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籼型杂交稻(Oryza sativa) ‘汕优63’为供试材料, 在田间单株稀植条件下(100 cm × 50 cm)进行试验, 保留主茎1个节位、2个节位和4个节位, 其中节位处理分低节位、中节位和高节位, 每个植株通过人工去除特定节位分蘖, 都保留16个分蘖穗和相同的一次、二次和三次分蘖的构成。在此条件下研究了主茎和2-9节位一次、二次和三次分蘖的经济产量。试验结果如下: 1)主茎总叶数和穗重随分蘖节位减少和节位上移而增加。2)在相同分蘖节位条件下, 一次分蘖的平均穗重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 二次分蘖的平均穗重在1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在2和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 三次分蘖的平均穗重在1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2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低节位>高节位, 在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3)整个分蘖穗重的平均值在1个节位时和在2个节位时都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在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4)分蘖穗重平均值的不整齐度(占主穗的百分比)随着利用节位上升而增加, 但这种趋势随节位数的增加而变缓。上述结果表明, 低节位分蘖尽管出现的时间早, 有更多的叶片数, 但不一定比中、高节位分蘖有更高的经济产量。要正确比较低、中和高节位生产力, 必须在相同分蘖利用节位、相同的分蘖数和相同的分蘖构成前提下。  相似文献   

2.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遗传多样性丰富,而我国节节麦资源是有别于中东节节麦资源的重要基因源。为了合理高效地管理、评价、保护和利用我国节节麦资源,本研究将野生采集的762份中国节节麦资源作为试验材料,基于SSR标记分组状况,利用小穗长、护颖长、护颖宽、外稃长、外稃宽、内稃长、内稃宽、穗宽、粒长和粒宽等10个穗形性状指标,在欧氏距离、马氏距离和4种取样比例下构建节节麦核心种质候选集。进而采用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及变异系数变化率4个指标对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候选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原种质和核心种质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基于欧氏距离、10%取样比例下、采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包含76个样品的节节麦核心种质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份数、最大限度地代表我国节节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自体切除这一现象在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生的位点,探究自体切除与德国小蠊足再生的关系,为昆虫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6龄的健康德国小蠊若虫,于右后足的跗节近体端第1节、跗节近体端第2节、跗节与胫节交接处、胫节远体端的1/3, 1/2和2/3处、胫节与腿节交接处、腿节1/2处、腿节与转节交接处、转节与基节交接处以及基节基部共11处分别进行断足处理,每日定时对处理的德国小蠊若虫进行观察,记录是否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蜕皮后是否再生等。以未断足的左后足长度为对照,分析比较德国小蠊自体切除与未自体切除再生足的差异,分析自体切除与断足再生的关系。【结果】在德国小蠊若虫11处断足部位中均观察到2个自体切除位点,于胫节不同部位、胫节与腿节交接处和1/2腿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转节末端;于跗节近体端第1和2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胫节末端;而其他部位断足处理则未曾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位点与断足部位有关,但不受若虫龄期的影响。自体切除发生位点相同的不同断足部位中,同一龄期内,断足程度与自体切除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麦田节节麦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锋  张朝贤  黄红娟  李美  高兴祥  李燕  魏守辉 《生态学报》2014,34(14):3917-3923
于2009—2011年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山东肥城、河北永年和河南新乡3个地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同时研究了不同密度的节节麦对小麦生长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节节麦的出苗、分蘖、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节节麦有2个出苗高峰期,分别在冬前10月下旬—11月上旬和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节节麦单株有效分蘖在山东省、河北省及河南省分别多于小麦3.0、3.4个/株和2.2个/株。节节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当节节麦密度为640穗/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达28.38%。  相似文献   

5.
小麦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灾害和重要问题,在普通小麦中缺乏抗穗发芽的品种资源。本试验通过对35份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14份国外节节麦及部分小麦品种的发芽率的测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综合评价了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的穗发芽抗性状况。结果表明,节节麦穗发芽抗性普遍高于小麦品种,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的抗穗发芽能力优于国外材料,其中以T005、T007、T008、T016、T030、T062、T065、T068、T069、T072和T085等11个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最强,是小麦穗发芽改良优异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活体-离体胚培养和胚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技术有效地克服了节节麦远缘杂种胚的败育,高效产生了节节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六倍体小黑麦、小麦、大麦间的杂种植株,从而为节节麦种质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乙酰胆碱处理前后的黄化玉米 (ZeamaysL .)幼苗中胚轴切段节和节间的通透性和物质运转进行了比较。用电阻法测定通透性 ;通过加在胚芽鞘切口的经共质体转运的特异荧光物质羧基荧光素 (carboxyfluorescein ,CF)的分布检察物质运转。节间由柱状的、排列方向多少和长轴方向平行的细胞构成 ;而构成节的细胞短、排列不规则。结果表明跨节比电阻比节间的高 ,通透性低的短的节细胞比柱状节间细胞累积更多的CF。 0 .1mmol/L乙酰胆碱 (ACh)处理增加了节和节间的通透性 ,促进了CF的运转。物质在节和节间运转的不同 ,以及ACh对此的调控效应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于细胞通透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1.樟巢螟绒茧蜂Apanteles locastrae You et Tong,新种(图1) 雌 体黑色。触角、各足基节、后足转节、腿节、胫节端部3/4、跗节、腹部、产卵管鞘黑色;下颚须基节、翅痣褐色,下颚须2—5节浅黄;前足转节、腿节基部1/4,中足转节、腿节基部3/4、胫节端部1/2,前缘脉、痣后脉、翅痣边缘暗褐色;足的其余部分和产卵管黄褐色,后足胫距白色;翅基片黑褐色。  相似文献   

9.
厚壁毛竹快速高生长期竹秆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快速高生长期竹秆节间的伸长发育过程(包括:分生细胞期、伸长初期、快速伸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以揭示竹秆节间快速伸长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分生细胞期,细胞质膜、核膜、细胞器膜系统上等均有很强的ATP酶活性。伸长初期,节间上部基本组织细胞质膜上ATP酶活性较强,且短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更强,节间基部各细胞均未观察到ATP酶活性。快速伸长期,节间基部基本组织ATP酶活性较节间上部高,细胞质膜、运输小泡膜、胞间隙及胞间连丝上均有ATP酶活性。成熟期,仅节间上部基本组织质膜上有较弱的ATP酶活性。ATP酶在节间伸长过程中主要参与新细胞壁物质的分泌和共质体运输,促进新细胞壁的形成,晶体和淀粉粒体外膜上ATP酶活性的存在表明其具有贮存物质的作用。节隔缺失节的节间基部未观察到ATP酶活性,节部韧皮结细胞ATP酶活性较高,节隔的缺失引起节部与节间与物质运输有关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节间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10.
人工红松树干内部节子体积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林场和东京城林业局林场29块标准地中49株人工红松1207个节子数据,使用图片处理软件Digimizer对节子纵剖面图片数据进行提取,将节子形状用一个二维散点图表示。根据节子二维形状散点图,把人工红松节子分为3种类型: 活节(整个节子为健全节)、未包藏死节(节子由健全节和疏松节组成)和包藏死节(节子的健全节和疏松节部分被树干包藏)。3个类型节子的健全节体积通过对健全节形状参数方程求积得到;疏松节体积利用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得到;节子总体积等于健全节体积与疏松节体积之和。最后,基于节子变量(节子直径、节子相对高、节子总长度)和树木变量(胸径),采用样地和树木水平的线性混合模型建立了红松人工林健全节体积、疏松节体积和节子总体积的预测模型。与基础模型相比,考虑样地和树木水平的混合效应所建立的健全节体积、疏松节体积和节子总体积预测模型,其参数估计更精准,残差分布更均匀,拟合精度明显提高。检验结果表明,基础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0%以上,引入样地和树木效应的混合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3%以上,说明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红松人工林节子体积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