去甲基川陈皮素(12)和3′,4′,5,6,7,8-六甲氧基黄酮(13),其中化合物4、5、7~11为首次从苦槛蓝植物中分离得到。刃天青显色法测试部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7-二羟基二氢黄酮(3)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为62.50μg mL–1。  相似文献   

4.
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研究了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成虫具有强烈的驱避作用.小菜蛾成虫在四臂嗅觉仪中首选次数、平均停留时间从多到少的顺序是3臂、1臂、4臂、2臂,具有远离处理臂的趋势,其中雄虫比雌虫明显。且气体流速为200ml·min^-1时驱避作用最为显著。按方法3处理第一天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率(OCR)、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94.48%、0.0552。此外,从挥发油中分离到一个液体成分,经鉴定确定为myoporone(C15H22O3)。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法从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1)、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2)、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木犀草素(4)、山奈酚(5)、鼠李黄素(6)、5,7-二羟基二氢黄酮(7)、7,4’-二羟基二氢黄酮(8)、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9)、5-O-乙酰基-3,7,3’,4’-四羟基二氢黄酮(10)和7-甲氧基香橙素(11)。除化合物4、7、11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槛蓝叶中分离得到。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表明化合物4、7~9和11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成虫具有强烈的驱避作用.小菜蛾成虫在四臂嗅觉仪中首选次数、平均停留时间从多到少的顺序是3臂、1臂、4臂、2臂,具有远离处理臂的趋势,其中雄虫比雌虫明显,且气体流速为200ml·min-1时驱避作用最为显著.按方法3处理第一天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率(OCR)、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94.48%、0.0552.此外,从挥发油中分离到一个液体成分,经鉴定确定为myoporone(C15H22O3).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澳大利亚独有的植物群已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但涉及到当地土著居民对植物的利用及其可能的用途方面的报道则比较少。苦槛蓝科(Myoporaceao)是一个较小的科,目前只包括3个属:沙漠木属(EremoPhila),苦槛蓝底(MyoPorum)和BontiaL。许多苦槛蓝属植物是直立的木质灌木或小树,如M.montanum和M.Pfatycarpum。而有一些则是低矮而舒展开的。这一属的植物质地强壮、耐干旱、严寒等。当地的土著居民和早期的欧州移民有效地将这些灌木用于民俗文化、食物和医药方面。本文着重研究苦槛蓝属植物的用途、园艺栽培的可能性、及作植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苦草是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苦草属(Vallisneria)沉水草本植物,无直立茎,叶基生,线形或带形,常被称为扁担草、蓼萍草、水韭菜、面条草、扁子草和鸭舌条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本属植物有6~10种〔1,2〕,我国的苦草属植物依《中国植物志》第8卷有3种——苦草(V.natansHara)、刺苦草(V.spinulosaYan)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Makino),而没有V.spiralisL.,VasiaticaMiki和V.giganteaGraebner等种〔1〕。本文苦草属植物的命名以《中国植物志》第8卷为准,引用文献一般尊重原作者的意见。下文中,无具体说明,苦草均为苦草属植物的通…  相似文献   

9.
 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间共存格局的基 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 spinulosa)和苦草(V. natans)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 ,探讨了种间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为常见种,而密刺苦草(V. denseserrulata)仅有很少分布;2)苦草和刺苦草常混生于这些湖泊中,形成共存分布格局:刺苦草和苦草种间呈明显的的带状相间分布格局, 或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3)刺苦草和苦草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显著不同:刺苦草为多年生,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有限的有 性繁殖投入;相反,苦草在调查的地区为一年生,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生长,且不能产生克隆繁殖器官(冬芽)。刺苦草和苦草 在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权衡,导致种间资源利用和竞争能力的分异而使这两个近缘种得以共存。  相似文献   

10.
苦草属植物体外部形态相似,叶线行或带形,野外难以直接鉴定到种,而雄花雄蕊数目、果实和种子的显微结构是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物种的鉴别性特征之一。苦草属物种的雄花小,仅有1.5 mm,人工解剖雄花观察方法难以实现雄花雄蕊数目的识别;本研究采用雄株雄佛焰苞水培预培养技术获取自然开放的雄花并利用解剖学显微镜对3种苦草属植物雄花、果实和种子进行了解剖观察和研究。显微结构观察表明,苦草(V. natans)雄蕊1枚,果实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具纵条纹;刺苦草(V. spinulosa)雄蕊2枚,果实三棱形,棱上具刺,种子具翅;密刺苦草(V. denseserrulata)雄蕊2枚,果实三棱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依据文献,密刺苦草、刺苦草、长梗苦草(V. longipedunculata)和安徽苦草(V. anhuiensis)是安徽苦草属新分布记录种,其中长梗苦草和安徽苦草是分布于安徽的新种。  相似文献   

11.
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属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湖北、河南、陕西、湖南等省区。其根皮粉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植物性杀虫剂,杀菜青虫的效果显著。但采集根皮要挖树取根,大量开发势必造成破坏资源,破坏生态  相似文献   

12.
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粱属(Sorghum Moench)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高粱属植物约有29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其中澳大利亚22种,亚洲15种,非洲9种,欧洲3种,地中海2种,美洲6种。中国有5种,分布在东北、西南到华南各省(区)。高粱属有5亚属,仅高粱亚属(subgen.Sorghum)延伸至新世界,其他亚属均分布在旧世界,高粱亚属覆盖非洲并扩散到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拟高粱亚属(subgen.Parasorghum)分布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有柄高粱亚属(subgen.Stiposorghum)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个别种分布到亚洲;多毛高粱亚属(subgen.Chaet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异高粱亚属(subgen.Heter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亚洲。这表明澳大利亚东北部是高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非洲东北部和热带亚洲是否是高粱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13.
蓝彩带蜂(Nomia chalybeate Smith, 1875)隶属隧蜂科彩带蜂属,是一种典型的广访花性野生蜜蜂,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及日本、韩国、印度、缅甸等国家。本研究基于我国东部9个省份18个不同样地20份蓝彩带蜂蜂粮样本,包括安徽省(AHGZ、AHJZ)、重庆市(CQSMS、CQWS)、福建省(FJSM)、广西省(GXHP、GXLZ)、湖南省(HNHY、HNQY)、海南省(HNLS、HNWC)、江西省(JXGX、JXJG6、JXJG8、JXQY6、JXQY8、JXYZ)、山东省(SDLL)、浙江省(ZJCS)。利用DNA宏条形码研究该蜂粉源植物的多样性,为全面掌握该蜂的粉源植物及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蜂粉源植物共涉及47科,99属,124种,其中黄荆(Vitex negundo)是最优势种、其次是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和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SDLL样本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FJSM样本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不同样地的粉源植物多样性具有差异,但该蜂同一样地不同时期的粉源植物多...  相似文献   

14.
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柠檬苦素类似物(limonoid)是三萜类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和楝科植物中。柠檬苦素(limonin)及其类似物存在于柑桔属(Citrus)的多种植物中。至今已从柑桔属植物中分离出36种柠檬苦素类似物及17种柠檬苦素类似物配糖体。柑桔中苦味原因之一为柠檬苦素类似物。作为其代表具有强烈苦味的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如果在柑桔果汁中含量超过6mg/L,那么这种柑桔用于饮食业已不适合[1]。近年来,笔者对柑桔果实中的柠檬苦素类似物的生理变化及生物合成作过系统研究[1~9],并提出将柠檬苦素类似…  相似文献   

15.
由于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繁殖器官微小,营养器官相似且变异较大,使该属植物的鉴定和命名较混乱。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和长期跟踪观察,对我国记载的苦草属3种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刺苦草(V.spinulosa Yan)、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 Makino)的命名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这3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种间形态差异,可为苦草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万带兰属(Vanda Jones)是于1795年由W.Jones建立的。全世界共约有60种,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印度往东,我国南部,东南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菲律宾、所罗门群岛等太平洋岛屿均有分布。本属的大多数种类花色鲜艳、花较大而花期长,是很有价值的观赏花卉。经选种及育种作为切花生产、畅销国际市场。因此对这个属进行整理研究、不但有学术意义而且还有较大的经济意义。我国万带兰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纬20°以南的区域,其中云南是分布最集中的省份(见图1)。过去对于国产的万带兰属植物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种类比较混乱。我们自1975年以来,对本属的国产种类进行采集调查、栽培对比,查阅大量文献标本,证实我国万带兰属植物共有14个种和一个变种。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长梗千里光(SeneciokaschkaroviiC.Winkl.)为菊科千里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灌木丛中及林边草地,四川、青海也有分布[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千里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和呋喃雅槛兰型倍半萜[2,3]。前者具有抗癌活性,但也有致癌、致畸等毒性[4]。我们从长梗千里光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两个呋喃雅槛兰型倍半萜(1)和(2),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1为1α-乙酰氧基-6β-当归酰氧基-10β-羟基-…  相似文献   

18.
成桂仁   《广西植物》1986,(4):305-308
<正>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该属植物全世界约13种,我国有11种,广西有3种。绞股蓝为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于秦岭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在广西有丰富的资源,据调查在龙州、大新、南丹、都安、平南、蒙山、容县、大苗山、大瑶山、环江、那坡、灵川,临桂、龙胜等地都有分布。饺股蓝喜阴湿是其特点,多生长于水旁河谷疏林和山谷阴处,适于我区山区气侯条件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9.
应用RM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兰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属是兰科兰族萼足兰亚族的一个属。全世界约有兰属植物7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向南到澳大利亚北部。根据Du Puv&Cribb分类系统,我国有49种兰属植物和一些变种,产于秦岭以南各省。我国兰花的市场交易额巨大。这是由于兰属植物不仅具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潘洁 《植物研究》2000,20(1):27-35
贡嘎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系的东北段,现有杜鹃属植物73种4变种2亚种。在贡嘎山地区东坡的不同垂直高度上分布有43种(包括变、亚种)杜鹃,西坡则分布有63种(包括变、亚种)。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的区系组成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大致分为:1、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只有1种杜鹃。2、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有78种(包括4变种, 2亚种),其中(1)1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并经云南入缅甸分布;(2)44种为四川特产;(3)5种为贡嘎山地区特有种。另外,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区系还有其特点:1、贡嘎山地区是杜鹃属植物分布中心之一;2、贡嘎山地区是杜鹃属植物分化中心之一;3、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有垂直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