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带凤蝶滞育与非滞育蛹及其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观赏昆虫,以蛹滞育越冬,成虫存在多型现象。本研究从体色、个体大小和蛹腹部刺突长度等方面比较了丝带凤蝶滞育与非滞育蛹及其成虫的形态差异。与非滞育蛹相比,滞育蛹体色较深,触角末端的淡黄色与体色差异明显,3日龄滞育蛹腹部第9节刺突长度是3日龄非滞育蛹的4倍左右,这些差异可以用于该虫蛹滞育早期判别。滞育蛹羽化成虫的翅展和尾突长度显著小于非滞育蛹羽化成虫,且腹部及翅面斑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丝带凤蝶春型、夏型成虫的描述相一致,表明丝带凤蝶成虫季节多型是与滞育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2.
丝带凤蝶     
正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又名马兜铃凤蝶,隶属凤蝶科丝带凤蝶属,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丝带凤蝶翅展42~71 mm,雌雄异型,雌蝶主色调为黑色,雄蝶主色调为白色,但臀角处都有红色斑纹,最引人注目的是尾突细长,使其飞行缓慢而飘逸。在泰山,丝带凤蝶一年5代,通常成虫在  相似文献   

3.
达摩凤蝶     
<正>达摩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又名花凤蝶、黄斑凤蝶。成虫前翅长约46~50 mm。翅正面黑色至黑褐色,中部至亚外缘散布许多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斑。前翅外缘中段向内凹陷,基部有7~8道由间断的黄白色短线排列而成的弧形细纹。后翅无尾突,近基部有一浅黄色宽斜带,带外侧靠近前缘有一大型深色眼状纹,臀角外侧有一红色圆形斑。主要寄  相似文献   

4.
麝凤蝶 (Byasa alcinous)为鳞翅目、凤蝶科昆虫 ,分布于中国各地、日本 ,老挝和越南等 ,其成虫外观雅致、美丽 ,素有“大自然花朵”的美称 ,有较大的观赏价值。麝凤蝶因有麝香味而得名 ,香气来自后翅上的灰白色的臀褶 ,羽化不久的雄蝶香味较明显。近年来此蝶的野生资源由于过度采集 ,生态破坏等而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因此为保护这一资源 ,有计划地开展人工饲养是很必要的 ,并可通过大规模人工饲养来制作蝴蝶工艺品供观赏。1 麝凤蝶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1.1 成虫 其成虫为大型蝶类 ,展翅 82~ 86 mm,双翼狭窄、尾突修长 ,最明显的特征是它…  相似文献   

5.
云南蝶类二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8年 8月 ,作者在西双版纳勐腊自然保护区进行昆虫资源调查 ,采集到 30 0多只蝴蝶标本 ,经过整理鉴定 ,发现其中有 2种蝴蝶为云南省新纪录种。现报道如下。标本保存在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1 三滴灰蝶 Ticherraacte (Moore)雌蝶。翅正面黑褐色 ,前翅翅基半部色较浅 ;前后翅反面亚外缘线黑色明显。后翅臀角方形突出 ,有 3个白色斑点 ,尾突 3条 ,中央 1条较长 ,约为内侧 1条的 3~ 4倍。翅反面黄褐色。本属全世界已记载的只 1种 ,为稀有种。2 曲纹拓灰蝶 Caletaroxus (Godart)雌蝶和雄蝶的翅…  相似文献   

6.
红灰蝶     
正红灰蝶(Lycaena phlaeas)是鳞翅目灰蝶科昆虫,成虫翅展近30 mm,前翅反面橙红色,外缘带灰褐色,带内侧有黑点,反翅反面灰黄色,亚缘带橙红色,带外侧有小黑点,前后翅内侧都有黑色斑点,只是前翅的斑点相对大而明显,尾突微小,端部黑色。红灰蝶幼虫以酸模属植物为食,以幼虫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1990年在整理南川金佛山采集的凤蝶科标本中,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鉴定出一种宽尾风蝶Agehana maraho系我省新纪录,标本存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1特征体躯黑色,触角黑色,顶点棒状。翅表、前翅黑色,狭长形。后翅黑色,尾状突起粗大,最宽处14至16毫米,有第3、第4脉通过,后翅外缘各室有红色新月斑,臀角有红色环状斑,雌蝶后翅中室有白色扇形斑。翅里与翅表相同。翅展,雄蝶130毫米,雌蝶119毫米。2采集地及时间1990年8月5日在金佛山大河坝(海拔800米)采集到雄蝶1件,原始号90137。8月7日在同一采集地又网获到雌蝶1件,原始号90198。3分布宽尾凤蝶于1…  相似文献   

8.
蓝灰蝶     
正蓝灰蝶(Everes argiades)是鳞翅目灰蝶科昆虫,成虫翅展约30 mm,雌、雄异形,雄蝶翅正面蓝紫色,雌蝶黑褐色;翅反面雌、雄几乎没有差别,均为灰白色,并杂有黑斑,后翅外缘有橙色斑块,尾突不大。卵扁圆形,青绿色到灰白色,有网状雕纹。幼虫蛞蝓型,淡绿色;蛹长椭圆形,淡绿色到淡褐色,背面多长毛,上有2列黑斑,第1腹节上的黑斑最大。照片拍摄于2017年6月3日下午,泰山南麓山脚下。当时这只蓝灰蝶正在胡枝子上产卵,微风吹来,将其  相似文献   

9.
小翅稻蝗(Oxya yezoensis Shiraki)翅多型现象浅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道弘 《生态学报》2001,21(4):624-628
对小翅稻蝗翅型构成的季节变化,长翅型、短翅型产卵前期间的差异及光周期对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翅稻蝗存在着明显的翅多型现象,相对翅长(前翅长/后足腿节长)最长可达1.49,最短只有0.50,翅长呈连续性双模态分布。早期羽化的个体大多为长翅型,随着季节的推移,羽化成虫短翅率逐渐增加。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间为42.7±13.1日,短翅型为15.3±6.4日,短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间显著短于长翅型。不同的光周期短翅成虫出现的比例不同,光照短于LD1212时,几乎全为短翅型,LD1410短翅率为66.8%,LD168则长翅率达62.1%,光照长于LD186时,几乎全为长翅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具明显的翅二型现象,为探讨翅型分化对丽斗蟋翅二型雄虫消化能力及中肠内消化酶活性产生的影响,对长翅型与短翅型雄虫食物消化能力及中肠内消化酶活性进行了检测比较。【方法】我们采取重量营养指数测定了羽化后12 d内丽斗蟋两型雄成虫增长量、相对增长率、取食量、食物利用率、近似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为进一步明确丽斗蟋翅二型成虫食物消化能力与中肠内消化酶活性的关系,我们采用4种专用底物测定了中肠内用于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总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丽斗蟋两型雄虫取食量、食物转化率、食物利用率与增长量均无统计差异,但中肠内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成虫羽化后4 d时,长翅型雄虫中肠内总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短翅型雄虫,相反,羽化后0 d时,短翅型雄虫中肠内总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长翅型雄虫,而羽化后12 d时,虽然短翅型雄虫总蛋白酶活性高于长翅型雄虫,但胰蛋白酶活性在两型雄虫间并无差异。成虫羽化后0 d时,两型雄虫脂肪酶活性无差异,但无论是羽化后4 或 12 d,长翅型雄虫中肠内脂肪酶活性皆显著大于短翅型雄虫。成虫羽化后4 d时,短翅型雄虫中肠内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长翅型雄虫,而羽化后0与12 d时,两型雄虫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丽斗蟋翅二型雄虫食物消化能力无显著差异,但羽化后不同时间,中肠内消化酶活性存在差异,该差异可能与成虫羽化后不同时期,翅二型雄虫在飞行与繁殖投资中对不同能源物质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