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的预防和解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解除休眠和经高温诱导产生次生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探讨预防和解除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GA3和乙烯利不能阻止已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在25℃下萌发时诱导的次生休眠。干燥和短时间低温解除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的效果不明显,较长时间(大于2周)的低温对解除水曲柳种子的次生休眠有一定的效果。综合来看,10^-3mol·L^-1的乙烯利或GA4+7解除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重要藏药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比较了温度、生长素(赤霉素GA3)和储藏条件对川西獐牙菜(SwertiamussotiiFranch)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和低海拔栽培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未经任何处理的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低海拔栽培种群。无论是赤霉素处理还是低温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都有显著提高。经过处理后,两种来源的种子最终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i)野生的或栽培的川西獐牙菜种子都存在休眠现象;(ii)通过引种栽培不能打破川西獐牙菜种子的休眠,该机制可能是受遗传因素的控制;(iii)赤霉素处理和4℃低温冷藏对打破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为多年生球根药食同源植物,其鳞茎具有典型的生理休眠特性,而低温是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揭示大百合鳞茎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对4℃低温处理0、30和60d的鳞茎分别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鳞茎休眠的解除与酚类物质的代谢相关,酚类物质的降解有利于解除休眠,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s)在此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同时,bHLH、bZIP、MYB和MADS等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均与酚类代谢物显著相关,且参与解除休眠。共表达分析证实PAL、CAD和POD是酚类代谢重要的调控基因,MYB4、MYB114和ICE1参与了酚类代谢调控网络,其中ICE1可能是连接温度信号和酚类代谢的关键因素。这些转录因子与酚类物质的共同作用可能对鳞茎打破休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温度、不同贮藏时间和方法下,对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的假酸浆种子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假酸浆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在15/25℃变温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4.3%,发芽快且整齐;假酸浆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其发芽率非常低,室温下贮藏6~9个月时在25℃恒温或15/25℃变温条件下均有较高发芽率,说明假酸浆种子有休眠性,通过延长贮藏时间能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但室温贮藏15个月后,种子活力下降非常明显。低温冷藏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假酸浆种子萌发能力,能延长种子寿命。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75个杂草稻种群及其对应采样田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破除休眠与不破除休眠、常温25℃与低温15℃、7 d测定和14 d测定)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发芽率与对应采样点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杂草稻破除休眠处理的发芽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不破除休眠处理。破除休眠与不破除休眠下,15℃处理的杂草稻种子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对应采样田的水稻品种,证明杂草稻相对于采样田水稻品种具有更强的耐冷性,可能进化出了新的耐冷性机制。25℃处理下杂草稻和对应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均与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休眠性有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青藏高原野豌豆属窄叶野碗豆(Vicia angustifolia)种子为材料,就其休眠类型、发芽对温度与水分的响应以及休眠破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窄叶野碗豆新鲜种子具有复合休眠特性,而贮藏种子仅具有物理休眠特性。(2)与贮藏种子相比,新鲜种子的发芽温度范围变窄,高温显著抑制其种子的发芽,在25℃条件下新鲜种子的发芽率仅为4%,而贮藏种子可达90%以上。(3)新鲜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在-0.4 MPa以及10℃、15℃、20℃条件下,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85%、55%、8%,而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5%、91%、89%。(4)氟啶酮(FL)和赤霉素(GA3)对贮藏种子的发芽与发芽速率均无明显作用,但可显著提高新鲜种子的发芽速率;与贮藏种子相比,新鲜种子的发芽对脱落酸(ABA)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除高浓度多效唑(PA)显著抑制新鲜种子的发芽外,其他浓度的PA对新鲜种子与贮藏种子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脱落酸可能是引致窄叶野豌豆种子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硫酸及切破种皮处理均可破除贮藏种的物理休眠,其中硫酸处理20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山楂种子休眠与后熟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楂种子必须经过低温层积后方可发芽。剥去种子外壳可以缩短山楂低温层积时间。山植种子发芽随着种子中ABA含量降低,GA3、ZR和IAA含量增加,以及GA3/ABA、IAA/ABA、ZR/ABA比值增大而增加,休眠解除。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广西金秀县的绞股蓝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休眠原因、休眠类型及其破眠方法进行了研究,为绞股蓝种子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绞股蓝新采收成熟种子的生活力达91%,在10℃~35℃恒温和15℃/25℃变温中的发芽率均低于10%,新种子的生活力极显著大于发芽率,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2)绞股蓝种皮不限制吸水,胚分化发育完全,离体胚发芽率为(78.0±4.8)%,且能够长成正常幼苗,说明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无休眠现象。(3)绞股蓝完整种子及其粉碎种子的水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率、苗高及根长均有抑制作用,随水提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均显著增强,且粉碎种子的抑制作用较强;当粉碎种子的水提液浓度为5%时白菜种子萌发率、苗高、根长分别为18.0%、0.1cm、0.1cm,分别显著低于对照77.1%、97.3%、95.8%,说明绞股蓝种子的种皮和胚乳中存在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是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4)GA3和6-BA不能促进绞股蓝种子萌发,低温层积对绞股蓝种子休眠的解除具有促进作用;绞股蓝种子的休眠属于生理休眠类型,休眠水平属于中间型。(5)低温干藏能够打破绞股蓝种子休眠,是绞股蓝种子破除休眠及种子保存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影响琼花种子休眠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琼花种皮有吸水性,休眠非因种皮的不透水性造成.种仁中存在导致休眠的抑制物质,胚的抑制物质含量最高.种子须先经4℃低温层积60 d,再经25℃暖温处理90 d,而后在较低温(15℃)条件下才能解除休眠而萌发.当年成熟种胚在翌年10月才能彻底破除休眠.6-BA和GA对种胚破眠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东方百合‘索邦’和‘西伯利亚’鳞片为外植体得到的一代试管小鳞茎为试材,研究0℃冷藏不同时间对试管鳞茎生理指标变化,以及试管鳞茎解除休眠和移栽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0--28dN,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试管鳞茎出苗率逐渐增加,冷藏处理28d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冷藏期间,试管鳞茎中淀粉含量持续降低,而可溶性总糖和还原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冷藏处理28d的含量最高。同时,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IAA和ZR含量逐渐升高,ABA含量逐渐下降,而G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也在冷藏处理28dN-含量达到峰值。另外,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低温处理的试管苗栽培1年后所收获种球的数量、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均以低温处理28d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0℃低温处理试管小鳞茎28d为解除休眠及促进生长发育的最适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1.
曾璠  冷俐  包维楷  周志琼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452-2459
岷谷木蓝(Indigofera lenticellata)是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广泛分布的豆科灌木.本文对其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谷木蓝种子具有物理休眠,其萌发困难的原因在于种皮的不透水性;种子的硬实比率高(85%),针刺种皮和沙摩处理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其中沙摩7 h最为快速有效.岷谷木蓝种子发芽温度范围较广,10℃~30℃均可发芽,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岷谷木蓝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在聚乙二醇6000(PEG)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在25% PEG胁迫下仍能达到100%的发芽率,但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降低,发芽周期和发芽准备期增长,发芽高峰期滞后.其中对于发芽能力检测的各项指标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顺序为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岷谷木蓝种子的发芽特征是对干旱河谷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野外播种的适宜时间为4月初,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7 h的沙摩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金莲花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莲花种子存在生理休眠现象,采用4周以上冷湿处理或不同浓度GA_3处理可以打破休眠,GA_3的最适浓度为500μg/g。不同年份收获的种子活力不同,表现在种子重量、用同样浓度GA_3处理时的发芽率及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范围不同,1989年的种子活力低,最适发芽温度25℃左右(发芽率90%),而1990年新收的种子,从15°~25℃发芽率都高达95%以上。应用GA_3有机溶剂渗入法,可打破金莲花种子休眠促进萌发,效果良好,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震  王艳梅  蒋建平 《生态学报》2004,24(5):959-964
为了探讨亚热带树木休眠理论以及休眠与树木分布的相互关系,研究了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白花泡桐种子适宜发芽温度范围在20~30℃,经过低温处理后,适宜发芽温度范围扩大到15~30℃,具有浅低温休眠特性;5℃的低温处理不仅提高了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而且加快了发芽速度,尤其在15℃发芽温度条件下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40d的5℃低温处理效果最好.20d、60d的低温处理效果相对较差;没有用低温处理的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除了在25℃发芽温度下的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外,在不同发芽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在20℃、25℃发芽温度下的平均发芽时间差异不显著。在15℃发芽温度条件下,除了桂林种源以外,没有用低温处理的白花泡桐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随着种源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20~30℃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内随种源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对低温处理反应差异明显。低温处理后的中亚热带以南的低纬度种源白花泡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都较北亚热带的高纬度种源高。低温处理后的中亚热带株州种源和北亚热带南部的宜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而随着纬度的降低或增加平均发芽时间都变短。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浅休眠特性不同,是对不同种源地气候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4.
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江西吉安官山林场5年生东京野茉莉当年自然带壳种子为材料,通过对其种子吸水率、不同层积时期种子内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种子萌发抑制物分析,并利用各类不同药剂处理进行发芽试验,以探寻东京野茉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破眠方法。结果表明:(1)休眠的原因主要包括种皮障碍、缺少萌发所需激素以及种皮、胚中存在萌发抑制物,其中种皮障碍和抑制物的存在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2)GA3处理结合自然低温层积30d即可解除东京野茉莉种子胚的休眠,但种皮障碍始终是其种子萌发的限制因素。(3)GA3、NAA、6-BA等药剂处理均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并以刻伤种子后用500mg/L GA3处理24h为破除该种子休眠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防风种子发芽特性及促进发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祥才  孙晖  王喜军 《植物研究》2008,28(5):627-631
防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较低,其主要原因包括个体之间的差异及物种特性。种子发芽率较低首先表现在个体发芽率上的差异,试验所用15株防风发芽率从28.0%到92.0%,从整体 上表现发芽率较低。防风本身发芽率低,由于物种因素,种子刚刚采收后的休眠,个体之间解除休眠时间和进入衰老的时间不一致,致使所有的种子不能全部在同一时间进入发芽高峰,同时,防风发芽的启动日有所差异,15株防风启动日和发芽持续时间相差均为两周以上。采用5~50 mg·kg-1 GA、1~10 mg·kg-1 6-BA、1%KNO3和3%H2O2可提高休眠防风种子的发芽率,GA、6-BA可除防风种子的休眠,而1% KNO3和3% H2O2对解除休眠的种子无明显影响。采用多种微量元素,即10~100 mg·kg-1 Mn2+、10 mg·kg-1 Cu2+和1 mg·kg-1 Mo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显著提高防风种子的发芽率,提示在植株绿果期喷施该类元素也可提高防风种子的发芽率。采用GA、NAA处理幼果,也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以6年生曙光油桃为试验材料,研究40 ℃、45 ℃、50 ℃ 3个梯度高温短时间处理对桃树花芽和叶芽存活率、萌芽级数、活性氧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短时间高温处理时期的延后以及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增强.11月30日处理中,40 ℃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具有负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OH和 O2-.产生速率、H2O2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45 ℃和50 ℃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呈正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OH和 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及POD、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12月10日处理中,40 ℃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不明显,45 ℃和50 ℃处理与11月30日处理相同,但前者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果优于后者.相关分析表明,活性氧的迅速增加可能是高温解除桃芽自然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珍稀植物青檀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和研究青檀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采用石蜡切片法、生物鉴定(白菜籽发芽实验)法、赤霉素溶液浸种、以及赤霉素与低温层积相结合等方法,寻找引起青檀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解除休眠的最佳措施。结果表明:青檀种子本身含有发芽抑制物和存在生理后熟是引起休眠的2个主要原因,用质量浓度为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或低温层积后用赤霉素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其中以低温层积25d后用500mg/L的赤霉素浸种36h效果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83.5%和65%。  相似文献   

18.
水青树是一种稀有珍贵树木。它的种子没有休眠,对光的反应随温度而异,25℃时不需光,24—33℃(多在28—30℃)喜光,10—20℃光对发芽有促进作用。最适发芽温度为25℃。经冬季低温层积的种子,可在1.4—8.2℃的低温中发芽。硝酸钾能部分解除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GA也略有这种作用。以上结果不仅对水青树的种子检验和播种育苗有实用价值,同时在光温和化学处理对发芽的影响方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浓硫酸处理解除种壳机械束缚力,和250ppmGA浸种及2~4℃冷湿处理打破种子生理休眠后的5种野生枸子,其有胚的种子均100%发芽,萌发整齐、迅速,3~7d内即完成;包括种子预处理时间在内,不超过4个月就可获得幼苗。解除休眠的种子,其萌发温度范围很宽,在3~25℃内均可萌发。  相似文献   

20.
为明晰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种子的休眠类型和破除休眠的方法、为草地改良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以未去除果皮的草玉梅瘦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草玉梅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40~50 g·L-1的NaOH溶液浸泡3~5 h未能破除其休眠;经过2个月的贮藏,剪去草玉梅果皮上端、除去果皮的草玉梅种子在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3%和6.2%,与对照(2.0%)差异不显著(P0.05),而光照条件下的上述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8.7%和76.0%,显著高于对照(P0.05);剪去果皮基部的草玉梅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除去部分(1/5~1/4)果皮能使草玉梅种子发芽率提高到62.7%,显著高于对照(P0.05);果皮穿刺处理显著提高了草玉梅种子发芽率(19.3%)(P0.05),但显著低于除去果皮和部分去皮处理(P0.05);草玉梅果皮水提液对草玉梅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10~30 mg·L-1GA3浸泡处理10 h未能提高草玉梅瘦果的发芽率;草玉梅种子在25/1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15/5℃和10/5℃变温条件下不能发芽。综合分析认为,果皮的遮光引起了草玉梅种子的休眠,除去果皮能有效破除草玉梅种子的休眠。除去果皮后尚有部分种子仍然处于休眠状态,因此草玉梅种子(瘦果)的休眠为综合休眠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