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发现的,名为病毒中和因子(VHF)的蛋白使一次接种免疫鸡传染性滑囊病(IBD)成为可能。Embrex Inc (Research Triangle Park,NC)说,VHF能保护鸡,不受大剂量IBD疫苗的伤害。IBD是一种病毒病,它削弱免疫系统,使鸡生长迟缓并死亡。目前很难对其免疫,因小鸡带有母体抗体,对疫苗有抵触。目前的作法是小鸡孵出后数周内,以饮水的方式摄入小剂量疫苗。公司认为该方法不精确。然而,与VNF结合后,IBD疫苗就可以一次性地大剂量使用。于孵出后一天或孵出前三天接种。公  相似文献   

2.
《日经生物技术》1998年11月9日号第18页报道:澳大利亚国立研究机关———CSIRO研究所10月22日宣布,澳大利亚Virbac公司正在试验该研究所开发的一种预防家畜中毒病的疫苗。这种家畜病是因间座壳菌Diaporthetoxica感染家畜的饲料...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病原,其导致的高死亡率使全球的家禽养殖业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基因工程疫苗和DNA疫苗的迅速发展为IBD更有效的防控带来了希望。基于自然合成的铁蛋白大多可以组装成较稳定的多聚体这一特点,其可以作为很多疾病的免疫原载体。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好性,对IBDV-VP2、铁蛋白序列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了融合表达,通过质谱、Western blotting、SDS-PAGE检测,该融合蛋白已成功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且通过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大小均一的纳米级颗粒,研究结果为后期探究铁蛋白自组装对提高IBDV疫苗的广谱性、免疫原性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药物和抗原载体的应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笑  李天宪 《中国病毒学》2003,18(2):191-19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世界各国的禽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自IBDV发现至今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分子结构的改变导致病毒致病力的改变及宿主对疫苗应答的改变,使得传统的疫苗已不能控制其流行,因此各国学者对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积极研制新型有效的疫苗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983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行了国际禽病学术讨论会(简称国际禽病讨论会),1984年4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简称深圳禽病讨论会)。这两次会议上提出的研究论文,反映了目前国内外家禽病毒病的研究进展。现加以重点归纳,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以慢性胃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细胞因子在IBD肠道炎症反应和黏膜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研究IBD发病机制的热点,本文就其在IB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未定型的炎症性肠病(IBD-unclassified,IBDU)。随着对肠道微生物与IBD关系认识的不断加深,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生态失调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益生菌在儿童IBD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但仍缺乏有效的证据来确证益生菌疗效,并指导临床对益生菌的种类和剂量等进行选择。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儿童IBD的治疗具有特异性,在诱导和维持UC缓解效果明显,但在诱导CD缓解、维持CD缓解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Applied bioTechnology(坎布里奇,马里兰)与Battele Memorial Institute(哥伦布,俄亥俄)开始以家禽疱疹病毒为材料合作研制重组DNA(rDNA)疫苗。该项目与Battele公司其它工作一样是几个客户委托的研究项目。其它公司也为之提供资金,并从结果中获利。在此项目中,家禽病毒(与痘苗病毒相似)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之带有来自其它家禽病原的基因,并起到抵抗不同疾病的活病毒疫苗作用。除家禽疱疹病毒系统外,还将研制rDNA产生的抗原,并进行疫苗估测。利用痘苗病毒有可能研制出同时带有几种抗原基因或混和带有不同抗原基因的各种家禽病毒。来自Applied公司的消息声称,一旦研究出有效疫苗,此项技术将转让给更大的公司,因为在美国没有多少买主能向Applied公司直接购买家禽疫苗。Battele公司将克隆并鉴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群在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近年来益生菌广泛应用于IBD治疗。大量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治疗IBD的疗效主要体现在对UC和贮袋炎的治疗,对CD的疗效不明确。益生菌治疗IBD可能通过促进肠道微生物群平衡、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及营养物质代谢等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上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1].MD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家禽传染病之一,是造成世界养禽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早期MD疫苗的发现才使MD得到控制[2].  相似文献   

11.
由主要致病性螺旋体引起的人类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以下简称钩体病)、莱姆病(Lyme disease)和梅毒(Syphilis)等发病率居高不下,对公共卫生造成了威胁和隐患。这些病原性螺旋体的致病机制许多尚未完全阐明,甚至有些不十分清楚。目前螺旋体疫苗免疫保护效果仍不十分理想。为了预防和减轻螺旋体病的发生,亟需对主要致病性螺旋体疫苗的相关研究进行加强和给予足够的重视。致病性螺旋体相关疫苗大多经历了全菌体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阶段。现就钩体病、莱姆病和梅毒的疫苗类型及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时间里,禽流感在全球各地大规模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家禽养殖业的发展,给家禽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全球各国科学家不断讨论如何实现禽流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解决人类面对的威胁。禽流感疫苗是防治禽流感的主要方法和措施,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工作也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中的得到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禽流感疫苗的研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如何能够应对禽流感以及禽流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损失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双股双节段RNA病毒科的主要代表,其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引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免疫抑制病。IBDV反向遗传技术诞生的近20年来,病毒拯救技术不断完善,病毒基因功能研究更为深入,而且基于此的新型疫苗的研究也有较大进展。本实验室在该领域也做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工作。本综述对IBDV致病机制和防控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各地鸡场不同程度地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有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无囊膜,属双链RNA病毒,IBD的防制重在疫苗免疫。近几年,我们在双价细胞苗的基础上,研制了IBD三价细胞菌,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现地实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种毒将HS、HBD、HDS分别适应于鸡jlliW纤维细胞,病毒液度为HS:1.0X108PFU/Inl,HBD:5.OX108PFU/rnl,HDS:1.ox108PFUrnl。对3种细胞毒作电镜负染观察,见有纯的IBDV粒子,…  相似文献   

15.
参照国外发表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5′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在禽痘病毒(FPV)疫苗株基因组上的整合位点及相关序列,合成一对来自FPV的引物,从国内5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禽痘疫苗中经PCR均扩增到REV-5′LTR。通过序列比较发现,我国5个FPV疫苗毒株中REV-5′LTR整合位点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天然重组禽痘疫苗完全一致。其中,有3个的REV-5′LTR插入序列也与美国的Vac-3-Am株和澳大利亚的Vac-M3-Au株有100%的同源性。另2个中国疫苗毒株中的REV-LTR插入序列与美国疫苗毒株Vac-1-Am中的REV-LTR插入序列有99.6%的同源性。但是,这5个中国禽痘疫苗毒株中整合的REV LTR与中国近年分离到的REV野毒株HA9901[1]的5′LTR的同源性只有75.4%~92.4%。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消化道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多年来IB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备受关注[1-2],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3]。IBD的发病机制是遗传易感性、环境影响和肠道屏障受损等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5]。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归巢、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功能。炎症性肠病(IBD)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与遗传、免疫、肠道微生物和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来MSC在IBD中的治疗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的IBD治疗方法。本研究对IBD的病因及MSC在IBD的研究状况做个综述。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世界各国的禽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自IBDV发现至今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分子结构的改变导致病毒致病力的改变及宿主对疫苗应答的改变,使得传统的疫苗已不能控制其流行,因此各国学者对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积极研制新型有效的疫苗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1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IBDV基因组由A(3.2kb)、B(2.8kb)两个双链RNA节段构成。A编码形成VP2蛋白(37-40k…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补充益生菌有望成为缓解和治疗IBD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一株从节食小鼠肠道内分离的优势鼠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rinus)CR147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  相似文献   

20.
《动物学杂志》2001,36(1):2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殖免疫组,1995年首次将DNA疫苗技术引入生殖领域开展DNA避孕疫苗的研究。1996年承担了国家科委“九五”攻关专题项目:“hCG β亚单位DNA疫苗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刊物上相继发表,克隆的基因已经登录Gene Bank。 1997年与澳大利亚CRC脊椎动物研究中心和CSIRO 进行了两项国际合作研究:1.兔ZPB DNA疫苗的研究;2.布氏田鼠ZP3 DNA疫苗的研究,用于防治内蒙古草原鼠害。现已完成了以上三个项目的DNA疫苗重组质粒的构建及体外和体内的动物免疫实验。实验表明:构建的DNA疫苗能高效表达抗原蛋白,并能诱发动物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本研究组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DNA疫苗技术,具备从事DNA疫苗研究开发和应用(人和动物的疾病防治、人类的生育控制)的各项条件。该项目负责人彭景博士提出开发策略,计划分三步:1.防治家禽重大疾病的DNA免疫疫苗的研究(鸡瘟新城疫和家畜口蹄疫等);2.控制人类生育的DNA疫苗(包括hCG DNA疫苗和ZP3 DNA疫苗); 3.人乙型肝炎、流感、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的DNA疫苗。 现希望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开发计划。联系人:陈云,杨颖。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路19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30#信箱,邮编:100080,联系电话:010-625712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